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99-医述-第1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必生诸病。若屡用药饵,则脏腑阴损,多变败证,可不慎欤!(《保婴撮要》) 
俗云∶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言殊未当。夫欲其带饥者,恐过饱伤脾,脾化不及,则未有不病。 
使饮食调匀,节其生冷,何病之有?奚必带饥耶?欲防未然,使其略饥,犹庶几也。至若寒之一字,则大有关 
系矣。《经》云∶避风如避箭,婴儿血气未成,肌肤嫩薄,顾可令其带寒耶?儿处腹中,裹护最密,胞胎初脱, 
极易感邪,收生迟慢,风寒袭之,即生惊风,多致不救。及其稍长,每多发热,幼科不识,概呼变蒸,或寒伤 
脏为吐泻,或寒生热为惊疳,种种变生,多由外感,虽禀体强盛,不畏风寒者,亦所常有。但强少弱多,贫富 
异质,医家不能察,婴儿不能言,病家不能辨,徒付之命,诚可叹也。(张景岳) 
x乳哺x 
小儿乳哺,须要得法。乳者,奶也;哺者,食也。乳后不得便与食,哺后不得便与乳。小儿脾胃怯弱,乳 
食相并,难以克化,必成乳癖,腹痛作热,疳病从此起也。(汤氏) 
凡乳儿不可过饱,饱则溢而成呕吐。若乳来猛,取出挪后再乳。如母欲寐,当以臂枕儿,令乳与儿头平。 
母欲睡着时,即夺其乳,恐填儿口鼻也。母热乳儿令变黄;母怒乳子令变惊;母吐下乳子令虚羸;母醉乳子令 
身热腹满。○夏不去热乳,令儿呕吐;冬不去寒乳,令儿泄泻。○夜间乳儿,母须起坐,抱儿喂之。○每早欲乳, 
皆须捏去宿乳。○乳汁勿投于地,虫蚁食之,令乳无 
汁。可沃东壁上佳。(《千金方》) 
儿啼未定,气息不调,不可乳饮。恐乳停胸膈为呕吐也。(巢元方) 
小儿在胎之时,冲脉运血以养之。及其产下,冲脉载血以乳之。乳为血化,所以儿之脾胃,独与此乳汁相 
吻合,其他则皆非所宜矣。凡小儿一周二岁,止可饮之以乳,不可 以谷食。盖谷食有形之物,坚硬难消,儿 
之脾气未强,不能运化,每多因食致病。倘乳少,必欲借谷食调养者,须以早米炒熟磨粉,微入白糖,滚汤调 
服,不致停滞。至于肉食,尤为有害。(《幼幼集成》) 
小儿四、五岁当断乳。而不肯断者,宜用画眉膏。断乳之后,方可渐与肉食,则无疳癖之患。(《证治准绳》) 
x服药x 
小儿气血未充,而一生盛衰之基,全在幼时,此饮食之宜调,而药饵尤当慎也。今世幼科,本无确见,凡 
遇一病,无论虚实寒热,悉以散风消食、清痰降火、行滞利水之剂,通套混用,谬称稳当,何其诞也!夫有是 
病,而用是药,则病受之;无是病而用是药,则元气受之。小儿元气几何,能无阴受其损,而变生不测耶?又 
有爱子者,因其瘦弱为虑,询之庸流,则不云痰火,必云食积,动以肥儿丸、保和丸,使之常服。不知肥儿丸, 
苦寒之品,最败元阳;保和丸,消耗之物,极损胃气。谓其肥儿,适足瘦儿;谓其保和,适足违和耳!即如抱 
龙丸之类,亦不宜轻用。尝见一富翁子,每多痰气,或时惊叫,辄用此丸,一投即愈。彼时以为神丹,长则一 
无所知。岂非暗损元神所致耶?(张景岳) 
小儿勿轻服药,药性偏,易损萌儿之冲和。○小儿勿多服药,多服耗散真气,非质弱,则识愚也。○小儿 
变蒸,可勿服药,变蒸乃古人凿空之谈,实无此理。○小儿初生七日,可勿服药。初出母胎,元气太和,宜全 
其真。(汪广期) 
时下幼科,常用金药。不论内伤、外感,一见小儿发热,辄与服之,以为惊可预散。不知发热自有多端, 
退热亦有多法,设 
非实在惊证,则引贼入门,缠绵不解,变证蜂作。又以为药力尚轻,更服利惊丹、牛黄、紫雪等剂,速其死亡。 
自有幼科以来,未有斯药之弊之甚也。尤可骇者,习俗移人,病家无论何证,医不以此药与之,即加嗔怪,竟 
视为寻常服饵之方,悲哉!(《慈幼筏》) 
乳下婴儿有病,必调其母,母病子病,母安子安。儿难服药,当令其母服之,药从乳传,其效便捷。(《保婴撮要》) 
x附方x 
肥儿丸 治食积五疳。黄连、芜荑、神曲、麦芽等分为末,糊丸桐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白汤下。 
利惊丸 治急惊。轻粉、青黛各一钱、牵牛五钱、天竺黄二钱、蜜丸小豆大,薄荷汤化下。 
抱龙丸 胆星四两、天竺黄一两、雄黄、朱砂各半两、麝香一钱。甘草膏丸,皂荚子大,温水化下。百日, 
一丸分三、四次服。 
画眉膏 山栀三个、雄黄、朱砂等分、轻粉少许。共为细末,麻油调匀。候儿睡着,浓抹两眉,醒来便不思乳。 

卷十四·幼科集要
初生
属性:x断脐x 
凡退出所留脐带,大约六寸,长则伤肌。又断脐不可用刀割,盖铁器寒冷,恐伤生气。只须隔单衣咬断 
后,将暖气呵七口,庶无内吊之疾。(《千金方》) 
断脐若用剪刀,须先置于怀中令暖。(《宝鉴》) 
x拭口x 
小儿初生,饮食未开,胃气未动,是诚清虚之府,此时开口,调燮极须得宜。保婴诸书皆云∶分娩之时, 
口含血块,啼声一 
出,随即咽下,毒伏命门,他日发为惊风、痘疹等证。此说固似有理,然婴儿通体,无非血气所结,而此亦血 
气之余,何以毒遽如是?即使咽之,亦必从便而出,何以独留为害?无足凭也。惟是形体初成,固当为之清理。 
其法于未啼时,用软帛裹指,拭去口中血秽,以清脏腑。此亦初诞之要法,不可无也。(张景岳) 
初生小儿,口中血泡,幼科有谓当用软帛拭出,以解他时麻痘毒,然道家以此为混元球,能补益人精血。 
能益他人独不益本人乎?慎不可去也。(《医参》) 
x开口x 
小儿初诞,以甘草少许,沸汤泡淡,不宜太甜,用软帛蘸汁,遍拭口中,去其秽浊。用胡桃肉,去皮嚼烂, 
以稀绢包如小枣,纳儿口中,使吮其汁,非独和中,且能养脏,最佳。○若母气素寒,小儿清弱者,只以淡姜 
汤拭口,去胃寒,通神明,并可免吐泻之患。拭后,仍用胡桃法如前。○一法∶以牛黄半分,同朱砂研匀、蜜 
调,如前与吮,极能辟邪去秽,除热安神。然必母气多热、小儿肥盛者可用,清弱者不宜用。○古法拭口,多 
用黄连。不知黄连大寒大苦,小儿以胃气为主,安得初生即可以苦劣之气相犯,致损胃气?他日变呕、变泻, 
由此而起,大非所宜。○古法多用朱砂开口者,按陈文中曰∶小儿初生,便服朱砂、轻粉、黄连,欲下胎毒,不 
知此皆伤脾败阳之药,轻粉下痰损心,朱砂下涎损神,实者服之软弱,弱者服之易伤,反致变生诸病,不可不 
察。(张景岳) 
小儿初生未啼时,以指轻探儿口,挖去污血。随以甘草汤软帛裹指,蘸拭口中涎沫,然后看儿面色∶若身 
面俱红,唇舌紫赤,知有胎毒,用盐茶以帛蘸洗其口,去其粘涎,日五、六次。盖儿之胎毒,藏于脾胃,口中 
多有粘涎,马牙、鹅口、重舌、木舌,皆从此起。每日洗拭,则毒随涎去,病从何来?倘胎毒重,须洗过周岁。 
若儿面唇色淡,此为胎寒,则不可用盐茶,惟以淡姜汤 
洗拭,日三次。姜能开胃和中,最切于时用者。(陈飞霞) 
x戒灸x 
北方,诞后三日,每用艾灸囟门,以免惊风。缘北方地寒,故俗灸之以御寒。善调护者,何必令儿受此一 
番痛苦也!今南方亦效之。予见灸后发热便秘,因而惊搐,遂致不救。殆无事生事也。讵思南方地热,孕妇又 
不断欲、食淡,胎已受毒,加之以灸,是以油济火,曷克当之?(《赤水玄珠》) 
x浴儿x 
凡浴儿汤,须令冷热调和。冷热失所令儿惊,亦致五脏疾。冬不可久浴,久浴则伤寒;夏不可久浴,久浴 
则伤热。数浴背冷则发痫,不浴又令儿毛落。(《千金方》) 
儿生三日,以桑、槐、榆、桃、柳各取嫩枝三寸长者二、三十节煎汤,看冷热,入猪胆汁二、三枚,浴之。 
○小儿洗浴,不可先断脐带,候洗了方断,不致水湿伤脐,可免脐风、脐疮等证。(《证治准绳》) 
三日浴儿,俗礼也。倘儿生脆弱,迟十日、半月,择晴明吉日,于无风房内浴之。(《赤水玄珠》) 
x剃头x 
儿生盈月剃头,须向密室温暖处剃之。为其气血未盈,寒风易入。剃后,用杏仁三枚研细,入薄荷三叶, 
再同研,将麻油滴三、四点,合腻粉拌匀,擦头上,能避风邪,免生疮、疖、热毒。(《证治准绳》) 

卷十四·幼科集要
胎证
属性:x梦生x 
小儿初生,不能发声,谓之梦生,多不知救,深为可悯!勿 
断脐带,用火炙其胞衣,使暖气入儿腹,更以热汤蒸洗脐带,取猫一只,以布袋裹其头足,拿住猫头,向儿耳 
边,以口啮猫耳,猫叫一声,儿即醒而开声。○又有因产难,或冒风寒生下,儿气欲绝,不能啼者,亦以前法。 
更令父母以口气呵而接之。(陈飞霞) 
x不啼x 
小儿初生气绝,不能啼者,必是难产或冒寒所致。急以棉絮包抱怀中,未可便断脐带,将胞衣置炉中烧之, 
仍拈大纸条,蘸油点火,于脐带下熏之,盖脐带连儿,熏时则火气由脐入腹,更以热醋汤,荡洗脐带,须臾气 
回啼哭,方可断脐。○儿生不啼哭,不吞乳,奄奄如死者,急看喉间,悬壅、上 有小泡,用指摘破,以帛拭去 
恶血,即能出声吞乳。(《三因方》) 
x不乳x 
不乳,谓初出胞胎,不吮乳也。其故有二,不可不辨∶儿生,腹中脐粪未下,能令小儿腹满气短,呕吐不 
乳,当用一捻金治之。若因母过食寒凉,胎受其气,儿必腹痛多啼,面色青白,宜匀气散主之;若四肢厥逆者, 
理中汤主之。(《医宗金鉴》) 
x眼不开x 
儿生眼闭呻吟者,因受胎热所致。宜用天竺黄散,并与母吃,复以竹筒煎汤洗眼。或以熊胆化水洗眼,一 
日七次。(《证治准绳》) 
x不小便x 
儿生不尿者,因在胎时,母恣食啖,热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