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气丸。肺气虚而频数短少,生脉散加山药、泽泻。小肠热而赤涩,导赤散。肺虚膀胱热而气化不行,生脉合
导赤散。肺经蕴热,黄芩清肺饮。肝经湿热,加味逍遥散。头眩溺不利,葵子茯苓汤。
〔溃溺〕妊妇溃溺不知,胎满故也,千金白薇散。立斋以胞中有热,加味逍遥散。脾肺气虚,补中益气汤
加益智仁。肝肾虚热,六味丸。
〔转胞〕胎逼及脬,压在一边,脬系转捩,脐下急痛,溺数或闭也。若举起其胎,如补中益气汤。服
后探吐以提其气,溺自出矣。丹溪用参术饮,服后探吐,八次而效。
〔伤风〕头重鼻塞,发热恶风,香苏散去香附,加葱、豉。热服,取微汗。若咳嗽多痰,加桔梗,或
紫苏饮加葱、豉。《本草》∶葱能通阳安胎,豆豉能解肌取汗。
〔伤寒〕身背拘急,发热恶寒,《千金》用葱白十茎,生姜二两,水煎。热服取汗,或葱豉汤。汗出
即安。或量加薄荷、山栀。若妊妇热病,亦用葱豉,加薄荷、山栀等。忌用发表诸药。若温热时行,邪气内犯,
热毒迫胎,并宜千金石膏大青汤。
〔孕疟〕寒热有时,感六淫食滞之邪而发热,邪甚则损胎,故以安胎为主。初起头痛喜呕,胸满胁痛
而寒热者,小柴胡汤主之。寒多热少者,人参养胃汤。寒少热多者,清脾饮去半夏。寒呕多痰者,二陈汤,或柴
陈煎去黄芩。脾虚食减者,六君子汤,不应,补中益气汤。久疟正气衰,或间二日发者,必扶正。如异功散加
当归、砂仁、鳖甲、首乌、山药、大枣、姜煎服。尝见胎前阴疟不愈,产后延成蓐损者,多矣。
〔孕痢〕《张氏医通》曰∶孕痢有三禁五审∶一禁荡涤肠胃,使胎气下坠;二禁渗利膀胱,使阴液脱亡;
三禁兜涩滞气,使后重转加。故治先调气,以陈皮、煨木香、浓朴之属。开通壅滞,则后重除矣。一审饮食之
进不进,清理积滞,加栀、连、砂、枳、
曲、半等。则饮食进矣;二审溲之通不通,升清降浊,补中加茯苓之类。则水道通矣;三审腹之痛不痛,
红痢急痛者为火,宜芩、连、栀、芍等,白痢虚痛者为寒,宜丁香、肉果、煨姜等;四审后之重不重,初痢后
重,宜开通其滞,即香、朴、陈、枳等。久痢后重,宜升举其阳,举元煎。五审身之热不热,加人迎浮数,
先用和营透表,宜当归、紫苏、薄荷、白芍、生姜等。疏解后,再行清理。若初起未发热,痢久卫虚,因感
冒而发热者,左三部必浮缓,须理中汤加桂枝表里合治。若痢久身热,脉来渐小,或虚大少力。此真阴内亡,
虚阳外露。平人或可辛温峻补以敛之,妊娠又难轻用桂、附。惟藉参、术、姜、萸、胶、艾之属。大剂煎服,
庶可挽回。五审既明,三禁勿犯,再察其积之稠不稠,色之鲜不鲜。倘粘稠如糊,暂与清理。若汁沫如水,
色晦如尘,急须温理其气。故凡沫之清稀不稠,色之瘀晦不鲜者,皆系虚寒,急投参、苓、姜、艾或可保全。
尝治妊娠腹胀后重,白痢粘稠,用浓朴汤去干姜。妊娠腹痛食少,白沫清稀,用甘草干姜汤,或理中汤。腹胀
后重,痢兼赤白,朴姜参甘半夏汤。能食后重,血痢稠粘,用芩芍汤送香连丸。少腹重痛痢血,或鲜或瘀,
用连理汤合千金三物胶艾汤。发热后重,阴虚血痢,用驻车丸。热毒内攻,噤口不食,腹胀后重,脓血稠粘,
用白头翁汤加甘草、阿胶。脓血清稀,久痢胎动,用千金胶艾榴皮汤。疟痢气虚,胎坠溺数,用补中益气汤。
以上皆孕痢。方内并加砂仁以调气,乌梅以调血,未尝不随手辄效也。
〔伤暑〕妊娠感暑,烦渴闷乱,黄连香薷饮、十味香薷饮。热甚而渴,香薷饮加麦冬、五味子、石膏、
黄芩、知母、花粉之属。
〔诸痛〕胎前头痛,川芎茶调散。宿有偏正头风,前散加甘菊花。心气痛,火龙散。心痛闷绝,产宝丸。
胃脘痛,养胃汤。胁痛,解肝煎去半夏。背痛气滞,紫苏饮。腹痛因寒因食,并正气散。腰痛,通气散。肾
虚腰痛,大补元煎。小腹痛,络虚为风寒所袭,紫苏饮加姜。寒气滞痛,香附、小茴等,温而散之。腰腹痛,
胎不安,当归阿胶甘草葱白汤。胎动血下,腰腹急痛,苎根汤。
〔孕痈〕小腹近下肿痛,皮薄光亮者,痈也。千金托里散。若急痛烦闷,胎气上冲,面青汗冷,血下不
止者,不治。
〔乳泣〕未产,乳汁先下,名乳泣。生子多不育。
〔腹啼〕儿在腹中啼哭者,因妊娠登高举臂,儿口脱出脐带,以此致啼。若令妊妇曲腰就地,如拾物状,
或令扫地,脐带血管,仍入儿口,即止。亦有胎热不安致啼者,浓煎黄连汁,常呷之,即止。又妊妇腹内钟鸣,
用空房下鼠穴中土一块,令妊妇口噙之,即止。
〔鬼胎〕鬼胎,脉多沉细弦涩,大小不调。或由经行饮冷,血蓄冲任而成者,或由停痰蓄水与络中瘀积
互结而成。皆内因之病,实非外感之邪。其腹虽渐大,亦且微动,究与其胎各别。治以理气行血为主。加莪术、
苏木、牛膝、南星、桃仁、桂心、麝等味。虚人用十全大补汤,缓图收效,不可峻用川乌、巴豆厉剂,急追取
咎。尝见孕过期,产出水胎异形,其后必费调理。
〔胎死〕产母舌青,腹中冷而重坠,是胎死矣。宜速用脱花煎。后察虚实调补,若舌与爪甲俱青,腹
胀气喘,口中臭秽者危。速令稳婆以手法下之。古法,用童便调朴硝五钱。或平胃散,水酒煎,调朴硝。虚寒,
用理中汤,倍人参,调朴硝。冬月胎死,腹觉冷,用香桂散加乌头,或黑神散、黑龙丹。恶血上逆,呕搐
昏晕,用童便乘热灌之。唇青吐沫不治。凡面赤舌青,母活子死。面青舌赤,母死子存。面舌俱青,母子两亡。
〔过期不产〕因气虚者补气,因血漏者培血,气血不足者,益其气血。若过期脉沉细者,非胎也。亦有
胎已萎,而在腹不腐。服补剂以和其气血,而自下者。
卷之八胎前论治
胎前脉候
属性:妇人经停二三月,脉微滑而数,尺中按之不绝者妊脉。凡妊脉宜滑利数实,不涩、不弦、不伏。大忌
迟涩浮缓。辨男女脉法,左大为男,右大为女。然多素禀偏大者,惟寸口滑实为男,尺中滑实为女。又如两寸
俱滑实为双男,两尺俱滑实为二女。左寸右尺俱实,为一男一女,此最验者。(《医通》),妊脉初时寸微小,
呼吸
五至,三月而尺数也。脉滑疾,重以手按之散者,胎三月。脉重手按之不散,但疾不滑者,五月也。(《脉经》)
若脉沉细,按之冰冷,或两尺乍大乍小,乍有乍无,鬼胎也。脉急如风雨,少停复来如初者,夜叉胎也。寸
微关滑尺带数,流利往来并雀啄,小儿之脉已见形,数月怀妊犹未觉。(《脉诀》)欲产之脉必离经,其
来大小不匀停,或如雀啄屋漏应,腰痛腹痛眼生花,产在须臾却非病。
卷之八胎前论治
附方
属性:〔验胎〕x探胎饮x 川芎为末,空心,煎艾汤调下。腹动者胎也,脐下动者瘕也,不动者血凝也。
〔胞阻〕x胶艾四物汤x 见本卷调经。
〔腹痛〕x当归芍药汤x 见本卷调经。
〔恶阻〕x参姜半夏汤x 参 姜 半夏
〔通治〕x当归饮x 见本卷调经。
〔恶阻〕x半夏茯苓汤x 半夏 陈皮 砂仁(各一钱) 茯苓(二钱) 炙草(五分) 乌梅(二个) 姜 枣
水煎。经谓∶无阴则呕,用乌梅以敛阴也。
〔恶阻〕x茯苓丸x 赤苓(五钱) 人参 桂心 干姜(各一钱) 半夏 陈皮(各一两) 白术 炙草 枳壳
葛根(各五钱) 炼蜜为丸。
〔恶阻〕x白术汤x 炒白术(一两) 人参(五钱) 丁香(二钱半) 甘草(一钱) 每服二钱,加生姜水煎。
治胃虚吐水十余日水浆不得下者。
〔恶阻〕x二香散x 香附(一两) 藿香叶 甘草(各二钱) 为末,每服二钱,开水调下。
〔呕胀〕x竹茹汤x 参 橘 麦 术(各一两) 浓朴 赤苓(各五钱) 甘草(二钱半) 为末,每服五钱,
加姜五片、竹茹五钱,水煎。
〔胃寒〕x人参丁香散x 人参(五钱) 丁香 藿香(各二钱半) 每服五钱。
〔气逆〕x缩砂散x 砂仁(研二钱) 姜汁调米饮下。
〔脾虚〕x六君子汤x 见一卷中风。
〔胃虚〕x橘皮汤x 橘皮 竹茹 人参 白术(各二钱) 浓朴(钱半) 姜(一钱)
〔停滞〕x香砂汤x 木香 砂仁
〔食滞〕x小和中饮x 山楂 扁豆(各二钱) 陈皮 茯苓 浓朴(各钱半) 炙草(五分) 姜(三片)
〔胀满〕x香壳散x 香附 枳壳(俱炒) 每服二钱,白汤调下
〔肝气〕x解肝煎x 见三卷诸气。
〔痰气〕x七气汤x 见二卷咳嗽。
〔中寒〕x温胃饮x 见一卷中风。
〔胎漏〕x安胎当归汤x 归 芎 人参 阿胶(各一两) 艾叶(一把) 大枣(十二枚)
〔气虚〕x四君子汤x 参 苓 术 草
〔胎动〕x钩藤汤x 钩藤 当归 茯神 人参 桔梗 桑寄生(各一钱)。
〔发热〕x加味逍遥散x 见一卷火。
〔伤损〕x八珍汤x 见一卷中风。
〔除湿〕x升阳除湿汤x 见一卷湿。
〔肝脾〕x加味归脾汤x 归脾汤见二卷劳瘵,此再加山栀、柴胡。
〔风热〕x防风黄芩汤x 防风 条芩 酒糊丸,酒下三五十丸。或防风一味,白汤调下。
〔尿血〕x续断汤x 当归 生地(各一两) 续断 白芍(各五钱) 每服二钱,葱白汤调下。
〔渗热〕x导赤散x 见一卷温。
〔肝火〕x小柴胡汤x 见一卷温。
〔血热〕x四物汤x 地 芍 归 芎
〔暑渴〕x益元散x 见一卷温。
〔胎动〕x安胎散x 地 芍 归 芎(各一钱) 阿胶 艾叶 草 地榆(各一钱) 加姜、枣,水煎。
〔气喘〕x紫苏饮x 苏叶(二钱) 大腹皮 归 芍 芎 陈(各一钱) 参 草(各五分)
加姜、葱白,水煎。
〔安胎〕x十圣散x 地 芍 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