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99-医述-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仲景之如转索,丹溪之如纫线,叔和之如切绳,可见紧之为义,不独纵有挺急,抑且横有转侧也。紧脉之挺急, 
与弦相类,但比之于弦,有更加挺劲之异,与转如绳索之殊也。○促脉之故,得于脏气乖违者,十之六、七; 
得于真元衰惫者,十之二、三。或因 
气滞,或因血凝,或因痰停,或因食壅,或外因六气,内因七情,皆能阻其营运之机而为促也。如止数渐稀则 
病瘥,止数渐增则病剧。○动脉两头俯,中间起,极与短脉相似。但短脉为阴,不数、不硬、不滑也;动脉为阳, 
且数、且硬、且滑也。○疾一名极,总是急速之形,数之甚者也。惟伤寒热极,方见此脉,非他疾所恒有也。 
若劳瘵虚惫之人,见之则阴髓下竭,阳光上亢,有日无月,短期近矣。○弦如琴弦之挺直而略带长也。《经》曰∶ 
少阳之气,温和软弱,故脉为弦。其气来而实强为太过,病在外;其气不实而微为不及,病在中。又肝脉来, 
濡弱迢迢如循长竿末梢曰肝平,若过实则肝病,急劲则肝死。弦脉与长脉,皆主春令。但弦为初春之象,阳中 
之阴,天气犹寒,故如琴弦之端直而挺然,稍带一分之紧急也;长为暮春之象,纯属于阳,绝无寒意,故如 
木杆之迢直以长,纯乎发生之气象也。○长脉之应,与弦脉略同,但弦之木,为万物之始生,此主春生之正令, 
天地之气至此发舒,故脉象应之为长也。《经》云∶长则气治。李月池曰∶心脉长者,神强气旺;肾脉长者, 
蒂固根深。皆言平脉也,然惟长而和缓,乃合春生之气,为健旺之征。若长而硬劲,即属火亢之形,而为疾 
病之应也。○短反乎长,彼应春,此应秋;彼属肝,此属肺。肺主气,气属阳,宜乎充沛,短脉独见,气衰之 
兆。《素问》曰∶肺之平脉,厌厌聂聂,如落榆荚。则短中自有和缓之象,气仍治也。若短而沉且涩,则气病 
矣。○大抵长、短二脉,为有余不及之象。长类于弦,而盛于弦,为有余;短类于动,而衰于动,为不及。弦 
脉带急,而长脉带缓,动脉形滑而且数,短脉形涩而必迟。诚能细心较量,锱铢不爽者也。(《脉理会参》) 
x变通x 
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此古今相传之法也。然沉脉亦有表证,此阴实阳虚,寒胜者然也,浮脉亦有里证, 
此阳实阴虚,水亏者然也。故凡欲察表邪者,不宜单据浮沉,当以紧数为别。○ 
浮虽属表,凡阴虚血少,中气亏损者,脉必浮而无力,是浮不可以概言表;沉虽属里,凡表邪初感之深者,寒 
束皮毛脉不能达,亦必沉紧,是不可以概言里。数虽为热,而真热者脉未必数,凡虚损之证,阴阳俱困,气血 
张皇,虚甚者数必甚,是数不可以概言热;迟虽为寒,凡伤寒初退,余热未清,脉多迟滑,是迟不可以概言寒。 
弦强类实,而真阴胃气大亏,及阴阳关格等证,脉必豁大而弦劲,是强不可以概言实;微细类虚,凡痛极气闭, 
营卫壅滞不通者,脉必伏匿,是伏不可以概言虚。○数脉有阴有阳,今世相传,皆以数为热脉,其说谬误。余 
历见内热伏火等证,脉反不数,而惟洪滑有力。数脉之辨有七∶一外邪有数脉。凡寒邪外感,脉必紧数,然初 
感便数者,原未传经,热自何来?或传经日久,数而滑实,方可言热;若数而无力者,仍是阴证。此外感之数, 
不可尽以为热也。○一虚损有数脉。阳虚之数者,必数而无力,或兼细小;阴虚之数者,必数而弦滑。虽有烦热 
诸证,慎用寒凉。若以虚数作热数,无不败矣。○一疟疾有数脉。凡疟作脉必紧数,疟止脉必和缓,岂作即有火, 
而止则无火乎?且火在人身,无则无矣,有则无止时也;能作能止者,惟寒邪之进退耳。真火真热则不然,此 
疟之数,固不可尽以为热。○一痢疾有数脉。凡痢疾之作,多由寒湿内伤,久则脾肾俱亏,所以脉数。但兼弦、 
涩、细、弱者,总皆虚数,非热数也。其有形证多火,年力强壮,脉见洪、滑、数、实者,方可以热数论治。 
○一痈疡有数脉。然痈疡之发,有阴有阳,亦不得尽以脉数者为热证。○一痘疹有数脉,以邪毒未达也。此当 
以虚实分阴阳,亦不得以数为热脉。○一症癖有数脉。以积滞不行,脉必见数。若积久成疳,阳明壅滞,而致 
口臭、牙疳、发热等证者,乃宜清胃清火;如无火证,而脉见细数者,亦不得认以为热。○一胎孕有数脉。以 
冲任气阻,所以脉数,本非火也。此当以弱强分寒热,不可因其脉数,而执以黄芩为圣药。○伏脉虽与沉、微、 
细、脱者相类,而 
实有不同也。盖脉之伏者,以其本有如无,而一时隐蔽不见耳。此有胸腹痛剧而伏者,有气逆于经,脉道不通 
而伏者,有偶因气脱不相接续而伏者。然此必暴病、暴逆者乃有之,调其气而脉自复矣。此外有积困延绵,脉 
本细微而渐至隐伏者,此残烬将绝之兆,安得尚有所伏?常见庸工诊此,无论久暂虚实,动称伏脉,破气导痰, 
犹然任意,此恐其就道稽迟,复行催牒耳。○脉大者为病进,大则邪气胜,而病日甚也;脉缓者为病退,缓则 
胃气至,而病将愈也。此固其然也,然亦有宜大、不宜大者∶如脉体本大,再加洪数,此病进也;如脉体本小, 
因服药后渐见滑大有力者,此自阴转阳,欲得汗解,乃为吉兆。(《景岳全书》) 
久病无脉气绝者死,暴病无脉气郁可治。伤寒痛风,痰积经闭,忧惊折伤,关格吐利,气运不应,斯皆勿虑。(张路玉) 
人但知洪数为实热,而不知六脉俱洪数有力,则为实热是也。若洪数只见与寸,则上热、中虚、下寒矣。 
大而数者,阳越于外也;细而数者,阴竭于内也。皆属虚证。(《冯氏锦囊》) 
x足脉x 
手脉难明,须察足脉。《经》曰∶治病必求于本。本之为言,根也,源也。先天之本在肾,太溪一穴, 
在足内踝后五分,跟骨上动脉陷中,此足少阴所注,为俞之地也。后天之本在脾,冲阳一穴,在足趺上五寸, 
高骨间动脉,去陷谷二寸,此足阳明所过,为原之地也。诊太溪以察肾气之盛衰,诊冲阳以审胃气之有无。 
两脉既在,他脉可勿问也。妇人则又独重太冲者,太冲应肝,在足指本节后二寸陷中。盖肝者,东方木也,生 
物之始,妇人主血,肝为血海,此脉不衰,则生生之机,犹可望也。(《脉诀汇辨》) 
x真藏脉x 
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泽,毛折乃死。○真心脉至,坚而搏如循 
薏苡子累累然;色赤黑不泽,毛折乃死。○真肺脉至,大而虚,如以毛羽中人肤;色 
白赤不泽,毛折乃死。○真肾脉至,搏而绝,如指弹石辟辟然;色黑黄不泽,毛折乃死。○真脾脉至,弱而乍数 
乍疏;色黄青不泽,毛折乃死。○帝曰∶见真脏曰死,何也?岐伯曰∶五脏者,皆禀气与胃。胃者,五脏之本 
也。脏气者。不能自致与手太阴,必因与胃气乃至与手太阴也。故邪气胜者,精气衰也。故病甚者,胃气不能 
与之俱至于手太阴,故真脏之气独见,独见者,病胜脏也,故曰死。○凡持真脏之脉者∶肝至悬绝急,十八日 
死;心至悬绝,九日死;肺至悬绝,十二日死;肾至悬绝,七日死;脾至悬绝,四日死。○脉至浮合,浮合如数。 
一息十至以上,是经气予不足也,微见九十日死。○脉至如火新燃,是心精之予夺也,草干而死。○脉至如散 
叶,是肝气予虚也,木叶落而死。○脉至如省客,省客者,脉塞而鼓,悬去,是肾气予不足也,枣华而死。○脉 
至如丸泥,是胃精予不足也,榆荚落而死。○脉至如横格,是胆气予不足也,禾熟而死。○脉至如弦缕,是胞 
精予不足也,病善言,下霜而死;不言可治。○脉至如交漆,交漆者左右傍至也,微见三十日死。○脉至如涌泉, 
浮鼓肌中,太阳气予不足也。少气味,韭英而死。○脉至如颓土之状,按之不得,是肌气予不足也。五色先见 
黑白,垒发死。○脉至如悬雍,悬雍者,浮揣无力,切之益大,是十二俞之予不足也,水凝而死。○脉至如偃刀, 
偃刀者,浮之小急,按之坚大急,五脏熟,寒热独并于肾也。如此其人不得坐,立春而死。○脉至如丸滑,不 
直手,不直手者,按之不可得也,是大肠气予不足也,枣叶生而死。○脉至如华者,令人善恐,不欲坐卧,行 
立常听,是小肠气予不足也,季秋而死。(《素问》) 
十怪脉∶一曰釜沸,二曰鱼翔,三曰弹石,四曰解索,五曰屋漏,六曰虾游,七曰雀啄,八曰偃刀,九 
曰转豆,十曰麻促。(《得效方》) 
x太素脉x 
世人有以太素脉,而言人贵贱穷通者,此妄之甚也,予尝考其义矣。夫太者,始也,初也,如太极大乙之 
太;素者质也,本也,如绘事后素之素。此盖言始初本质之脉也。此果何脉耶?则必指元气而言也。东垣曰∶ 
元气者,胃气之别名。胃气之脉,蔡西山所谓不长、不短、不疏、不数、不大、不小,应手中和,意思欣欣, 
难以名状者是也。无病之人,皆得此脉。以此脉而察人之有病、无病则可,以此脉而察人之富贵贫贱则不可。 
何也?胃气之脉,难以形容,莫能名状,将何以为贵贱穷通之诊乎?窃观其书,虽名《太素》,而其中论述, 
略无一言及于太素之义;所作歌括,率多俚语,原其初意,不过托此以为徼利之媒,后世不察,遂相传习,莫 
有能辨其非者。又或为之语曰∶太素云者,指贵贱穷通,禀于有生之初而言也,然脉可以察而知之,非谓脉名 
太素也。予曰∶固也,然则太素之所诊者,必不出于二十四脉之外矣。夫二十四脉,皆主病言。一脉见则主一 
病,贫贱富贵,何从而察之哉?假如浮脉,其诊为风,使太素家诊之,将言其为风耶?抑言其为贵贱穷通耶? 
二者不可得兼,若言其为风,则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