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服,脉浮洪者,宜清、宜补。有可吐者,亦有可汗可下者。初得之时,元气未虚,必推荡之
,此
脓血,此脾传肾,贼邪难愈;先脓血,胜水泻,此肾传脾,微邪易愈。下痢如豆汁者湿也,盖
脾
者,
家之内,上下传染相似,却宜明逆气之胜复以治之。
戴云∶痢虽有赤白二色,终无寒热之分,通作湿热治。但分新旧,更量元气用药,与赤
白带同。
x入方x
黄连 滑石 生地黄 白芍 苍术 白术 当归 青皮 条芩
上锉。水煎。里急后重,炒连、滑石,加桃仁、槟榔。甚
者,大黄;呕者,用姜汁、半夏。
x又方x
干姜(一钱) 当归(二钱半) 乌梅(三个) 黄柏(一钱半)黄连
上锉。作一服,水煎,食前。若水泻,可等分用,
x又方x 治热与血。
大黄 黄连 黄芩 黄柏 枳壳 当归 芍药 滑石 桃仁 甘草 白术(等分)
上为末。或汤调,或作丸。用面糊或神曲糊丸服。
一本云∶误服热药涩药,毒犯胃者,当明审以祛其毒。
x治白痢x
苍术 白术 神曲 茯苓 地榆 甘草
上锉。水煎。
x治赤痢x
地黄 芍药 黄柏 地榆 白术
上锉。水煎。腹痛,加枳壳、浓朴;后重,加滑石、木香
、槟榔;有热,加黄芩、山栀。
x又治痢方x
滑石(一两) 苍术(半两) 川芎(三钱) 桃仁(活法用) 芍药(半两,炒) 甘草(一钱)
上为末。姜一片,擂细煎滚服。
x又方x 孙郎中因饮水过多,腹胀,泻痢带白。
苍术 白术 浓朴 茯苓 滑石
上 咀。水煎,下保和丸。又云∶加炒曲、甘草。
x又方x 痢后脚弱渐细者。
苍术 酒芩 白芍(各二两半)酒柏(炒,半两)
上为末,粥丸。以四物汤加陈皮、甘草水煎,送下。
x又方x 痢后腰痛,两脚无力。
陈皮 半夏 白芍(各一钱) 茯苓 苍术 当归 酒芩(各半钱) 白术 甘草(各二钱)
上 咀。作一服,姜煎,食前。
x又方x 治小儿八岁,下痢纯血,作食积治。
苍术 白术 黄芩 滑石 白芍 茯苓 甘草 陈皮 神曲(炒)
上 咀。水煎,下保和丸。
x治痢十法x
其或恶寒发热,身首俱痛,此为表症,宜微汗和解,用苍术、川芎、陈皮、芍药、甘
草、生
姜三片煎。其或腹痛后重,小水短,下积,此为里症,宜和中疏气,用炒枳壳、制浓朴、
芍药、陈皮、滑石、甘草煎。其或下坠异常,积中有紫黑血,而又痛甚,此为死血证,法
当用擂
细桃仁、滑石行之。或口渴及大便口燥辣,是名挟热,即加黄芩;或口不渴身不热,喜
热手熨荡,
是名挟寒,即加干姜。其或下坠在血活之后,此气滞症,宜于前药加槟榔一枚。其或在下
则
补,毒解积下,食自进。其或力倦,自觉气少,恶食,此为挟虚证,宜加白术、当归身
,虚甚者加人参,又十分重者,止用此一条,加陈皮补之,虚回而利自止。其或气行血和
积少,但虚坐努责,此为无血症,倍用当归身尾,却以生芍药、生地黄、生桃仁佐之,复以
陈皮
甘
此汤,固肠丸未宜进用,盖固肠丸有去湿实肠之功。其或利后,糟粕未实,或食粥稍多,
或饥甚方食,腹中作痛,切不可惊恐,当以白术、陈皮各半,煎汤和之,自安。其或久痢后
,体虚气弱,滑下不止,又当以药涩之,可用诃子、肉豆蔻、白矾、半夏,甚者添牡蛎,可择
用之。然须用陈皮为佐,恐大涩亦能作痛。又甚者,灸天枢、气海。上前方用浓朴,专泻滞
凝之气。然浓朴性大温而散气,久服大能虚人,滞气稍行,即去之,余滞未尽,则用炒枳壳
、陈皮,然枳壳亦能耗气,比之朴稍缓,比陈皮稍重。滞气稍退,当去之只用陈皮以和众药
,然陈皮去白有补泻之功,若为参术之佐,亦纯作补药用。凡痢疾腹痛,必以白芍药、甘草
为君,当归、白术为佐。恶寒痛者,加桂;恶热痛者,加黄柏。达者更能参以岁气时令用药,
则万举万全,岂在乎执方而已哉!
〔附录〕痢有气虚兼寒热,有食积,有风邪,有热有湿,有阳气下陷,而感受不一,当分
治。泻轻
痢重,诸有积以肚热缠痛推之,诸有气以肚如蟹渤验之,究其受病之源,决之对病之剂
。大要以散风邪,行滞气,开胃脘为先,不可遽用肉豆蔻、诃子、白术辈以补住寒邪,不可投米
壳、龙骨辈以闭涩肠胃。邪得补而愈盛,故证变作,所以日夕淹延而未已也。若升散者,
以胃风汤、防风芍药汤、神术散、苍术防风汤、败毒散,皆可汗之。攻里若有湿者,
用导水丸、兼郁承气汤、和中丸;若积滞用圣饼子、脾积丸;冷积用《局方》苏感丸;若湿
热甚
者,宜《宣明》玄青膏;若后重窘迫,用木香槟榔丸。色白者,属气;赤白者,属气血受病
;赤黑相
兼,属湿热;青绿杂色,是风与火湿。下血者,当凉血,当归、生地黄。赤者属血,《保命
集》
四物汤,和槐花、黄连、米壳醋炒。下利,脉沉弱而腹痛,用姜附汤,加对五苓理中。又机要浆水散若
青色者
外贴
大过,饮食伤脾,为脾泄,《机要》白术芍药汤。湿胜,仙术炒用。若阴阳不分,当渗泄以五
苓之类,或单用苤苡实炒为末,米饮调二钱
。若气血俱虚,神弱者,以人参、白术、当归、芍药、炒茯苓,少加黄连服之,或钱氏白
散,又或十补汤佳。若暑痢而脉虚者,香薷饮,或清暑益气,又或六和汤、藿香正气各加
木香半钱,名木香交加散。若白痢下如冻胶,或鼻涕,此属冷痢,宜除湿汤加木香一钱。虚
弱者,亦与十补汤。赤痢发热者,以败毒散加陈仓米一撮煎。下痢小便不通者,黄连阿胶丸
x附方x
x胃风汤x 治风冷入于肠胃,泄下鲜血,或肠胃湿毒,下如豆汁或瘀血。
人参 茯苓 川芎 当归 桂 白术 白芍(等分)
上锉。水煎入粟米百余粒同煎。腹痛,加木香。
噤口痢
石莲肉(日干)
上为末。服二钱,陈仓米汤调下,便觉思食。使以日照东方壁土炒真橘皮为末,
姜枣略煎佐之。
x戴人木香槟榔丸x
木香 槟榔 青皮 陈皮 广术 枳壳 黄连 黄柏 大黄(各半两) 丑末 香附(各二两)
上为末,木丸梧子大。每五六十丸,煎水下,量虚实与之。《绀珠》多三棱
、黄芩、当归,分两不同。
x调胃承气汤x
芒硝(半斤) 甘草(炙,二两) 大黄(四两,去皮,酒洗)
上锉。每服,临期斟酌多少,先煮二味熟,
去渣,下硝,上火煮二三沸,顿服之。
x大承气汤x
大黄(四两,如棋子大,酒洗) 浓朴(八两,姜制) 枳实(大者,五枚,炒) 芒硝(二合)
每服看证斟酌多少,先煮二物至七分,去渣;纳大黄,煮八分,去渣,纳芒硝,
煎一二沸,温服。
x小承气汤x
大黄(四两) 浓朴(二两,姜炒) 枳实(大者,三枚,炒)
上锉。看证斟酌多少用之。
x防风芍药汤x
防风 芍药 黄芩(各二两)
上 咀。每服半两,水煎温服。
x神术散x
苍术(一斤) 本 川芎(各六两) 羌活(四两) 粉草 细辛(一两六钱)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姜三片煎。要出汗,加葱白。
x苍术防风汤x
苍术(二两) 防风(一两)
姜七片煎。
x败毒散x
羌活 独活 人参 甘草(炙) 柴胡 前胡 茯苓 枳壳(麸炒) 川芎 桔梗(等分)
上锉。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薄荷五叶煎。热
服,寒多则热服,热多则温服。伤湿,加白术;脚痛,加天麻。
x神芎导水丸x
大黄 黄芩(二两) 丑末 滑石(四两)
上为末,滴水丸。每四五十丸,温水下。
x和中丸x
白术(二两,四钱) 浓朴(二两) 陈皮(一两,六钱) 半夏(泡,一两) 槟榔(五钱) 枳实
(五钱) 甘草(四钱) 木香(二钱)
上用生姜自然汁浸,蒸饼为丸。每三十丸,温水下,食远。
x圣饼子x
黄丹(二钱) 定粉(三钱) 密陀僧(二钱) 舶上硫黄(三钱) 轻粉(少许)
上为细末,入白面四钱,滴水和为指尖大,捻作饼子,阴干。食前,浆水磨化服之,大
便黑色为妙。
x苏感丸x
以苏合香丸与感应丸二药和匀,如粟米大。每五丸,淡姜汤空心下。
《宣明》x玄青膏x
黄连 黄柏 大黄 甘遂 芫花(醋拌炒) 大戟(各半两) 丑头末(二两) 轻粉(二钱) 青黛(一两)
上为末,水丸小豆大。初服十丸,每服加十丸,日三,以快利为度。
《保命集》x四物汤x
本方内加槐花、黄连、御米壳等分。
x姜附汤 理中汤x 并见中寒类。
x五苓散x 见中暑类。
x浆水散x
半夏(一两,汤洗) 附子(半两,炮) 干姜(一作干生姜) 桂 甘草(炙,各五钱) 良姜(二钱
上为细末。每服三五钱,浆水二盏,煎至半盏,和滓热服。
x升阳益胃汤x
羌活 独活 防风(各半两) 柴胡 白术 茯苓(渴勿用) 泽泻(各三钱) 黄 (二两) 人参
半夏 甘草(炙,各一两) 黄连(一钱) 陈皮(四钱) 白芍(五钱)
上 咀。每服三钱,水煎,入姜枣,温服。
x曲芎丸x
川芎 神曲 白术 附子(炮,等分)
上为细末,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米饮下。此药亦治飧泄。
《机要》x白术芍药汤x
白术 芍药(各一两) 甘草(五钱)
上锉。每服一两,水煎。
x钱氏白术散x
人参 白茯苓 白术 木香 甘草 藿香(各一两) 干姜
上为粗末。水煎。
x香薷饮 清暑益气汤x 并见中暑类。
x六和汤x 见霍乱类或加香薷浓朴。
x藿香正气散x 见中风类。
x黄连阿胶丸x
阿胶(炒,二两) 黄连(三两) 茯苓(二两)
上水熬阿胶膏,溲和二末为丸。米饮下。
x固肠丸x 见妇人类。
x除湿汤x 见泄泻类。
x十全大补汤x 见诸虚类。
卷二
泄泻十
属性:泄泻,有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