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邪始与汗皆出。此因先藏于肾,从内出外,故其阴已虚,而阳邪盛,阳盛则热矣;盛极必衰,衰则邪气复反
入阴,入阴则阴盛阳虚,阳虚则寒矣。故先热而后寒,以其邪本温热,因入于阴而身寒,故名温疟,非寒邪也。
其寒疟之由,已详上文矣。
卷六诸疟证
又论瘅疟
属性:帝曰∶瘅疟何如?岐伯曰∶瘅疟者,肺素有热,气盛于身,厥逆上冲,中气实而不外泄,因有所用力,腠
理开,风寒舍于皮肤之内、分肉之间而发,发则阳气盛,阳气盛而不衰,则病矣。其气不及于阴,故但热而
不寒,气内藏于心,而外舍于分肉之间,令人消烁肌肉,故命曰瘅疟。
肺素有热者,以其阳盛于身也,阳盛则升气多而厥逆上冲,
中气实而不外泄,所以肺热也。因有所用力而腠理开,风寒乘虚客于皮肤分肉之间,以其阳盛,邪即化热,
心为君火,同气相召,故藏于心,而外舍于分肉之间,则消烁肌肉。其邪不及于阴,故但热而不寒,命曰瘅疟
也。大抵疟之发寒热者,以邪气出入阴阳,阴阳之气互争互并故也。然邪必随身中之气变化,故阳盛之人,邪
即化热,阳虚之人,邪易入阴,入阴则阴盛多寒,客阳则阳盛多热。瘅疟之邪,不及于阴,故但热而不寒也。
又有湿闭热伏之病,亦由阳气不振,或见其内热而投寒药,则湿邪愈闭而阳陷,乃至危殆矣。此阴阳强弱,
邪之浅深,不可不辨也。
卷六诸疟证
足太阳疟
属性:《素问·刺疟篇》曰∶足太阳之疟,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 然,热止汗出,
难已,刺 中出血。
此下皆明足六经所行之现证也。足太阳经脉自足由背上头,故腰痛、头重、寒从背起,然风寒在太阳必
头痛,今不痛而但重者,正因湿邪所闭,阳郁不伸,故先背寒;其邪本在阳经,阳郁极则发热而 者,
遏闷不达也,故虽热止汗出,而病难已,为阴湿所闭也。郗中,太阳经穴,刺之以泄其邪。
卷六诸疟证
足少阳疟
属性:足少阳之疟,令人身体解 ,寒不甚,热不甚,恶见人,见人心惕惕然,热多汗出甚,刺足少阳。
足少阳胆经之脉也,内通肝经,肝主筋,邪热侵之,筋脉弛纵而解 也;邪入近阴分,故发寒热而皆不甚;
其邪伤胆则胆
怯,故恶见人,见人而心惕然也;人身之阳,初由少阳而升,及其阳升邪发,则热多而汗出甚也。刺法同上。
卷六诸疟证
足阳明疟
属性:足阳明之疟,令人先寒洒淅,洒淅寒甚,久乃热,热去汗出,喜见日月火光气,乃快然,刺足阳明跗上。
足阳明胃经之脉也,胃为脏腑之海而主肌肉,阳明行气于三阳,邪客之,三阳之气皆不伸,故先寒而洒淅
寒甚,久始发热;然后气行腠开,热去汗出,以邪未净则阳不能伸,故喜见日月火光为快也。
卷六诸疟证
足太阴疟
属性:足太阴之疟,令人不乐,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热汗出,病至则善呕,呕已乃衰。
足太阴脾经之脉也,与心气相通,邪闭气不舒,故心不乐而好太息;脾困不运,故不嗜食;与阳明为表里,
其邪出入阴阳,表里相格,故多发寒热;而胃中水谷之气外泄,则汗出也;病至邪气冲胃,则善呕,呕已,邪
气乃衰也。
卷六诸疟证
足少阴疟
属性:足少阴之疟,令人呕吐甚,多寒热,热多寒少,欲闭户牖而处,其病难已。
足少阴肾经之脉也,肾者,胃之关也,邪阻关门,浊壅于胃,不得降而上逆,故呕吐甚;少阴为至阴之地,
邪伏深而难
达,故发寒热皆多时;其阳胜,则热尤多于寒也;气闭,心抑闷而不爽,故欲闭户独处,以肾邪心火受制故也;
邪在至阴,故病难已。
卷六诸疟证
足厥阴疟
属性:足厥阴之疟,令人腰痛,少腹满,小便不利,如癃状,非癃也,数便意,恐惧气不足,腹中悒悒。
足厥阴肝经之脉也,肝为肾子,子能令母实,故所现多兼肾证,腰者肾之府,少腹肝之居,故腰痛而少腹
满,肝主遗溺癃闭,此病浅在经,故小便不利,似癃非癃,数数欲便而短之意也;肾主恐,故恐惧;肝郁,气
不接续而少气,《虚实篇》云∶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腹中悒悒者,窒闷也。
卷六诸疟证
肺疟
属性:肺疟者,令人心寒,寒热甚,热间善惊,如有所见者,刺手太阴、阳明。
凡一脏受邪,其气横逆,必侮其所不胜,而乘其所胜也。心火为肺金所不胜者,以其邪气横逆,心火被抑
而心寒也;肺主一身之气,一身皆为邪窒,故其发寒发热皆甚也;热间善惊,如有所见者,肝病也,以肺邪势
衰,犹逞余威,乘其所胜也∶目为肝窍,邪侵肝,故目光乱而妄见怪异之物也。刺肺与大肠经,以泄其邪。
卷六诸疟证
心疟
属性:心疟者,令人烦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热,刺手少阴。
心为君火,疟邪犯之,故烦心甚,而欲得清水以解之;火热内郁,阳不流行,故表反寒多而不甚热也。按
经所言,心藏神
明,其脏坚固而不受邪,受邪则心伤神去而死。凡言心病者,心之包络受邪也。包络为心脉之本,心气所由出
入,故受邪乱气,则但神昏而不死,如癫狂等病亦然。若受邪在经,神亦不昏,故刺手少阴经以泄其邪。
卷六诸疟证
肝疟
属性:肝疟者,令人色苍苍然,太息,其状若死者,刺足厥阴见血。
肝木色苍,肝病故色现于外;肝郁不舒,故必太息;肝藏魂,其气厥逆,则肢冷神昏若死者,厥回则苏,
厥不回即死矣。肝藏血,故必刺之出血,方能去邪。
卷六诸疟证
脾疟
属性:脾疟者,令人寒,腹中痛,热则肠中鸣,鸣已汗出,刺足太阴。
脾为阴脏,位于腹而主肌肉,故受邪则身寒腹痛;阴盛极则阳来复而发热;热则气动而肠鸣,鸣已,其表
气亦通而出汗也。刺其经以泄其邪。
卷六诸疟证
肾疟
属性:肾疟者,令人洒洒然,腰脊痛,宛转大便难,目 然,手足寒,刺足太阳、少阴。
膀胱为肾腑,外应腠理毫毛,脏病必及于腑,故乍觉寒袭腠理而洒洒然,如冷水洒之也;肾居腰脊,故腰
脊痛;肾开窍于二便,邪侵气窒,故宛转大便难也;目之黑珠属肝,瞳神本肾,肾连肝病,故目 然, 音
悬,即昏眩也;十二经阴阳之气,交接于手足指尖,阴阳不得交通,则手足皆寒。刺膀胱、肾经以泄
其邪。
卷六诸疟证
胃疟
属性:胃疟者,令人且病也,善饥而不能食,食而支满腹大,刺足阳明、太阴横脉出血。
令人且病者,谓其发寒热之疟病,而邪在胃腑也;邪热壅胃故饥;其清浊不转,故不能食,食则支满也;
支满而肠中不得传导,则腹大矣。脾胃同气相贯,故刺胃脾经横脉出血以泄邪。夫阳经自表通腑,阴经自表通
脏,皆为躯体至脏腑之径路也。上文举六经疟病,明其邪在经而浮浅,此以脏腑名病者,明其邪已深入于里也。
然邪由表入,必使从表而出,故皆同刺其经以泄之也。
卷六诸疟证
治法所宜
属性:疟脉缓、大、虚,便宜用药,不宜用针。凡治疟,先发如食顷,乃可以治,过之则失时也。
脉缓、大、虚,皆本元不足也。针法在引其元气升发,领邪外出,故元气虚者,针不可用,宜用药助内气
以达邪也。若疟发时,气逆不可治,上文已明,其发后势衰,余邪伏匿,治亦无功,故当于先发食顷时,其邪
将动未动,迎其机而泄之,过此皆为失时,治之而不效也。凡诸疟病皆然。以故一切外感、内伤之病,用药应
饭前饭后,或早或暮,皆有相宜之时,所当体究者也。
卷七寒热病证
寒热
属性:《灵枢·五变篇》帝曰∶人之善病寒热者,何以候之?少俞曰∶小骨弱肉者,善病寒热。帝曰∶何以候
之?少俞曰∶颧者,骨之本也,颧大则骨大,颧小则骨小。皮肤薄而其肉无 ,其臂懦懦然,其地色殆然,不
与其天同色,污然独异,此其候也。然后臂薄者,其髓不满,故善病寒热也。
善病寒热者,不必受大邪,因其皮肉筋骨皆薄弱,略有微风寒,即发寒热之病也。皮弱而卫阳虚,故其面色
亦常不正。颔为地部,额为天部,时有清浊之邪相蒙,而上下面部之色各异。盖清邪上受,上部之色薄泽为风;
浊邪下受,下部之色晦滞为湿。殆者,晦也,凡病危殆,其色必晦之意耳。表常邪侵,则营卫不调,乃善病寒
热矣。验其颧、臂与 ,知其骨肉薄弱而髓不满之故, 者,臂肘节间隆浓之肉也。
卷七寒热病证
皮寒热
属性:《灵枢·寒热病篇》曰∶皮寒热者,不可附席,毛发焦,鼻槁腊,不得汗。取三阳之络,以补手太阴。
络浅在皮,皮寒热者,邪闭皮肤而痛,故不可附席;皮毛肺之合也,肺开窍于鼻,以邪外闭,阳郁化热,
故毛发焦而鼻槁腊,腊者,焦燥也。此肺液已伤,久则必成肺痿,故当急取三阳经之络,以泄皮肤之邪,补
手太阴经,以救肺也。《灵枢·口问篇》岐伯曰∶寒气客于皮肤,阴气盛,阳气虚,故为振寒寒 。补诸阳。
是以阴盛阳虚,不能胜外寒而但寒 ,无内热证,故当补诸阳以散外寒,与上证有阴阳虚实之异也。
卷七寒热病证
肌寒热
属性:肌寒热者,肌痛,毛发焦而唇槁腊,不得汗。取三阳于下,以去其血者,补足太阴,以出其汗。
肌寒热,其邪从皮毛而深入矣。唇为肌肉之本,脾所主也,邪已侵脾,故毛发焦,肌肉痛而唇槁腊。取三
阳经下部以去其血者,是疏通营卫,以解肌肉之邪,以营卫气血行于肌肉之中也。营卫疏通,即补足太阴脾经,
以滋津液,助其出汗,则病退矣。
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