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此治虚证胀满之方。
调胃承气汤方第七十六
'方义'
此清除胃肠燥热或兼食滞之轻下剂(偏重燥热方面)。
'主治'
阳明病胃肠燥热或兼食滞之轻证.其症或谵语,或汗后恶热,或胃小烦热,或胃中痛等。但须从大便燥结或胃部拒按、脉沉有力等须要轻下之证加以注意,方能确当。
'药品'
大黄一至二钱 炙草一至二钱
芒硝一钱至钱半
'煎服法'
水二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大黄、芒硝通其燥结之粪便,炙草补中,以缓和之,防其苦寒伤胃。
'禁忌证'
(1)胃部喜按或脉沉迟无力之大便不通者忌之。因此系虚寒之证。不适于硝黄之攻下。
(2)大便不通兼腹胀满拒按者不宜用。因本方没有治疗胀满的药品。
(3)大便不通,腹胀满拒按,更兼舌苔黄黑干燥芒刺,譫语,神昏等者,更不宜用。因杯水车薪,不能胜任。
(4)兼有表寒证昔不可用。因此系攻里之方。误用之易使外邪内陷。
按:此证应先解表再用本方,或于本方中加解表药品。
'类似方剂参考'
(1)理中加大黄汤:此治肠胃虚寒兼大便不通之方。
(2)小承气汤:此治大便不通兼有腹胀满之方。
(3)大承气汤:此治大便燥结兼有谵语神昏、舌苔芒刺之证的方剂。
桃仁承气汤方第七十七
'方义'
此泻热祛瘀兼散表寒之方。
'主治'
蓄血证,热结膀胱,其人如狂,少腹急结。但必须具有小便自利、大便不利、身有微热或不喜冷性饮食等症。
按:此方对于昼日明了、暮则谵语之蓄血证有效。对于缠绵不愈的牙疼证,去桂枝加生地、丹皮也有效。
'药品'
桃仁二至三钱 大黄一至三钱 桂枝一至二钱 炙草一钱至钱半 芒硝一至二钱
'煎服法'
水一茶杯半,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桃仁和硝、黄以攻其少腹之急结;桂枝以散其形成急结的外寒;炙草补中以固其根本。
'禁忌证'
本证兼有太阳恶寒无汗之表证者不可服。有口渴喜冷之内热证者,桂枝必不可用。
'类似方剂参考'
抵当汤:此治蓄血之偏于清热之方。
猪苓汤方第七十八
'方义'
此滋阴清热利水之方。
'主治'
少阴病,阴虚有热,水邪停蓄,或下利咳呕,心烦不眠。但都必须具有小便不利、口渴、喜冷性饮食等症。
'药品'
猪苓 茯苓 阿胶 泽泻 滑石各等份(一至二钱)
'煎服法'
水三茶杯,煎至半茶杯,温服。
'用药大意'
猪苓、茯苓、滑石、泽泻利水清热,阿胶滋阴。
'禁忌证'
(1)阳明病,发热,汗出多,口渴,喜冷饮,小便不利者,不可服之。因为此是热甚伤津之证,恐重伤其津液也。
(2)不喜冷饮的小便不利,虽系水邪停蓄,也不可用。因为此系阳虚有寒,水邪不化之证,用之阳愈虚,水愈不化也。
'类似方剂参考'
(1)人参白虎汤:此治热盛伤津之口大渴、小便少的方剂。
(2)五苓散:此通阳散寒利水之方。
(3)猪肤汤:此治下利心烦咽痛,偏重滋阴之方。
蜜煎导方第七十九
'方义'
此外用通便之方。
按:现在用灌肠法,此方已少使用,但在偏僻地区无灌肠设备者,也可使用此方。
'主治'
大便燥结,急欲大便不得下。
'药品'
蜂蜜四钱
'制用法'
将蜂蜜用砂锅煎如饴状,稍冷(不可过冷,过冷则硬),捏作锭,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纳谷道中,移时粪便即能便出。
'用药大意'
蜂蜜有润燥之作用,故润大便之燥结。
'禁忌证'
没有急欲大便而不得下的现象则不必用。
'类似方剂参考'
(1)新灌肠法:此是用灌肠器通便的科学方法。
(2)大承气汤:此治阳明燥热过甚,内服汤剂通便之方。
(3)麻仁丸:此润燥通便之法。
(4)猪胆汁导法:此有热者用之。
大猪胆汁并土瓜根导方第八十
'方义'
此清热润燥,外用通便之方。
'主治'
欲大便而不得出,有热证现象者。
'药品'
猪胆一枚
'用法'
在猪胆内加醋少许,用笔管根端插入肛门,一端插入胆囊内,用棉线扎紧,不让胆汁流在外面,用手捏之,使胆汁全部灌入肠中,十数分钟即能便下。现在使用灌肠器灌之,更为方便。
'用药大意'
猪胆汁有清热利便之作用。
'禁忌证'
本方并无禁忌的证候,无论热病后、产后均可使用,但有些热证现象,更为相宜。
'类似方剂参考'
蜜煎导法:此是润大便外治法,热证少者用之较宜。
麻子仁丸方第八十一
'方义'
此润燥、泄热、缓通大便之方。
'主治'
大便燥结小便频数,腹稍胀满,拒按,余热未尽。但没有谵语、神昏等热甚之表现。
'药品'
麻仁一至二两 生杭芍五钱至一两 大黄二至五钱 厚朴二至五钱 枳实二至五钱 杏仁五钱至一两(去皮尖)
'制服法'
上六味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二钱半至三钱重。每服一丸,开水送下,每日早晚各服一次。
'用药大意'
麻仁、杏仁润燥;枳实、厚朴导滞消胀;大黄通便泄热;芍药和肝,以疏通血脉。
'禁忌证'
大病后腹不拒按者,脉虚数者,不可用。因此证宜滋阴润燥,枳、朴、大黄绝不可用。
'类似方剂参考'
(1)当归肉苁蓉汤:此治血液不足,腹不拒按,大便燥结之方。
(2)增液汤:此治热病后津液不足,腹不拒按,脉象虚数,大便燥结之方。
抵当丸方第八十二
'方义'
此是泻热祛瘀较缓之方。
'主治'
蓄血证,少腹满,小便利。但必须病势较轻,或时间较久,且兼有热证现象。
'药品'
水蛭一至三钱 虻虫(炒,去翅足)一至三钱 桃仁(去皮尖)一至三钱 大黄(酒洗)一钱至二钱半
'制服法'
上四味,共为细末,为蜜丸,三钱重。每服一九,空心开水送下。
'用药大意'
水蛭、虻虫,一飞一潜,均为祛瘀的要药;桃仁兼有生新的作用;大黄兼有泻热的作用。
'禁忌证'
少腹满,小便不利者,为水蓄证,不可用之。
'类似方剂参考'
抵当汤:此是泻热逐瘀之峻剂。
淮按:蓄血证深浅不同,治疗各异。如太阳病,脉不见微沉之象,其人如狂,少腹急结,是新瘀的表现,宜桃仁承气汤;如其脉沉微,其人发狂,少腹硬满,这是久瘀的现象,非抵当汤之峻不足以攻之。本条用抵当丸。除用较为缓和之剂型外,水蛭、虻虫之分量也较轻,对于抵当汤证而病情较为缓和的情况可以应用。(编者注:此条为李映淮所批注的按语。)
抵当汤方第八十三
'方义'
此泻热逐瘀较峻之方。
'主治'
蓄血证,或发狂,或如狂,或消谷善饥,或喜忘,或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黑,或身黄。但必须具有少腹硬满、小便白利及内热等证。
'药品'
水蛭一至三钱 虻虫(去足翅) 一至三钱 桃仁(去皮尖)一至三钱 大黄(酒洗)一至三钱
'煎服法'
水三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水蛭、虻虫逐瘀破血,桃仁生新祛瘀,大黄荡涤邪热。
'禁忌证'
少腹硬满,小便不利者,不可服。因为此是水蓄而非血蓄。
'类似方剂参考'
桃仁承气汤:此是治热结膀胱兼有表寒蓄血之方。
茵陈蒿汤第八十四
'方义'
此清热利湿,去积,治阳性黄疽之方。
'主治'
黄疸小便不利。必须兼有腹部拒按或大便不利之里证现象,和喜冷或口渴之热证现象。
'药品'
茵陈五钱至一两 栀子二::至三钱 大黄一至二钱
'煎服法'
用水三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茵陈清热利湿,为治黄疸的主药;栀子清热;大黄荡涤肠中积滞。
'禁忌证'
无腹部拒按或大便不利者,不可用;有表证者,也不可用。
'类似方剂参考'
(1)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此治黄疸兼有表证之方。
(2)栀子柏皮汤:此治黄疸不兼表里证之方。
黄连阿胶汤方第八十五
'方义'
此滋阴泻火、养血安眠之方。
'主治'
心烦不得眠卧。但必须具有口苦、喜冷的火证现象及脉来虚数等阴虚、血虚现象。
'药品'
黄连一至二钱 黄芩一至二钱 生杭芍二至三钱 鸡子黄一至二枚 阿胶一至二钱
'煎服法'
水三茶杯,先煎芩、连、芍三昧,煎至一杯时,去滓,入阿胶溶化后,约多半茶杯,少冷,入鸡子黄温服。
'用药大意'
黄连、黄芩以泻心火;阿胶、鸡于黄以养心血;芍药以滋阴养血。阴血既足,火邪不扰,心神得安,睡眠自能如常。
'禁忌证'
不兼口苦、喜冷,脉不细数的失眠证,忌之。恐芩、连苦燥,伤阴伤胃也。
'类似方剂参考'
栀子豉汤:此是治虚烦不眠之方。
黄连汤方第八十六
'方义'
此调理上热下寒兼补虚之方(也就是治腹痛呕吐,寒证多热证少兼中气不足之方)。
'主治'
腹痛呕吐。但必须具有口苦、不能食冷性饮食、腹部喜按、脉象沉迟无力等表现。
'药品'
黄连一钱至钱半 炙草五分至一钱 干姜一钱至钱半桂枝一钱至钱半 人参五分至一钱 半夏一钱至钱半 大枣一至二枚
'煎服法'
水三茶杯,煎至半茶杯,频频服下,以防吐出药液。
'用药大意'
黄连、桂枝、干姜调寒热以止腹痛;半夏降逆以止呕;参、枣、草和中以补虚。
'加减法'
治腹痛重,加生杭芍最效;兼下利,用干姜最良;呕吐。可兼用生姜。
'禁忌证'
凡腹痛,呕吐,口不苦者,或喜冷性饮食者,或脉滑数者,或腹部拒按者,均不可使用本方。因为口不苦是上焦无热,喜冷性饮食系胃中不寒,脉滑数不是虚寒脉象,腹部拒按是腹痛的实证。
'类似方剂参考'
(1)桂枝加芍药汤:此治寒证腹痛不拒按之方。
(2)桂枝加大黄汤:此治寒证兼实证腹痛拒按之方。
(3)小柴胡汤去黄芩加芍药:此治寒热往来兼呕吐腹痛之方。
(4)大承气汤:此治实热腹痛拒按之方。
(5)理中汤:此治虚寒腹痛不拒按之方。
桃花汤方第八十七
'方义'
此固脱,治虚寒性下痢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