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31-本草便读-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属上焦有热者。皆可用之。至行皮达络之意。亦以类相从耳。) 

木部竹类
竹沥
内容:r竹沥pq93a1。bmpr 
能豁痰而清热。皮间膜外尽搜除。治类中与偏枯。经络四肢都走遍。以其甘寒滑利。 
须同姜汁和冲。(竹沥甘寒滑利。入胃腑。达大肠。功主清热豁痰。以其为竹中之津液也。 
故凡经络四肢及皮里膜外痰热壅滞者。非此不达不行。一切卒暴中风等证。经络中皆有痰涎 
。均宜配入姜汁用之。不特热以制寒。且姜汁亦有开痰宣散之功。一开一降。相辅而行也。 
) 

木部竹类
天竹黄
内容:r天竹黄pq93a。bmpr 
甘寒能清热豁痰。镇心有效。惊痫因风淫邪扰。肃肺多功。(天竹黄乃大竹中脂膜 
结成黄片。积久而成。今药店中所售者。皆如石块。恐非也。甘凉上入心肺。清热豁痰。其 
性味功用。虽与竹沥相仿。而此则不能搜经络皮膜之痰。亦无滑润之性。惟镇心定惊为独得 
。故小儿惊痫方中多用之。治风者亦犹竹沥之意耳。) 

木部竹类
淡竹叶
内容:r淡竹叶pq93。bmpr 
甘淡微寒。心肺火邪都下降。轻浮上达。太阳湿热尽分消。(淡竹叶甘淡性寒。轻 
浮上达之品。解散上焦风热。清心肺炎蒸。导小肠膀胱湿热下降。清上导下。可升可降。阳 
中之阴也。) 


果部
内容:(李时珍曰。果者。木之实也。 者。草之实也。熟则可食。干则可脯。丰俭可以济时。 
疾苦可以备药。辅助粒食。以养民生。是以占书者。欲知五谷之收否。但看五果之盛衰。周 
礼职方氏辨五地之物。以时藏之。观此则果 之土产当异。性味之良毒不齐。岂可纵嗜欲而 
不知物理乎。) 

果部果类
莲子
内容:r莲子pq94。bmpr 
平补心脾。下交肾水。安宁神智。上泽容颜。因其甘可调中。且浓肠而止泻。皆谓涩 
能固脱。治遗浊以藏精。莲房苦涩性偏温。血室崩淋用宜炙。生藕消瘀涤热。熟汤和血养阴 
。若论花须。甘涩固精可敛脱。欲知荷叶。苦平散水并升清。鲜者可解暑邪。用边有效。干 
者能宣脾胃。当炙为良。蒂则上升。举清阳之下陷。节能止涩。固失血之妄行。(莲子甘涩 
性平。入心脾肾三脏。补而兼固。故能补中治泻。安神固遗。使水火相交。中土受益。治疗 
服食两者。均宜去心用。○莲房苦涩温。入心肝血分。专主涩血。凡一切下血溺血血崩等证 
。皆宜炙黑用之。大抵瘀者可消。而新者可固也。○生藕甘凉入胃。清烦热。止呕渴。大能 
开胃。其性善消瘀血。凡产后一切生冷皆忌。惟藕不忌。以其能消瘀也。蒸熟则白变为紫。 
凉变为温。其消瘀涤热之功。一变而为补阴养脏。亦如地黄之生熟异用也。○莲须味甘涩。 
性平。入心肾。功专固摄。凡属心肾不固之证。皆可用之。○荷叶苦平。气香。色青。形仰 
。以其象震也。故能入肝。肝为藏血之地。故有散血升清之功。又能治水气浮肿等证。亦血 
化为水之水。荷叶不特功专散血。且生于水而性不沾水。故亦能治水也。凡夏月之物。皆能 
解暑。况叶之轻浮在上。边有舒散之意哉。干荷叶又能生发元气。助脾开胃。故补脾胃药往 
往用之。○荷蒂性同于叶。惟举托之功。此为尤胜。凡清气下陷。胎元不足者。亦均用之。 
○藕节味苦涩。性平。消瘀血。涩新血。消瘀是其本性。然味过于涩。故止血之力尤为长耳 
。) 

果部果类
橘皮
内容:r橘皮pq95a1。bmpr 
入脾胃以和中。燥可消痰理气滞。味苦辛而散逆。温能快膈逐寒凝。留白则宣补中州 
。去白则流行肺部。核乃入肝疗疝。理寒滞以颇灵。叶则治乳消痈。味苦平而无毒。络能通 
络甘寒用。瓤可生痰酸冷多。(橘皮种类甚多。惟广产者最胜。陈者良。味苦辛。性温。气 
香。质燥。入脾胃气分。燥湿理气。散逆和中。同补药则补。同表药则表。同泻药则泻。用 
盐水炒极能治痰。以其能燥湿理气。亦治痰之本也。○橘白去外一层红皮。其味带甘。其功 
固不如橘皮。而补脾胃药中用之。自无燥散之咎。○橘红则去尽内白。有轻浮之意。故能入 
肺。主治亦相似。○橘核苦温。色青入肝。形类肾丸。故能治一切疝疾之因于寒者。用此宣 
散之。亦气分药也。○橘叶苦平气香。轻扬上达。入肝胃。宣胸膈逆气。消肿散毒。凡妇人 
一切乳证。皆可用之。○橘络甘寒入络。无甚功用。或可清络中之余热耳。○橘瓤性寒。甘 
者可以润肺。酸者即能生痰。一物之性各异。主治不同。岂可不省察哉。) 

果部果类
青皮
内容:入肝经破滞削坚。辛能发汗。治疝疾辟寒理气。苦可宣邪。下焦之肝气可疏。胸胁之 
郁痰能解。性味与橘皮相仿。炒煎用醋水为良。(青皮乃橘之小者。色青气烈。味苦辛。性 
温燥。入肝胆气分。能发汗散寒。行气破积。如壮盛年少之人。其气剽悍。故一切疝气痰滞 
积聚等证。属于肝胆者。皆可用之。用醋炒者缓之敛之。制其剽悍之性。引以入肝也。) 

果部果类
大枣
内容:r大枣pq95a。bmpr 
甘可缓中。温能养血。补脾益胃。润中州能益气调营。止渴生津。和百药而强神助脉 
。红枣之功不及黑。入营之力胜于乌。(大枣。枣为脾果。种类甚多。大抵以肉浓多脂味甘 
核小者为佳。味甘性温。入脾胃。补阴血。生津液。和营卫。强神益气。实为中土之良药。 
惟有湿热者不宜服之。以其易助湿热。易生虫患耳。○红枣性味相同。功力不及。惟入营和 
血。仅堪润养耳。) 

果部果类
芡实
内容:r芡实pq95。bmpr 
扶脾止泻。治水则同气相求。固肾益精。性味则甘平无毒。(芡实生于水而能治水。 
诸家本草皆谓甘平性涩。然尝之似无涩味。仅觉甘淡而已。此亦邪水去而真水固也。味甘入 
脾。水属入肾。扶土利水。是其本功。毕竟称其能涩精固气。恐亦未必。岂一物而有通涩 
二用哉。或此药同山药等味则补。同苡仁等味则利。同金樱子等则涩。各随其用耳。) 

果部果类
乌梅
内容:r乌梅pq96a1。bmpr 
酸先入肝。肺络脾经均可及。黑能走血。肠红嗽疾久堪医。因其温涩之功。虚痢可疗 
汗可敛。假此酸收之品。风痰能化噤能开。蛔厥难安。得酸则伏。恶疮翻凸。捣贴能除。白 
霜梅。善豁痰涎。梅核膈。宜求含咽。(乌梅则青梅之半黄时用火熏黑者也。味酸性温。专 
入肝家血分。脾肺大肠。皆其旁及者也。其功专主收敛止涩。故凡久咳久利。虚汗亡血等证 
。皆可用之。能安蛔者。虫得酸则伏也。○白霜梅即青梅。用盐水浸之。日晒夜浸。十日后 
。即有霜起乃成矣。味酸咸。性平。入肝达胃。善豁顽痰。治中风喉痹。牙关紧闭等证。以 
酸咸之性。咸能润下。酸能涌泄也。开牙噤者。齿得梅则 。肝气以津液上泄之故。然最易 
伤肾。故多食损齿耳。) 

果部果类

内容:r柿pq96a。bmpr 
解肺热以生津。甘寒可口。滋肠燥而凉血。红润归营。清肃轻扬。须柿霜化痰宁嗽。苦 
温降纳。宜柿蒂平呃除寒。(柿甘寒微涩。须置灰器中。待其红熟。涩味尽去。方可食之。 
入肺胃大肠血分。清胸中烦热。止渴生津。润心肺。治咳血吐血。极能凉大肠。凡痔漏便血 
等证。由于血分有热者皆宜。○柿霜乃柿饼上所结之霜。甘寒轻清之物。上入心肺。清热化 
痰。治咽喉口舌诸证。○柿蒂苦温。性降。入胃腑。治呃逆之因于寒者。有收束之意也。一 
物之性。寒热不同如此。) 

果部果类
荸荠
内容:r荸荠pq96。bmpr 
甘寒退热消痰食。冷利除风毁顽铜。肺胃之丹毒堪除。胸膈之郁邪可解。能行血分。 
善达肠中。(荸荠。甘寒滑利。入肺胃大肠血分。除胸中热痰。消风消食。治黄瘅。止消渴 
。解丹石毒。能治血痢等证。含铜钱食之。则钱化。其克化寒滑之性。概可见矣。) 

果部果类
枇杷叶
内容:r枇杷叶pq97a1。bmpr 
苦降和阴。清肺消痰定喘嗽。甘平散逆。除烦下气退阳邪。(枇杷叶苦平入肺。其 
性善降。气降则痰下。痰下则逆者不逆。呕者不呕。渴者不渴。咳者不咳矣。至于除烦润燥 
。以其有清肃下行之令。气降则火亦降耳。) 

果部果类
甘蔗
内容:r甘蔗pq97a。bmpr 
润上部以清金。止渴解酲能导下。入中焦而和胃。消痰滋燥性甘寒。赤沙糖系蔗汁煎 
成。能和血而性温稍异。(甘蔗甘平入脾胃。微寒。清肺。润燥。化痰。和中。散逆。为解 
渴止酲之品。但多食能滑大肠。以蔗浆冷食。则热去寒生也。○赤沙糖系蔗浆煎炼而成。其 
色变赤。其性转温。虽主治与甘蔗相同。而此能入血分。和血脉。然多食最能助湿热。损齿 
生虫耳。) 

果部果类
桃仁
内容:r桃仁pq97。bmpr 
破瘀留于肝络。味苦兼甘。通燥结于肺肠。性平且润。可辟八方之鬼魅。乃缘五木之 
精英。(桃仁味苦兼甘。性平而润。专入肝经。兼入肺与大肠。破血润燥。杀虫者。虫因血 
裹而生也。祛风者。血行风自灭也。至其能治肝疟鬼疰疼痛等证。均为肝病血结显然。辟鬼 
除邪之说。自古相传。故桃符桃枝桃枭桃核之类。皆有所取也。欲散连皮尖。欲降去皮尖。 
均研用。) 

果部果类
杏仁
内容:r杏仁pq98。bmpr 
苦辛宣壅。能疏肺部风寒。温润下行善降大肠燥结。能宽胸而降气。可治咳以搜痰。 
甜者因味属甘平。用之则功多润降。(杏仁味苦性温。入肺经气分。凡仁皆降。故功专降气 
。气降则痰消嗽止。能润大肠。故大肠气闭者可用之。考杏仁之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