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痞呕〕x半夏泻心汤x 见一卷温。
〔吐积〕x三圣散x 见一卷中风。
〔痰痞〕x白术调中汤x 白术 茯苓 泽泻 橘红(各五钱) 甘草(一两) 干姜 官桂 砂仁 藿香(各二钱
半)
为末。白汤化蜜服。
〔食 〕x大和中饮x 见三卷饮食。
〔食 〕x消食丸x 楂肉 神曲 麦芽 莱菔子 青皮 陈皮 香附(各二两) 阿魏(醋浸,研,一两)
为末。以汤泡蒸饼为丸,姜汤下。
〔寒滞〕x乌药散x 乌药 莪术 桂心 当归 木香 桃仁 青皮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热酒下。
〔脾虚〕x芎归四君子汤x 芎 归 加四君子汤。
〔脾虚〕x归脾汤x 见二卷劳瘵。
〔血燥〕x加味逍遥散x 见一卷火。
〔血 〕x五物煎x 四物汤加桂心。
〔气血〕x加味归脾汤x 见本卷胎前。
〔产后〕x失笑散x 见六卷胃脘痛。
〔血 〕x当归活血汤x 赤芍 归尾 生地(各一钱半) 桃仁 红花 香附(各一钱) 川芎 丹皮 延胡
莪术(各八分) 三棱 青皮(各七分)
〔虚损〕x芎归六君子汤x 六君子汤加芎、归。
〔血瘀〕x通瘀煎x 见五卷厥。
〔怒伤〕x化肝煎x 见二卷血。
〔痰气〕x二陈汤x 见一卷中风。
〔肠覃〕x 露丸x 莪术 三棱(各酒浸一两,巴豆三十个切,炒上二味,去巴豆) 干漆(炒烟尽)
川乌(各五钱) 砂(四钱) 青皮 雄黄(另研) 茴香(盐炒) 甲片(炮。各三钱) 轻粉(一钱。另研)
麝香(五分) 研细,姜汁糊丸。每服二十丸。
〔外治〕x阿魏膏x 见三卷积聚。
〔外治〕x琥珀膏x 见三卷积聚。
〔外治〕x三圣膏x 见三卷积聚。
〔通治〕x化积丸x 黄连(一两半,以吴萸、益智各炒一半,去萸、智) 莱菔
子香附 山楂(各一两) 川芎 山栀 三棱(煨) 神曲 桃仁(各五钱) 研末,蒸饼为丸。
〔通治〕x开郁正元散x 白术 陈皮 香附 山楂 青皮 海粉 桔梗 茯苓 砂仁 延胡 神曲 麦芽
甘草 等分为末。每服一两,生姜水煎。
〔血积〕x当归丸x 当归 赤芍 川芎 熟地 三棱 莪术(各五钱) 神曲 百草霜(各二钱半) 为末,
酒糊丸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开水下。
〔血瘀〕x琥珀散x 琥珀 乳香 没药(各五钱) 每服二钱,水酒各半煎,入地黄自然汁二合再熬,去
渣,入温酒和服。
〔血瘕〕x血竭散x 见本卷产后。
〔血块〕x牡丹散x 牡丹 当归 延胡 桂心(各一两) 赤芍 牛膝 莪术(各三两) 三棱(一两半)
为末。每服三钱,水酒各半煎。
〔 痞〕x桃仁煎x 桃仁(一两) 诃子皮 白术 赤芍 当归(各七钱半) 三棱 莪术(各炒五钱)
陈皮(去白,三两) 鳖甲(醋炙,一两半) 为末。每服二钱,水煎,加姜,热服。
〔 积〕x三棱丸x 莪术(醋浸炒) 三棱(各三两) 青皮 麦芽 半夏(各一两) 为末,醋糊丸桐子大。
每服四十丸,醋汤下。
〔峻攻〕x硝石丸x 硝石(三两) 大黄(四两) 人参 甘草(各二钱) 为末,醋和丸。米饮下,三日一服。
〔峻攻〕x 砂丸x 木香 沉香 巴豆(各一两) 青皮(二两) 铜青(五钱) 砂(一钱) 先将青皮同
巴豆炒紫色,去巴豆。为末,再和药蒸饼为丸。
〔峻攻〕x巴豆丸x 巴豆 砂 大黄 灵脂 桃仁 木香 蜜丸,醋下。
〔峻攻〕x干漆散x 干漆 木香 芫花 赤芍 桂心 当归 琥珀 川芎(各五钱) 大黄(二两) 牛膝(七钱)
桃仁(一两) 麝香(二钱半) 每末一钱,酒下。
〔补阴〕x六味丸x 见一卷中风。
〔腹瘕〕x芦荟丸x 见三卷积聚。
〔调补〕x调中益气汤x 见三卷脾胃。
〔脐腹〕x决津煎x 归 地 泽 桂 牛膝 乌药
〔消磨〕x三棱煎x 即三棱丸。
〔坚久〕x万病丸x 干漆 牛膝 等分为末,用生地汁升许,熬膏和药,杵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酒下。
〔瘀滞〕x桃仁承气汤x 见一卷疫。
〔瘀滞〕x穿山甲散x 甲片 鳖甲 赤芍 大黄 干漆 桂心(各一两) 川芎 芫花 归尾(各五钱)
麝香(一钱) 温酒下一钱。
〔胀痛〕x排气饮x 见三卷积聚。
〔疝瘕〕x荔香散x 或作荔枝散,见七卷疝。
〔肿胀〕x廓清饮x 见三卷肿胀。
〔调补〕x乌鸡丸x 乌骨鸡(一只,男雄女雌,去毛去秽,留内金,洗肠留肠) 乌 骨(童便浸炒,四两)
茹芦(一两) 以三味入鸡腹内,用陈酒、童便各三碗,水数碗,砂锅中煮,捣烂焙干,骨用酥炙,共为细末,
山药末调糊为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百劳水下。此方治妇人倒经,男子咳嗽吐血,《医通》名巽顺丸。
〔调补〕x乌鸡丸x 乌骨鸡(一只。男雌女雄,制法同上) 北五味(一两) 熟地(四两) 二味入鸡腹,
用陈酒、童便于砂锅中煮,又以黄 于术(各三两) 茯苓 归身 白芍(各二两) 预为末,同鸡肉捣烂焙干,
骨用酥炙,共研入下项药∶人参(三两) 丹皮(二两) 川芎(一两) 和前药,以山药末六两糊丸桐子大。
人参汤下三钱。骨蒸加鳖甲、柴胡、地骨。经闭加肉桂。崩漏加阿胶。倒经加麦冬。痞闷加香附、沉香。带下
加萆 、香附、蕲艾。此方最善调经,或蓐劳带下崩淋等症。
〔气血〕x交加散x 生地(一斤,捣汁炒姜渣) 生姜(十二两,捣汁炒地黄渣) 白芍 延胡 当归
蒲黄 桂心(各二两) 没药 红花(各五钱) 研末为丸。每服四钱,酒下。
〔气血〕x交加地黄丸x 见本卷调经。
卷之八
带下论治
属性:带下系湿热浊气流注于带脉,连绵而下,故名带下,妇女多有之。赤带属热,因血虚而多火。白带属湿,
因气虚而多痰。亦
有五色兼下者,多六淫七情所伤,滑泄不止,则腰膝酸。宜调脾肾,或用升提,或用摄固。又当分白带、白浊、
白淫三项。白带者,流出稠粘清冷,此出于胞宫,精之余也。白浊者,胃中浊气,渗自膀胱,水之浊也。白淫
者,溺后滑精,流出无多,此房后男精不能摄也。按景岳云∶带症之因有六。一心旌摇,心火不静而带下者,
当先清火。朱砂安神丸、清心莲子饮。如无邪火,但心虚带下者,秘元煎、人参丸。一欲事过度,滑泄不固者,
秘元煎、固精丸、锁精丸。一人事不畅,精道逆而为带浊者,初宜威喜丸,久宜固阴煎。一湿热下流而为带浊,
脉必滑数,烦渴多热。保阴煎、加味逍遥散,若热甚兼淋而赤者,龙胆泻肝汤。一元气虚而带下者,寿脾煎、
七福饮、十全大补汤。若阳气虚寒,脉见微涩,腹痛清冷带白者,家韭子丸。如脾肾气虚下陷者,补中汤,
或归脾汤。其淫浊初起而见热涩者,大厘清饮,初起无火,但见淋涩者,小厘清饮或五苓散。如肝经怒火下流
者,加味逍遥散,甚者龙胆泻肝汤。如服寒凉太过,致下焦不固者,萆 厘清饮。如元气虚寒下陷者,补中汤。
如脾湿下流者,六君子汤、归脾汤。如久而不愈,虚滑下陷者,秘元煎、苓术菟丝煎。凡带下肥人多湿痰,越
鞠丸加滑石、海石、蛤粉、茯苓、半夏、椿皮为丸。瘦人多热痰,大补丸加滑石、败龟板、椿皮。又产后去血
多,白带淋沥者,卫生汤。其久而不止,脉弱无力者,固真丸、玉关丸、参 汤、克应丸,或秘真丹。皆可
选用。
卷之八带下论治
带下脉候
属性:凡带下崩中,脉多浮动。脉虚而迟者轻,数而实者重。
卷之八带下论治
附方
属性:〔安神〕x朱砂安神丸x 见二卷汗。
〔清火〕x清心莲子饮x 见一卷火。
〔固精〕x秘元煎x 见四卷三消。
〔安心〕x人参丸x 人参 茯苓 茯神 远志 枣仁 益智 牡蛎粉(各五钱) 朱砂(二钱半) 研末,
以黑枣肉丸。
〔收摄〕x固精丸x 见七卷溃泄。
〔固肾〕x锁精丸x 故纸 青盐 茯苓 五味 研末,酒糊丸,盐汤下。
〔淡渗〕x威喜丸x 见七卷淋浊。
〔摄肾〕x固阴煎x 见二卷脱。
〔滋阴〕x保阴煎x 见五卷痉。
〔和肝〕x加味逍遥散x 见一卷火。
〔泻火〕x龙胆泻肝汤x 见三卷诸气。
〔温脾〕x寿脾煎x 参 术 归 草 山药 枣仁 炮姜 远志 莲子
〔扶元〕x七福饮x 见三卷郁。
〔大补〕x十全大补汤x 见一卷中风。
〔补阳〕x家韭子丸x 见七卷闭癃。
〔补中〕x补中益气汤x 见一卷中风。
〔益脾〕x归脾汤x 见二卷劳瘵。
〔利湿〕x大厘清饮x 见四卷泄泻。
〔渗湿〕x小厘清饮x 见一卷湿。
〔通腑〕x五苓散x 见一卷温。
〔温理〕x萆 厘清饮x 见七卷淋浊。
〔理脾〕x六君子汤x 见一卷中风。
〔脾肾〕x苓术菟丝煎x 苓 术 莲子(各四两) 五味 山药 杜仲(各三两) 菟丝饼(十两)
炙草(五钱) 山药粉糊丸。
〔舒郁〕x越鞠丸x 见三卷诸气。
〔泻热〕x大补丸x 见一卷火。
〔产淋〕x卫生汤x 归 芍(各三钱) 甘草(一钱)
〔温涩〕x固真丸x 白石脂 柴胡 黄柏 白芍 当归 龙骨 炮姜 研末糊丸。
〔止脱〕x玉关丸x 白面(四两,炒) 枯矾 文蛤(醋炒) 诃子(半生半炒各二两) 五味(一两)
研末为丸。
〔调补〕x参 汤x 熟地(钱半) 参 苓 归 芍 鹿角胶(各一钱)
地骨 车前子 术 草 芎(各五分) 加枣煎。
〔补涩〕x克应丸x 地 芍(各二两) 归 芎 丹 苓 赤石脂 龙骨 牡蛎 艾叶(各一两) 醋糊丸。
〔温涩〕x秘真丹x 菟丝子 韭子 破故纸 杜仲(俱炒) 炮姜(各一两) 龙骨 牡蛎(俱 ) 山萸
赤石脂(各五钱) 远志 覆盆子 巴戟 杞子 山药(各七钱) 柏子仁(一两) 鹿角胶(一两半)
黄柏(盐酒炒,七钱半) 金樱子(焙,二两) 研末。蜜丸桐子大,淡盐汤下。
卷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