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异优孟衣冠。山河大地。浮浪何堪。然则人亦何苦而为僧。而有不得不为僧之时之势。又适有可以为僧之筏之根。则
三十年来。余之幻寄是已。余本上虞兰亭成氏。十龄而失怙恃。根据兄习学。稍长而嗜经文。遇师归戒。乙酉鼎沸。家口
流离。漂泊江南。只影颠沛。嗣后乡邑亲知。虽间通音问。而空门之愿。失誓已决。遂投澄江智文师。为余削除。遵遗
命。与师兄寅白相根据为伴。寻亦谢世。险危孤 。独余为甚。谬生天地。未执君亲。因思好生之德。无过于医。而疠疡
一证。备诸疾苦。早年即留心此学。搜罗医典。咨访同术。窃以博而不精。不若卑而取效。既得丸散之方于智文先师。
复得针刺之法于金溪子宣林先生。朝夕研思。揣今订古。心手相随。渐臻神境。意者如来之启迪。俾余得展布心神。遐
通慧愿。以迄有成。未可知也。岁月既久。积稿成编。大抵诊脉察色。以知其人之表里虚实。审音核证。以悉其病之寒
热经络。用针刺以去其毒血。施汤散以导其邪风。内以拔脏腑之根原。则剂有先后。外以敷疮疡之肿溃。则法分轻重。
直至气血和通。肤肉完好。病根书除。永不复发。无碍生育。不留斑痕。咸称美善。庶几疠疡一证。不致医者畏难而束
手。患者苟安而陨命。亦觉王救世之一快事也。今余寓锡之陡门万寿庵。市嚣不接。生趣悠然。谨将平生累用累验诸法
与方。和盘而出。公诸海内。不负先师衣钵。破除一切私吝。遐迩抄誊。愧非帐秘。而檀善助梓。冀以流通。但余性禀
下根。学力又浅。句词不文。义理未洽。灾梨之诮。其能免乎。尚恳当世贤哲大方。惠垂教削。则幸甚。康熙岁在乙卯。
桂月既望。曹溪释氏子木传杰谨识。
〔金氏( 珂)外科精微〕 未见
(按上见于钱塘县志。)
〔陈氏(士铎)洞天奥旨〕 十六卷 存
自序曰。医不穷理。不可谈医。药不执方。不可用药。以医药之难精也。铎性□刀圭。然而获效者半。每致叹于无
师也。康熙丁卯秋。遇岐伯天师于燕市者。五阅月。凡脏腑经络。阴阳色脉。气血顺逆。邪正虚实。寒热异同。罔不尽
□无隐。且遍传方术。试之多奇验。铎信师之深。退着述若素问。若灵枢。若六气新编。若辨证录。俱已告竣。计八□
□有奇。亦可谓书之富矣。癸亥冬。再游燕市。所遇者。皆疮疡坏证。铎执方疗之。病家怀疑。弃而不用。反信任世医。
刀针割裂。变出非常。复以琐细轻剂救缓。卒至死。已不悟。铎痛悯久之。因再着兹编。名曰洞天奥旨。谈医用药。无
非本诸洞天之传也。又虑证多方略。附祖父家传。采古今验方。列于后。无证不备。无方不神。总不忍夫千百世人。因
疮疡而夭丧也。或曰。子着述甚富。灵素之书。穷理甚晰。又传外科。毋乃太多难执乎。铎谢之曰。灵
素之谈疮疡。仅论营气不调耳。末尝遍传方法也。且疮疡之论。非一二言可罄。其证实多。其变实异。而其祸实
大。病已成而后药之。必非轻小剂可药也。乱已成而后治之。必非因循常法可治也。今世治疮疡者。不姑息养痈。
必卤莽尝试。害相等也。而其咎本乎不学。然而学亦非易。天下读外科者,比比也。往往用之败绩。因传书术之
未可师也。铎之书术。传诸洞天之师。其理渊微。其方秘奥。即间采家传世传之方。百试百验。可信可师。传之
千百世。而无误者也。或又曰。古人治疮疡者。多用刀针成名。吾子医精究理。药善执方。何独刀针略之。吾恐
子有师而无师也。嗟乎。铎岂无师者哉。疮疡之尚刀针者。古人不得已而用之。盖疮疡宜急治。而不可少缓。宜重
治。而不可过轻。治之早且重。则毒且尽散。毒散则肌肉顿生。何必尚刀针乎。凡用刀针者。此救败之法也。天
师所最忌。故方中无传。铎诚□未备。探前代名医用刀针之法。入之以佐诸方之不逮。然尚割肉损皮。无神方以
辅之。未有不颠沛故也。是刀针可以救败。而不可以成功。何若专用验方。转败尤速。而取胜更神。万无一失之
为得乎。然则铎之穷理执方。乃善于得师也。书成因弁之首。山阴陈士铎字敬之号远公。别号朱华子。题于燕市。
时康熙甲戌仲冬望后三日。
〔程氏(国彭)外科十法〕一卷 存
自序曰。外科十法者。予归宗普陀时所作也。予自普陀
生长天都。五十有三载。业医者凡三十年。爰着医学心悟一书。详言内证梓行于世。而外科有未及。壬子冬还归
普陀修行。适逢圣天子广发帑金。修茸我菩萨行宫。前后寺僧。及任务人等。不下数千人。其中病患不一。予为
调治悉痊。复有患背疽者。有患 疮疥癣者。投以膏散。不半月而收功。因思予在天都时,仅着内科。而未及外
科。亦一时之阙略也。乃复会聚精神。参悟外科旨要。约以十法。而施治之道。以无余蕴。言简而该。方约而效。
以之问世。庶几其有小补乎,新安江子耀舟见是书。而深喜之。遂捐资付之剞劂。将见十法一书。当与前医学心
悟。并行于天壤间也。时雍正癸丑孟夏月吉旦。归宗普陀善财国彭自序。
〔王氏(维德)外科证治全生前集〕三卷 存
自序曰。明刘诚意伯言。药不对证。枉死者多。余曾祖若谷公秘集云。痈疽无一死证。而诸书所载。患生何
处。病属何经。治乳岩。而用羚羊犀角。治横 。而用生地防己。治瘰 恶核。而用夏枯连翅。概不论阴虚阳实。
惟以引经药。陪以致乳岩横 。成功不救。瘰 恶核。溃久成怯。全不悔引经之药误。反妄言白疽百人。百可致
泉乡。夫红痈乃阳实之证。气血热而毒滞。白疽乃阴虚之证。气血寒而毒凝。二者以开腠里为要。腠里开。红痈
解毒止痛即消。白疽解寒化凝立愈。若凭经而失证治者。药之对经。而实背证也。世之患阴疽而毙命者。岂乏人
乎。如以阴虚阳实。别治痈疽。无究证之语确矣。余曾祖留心此道。以临危救治之方。大患初起立消之药。一一
笔之于书。为传家珍宝。余幼读之。与世诸书。诸法迥别。历证四十余年。临危者救之。初起者消之。疼痛痒极
者止之。溃烂不堪者敛之。百治百灵。万无一失。因思痈疽凭经并治。久遍天下。分别阴阳尔治。惟余一家。且
余之治。止于村境。若遍通邑。分身无术。偶闻枉死。无不痛惜。特以祖遗之秘。自己临证。并药到病愈之方。
精制药石之法。和盘托出。尽登是集。并序而梓之。以质诸世之留心救人者。根据方修合。根据法修制。根据证用药。
庶免枉死。使天下后世。知痈疽果无死证云尔。时乾隆五年。岁在庚申。仲春朔日。林屋王维德洪绪氏书。
〔外科证治全生后集〕三卷 存
〔顾氏(澄)疡医大全〕四十卷 存
自序曰。澄生逢尧舜之世。身为太平之民。每念圣天子宵旰勤劳。惟恐四海臣民。有纤芥之苦。御极之始。
即下诏征方。汇辑御纂医宗金鉴。颁发中外。使穷乡僻壤。凡有疾痛。皆得检方施治。沉 立起。而各省上宪。
又复仰体圣慈。每岁自捐清俸。开设药局。以济贫病。其爱民如子。可调至周极备矣。澄本一介布衣。赋性迂拙。
圣贤之书。读而未竟。业医自赡。碌碌无闻。因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安居乐业。悉出皇仁。而君父之恩。无
由报称。是以诊视之暇。不惮精神劳悴。搜括古今名医确论。首标内经义旨。宣明脉法元微。详分经络穴道。汇
集内景证形。上自巅顶。下至涌泉,凡涉外证者。绘图立说。按证立方。诸如汤火刀伤。刑杖跌扑。兽伤虫咬。
误吞药石毒物。五绝解救之法。自今古成方之外。又益以先祖宁华公先父青岩公家藏经验诸方。别类分门。计四
十卷。名之曰疡医大全。俾患者咸知疡必有名。医必有法。按图施治。经络分明。初起期其必消。已成必其易溃。
已溃速其易敛。使人间无破漏之危。更可免酿瘫之患。况所备诸方。悉俱养正驱邪。调卫和荣。虽云小
道。利济匪轻。斯书纂辑。阅三十寒暑。因囊囊空悬。未获授梓。今缘两淮同人。慨为捐资。始付枣梨。以成此
志。爰述缀辑原委。弁之简端。以见成之尤非偶然云。乾隆二十五年。岁次庚辰孟夏。静斋顾澄练江书。
〔冯氏(兆张)外科精要〕未见
按上见于锦囊秘录。
卷七十二
方论(五十)
属性:〔亡名氏妇人婴儿方〕汉志十九卷 佚
〔黄帝素问女胎〕隋志一卷 佚
〔黄帝养胎经〕隋志一卷 佚
〔张仲景疗妇人方〕隋志一卷 佚
〔卫氏(泛)妇人胎脏经〕佚
按上见于太平御览张仲景方序。
〔范氏(阙名)疗妇人药方〕七录十一卷 佚
〔亡名氏杂汤丸散酒煎薄贴膏汤妇人少小方〕七录九卷 佚
〔徐氏(文伯)疗妇人瘕〕隋志一卷 佚
〔亡名氏疗妇人产后杂方〕隋志三卷 佚
〔产乳书〕隋志二卷 佚
〔产经〕隋志一卷 佚
按丹州公医心方所引产经。与时贤书不同,盖此书也。
〔王氏(琛)推产何时产法〕隋志一卷 佚
〔杂产书〕隋志六卷 佚
〔生产符仪〕隋志一卷 佚
〔产图〕隋志二卷 佚
〔杂产图〕隋志四卷 佚
按以上八种。见于五行家。
〔宇文氏(士及)妆台记〕(崇文总目作妆台方)宋志六卷(崇文总目作一卷)佚
旧唐书宇文士及传曰。宇文士及。雍州长安人。隋右卫大将军述子。化及弟也。开皇末。以父勋封新城县公。
隋文帝尝引入卧内。与语奇之。令尚炀帝女南阳公主。从太宗平宋金刚以功复封新城县公。妻以寿光县主。仍迁
秦王府骠骑将军。又从平王世充窦建德。以功进爵郢国公。迁中书侍郎。再转太子詹事。太宗即位,代封伦为中
书令。寻以本官检校凉州都督。贞观七年卒。赠左卫大将军。凉州都督。陪莽昭陵。
〔杨氏妆台宝鉴集〕宋志三卷 佚
宋志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