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七钱,姜三片,水煎。
〔逐瘀〕x通瘀煎x 见五卷厥症。
〔理络〕x失笑散x 见六卷胃脘疼。
〔气血〕x交加地黄丸x 生地(一斤,捣汁浸生姜渣) 生姜(一斤,捣汁浸生地渣) 香附(八两)
人参(一两五钱) 桃仁(二两) 延胡索 当归 川芎 白芍 没药 木香(各一两五钱) 糊丸。
〔温里〕x五物煎x 熟地 当归(各二钱) 白芍(钱半) 川芎 肉桂
(各一钱)
〔和肝〕x延胡索散x 延胡索 归 芍 乳 没 蒲黄 桂心(各一钱) 为末。每服三钱,温酒下。
〔导壅〕x琥珀散x 三棱 莪术 赤芍 刘寄奴 丹皮 熟地 当归 官桂 延胡索 乌药 前五味,
用乌豆一升,姜半斤切,醋焙干,入后药研。每服二钱,温酒下。一方有琥珀。
〔腹痛〕x当归芍药汤x 当归 白芍 川芎 茯苓 泽泻(各一钱)
〔腹痛〕x小建中汤x 见一卷伤风。
〔紫黑〕x四乌汤x 四物汤加 乌药 香附 甘草
〔经淡〕x芎归汤x 川芎 当归
〔腹痛〕x伏龙肝汤x 见四卷痢症。
〔风袭〕x一味防风汤x 防风 研,醋丸。每服二钱半,葱白汤下。
〔通络〕x旋复花汤x 见二卷痰饮。
〔衄血〕x茯苓补心汤x 茯苓(六钱) 桂枝(三钱) 甘草(二钱) 紫石英(一两) 麦冬 人参(各五钱)
大枣(四枚) 赤小豆(一合) 水煎,日三服。
〔淋沥〕x止经汤x 四物汤(各一钱) 白术 黄芩 阿胶 蒲黄 柏叶(盐水炒。各七分) 香附(一钱)
砂仁 甘草(各五分) 姜(三片) 水煎。
〔淋沥〕x胶艾四物汤x 熟地 白芍(各一钱) 当归 艾叶(各七分半) 阿胶 川芎 甘草(各五分)
水煎。
〔血热〕x蒲黄散x 黄芩(五分) 当归 柏叶 蒲黄(各四分) 生姜 艾叶(各一分) 生地(二钱四分)
伏龙肝(一钱二分) 研末,水煎服。
〔经多〕x当归饮x 地 芍 归 芎 黄芩 白术 如久不止成血崩者,加 阿胶 山栀 地榆 荆芥
甘草 水煎服。
〔经少〕x四物加葵花汤x 地 芍 归 芎 红葵花(各二钱) 一方加红花、血见愁。
卷之八经闭论治
调经脉案
属性:李氏 月事兼旬再至,小腹痛胀,面黄食减,手足心热,口微渴,脉虚促。此脾肝肾阴亏损症也,延
成劳热则难治。暂用阿胶四物汤∶潞参、熟地砂仁末炒。各三钱、当归、白芍(酒炒),各
(二钱),川芎(八分)。阿胶(水煨二钱),麦冬、山栀、续断(俱炒。各钱半)、香附(童便炒,二钱)。
四服诸症俱减。改用八珍汤去白术,仍加阿胶、麦冬,脉较和,食较进。后专用潞参(五钱)、龙眼肉(二钱)
煎服,味甘生液。又用归脾丸加白芍、香附常服,经始调。
殷氏 年少脉匀,主无病,尺中虚,必月信后期,溺后白淫,非不孕之体。据述经前不痛,但迟,后
色淡,平时白带耳。治宜补气以培营之源,摄下以固肾之滑。用秘元煎∶人参、茯苓、白术、炙草、枣仁、山
药、芡实,加当归、白芍、杜仲、何首乌,服之可孕。
沈氏 按月倒经,血出鼻口。此由肝火上迫,不循常道。宜抑肝火,导归冲任,可使下行,此即搏跃过
颡之理。拟四物汤去川芎,其当归用醋制,加生熟山栀(各二钱)、丹皮(二钱)、黄芩、枳壳(各钱二分)、
降香、甘草(各一钱)、郁金(五分)。每月经前服四剂,后得转逆为顺。
肖氏 经前腹痛,经后淋沥,胀满食减,脉虚小。系冲任血滞,而主治宜在脾。用香附(姜制)、砂仁、
茯苓、白术、炙草、当归、白芍(桂木炒)、木香、延胡(酒炒)、杜仲(姜汁炒)、续断,神曲糊丸。姜
汤下,一料宿 愈而获孕。
徐氏 积年痛经,属血中气滞。用调经饮∶当归、牛膝、制香附、茯苓、山楂肉、加乌药、小茴香。
痛止后,因夹虚迟早不调,用芎归六君子汤加益母膏、白芍、香附、红枣而经调。
李氏外家 年二十以来天癸未通,其夫惧不能孕育。予谓此禀受阴气不足也,但多服六味地黄丸,阴气充经
脉自行,后生数子。
陈氏 性偏不育,脉沉涩,气急痰闷,经闭三载。当先调畅肝郁,三因七气汤∶半、朴、苓、苏,加当
归、香附、郁金、合欢、玫瑰二花煎。随用平调肝肾。甘杞子、沙苑子、补骨脂、牛膝、当归、制首乌、益母
霜,意取温行,不十服经行矣。
吴氏 结 数载,经闭年余。入夏气泄,脉微弦少力,肌削神疲。平昔胃纳不多,而冲脉隶于阳明,
谓之血海。因阳明生化不足,故月事不以时下也,症成下损,并无瘀阻,切忌通经,治先调补胃阴以生液。潞
参(三钱)、山药(炒)、茯神、枣仁、白芍、当归、杞子(俱炒。各二钱)、五味(焙五分)、麦冬(一钱)、
湘莲、南枣(各十枚)。十服,食
味颇甘,精神较爽,前剂去麦、味,参入泽兰。汤用潞参、山药、茯神(各三钱)、熟地(炒,一钱)、
白芍、当归(各二钱)、泽兰、甘草(各一钱)、牛膝(酒蒸,六分),益母膏(三钱)冲,服甚适,所虑
节交夏至,症必变重耳。
卷之八
崩漏论治
属性:崩者血暴下成块,如山冢 崩。漏者经绵延不止,如漏卮难塞。《素问》曰∶阴虚阳搏谓之崩。又曰∶
阴络伤则血内溢,盖血行络中,汇于冲脉。冲为血海。非阳盛搏阴,致损内络则不至横决而下。且心主血,
脾统血,肝藏血,凡忧思怒劳,激动五志之火,皆能损络,使冲任任主胞胎失守,致经血暴注,久而不止,谓
之崩中。《良方》亦谓妇人崩中,由脏腑虚,冲任亦虚,不能约制其经血,或阳搏阴,热伤冲任,血得热则流
溢,甚至昏仆。其脉疾小为顺,洪大为逆。大法当调补脾胃。《济阴纲目》曰∶崩漏属气虚,不能约制,则宜
补气,其为热乘者,则凉血。不当混言调补脾胃,尝析而言之,有脏腑及冲任阳虚者,有脏腑及冲任阴虚者,
有阴虚兼阳亢者,有初损脏腑,久崩久漏,屡伤冲任,以致络虚不能摄血者。概言调脾胃,尚未切中 要。
昔东垣治崩,亦言大补脾胃,升降气血,以气血为脾胃所生,且冲脉隶在阳明耳。经既明言络伤血溢,得
不堤防约束,为之弥缝其隙乎。如阿胶、鸡血藤膏、赤石脂、紫石英等。惟血中有滞气,脐腹隐痛者,不宜骤
用固涩,变成肿胀,须参经旨,通因通用。用益母、香附、泽兰、白芍、延胡索、海螵蛸、归尾等。和其气
而血自调。按《产宝》分阴崩阳崩,受热而赤,谓之阳崩;受冷而白,谓之阴崩。赤属血热,白属气虚。然
崩中日久,则为白带,如此直须补摄。用杜仲、续断、芡实、牡蛎、沙苑子、菟丝子等。勿令延至髓枯精竭。
宜人参、熟地黄、杞子、茯神、鹿胶、五味、苁蓉、当归等。药用大剂,填塞下元。
东垣论气陷血脱,法当升举。
立斋论崩之患,或因脾虚不能摄血,或因肝火迫血妄行;或暴怒伤肝,血热沸腾;或脾经郁火,血不归
经;或悲伤心包,血乃下脱。治法,脾经亏损者,六君子汤加芎、归、柴胡。脾气虚
陷者,补中益气汤加酒炒白芍。肝经有火者,四物汤加柴胡、山栀、丹皮,怒火伤肝者,小柴胡汤加山栀、丹、
芍。肝经风热者,加味逍遥散。思郁伤脾者,归脾汤加山栀。悲伤心包者,四君子汤加柴、栀、升麻。故先哲
论下血,须用四君子汤收功,所谓血脱益气也。凡大脱血后,急用独参汤。其发热咳嗽脉数,乃元气虚弱假热
之象,尤当加用人参之类调补脾元。以无形之气,生有形之血,所谓阴从阳长也。若脉虚大,察其有胃气,
受补则可救,不可误投寒凉,复伤生气。其治因怒血崩,面青黄或赤,为肝木制脾土。以小柴胡汤合四物汤。
治肝脾郁火,血崩乳肿胁痛,逍遥散加酒炒龙胆、山栀。再用归脾汤加山栀、贝母。治崩症,身热头晕,食少吐
痰,用八味丸而愈。后因劳役复发,脉洪大,按之微弱,此无根之火,内虚寒,外假热,用十全大补汤一剂
渐减。又服八味丸愈。其崩久脾胃虚寒,肢冷腹痛,先用附子理中汤,再用归脾汤、补中益气汤愈。过服寒凉,
腹闷烦躁,脉洪而虚,急用八珍汤加炮姜。以温补之,缓则不救。
元礼论崩中,或清或浊,或纯下瘀血,甚则头目昏晕,四肢厥冷,并宜胶艾汤、咽震灵丹。佐以三灰散,
或以童便煎理中汤。血崩腹痛,人疑恶血未净,及见血色瘀晦,愈信恶血,不敢止截。岂知经血出络,一停即成
黯色,未必尽为瘀热,又焉知瘀之不为虚冷乎!且瘀而腹痛,血行则痛止。崩而腹痛,血住则痛止。宜芎归汤
加熟附、干姜各五分。止其血而痛自止。武叔卿以此非崩久气脱者不可用。
《千金》治崩淋带下,用小牛角 散。若积冷崩中,去血不止,腰背痛,四肢重,虚极者,大牛角 散。
《本经》云∶牛角 下瘀血闭血。女人带下血崩,燔之酒服。寇宗 疏云∶烧灰,主妇人血崩便血血利。虚
人以独参汤,保元汤送下。崩中去血不断,用角腮鹿茸散。崩中赤白,或如豆汁,伏龙肝汤。
《医通》治崩漏过多,补泻不应者,用牛角腮 存性,酒服二三钱。虚寒血色稀淡者,牛角腮同鹿茸
服,尤妙。崩漏经年不止者,用莲房五枚烧存性,香附二两炒黑,为细末。空心陈酒下二钱。风入胞门,忽
下鲜血者,一味防风丸、旋复花汤下。崩漏
初起,不问虚实,荆芥四物汤。肝经虚热,奇效四物汤。因怒动血,养血平肝散。劳心过度,柏子仁汤。漏
下伤胎,胶艾四物汤。脾虚恶食,当归芍药汤。血脱气陷,益胃升阳汤。赤白崩带,艾附汤。虚寒崩漏不止,
丁香胶艾汤。崩漏渐成虚羸,鹿茸散。崩中诸药不愈,牡蛎丸。年高而崩者,法在不治。凡崩症,多用醋炒荆
芥、升麻,醋能收敛故也。五灰、十灰诸散,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