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99-医述-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阴得在内而为阳之守也。后用生金滋水等剂培养而愈。(《潜村医案》) 
一少年上身汗出,三年不愈。用棉花子炒焦泡汤,服四、五日,汗出至足,后用归脾等汤调养而愈。(周慎斋) 
x附方x 
止汗方 治汗出不止。用五倍子为末,唾津调贴脐中,外用帛缚定,过宿即止。 
又方 治盗汗,用冬桑叶一味,焙干为末,空心米饮下二钱,神效。 
扑粉法 用牡蛎、龙骨、麻黄根、赤石脂等分研末,绢包扑之,效。 

卷十一·杂证汇参

属性:x经义x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面肿曰风。○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素问》) 
黄帝问曰∶首面与身形也,属骨连筋,同血合于气耳。天寒则裂地凌冰,其卒寒,或手足懈惰,然其面 
不衣,何也?岐伯答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皮又浓,其肉坚,故天气甚寒,不能 
败之也。○面热者足阳明病。(《灵枢》) 
人面独能耐寒者,何也?然,人头者,诸阳之会也。诸阴脉皆至颈而还。独诸阳脉皆上至头耳,故令面 
耐寒也。(《难经》) 
x哲言x 
面不畏寒而畏热,血气之所凑也;肘膝臀 不畏热而畏寒,血气之所不凑也。其血气尤甚者,面能并热不 
畏。故经以为其皮独浓,寒暑不能伤也。(《医参》) 
风邪入皮肤,痰饮积腑脏,则面 黯。脾、肺二经风湿搏而为热,故面生疮。(《张氏医通》) 
饮食不节则胃病,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有时而火上炎,独燎其面。(李东垣) 
凡病患面赤皆属火。若面红气盛者,此火证无疑也。若颧赤如指、如缕而余地不赤者,此阴虚也。仲景 
曰∶面赤戴阳者,下虚故也。面红不退者,邪盛病进为难愈。面白者,气虚也。白兼淡黄而气不足者,失血也。 
白而枯者,血气俱败也。青兼白者,阳虚阴胜也。久病面转黄苍者,此欲愈也。病患面黄润而 
微赤者,主湿热。黄兼青者,此木邪犯土,不治。面色青苍者,主痛。病愈而面色如煤不开者,终不吉。平人 
面色如灰尘,眼下青黑者,必病重。女人面色青者,必肝强脾弱,多怒少食,或经脉不调,颧颊鲜红,名带桃 
花。此阴中有虚火,多淫无子。(张景岳) 
x补编x 
咳逆倚息不得卧,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加大黄以利之。(《金匮》) 
面痛属火,盖诸阳皆会于面。火,阳类也。心者,生之本,神之变,其华在面。心,君火也。暴痛多实, 
久痛多虚,高者抑之,郁者开之。血热者凉血,气虚者补气。不可专以苦寒泻火为事。(《证治准绳》) 
面肿有虚实∶肿者为实,浮者为虚。实肿者,或热、或痛,乃因风火上炎,此以邪之有余也。脉必紧数, 
证必寒热。风则散之,火则清之,壅滞秘结则通之、利之。邪去而肿自消也。○虚浮者,无痛、无热,而面目 
浮肿。此或以脾肺阳虚,输化失常,或以肝肾阴虚,水邪泛溢。然浮而就上,其形虚软者,多由乎气;肿而 
就下,按而成窝者,多由乎水。治气者,须从脾肺,虚则补之,实则顺之;治水者,须从脾肾,虚则化之,实 
则泻之。○凡虚浮在气者,虽曰气虚,然亦有虚实之异。盖虚而浮者,多因于脾。此或以劳倦,或以色欲,或 
以泻痢,或以中寒,而脉必微弱,气必虚馁者是也。虚而肿者,多因于胃,或水火炽盛而湿热上浮,或纵酒纵 
食而阳明壅滞。此其脉必滑数,证必多热者是也。虚实既辨,则或补、或泻、或利、或清,详酌而为之治也。(张景岳) 
面肿曰风,两颊赤肿如沸。酒调消风散,或羌、防、升、芷、牛蒡、葱、豉汗之。○风热面肿痛,升麻汤 
加白芷、连翘、薄荷、荆芥。○面寒为阳虚阴寒郁遏所致,升麻汤加附子。○面赤为邪气怫郁在经,宜表不宜下。 
○面戴阳,下虚也。伤寒用四逆 
汤,杂证用地黄饮子。○面白、善嚏、脉紧者,寒也。羌、防、辛、 泻足太阳,少加附子以通其脉。○面色 
忽黑,因臭气所冲,一味香附末,盐汤下三钱。○面上豆痕或斑 ,蜜陀僧末,人乳调敷。(《张氏医通》) 
x选案x 
一人登厕,臭气熏触,满面黑色,月余不散。相士云∶必死。孙兆先生教以沉、檀香各一两,锉碎,安炉 
中烧熏帐内,令病者瞑坐,候香尽方可出帐。明日,引鉴照之,黑色散矣。(《赤水玄珠》) 

卷十一·杂证汇参

属性:x经义x 
脑为髓之海。髓海有余,则轻劲有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 
安卧。○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灵枢》) 
x哲言x 
脑为髓海,囟以卫之。小儿囟不合者,脑未满也。脑髓纯者灵,杂者钝。耳目皆由以禀令,故聪明焉。 
思则心气上通于囟,脑髓实则思易得。过思则心火烁脑,头眩、眼花、耳鸣之象立见,而髓伤矣。髓本精生, 
下通督脉,命火温养则髓益充。纵欲者伤其命门,不但无以上温,而且索其下注,脑髓几何,能禁命门之取给 
而不敝乎?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皆上行至脑,以为生化之源,安可不为之珍惜?(《医参》) 
x补编x 
头脑作痛,犹如刀劈,动辄眩晕,脑后抽掣跳动,举发无时, 
此肝经痰火,名曰厥巅疾。厥者,逆也。恚怒太过,气与血俱逆于高巅。而胆穴又络于脑。宜清痰降火,以芩、 
连、花粉、胆草、大黄、芦荟、丹皮、赤芍之类,调猪胆汁服之。若虚弱人患此,宜六味汤、逍遥散主之。(《证治汇补》) 

卷十一·杂证汇参
须发眉
属性:(附眉棱骨痛、毛) 
x经义x 
女子七岁,肾气实,齿更发长。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五 
八,肾气衰,发堕齿枯。○发者血之余。○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肾之合,骨也;其荣 
发也。○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素问》) 
帝曰∶妇人无须者,无血气乎?岐伯曰∶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腹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 
循腹右上行,会于咽喉,别而络唇口。血气盛则充肤热肉,血独盛则澹渗皮肤,生毫毛。今妇人之生,有余于 
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冲任之脉,不荣口唇,故须不生焉。帝曰∶士人有伤于阴,阴气绝而不起,阴 
不用,然其须不去,宦者独去何也?岐伯曰∶宦者去其宗筋,伤其冲脉,血泻不复,皮肤内结,唇口不荣,故 
须不生。帝曰∶其有天宦者,未尝被伤,不脱于血,然其须不生,其故何也?岐伯曰∶此天之所不足也。其冲 
任不盛,宗筋不成,有气无血,唇口不荣,故须不生。○足阳明之上,气血盛则髯美长,血少气多则髯短,气 
少血多则髯少,血气皆少则髯无,两吻多画。○足少阳之上,血气盛则通髯美长,血多气少则通髯美短,血少 
气多则少须,血气皆少则无须。○手阳明之上,血气盛则髭美。血少气多则髭恶,血气皆少则无髭。○手太阳 
之上,血气盛则有多须。○足太阳之上,血气盛则美眉,眉有毫毛。血多气少则恶眉。 
○手少阳之上。血气盛则眉美以长。(《灵枢》) 
x哲言x 
在头曰发,发者,拔也,拔擢而出也。在目曰眉,眉者,媚也,有 媚也。颐下曰须,须者,秀也,物成 
乃秀,人成而须生也。在颊曰髯,随口摇动,髯髯然也。口上曰髭,髭者,姿也,为姿容之美也。(《万病回春》) 
人身毫毛皆微而发独盛者,何也?百脉会于百会,血气上行而为之生发也。血气上行,必有所止,止而因 
复下行,则发为之卫。发频剃而血气不敝者,犹山生草木,原以供人之翦伐也。发剃则复长,不剃则长以时定, 
亦与草木无异也。发长极则末歧,末歧则中折,草木之华实似之。白则如草木就枯,生气竭索矣。人之衰老, 
始于发白,则气血之上行者无力也。发所以卫头,阳上极而发不能卫,故汗出发润而知其必死也。气血逆则发 
逆,婴儿病,其头毛皆逆上者死。○眉也者,肝之守也。合则眉散,怒则眉竖,愁则眉蹙,喜则眉开,疠则眉 
落,寿则眉长,劳则眉青,风则眉痛。其穴为攒竹,其骨为眼眶,其下覆也则目瞑。凡毛皆凹生,而此独凸出, 
肝气之外见者也。(《医参》) 
须发,毛类也,无关于病。然一损损于肺,则皮聚而毛落。又大风之病,令人须眉脱落,亦可畏也。闻之 
血虚者其须发早白,亦见有盛衰之候。人年将至四十,不可不预为计也。大抵发属心、属火,故上生;须属肾、 
属水,故下生;眉属肝、属木,故侧生。男子肾气外行,上为须,下为势;女子、阉人无势,故亦无须。而眉 
发无异,则知须之属肾也明矣。(《证治合参》) 
年少发早白落,此血热太过也。世俗止知发者血之余,血衰故耳。岂知血热而发反不茂!肝者,木也。火 
多水少,木反不荣;火至于顶,炎上之甚也。热病汗后,发多脱落,岂有寒耶?(张子和) 
x补编x 
发黄白,七宝美髯丹。○发白须黄、发落不生、皮毛枯槁,俱是营卫气衰,黄 建中汤下六味丸。○染 
须法∶拣好茄棵,留初生第一枚。傍蒂上面,挖去一块,嵌入水银三分,仍以挖下者掩上、扎好,余花摘去。 
久之,茄中悉化为水,取贮罐中。以水浸罐之半,勿令干。须梢一沾,全须尽黑。(《张氏医通》) 
x附眉棱骨痛x 
眉棱者,目系之所过,上属于脑。外挟风寒,内成郁热,上攻头脑,下注目睛,则眉棱骨作痛。又有肝 
火上壅者,有风痰上攻者,有湿气内郁者,有肝经血虚见光则痛者,有肝经伤饮昼静夜剧者。若妇人经行将尽, 
不能安养,或以针黹劳神,致令眉棱骨酸痛者,专主益阴养血。(《证治汇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