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
法自然。”归根到底,道产生天地万物及人,人是天地万物中的一物,就应该效法天地
和道,而这一系列的产生和效法行为,都是自然而然的过程。
道教的宇宙演化模式和生命本原论,认定人及天地万物是自然运动的产物,排除了
上帝、天命、鬼神在其中的支配作用,是当时的先进文化的代表,是人类思想上的一大
进步,所以当时的医学科学,也认可把“道”看作世界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把“气”
视为世界万物及人的生命的本原,从而成功地建立了中医的阴阳学说和气机学说,老子
的生命本原论对医学的影响肯定是积极的,重要的。
道教的生命本原论,决定了道教的生命观,从而发展出一系列的养生观点,如:清
净寡欲、聚气养气、节欲存精、太上养神等等方法,都是道家提倡并亲历而为修行的。
道家与儒家不同,治理天下之事,道家不放在心上。道家看重的是修身长寿。而修
身长寿重在修“心”,道家的修心之法,大部分在今天看来,就是心理学的范畴,所有
的修心的方法,不外乎是针对于生命、针对于死亡、针对于生存方式的心理调整。
道家经典中有这样一个记载:
黄帝为政事劳累不堪,面色憔悴,心情迷乱,于是决定闲居一段时间,一天,他白
天睡觉,梦到自己游玩到一个国家(注意:这种白日梦,就是现代心理学中的一种疗法),
那个国家没有君主和官吏,一切都听任自然,老百姓也都无欲无求,自然而然,他们不
知道迷恋生存,不知道厌恶死亡(注意:道,出来了。梦中的针对疲劳的心理调整出现
了),所以没有一个短命早死的。他们不知道偏爱自己,也不知道疏远别人,所以不喜
欢也不憎恨。他们更不知违背自己的意愿去迎合别人,不知道蝇营狗苟地去追求私利,
因此没有利益和祸害(注意:遵循“道”的结局出现了。这里的心理调整针对的是黄帝
的劳累不堪)。
那个国家的人民,不知道什么叫畏惧。投进水里,他们不会淹死,跳进火里他们不
11
… Page 17…
会烧伤,甚至连刀砍和鞭打,也不会让他们感到疼痛。他们可以升到半空中,好像脚踏
实地一样自在,睡在空中就好像睡在床铺上一样舒服。他们的视线不会被云雾遮挡,听
觉不会被雷电所扰乱,心境不会被喜好所迷惑,连山谷都休想绊住他们的脚(注意:“天
人和一”的道法自然出现了。多么美好的心理暗示,这种在无欲无求心态下可以成为神
仙的心理暗示,缓解了黄帝的憔悴、迷乱)。
黄帝梦醒后怡然自得(心理调整成功了),召见他的大臣说:我闲居了三个月,清
心寡欲思考调养身体(注意:清心寡欲,是道家调整心态的必需环境)、治理天下的道
理,但一直没有想通,直到昨天做梦才悟到真谛,现在我已经知道最高深的道理,就是
不能依常理去探求。我领会了,我获得了真理,但是我没办法告诉你们(这真是:道,
可道,非常道。道不可言也!)
道教修心之法(2)
道教修心之法(2)
道道教教修修心心之之法法((22))
“道”理的深奥,我们不在这里探讨,但是,道教理论对于身心的指导,可以说是
最鲜美的心理“鸡汤”。这种心理引导之高明,可以称为现代顶级的心理干预手段。
自从有了人类,疾病和死亡伴随着人们生活的分分秒秒,所以对于死亡的敬畏和恐
惧,一直扰乱着人类的心理状态,而道家理论就是从人最关心的生命观着眼而建立的。
要说道家思想起到了对于生命的心理干预作用,是毫不夸大的说法。道教理论的建立,
成功干预了人类对于死亡的恐惧。
道教提倡的庄子鼓盆而歌的故事,即可以把它看作是庄子对于死亡的“安时处顺”、
“天人和一”的理论基础,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也可以把它看成是庄子对于自己的心
理调整疗法。
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到庄子家里,没有看到应有的伤心场面,却见庄子正对着妻
子的尸体席地而坐,两腿像簸箕一样随意曲伸着,一边敲着盆状的瓦缶,一边高声歌唱。
其声慷慨激昂,响遏行云。
12
… Page 18…
惠子十分气愤,走上前对他说:“你与死去的妻子共同生活了一辈子,她为你生儿
育女,日夜操劳,现在她因衰老而死,你不哭也就罢了,居然敲着瓦缶高歌,你不觉得
太过分了吗?”
庄子放下手中乐器,缓缓回答道:“并非如此!你没有看到我的悲伤,是因为我的
悲伤已经过去{DZS辰JXSOSOU祥}了,她刚死的时候,我悲痛万分。每次我看到家
里她曾经用过的一切,就不禁回想起她平日的一言一行,心里如同刀割一般。但后来,
我忽然领悟了!”庄子站起身,继续说道,“你看那春夏秋冬自然变化。春天芳草萋萋,
夏天,绿树成荫,秋天果实累累,到了冬天,万物凋零,一片萧瑟。从春到冬,再从冬
到春,一切都自然而然地变化着。人的生命正如这春夏秋冬的变化一样。人起初是没有
生命的,更不用说形体和气息了,恍恍惚惚的世界,经过变化形成了气,气再经过变化
形成了形体,形体又变成生命,现在又经过变化回到死亡。她现在安安静静躺在天地之
间,而我却为她哭泣,这不是没有明白天命的表现吗?所以我停止哭泣而放声高歌。”
为死亡的亲人而悲伤,是人之常情,但是,庄子却从中感悟到春夏秋冬的变化与死
亡没有两样,顺应自然规律就不会为死亡而悲伤不止,这就是庄子对自己悲伤心理的调
整过程。庄子继承和发挥了老子的生死观,他把生死看作是自然而然的现象,认为生死
存亡为“一体”,相互转化,没有辨别的必要,既不要乐生,也不可恶死。一切听任自
然。
道教对于人们“恐惧死亡”的心理干预,更大的贡献在于“对死亡的乐观猜测”。
正是这种猜测,建立了“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观点。道教认为,对于死亡的
恐惧来自于对于死亡的无知。既然死后的世界是不可知的,那就等于说“任何人都不能
确定活着和死亡哪一个更快乐,更自在”。
庄子说过一个“丽姬出嫁”的故事。
丽姬原本是一个民女,因为皇宫选宫女,她被选中,最后还成了皇后,享尽人间荣
华富贵。她在回想当初被选中时,在家里哭得一塌糊涂的悲惨情形,现在看来多么荒唐、
愚蠢、无知啊!
13
… Page 19…
庄子认为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就像丽姬对于皇后生活的恐惧是一个道理,你根本不
知道死亡后什么样,面临死亡哭什么呢?庄子用一个寓言讲了这样一个道理。
庄子到楚国去,途中见到一个骷髅,枯骨凸露,呈现出原形。庄子用马鞭从旁边敲
了敲,问道:“先生是贪求生命,失却真理,因而成了这样呢?还是你遇上了亡国的大
事,遭受到刀斧的砍杀,因而成了这样呢?还是有了不好的行为,担心给父母妻儿留下
耻辱,羞愧而死成了这样呢?还是你遭受寒冷与饥饿的灾祸而成了这样呢?还是你享尽
天年而死去成了这样呢?”
庄子说完,拿过骷髅,当成枕头睡着了。
到了半夜,骷髅给庄子显梦说:“你先前谈话的情况真像一个善于辩论的人,看你
所说的那些话,全属于活人的拘累,其实人死了,就没有你说的那些忧患了。你愿意听
听人死后的有关情况和道理吗?”
庄子说:“好。”
骷髅说:“人一旦死了,在上没有国君的统治,在下没有官吏的管辖,也没有四季
的操劳,从容安逸地把天地的长久看作是时令的流失,即使面南为王的快乐,也不可能
超过的。”
道教修心之法(3)
道教修心之法(3)
道道教教修修心心之之法法((33))
到了半夜,骷髅给庄子显梦说:“你先前谈话的情况真像一个善于辩论的人,看你
所说的那些话,全属于活人的拘累,其实人死了,就没有你说的那些忧患了。你愿意听
听人死后的有关情况和道理吗?”
14
… Page 20…
庄子说:“好。”
骷髅说:“人一旦死了,在上没有国君的统治,在下没有官吏的管辖,也没有四季
的操劳,从容安逸地把天地的长久看作是时令的流失,即使面南为王的快乐,也不可能
超过的。”
庄子不相信,说:“我让主管生命的神来恢复你的形体,让你重新长出骨肉肌肤,
返回到你的父亲、母亲、妻子、儿女、左右邻里、朋友故交中去,你愿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