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45-灵素节注类编-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一身之表,其经内通少阴,故为表里,因太阳风邪化热,而少阴之气上从,上从者,上逆也,上逆而阴并于 
阳,则上实下虚,上实则烦满不解,下虚则足冷而厥,因风邪所致,故名风厥。是当表里兼治,既刺以解表, 
服汤以和里也。 

卷六诸风病证
劳风
属性:帝曰∶劳风为病何如?岐伯曰∶劳风法在肺下,其为病也,使人强上冥视,唾出若涕,恶风而振寒,此为 
劳风之病。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以救俯仰。巨阳引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咳出青黄涕, 
其状如浓,大如弹丸,从口中若鼻中出,不出则伤肺,伤肺则死也。 
太阳经浅在皮毛,而皮毛为肺之合,平日劳伤肺气,太阳风邪乘虚入肺,肺气主降,邪随走于肺下。太阳 
经脉为目上纲,风邪伤之,故目不能正视,勉强上视,即冥无所见;肺下之邪,与津液胶结,故唾出稠痰如涕; 
表邪仍在,故恶风而振寒,此因劳伤而感风邪,故名劳风。太阳经脉行于背,故背强不能俯仰,治之当先救其 
俯仰,用针法引太阳经之精气三日,若中年及精衰之人,须引五日七日,精气生发,则内陷之邪得以渐出,咳 
出青黄涕如浓,大如弹丸,或从口或从鼻而出,病方可愈。若邪不出,则伤肺,伤肺将成失音、肺痈等病而死 
也。引太阳精气,如用药当开提肺气,疏利太阳经脉也。 

卷六诸风病证
酒风
属性:《素问·病能篇》帝曰∶有病身热解堕,汗出如 
浴,恶风少气,此为何病?岐伯曰∶病名酒风。治之以泽泻、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撮,为后饭。 
酒热伤风,腠理疏豁,外风易入,内多湿气,故汗出如浴,恶风少气,身热懈惰,病名酒风。即上《风论》 
所云饮酒中风,则为漏风是也。治之以泽泻、术健脾去湿,麋衔草祛风邪,合为散,服三撮,后以饭压之。 

卷六诸风病证
肾风
属性:《素问·奇病论》帝曰∶有病庞然如有水状,切其脉大紧,身无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为何 
病?岐伯曰∶病生在肾,名为肾风。肾风而不能食,善惊,惊已,心气痿者死。 
庞然如有水状者,身面皆肿也。水肿其脉必沉弱,今脉大且紧,即所谓真脏脉也。此肾亏阳气化风,故 
名肾风。肾气逆,中不和,故不能食,虽食亦少,肾水亏,肝失养,故善惊,惊已,心气痿者,木枯不生心火, 
心气消索,则生机已绝而死矣。上文《风论》所云肾风多汗恶风,面庞然肿,其身不肿,是外邪之风伤肾也; 
此肾水枯,虚阳化风,是内伤病也,以至肝木心火,皆无生气,则死。 

卷六诸风病证
风水
属性:《素问·评热病论》帝曰∶有病肾风者,面 庞然壅,害于言,可刺不?岐伯曰∶虚不当刺,不当刺而 
刺,后五日其气必至。帝曰∶其至何如?岐伯曰∶至必少气时热,时热从胸背上至头,汗出,手热,口干苦 
渴,小便黄,目下肿,腹中鸣,身重难以行,月事不来,烦而不能食,不能正偃,正偃则咳,病名风水,论 
在《刺法》中。帝曰∶愿闻其说。岐伯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阴虚者,阳必凑之,故少气时热而汗出也; 
小便黄者,少腹中有热也;不能正偃者,胃中不和也;正偃则咳甚,上迫肺也;诸有水气者,微肿先见于目下 
也。帝曰∶何以言?岐伯曰∶水者,阴也,目下,亦阴也,腹者,至阴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肿也; 
真气上逆,故口苦舌干,卧不得正偃,正偃则咳出清水也;诸水病者,故不得卧,卧则惊,惊则咳甚也;腹中 
鸣者,病本于胃也;薄脾则烦不能食;食不下者,胃脘膈也;身重难以行者,胃脉在足也;月事不来者,胞脉 
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 
经曰∶面肿曰风,足胫肿曰水。 ,足面也,头面足 ,皆庞然壅肿,此因肾虚水泛,风邪由太阳而入肾 
经,风鼓水涌,故名风水,以肾为水脏,与太阳为表里也。肾经之脉,上连舌本,邪壅经气不得上达,舌不能 
转,故害于言。此虚证,不当刺而刺之,五日后其病气必然复至,则更重,遂现所叙诸病。经衣冠文物晰,毋须赘 
注。卧则惊者,以胃不和,肝气被郁也;薄脾者,邪盛迫脾,以遏心火,故烦;胃气格逆,故食不下;而胃气 
不得下达于足,故身重难行;心气遏而不下通,则胞脉闭,月事不来也。此正虚挟邪之病,与上两证之肾风, 
皆各不同也。 
《素问·水热穴论》帝曰∶少阴何以主肾?肾何以主水?岐伯曰∶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 
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帝曰∶肾何以能聚水而生病?岐伯曰∶ 
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 肿, 肿者,聚水而生病也。帝曰∶ 
诸水皆生于肾乎?岐伯曰∶肾者,牝脏也,地气上者,属于肾,而生水液也,故曰至阴。勇而劳甚,则肾汗出, 
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 肿,本之于肾,名曰风 
水。所谓玄府者,汗空也。 
冬为寒水主令,肾为水脏,故水之本出于肾;水为金子,子能令母实,故其末在肺。肺肾气不通调,则三 
焦输化失职,以致积水为病。所以然者,肾开窍于二便,水液滓浊由之而出,故为胃之关,关门不利,则胃中 
水饮壅积,与肾水类聚,上下漫溢于皮肤经络,而 肿为病也。诸水皆生于肾者,以肾为牝脏,牝者,阴也, 
阴气从阴,故地气之上蒸者,属于肾而生水液,盖物以类聚,所谓水流湿也。以阴从阴,故曰至阴。若其勇而 
劳力甚,则肾汗出而经络疏,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而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 肿。 
玄府为汗空,即毛窍也。因用力汗出而窍开,风邪客之,其水本于肾,与风邪相鼓于皮里肌肤而成肿病,故名 
风水也。 
帝曰∶水俞五十七处者,是何主也?岐伯曰∶肾俞五十七穴,积阴之所聚也,水所从出入也。尻上五行, 
行五者,此肾俞。故水病下为 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故肺为喘呼,肾为水肿,肺为 
逆,不得卧,分为相输俱受者,水气之所留也。伏兔上各二行,行五者,此肾之街也,三阴之所交结于脚也。 
踝上各一行,行六者,此肾脉之下行也,名曰太冲。凡五十七穴者,皆脏之阴络,水之所客也。 
此明所以成水病者。盖肾俞有五十七穴,阴气之所积聚,水者阴类,故从五十七穴而出入。其气郁而不从 
三焦水道渗入膀胱,乃由俞穴行于皮肤肌肉,则下为 肿大腹也;子能令母实,故使肺逆而喘呼,肾水泛为肿, 
标本俱病也,肺气逆则不得卧,以俞穴之气分布相输,而周身俱受水气,留而不行也。伏兔等穴,为肾气所行 
之街,足三阴经交会而结于脚也。踝上等穴,肾脉下行之路也,名太冲。共凡五十七穴,皆脏之阴络,故水蓄 
之,即阴从阴、水流湿之理也。 

卷六诸风病证
石水风水
属性:《素问·大奇论》曰∶肾肝并沉,为石水;并浮,为风水。 
此举脉象以辨病也。《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阴阳结斜,多阴少阳,曰石水。是石水者,阴邪盛于阴分, 
故云多阴少阳,而肝肾之脉并沉,则木沉水中,水中阳微,阴凝如石也;肾肝之脉并浮者,风木之气胜,水从 
风鼓而泛滥,故为风水之病也。盖肾脏为阴阳之根,根本固,则阴阳和平,而生化不息,根本空虚,则阴阳妄 
动,阳化为风,阴变成水。阴盛则水壅结而沉伏,名曰石水也;阳盛则风鼓水而泛滥,以致身面皆肿,名曰风 
水也。皆根本空虚之故也。 

卷六诸风病证
虚邪贼风、虚风贼邪
属性:《素问·八正神明论》帝曰∶星辰八正何候?岐伯曰∶星辰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八正者,所以候八风 
之虚邪,以时至者也;四时者,所以分春夏秋冬之气所在,以时调之也。八正之虚邪,而避之勿犯也。以身之 
虚,而逢天之虚,两虚相感,其气至骨,入则伤五脏,工候救之,勿能伤也。故曰∶天忌不可不知也。 
星辰,所以分周天之度数,而制日月之行,以定昼夜四时之气候也。东南西北,四正四隅,所来之风名八 
风,随八节之气候而变,以分邪正虚实,义详后《九宫八风篇》图注。日月者,阴阳之精气,以长养万物者也。 
月为太阴,受日阳气而后有光,而人赖日月之精气以充身者,故随月之圆缺而为盈虚也。若值人身之虚,而逢天 
之虚风,则中其邪,深入至骨而伤脏,故圣人避虚风贼邪,如避矢石,良工测候而救之,则邪勿能伤,故曰天 
忌不可不知也。 
虚邪者,八正之虚邪气也。正邪者,身形若用力汗出,腠理开,逢虚风,其中人也微,故莫知其情,莫见 
其形。上工救其萌芽,必先见三部九候之气,尽调不败而救之,故曰上工。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救其已 
成者,言不知三部九候之相失,因病而败之也。 
虚风贼邪伤人则病重,若非虚邪而寻常风寒,因人用力汗出,腠理开,乘虚而感者,其邪微而身不觉, 
故莫见其病形。惟上工于三部九候之脉气,先见其病端,而救其萌芽,尽法调治而不败。下工不能先知,而救 
之于病已成、已败,往往用力不及,是不知三部九候之脉气相失,因病已成而败之也。 
知其所在者,知诊三部九候之病脉,处而治之,故曰守其门户焉,莫知其情而见邪形也。 
此言上工能知病邪之所在者,知诊三部九候之病脉,随邪所在处而治之,如守门户,不使其邪蔓延入内, 
本人虽莫知病情,而良工已见邪形,治其萌芽,不待病成而调之也。 
《素问·离合真邪论》岐伯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