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针刺之道。贵在得神致气。犯此禁者。则脱其五味所生之神气。是谓失气也。
x绝皮乃绝汗x 太阳之脉以下。文与素问诊要经终论同。今特举其异同。不复诠释。诊要经终无绝
皮二字。作绝汗乃出。
x不行x 诊要经终。作不仁。
卷二
经脉第十
属性:马云。凡内经全书之经络。皆自此而推之耳。
x禁脉x 马云。按当作禁服。本经第四十八禁服篇云。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营其所行。知其度
量。内刺五脏。外刺六腑。则此篇数语。乃出于禁服篇也。张志同。
x营其所行x 张云。言经络之营行也。简案、营与制对言。疑非营行之义。营、度也。见玉篇。
当以此释之。
x先成精x 张云。精者人之水也。万物之生。其初皆水。故易曰。天一生水。道家曰。水是三戈
之母。精为元气之根。本神篇曰。故生之来谓之精。决气篇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故
人始生。先成精也。
x精成而脑髓生x 张云。精藏于肾。肾通于脑。脑者阴也。髓者骨之充也。诸髓皆属于脑。故精成而
后脑髓生。
x骨为干x 张云。犹木之有干。土之有石。故能立其身。
x脉为营x 马云。犹将之营。史记云。以师兵为营卫。张云。脉络经营一身。故血气周流不息。
x筋为刚x 张云。筋力刚劲。故能约束骨骼。动作强健。
x肉为墙x 张云。肉象墙垣。故能蓄藏血气。志云。肉生于土。犹城墙之外卫也。
x谷入于胃 脉道以通x 张云。前言成形始于精。此言养形在于谷。如营卫生会篇曰。人受气
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故脉道通。血气行。此经脉之谓。
明经脉之道。则可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施治疗矣。
x筋脉之始生x 筋、诸本作经。当改。
x起于中焦x 马云。起、发也。中焦者中脘也。在脐上
四寸。杨 针灸集书云。起者兴也。发也。简案、铜人注。高承德云。中焦乃脐中也。此说甚异。张云。愚按
此十二经者。即营气也。营行脉中。而序必始于肺经者。以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以行阴阳。而
五脏六腑皆以受气。故十二经以肺经为首。循序相传。尽于足厥阴肝经。而又传于肺。终而复始。是为一周。
x下络大肠x 马云。络、犹兜也。如今人横线为络而兜物也。张云。络、联系也。当任脉水分穴之
分。肺脉络于大肠。以肺与大肠为表里也。按、十二经相通。各有表里。凡在本经者皆曰属。以此通彼者皆曰
络。故在手太阴。则曰属肺络大肠。在手阳明。则曰属大肠络肺。彼此互更。皆以本经为主也。下文十二经皆
仿此。
x还循胃口x 张云。还、复也。循、巡绕也。自大肠而上复循胃口。滑氏十四经发挥云。胃口。胃上下
口也。胃上口。在脐上五寸上脘穴。下口。在脐上二寸下脘穴之分也。铜人注云。胃口谓胃之上口。贲门之位也。
x上膈属肺x 滑氏云。属、会也。膈者隔也。凡人心下有膈膜。与脊胁周回相着。所以遮隔浊气。
不使上熏于心肺也。张云。属者所部之谓。
x从肺系横出腋下x 滑氏云。肺系谓喉咙也。喉以候气。下接于肺。肩下胁上际曰腋。自肺脏循
肺系出而横行。循胸博第四行之中府云门。以出腋下。
x 内x 滑氏云。膊下对腋处为 。肩肘之间也。张云。膊之内侧。上至腋。下至肘。嫩软白肉曰
。天府侠白之次也。 、儒软二音。又奴刀、奴到二切。简案、 、广韵臂节。那到切。
x行少阴心主之前x 张云。少阴心经也。心主。手厥阴
经也。手之三阴。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也。
x下肘中循臂内 上骨下廉入寸口x 铜人注云。肘中。尺泽穴分也。上骨。谓臂之上骨也。经渠
穴在此寸口中。(甲乙经渠在寸口陷者中)杨 云。肘、臂节也。 尽处为肘。臂者。要旨论云。肘下为臂。
上骨者。谓臂之上骨也。廉者。边也。滑氏云。肘以下为臂。廉、隅也。边也。手掌后高骨旁动脉为关。关前
动脉为寸口。楼氏纲目云。 下掌上名曰臂。臂有二骨。今太阴脉循臂上骨之下廉也。张云。膊臂之交曰肘中。
穴名尺泽。肘以下为臂内。内、侧也。行孔最、列缺、经渠、之次骨掌后高骨也。下廉。骨下侧也。寸口。关
前动脉也。即太渊穴处。简案、据张注。上字上声。非也。寸口通寸关尺而言。诸注以寸部释之。失古义矣。
x上鱼循鱼际x 滑氏云。掌骨之前。大指本节之后。其肥肉隆起处。统谓之鱼。鱼际则其间之穴名也。
x大指之端x 滑氏云。出大指之端。至少商穴而终也。端、杪也。张云。端、指尖也。
x其支者x(止)x出其端x 铜人注云。针经曰。支而横者为络。此手太阴之络。别走阳明者也。穴
名列缺。张云。支者如木之有枝。此以正经之外。而复有旁通之络也。臂掌之交曰腕。此本经别络。从腕后上
侧列缺穴。直出次指之端。交商阳穴而接乎手阳明经也。
x黄帝曰 肺 手太阴也x 诸本无此八字。原文本于类经。宜删去。
x是动x 张云。动、言变也。变则变常而为病也。如阴阳应象大论曰。在变动为握、为哕、之类。
即此之谓。
x膨膨x 铜人注云。谓气不宣畅也。马云。俗云膨 。胀论曰。肺胀者。虚满而喘咳。
x缺盆中痛x 张云。缺盆虽十二经之道路。而肺为尤近。故肺病则痛。
x瞀x 铜人注云。太素注曰。瞀、低目也。马云。交两手而掣瞀。张云。木痛不仁也。志云。目垂
貌。简案、玉篇。目不明貌。又楚辞九章。中闷瞀之 。注。烦乱也。诸注俱误。
x臂厥x 铜人注云。肘前曰臂。气逆曰厥。
x是主肺所生病者x 马云。是皆肺经所生之病耳。按、难经二十二难。以是动为气。所生为血。即
动生二字。分为气血。乃难经之臆说耳。张云。按二十二难云云。若乎近理。然细察本篇之义。凡在五脏。则
各言脏所生病、凡在六腑。则或言气、或言血、或脉、或筋、或骨、或津液。其所生病。本各有所主。非以血
气二字。统言十二经者也。难经之言。似非经旨。志云。是动者病因于外。所生者病因于内。凡病有因于外者。
有因于内者。有因于外而及于内者。有因于内而及于外者。有外内之兼病者。本篇统论脏腑经气。故曰肺。手
太阴之脉。曰是动。曰所生。治病者。当随其所见之证。以别外内之因。又不必先为是动。后及所生。而病证之
毕具也。简案、马以此一句为结文。张则按下节为解。杨 则肺下为句。盖是动所生。其义不明晰。亦未知孰是。
x喘渴x 甲乙铜人作喘喝。张云。渴、当作喝。声粗急也。
x 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x 张。厥一字句。马志。痛下句。铜人无厥字。
x风寒汗出中风x 张云。肺主皮毛。而风寒在表。故汗出中风。简案、气盛有余。谓肺脏气盛而有
余。非外感邪气之盛也。而云风寒汗出中风。则似肺脏气盛而有余者。必病
风寒汗出中风。此必理之所无。或恐六字衍文。诸家顺文诠释。未曾有疑及者何。
x小便数而欠x 铜人注云。数、频也。欠、少也。言小便频而少也。马云。小便频数而发之为欠。
母病及肾。简案、欠、呵欠也。宣明五气篇云。肾为欠。马注为是。
x溺色变x 甲乙注云。一作卒遗失无变。马云。邪及子。张云。金衰则水涸。故溺色变而黄赤。志
云。气虚而不化也。
x盛则泻之x(止)x以经取之x 张云。盛泻虚补。虽以针言。药亦然也。热则疾之。气至速也。寒则
留之。气至迟也。陷下则灸之。阳气内衰。脉不起也。不盛不虚。以病有不因血气之虚实。而惟逆于经者。则
当随经所在。或饮药、或刺灸、以取之也。下文诸经之治。义与此同。
x盛者x(止)x小于人迎也x 张云。寸口主阴。肺为大肠之脏。手太阴经也。故肺气盛者。寸口大三
倍于人迎。虚则反少也。人迎者。足阳明之动脉。在结喉旁一寸五分。乃三阳脉气所至也。阴阳别篇曰。三阳
在头。三阴在手者。其义即此。下同。简案、何梦瑶医编云。人迎脉。恒大于两手寸脉数倍。从无寸口反大于
人迎者。今验之此言。殆信矣。
x起于大指次指之端x 端下。甲乙有外侧二字。铜人作内侧。误。张云。即食指之端也。穴名商阳。
x循指上廉x 张云。上廉。上侧也。凡经脉阳行于外。阴行于内。后诸经皆同。循指上廉。二间三间也。
x合谷x 张云。穴名。两骨。即大指次指后歧骨间也。俗名虎口。
x两筋之中x 张云。腕中上侧。两筋陷中。阳溪穴也。
x循臂上廉入肘外廉x 滑氏云。自阳溪而上循臂上廉之偏历、温溜、下廉。上廉、三里。入肘外廉
之曲池。
x上 外前廉x 上甲乙铜人有循字。张云。行肘 五里臂 也。
x 骨x 杨 云。 、肩前也。肩端两骨间为 骨。张云。肩端骨罅为 骨。以上肩 巨骨也。 、隅同。
x柱骨之会上x 铜人注云。气腑论注曰。柱骨之会。乃天鼎穴也。在颈缺盆上直扶突气舍后。同身
寸之半寸是也。杨 云。要旨曰。脾上际会处为三柱骨。此经自肩 穴。上出柱骨之上。张云。肩背之上。颈
项之根。为天柱骨。六阳皆会于督脉之大椎。是为会上。简案、气腑论。手阳明脉气所发。柱骨之会各一。又
气穴论。大椎上两旁各一柱骨会上。乃大椎两旁。必有本经之穴。其名今无考。铜人注为天鼎。非也。
x下入缺盆x 杨 云。经曰。胸两旁高处为膺。膺上横骨为巨骨。巨骨上为缺盆。志云。缺盆在结
喉两旁之高骨。形圆而踝。如缺盆然。
x属大肠x 滑氏云。当天枢之分会。属于大肠。
x上颈贯颊x 甲乙作直上至颈贯颊六字。滑氏云。头茎为颈。耳以下曲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