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俟录之采风者。姑略之。君讳周彦。字德甫。号赤诚。歙县人。
江南通志曰。罗慕庵徽籍。移家泰州。医不取利。其持论先调理而后汤药。灾疫流行。施药救人。全活无算。
所着有医宗粹言四十卷。行世。
〔王氏(师文)医学新传〕未见
兰溪县志曰。王子英子师文。号敬舟。着医学新传。
〔邢氏(增捷)医案心法〕未见
按上见于新昌县志。
〔吴氏(文献)三石医教〕四十卷 未见
按上见于婺源县志。
〔朱氏(日辉)医学元要〕未见
婺源县志曰。朱日辉。字充美。东源人。天性温粹。笃志嗜学。于书无不读。长于强记。后弃举子业。专治
岐黄家言。按脉审方。一以儒理为权衡。所值多全活。邑令周天建重其名。时加币聘。辉屡晋谒无私请。周益礼之。尤
勇于义。保先茔。继绝祀。殡遗骸。置祭田。毅然举行。堪
为末流针砭。不独以刀圭擅誉也。与中翰余垣称莫逆。垣尝为文美之。龙眠方中发亦赋诗贻赠。一时知名群和焉。
所集有医学元要。加减十三方。试奇方。闻见录。大家文翰等书。授子莹。莹得其学。亦以医名世。
〔加减十三方〕未见
〔试奇方〕未见
〔张氏(用谦)医方摘元〕未见
无锡县志曰。张用谦深究朱李。着有医方摘元。同时有徐吾元。论运气甚精博。有医经原旨。
〔徐氏(吾元)医经原旨〕未见
〔程氏(公礼)医家正统〕未见
幼幼全书曰。程公礼。字耆祥。休宁丰大基人。幼有至性。事父云端母吴。孝谨。晨昏不离。长娶吴氏。相
敬如宾。恒念贫无以济人。乃夙夜研究方书。遂博通素难百家言。所经延医诸验。详医学传。着有医家正统。行
仁辑要。保赤方略。藏于家。
〔行仁辑要〕未见
〔缪氏(希雍)先醒斋笔记〕医藏目录一卷 存
丁元荐序曰。先大夫雅好医。录方几成帙。予小子试之。茫乎无绪也。岁丁亥。交缪仲淳氏。仲淳豪爽。自
负岐黄之诀。谛东垣仲景以上。尤注精本草。曰。三坟书不传。传者此尔。游辙不持药囊。为人手疏方。辄奇中。
其所诊视。及刀匕汤液。与俗医左。俗医不能解辄谤。遇险怪证。数年不起。或皇遽计无复之。必拱手。请质缪
先生。仲淳往
往生死人。攘臂自快不索谢。上自明公卿。下至卑田院乞儿。直平等视。故索方日益相知。录其方递相传试。靡
不奇验。仲淳一切无所吝曰。顾用之何如尔。仲淳意所独到。坚执不移。至俗医相顾却走意气。闲定自若。其察
脉审证。四顾踟蹰。又甚细甚虚甚小心。生平好游。缁流细客。樵叟村竖,相与垂眄睐。披肝胆。以故搜罗秘方
甚富。然惟仲淳能衷之曰。吾以脉与证试方。不以方尝病也。予辛亥赐告归。不敢以山中余日。漫付高枕。汇三
十余年所积方取奇中者裁之。仲淳并录后先医案。类而梓之以广其传。窃自附古人手录方书之意云。仲淳讳希雍。
海虞故家子。多侨寓。所至称寓公。癸丑春日曲肱道人丁元荐题。
〔先醒斋广笔记〕四卷 存
自序曰。予既不事王侯。独全微尚。幽栖自遂。远泳累。以保天年。然无功及物。亦岂道人之坏乎。于是
搜辑医方。精求药道。用存利济。随所试效。病家藏之。好事者抄录。转相授受。复多获验。先是长兴丁客部长
孺手集予方一册。命之曰先醒斋笔记。梓行于世。板留岩邑。未便流通。交游中多索此书者。卒无以应。予适旅
泊。金沙文学庄君敛之时时过从。请增益群方。兼采本草常用之药。增至四百余品。详其修事。又增入伤寒温病
时疫治法要旨。并属其季君 之。镂板流行。传之远迩。庶穷乡僻邑。舟次旅邸。偶乏明医。俾病者按方施治。
以瘳疾苦。则是书或行。补于世也夫。敛之曰。善。时天启二年。岁次壬戌。仲冬既望。东吴缪希雍自序。
四库全书提要曰。先醒斋笔记四卷。明缪希雍撰。希雍。字仲淳。常熟人。明史方技传。附见李时珍传中。
天启
中王绍徽作点将录。以东林诸人。分发水浒传一百八人姓名。称希雍为神医安道全。以精于医理故也。是编初名
先醒斋笔记。乃长兴丁元荐取希雍所用之方。裒为一编。希雍又增益群方。兼采本草常用之药。增至四百余品。
又增入伤寒温病时疫治法。故曰广笔记。希雍与张介宾同时。介宾守法度。而希雍能颇变化。介宾尚温补。而希
雍颇用寒凉。亦若易水河间各为门径。然各有所得力。朱国祯涌幢短剧。记天启辛酉。国祯患膈病。上下如分两
截。中痛甚不能支。希雍至。用苏子五钱即止。是亦足见其技之工矣。
〔本草单方〕十九卷 存
钱谦益序曰。缪仲淳既没数年。其着书多盛行于世。而所摘录本草单方。朱黄甲乙。野狼籍箧笥中。康文初庄
敛之搜讨证次。穷岁月之力。而后成书。于执侯梓而传之。于是缪氏之遗书粲然矣。仲淳以医名世。几四十年。
医经经方两家。浩如烟海。靡不讨论贯穿。而尤精于本草之学。以谓古三坟之书。未经秦火者。独此耳。神农本
经朱字。譬之六经也。名医增补别录。朱墨错互。譬之注疏也。本经以经之。别录以纬之。沉研缵极。割剥理解。
神而明之。以观会通。本草经疏之作。抉摘轩岐。未发之秘。东垣以来。未之前闻也。出其余力。集录单方。
其驳。搴其芜秽。其津涉生民者甚至。此书成而经疏之能事始毕。仲淳可以无憾于地下矣。三君之初。岂曰小
补之哉。仲淳电目戟髯。如世所图羽人敛客者,谭古今国事盛败兵家胜负。风发泉涌。大声殷然。欲坏墙屋。酒
间每慷慨谓余曰。传称上医医国。三代而下。诸葛亮之医蜀。王猛之医秦。繇此其选也。以宋事言之。熙宁之法。
泥成方以致病者也。元 之政。执古方以治病者也。
绍述之小人。不诊视病状何如。而强投以乌头野狼毒之剂。则见其立毙而已矣。子有医国之资者。今将谓何。余沉
吟不能对。仲淳酒后耳热。仰天叫呼。痛饮沾醉乃罢。呜呼。仲淳既老病以死。而余亦连蹇放弃。效忠州之录方
书。以终残年。因是书之刻。念亡友之坠言。为废书叹息久之。仲淳讳希雍。吾里之古族也。侨居长兴。后徙于
金坛老焉。葬在阳羡山中。余它日当为文以志之崇祯六年十二月。虞山老民钱谦益叙。
〔易氏(思兰)医案〕一卷 存
〔赵氏(献可)医贯〕六卷 存
〔徐氏(灵胎)医贯砭〕二卷 存
四库全书提要曰。医贯砭二卷。国朝徐大椿撰。初明赵献可作医贯。发明薜己医案之说。以命门真火真水为
主。以八味丸六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大椿以其偏驳作此书辟之。考八味丸。即金匮要略之肾气丸。本后汉张机
之方。后北宋钱乙以小儿纯阳。乃去其肉桂附子。以为幼科补剂。名六味丸。至明太医院使薛己。始专用二方。
为补阳补阴要药。每加减以治诸病。其于调补虚损。未尝无效。献可传其绪论。而过于主持。遂尽废古人之经方。
殆如执诚意正心。以折冲御侮。理虽相贯。事有不行。大椿攻击其书。不为无理。惟词气过激。肆言辱詈。一字
一句。索垢求瘢。亦未免有伤雅道。且献可说不能多验。今其书已不甚行。亦不必如是之诟争也。
〔程氏(云鹏)医贯别裁〕未见
程云鹏曰。赵氏撮李氏之要。最为直截。而措引不纯。主张太过。懒漫者狭为秘本。将欲废弃一切。遗害匪
小。余
为汰去支辞。补入诸家杂证方论。顿觉改观。(慈幼筏序)
〔赵氏(献可)二本一例〕未见
按上见于鄞县志。
〔王氏(化贞)普门医品〕四十八卷 存
凡例曰。是书之刻。始于本草纲目。故各门之方出于本草者。十之七八。不足则旁掇诸名家之方以益之。其
有病。而本草无方者。补以名医所录。及诸验方。以成全书。
四库全书提要曰。普门医品四十八卷。附医品补遗四卷。明王化贞撰。化贞字肖干。诸城人。万历癸丑进士。
官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以偾事伏诛。事迹附见熊廷弼传。是编摘采探录本草纲目诸方。参以诸家论述。详列病
证。分类汇编。每门冠以总论。但有证候。而不载诊法。其凡例谓是书为不知医者设。然望闻问切。犹或审证未
真。用药多舛。况舍脉而论方。则虚实寒热之相似者。其误必多。执影响之见。而苟冀一效。其贻误封疆。亦此
学问矣。
〔普门医品补遗〕四卷 存
〔行笈验方〕八卷 存
王梦吉传因曰。辑是书者。余师诚城王肖干先生讳化贞。登癸丑甲榜。为三韩抚军。弱冠时。病瘵几危。曾
于途间。遇黄冠授一秘册。焚香开视。乃医方也。由是病愈。师切感之。后历宦十年。每以施济为事。曾捐千金。
刻普门医品一书。二百余卷。养生家贫不能购。余在长安。每言太烦。师曰。我今返博归约矣。乃尽出是书以示。
谓余及门周旋久。因抄以授余,余虽拜抄。而实未谙。旋出都。走秦晋郢楚间。逆旅遘疾。每试立愈。人亦向余
索治。无不藉藉称善。比年几半百。艰于得嗣。因向药王立愿。以足三万为
缘。十余年来。尽力殚施。才及万数。连举子三。昕夕焚顶彼苍。亦谓不负余之志矣。迩来家计日蹙。药品较昂。
力难再继。有友谓余曰。愿力易尽也。盍出枕秘。以广其传。使天下知而验之。不第满子三万。愿功且等恒河沙
矣。余遂简书。得四百余叶。因以授之梓。
〔李氏(中梓)颐生微论〕明志十卷 未见
〔删补颐生微论〕四卷 存
自序曰。夫用兵救乱。用药救生。道在应危微之介。非神圣不能善中也。故两者均自黄帝发之。非黄帝之独
能注精也。得道之至者。靡弗通。靡弗通。而兼通于医者。乃入神圣。三略云。莫不贪强。鲜能守微。人能守微。
乃保其生。圣人存之。以应事机。何长生之学。偕于杀机之发乎。盖靡弗通而通焉者耳。余少治经生言。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