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06-中国医籍考-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审而用之。顺而治之。病不得逃矣。又欲以术告后世。故着难经辨数万言。 
滑寿曰。蕲水庞安常。有难经解数万言。惜乎无传。(难经本义) 
〔宋氏(庭臣)黄帝八十一难经注释〕宋志一卷 佚 
〔刘氏(阙名)难经解〕佚 
王洙曰。昔东郡有一医者。姓刘。其术甚异。通黄帝八十一难经。病注者失其旨。乃自为解。献于阙下。仍 
为人讲说。自号曰刘难经。其治病察脉。无隐不知。肘后有二药奁。止药末数品而已。每视人病。旋取诸末。和 
合加减。分为剂料。日不尽其数。病未愈。他日再至曰。此药服不如数耳。所余当有几。人不能欺。后以老终。 
(谈录) 
〔周氏(与权)难经辨正释疑〕佚 
滑寿曰。周与权字仲立。宋临川人。着难经辨正释疑。 
(难经汇考) 
吕复曰。难经周仲立颇加订易。而考证未明。(九灵山房集。沧洲翁传。) 
〔八十一难辨正条例〕一卷 存 
王氏(正宗)难经疏义(汇考作王宗立难经注义。)宋志二卷 佚 
滑寿曰。王宗立字诚叔。宋绍兴人。将仕即试匠作监。着难经注义。 
〔高氏(承德)难经疏〕佚 
按上见于僧幻云史记扁鹊仓公传附标。而纪天锡集注又驳其义。乃知承德为宋人。 
〔李氏( )难经句解〕国史经籍志四卷 存 
自序曰。可以生人。可以杀人。莫若兵与刑。然兵刑乃显然之生杀。人皆可得而见。医乃隐然之生杀。人不 
可得而见。年来妄一男子。耳不听难素之语。口不论难素之文。滥称医人。妄用药饵。误之于尺寸之脉。何啻乎 
尺寸之兵。差之于轻重之剂。有甚于轻重之刑。予业儒未效。唯祖医是习。不揆所学。尝集解王叔和脉诀矣。尝 
句解幼幼歌矣。如八十一难。乃越人受桑君秘术。尤非肤浅者所能测其秘。随句笺解。义不容舛。敬以十先生补 
注为宗祖。言言有训。字字有释。必欲君子口诵心惟。以我之生。观彼之生。自必能回生起死矣。何更有实实虚 
虚。医杀之讥。吁医有生人之功如此。岂不贤于兵刑之生杀哉。时大宋咸淳五年。岁次己巳。孟春。临川希范子 
李子野自序。 
又注义图序论曰。黄帝八十一难经。卢国秦越人所撰。史记列传曰。扁鹊者。姓秦氏。名越人。扬雄所谓扁 
鹊卢人是也。假设问答。以释疑难之义。凡八十一篇。故谓之八十 
一难经。医经之兴。始于黄帝。故系之黄帝焉。以明其义。皆有所受之。而非私智曲说也。今世所传。虽有吕 
广杨玄操注释。皆浅陋阔略。而又用之以异端之说。近代为之注者。率多芜杂。无足观焉。是故难经奥旨。暗而 
不彰。医者莫能资其说以施世也。今余妄意古人言。为之义解。又于终篇。撮其大法。合以素问。论而图之。杨 
玄操之注。有害义理者。指摘而详辨焉。然后切脉之纲要。粲然可观。医者考之。可以审是非而辟邪说矣。 
熊均曰。李 字子野。号希范子。宋咸淳间临川人。集注叔和脉诀。又有难经句解。并行于世。(医学源流 
论。) 
吕复曰。李子野为难经句解。而无所启发。(九灵山房集。沧洲翁传。) 
〔谢氏(复古)难经注〕佚 
熊均曰谢复古宋人。有难经注。(医学源流。) 
徐春甫曰。谢复古为宋翰林学士籍。医药尤工于伤寒。发仲景之奥旨。 
〔冯氏( )难经注〕佚 
郑所南曰。双肾之间。为下丹田。出神景内经。冯 注难经八难下注。引之甚详。(文集。答吴山人问远 
游观地理书自注。) 
滑寿曰。难经诸家经解。冯氏丁氏伤于凿。(难经汇考) 
〔纪氏(天锡)集注难经〕五卷(国史经籍志作三卷。)佚 
金史本传曰。纪天锡字齐卿。泰安人。早弃进士。业学医。精于其技。遂以医名世。集注难经五卷。大定十 
五年上其书。授医学博士。 
纪天锡进难经表曰。臣天锡闻济世之道。莫大于医。识病之源。在于经典,今有八十一难经,为医之祖。是 
秦越人 
将黄帝素问疑难之义八十一篇。重而明之。故曰八十一难经。然其文义阃奥。后学难知。虽近代以来。有吕广杨 
玄操高承德丁德用王宗正之徒。或作注解。或为疏义奈何文理差迭。违经背义。滥觞其说。遗而不解者。实其多 
矣。臣天锡念此为医之患。遂乃精加访求。首尾十余年间。方始识其理趣云。 
吕复曰。纪齐卿注难经稍密。乃附辨杨玄操吕广王宗正三子之非。(九灵山房集。沧洲翁传。) 
按是书久佚。僧幻云史记附标。载进难经表。及注说数十则。辨论颇为精确。 
〔张氏(元素)药注难经〕佚 
金史本传曰。张元素字洁古。易州人。八岁试童子学。二十七试经义进士。犯庙讳下第。乃去学医。无所知 
名。夜梦有人用大斧长凿。凿心开窍。纳书数卷于其中。自是洞彻其术。河间刘完素病伤寒八日。头痛脉紧。呕 
逆不食。不知所为。元素往候。完素面壁罔顾。元素曰。何见待之卑如此哉。既为诊脉。谓之曰。脉病云云。曰然。 
初服某药。用某味乎。曰然。元素曰。子误矣。某味性寒下降。走太阴。阳亡汗不能出。今脉如此。当服某药。 
则效矣。完素大服。如其言遂愈,元素自此显名。元素治病不用古方。其说曰。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新病。 
不相能也。自为家法云。 
滑寿曰。洁古氏难经药注。疑其草稿。姑立章指义例。未及成书也。今所见者。往往言论。于经不相涉。且 
无文理。洁古平日着述极醇正。此绝不相似。不知何自遂乃板行。反为先生之累。岂好事者为之。而托为先生之 
名邪。要之后来东垣海藏罗谦甫辈。皆不及见。若见必当与足成其 
说。不然亦回护之。不使轻易流传也。 
〔王氏(少卿)难经重玄〕佚 
吕复曰。张洁古难经注后附药。殊非经意。王少卿演释其说。目曰重玄。亦未足以发人之蕴。(九灵山房集。 
沧洲翁传。) 
〔袁氏(坤浓)难经本旨〕佚 
滑寿曰。袁坤浓字淳甫。本朝古益人。成都医学官。着难经本旨。佳处甚多。然其因袭处。未免踵前人之非。 
且失之冗尔。 
〔谢氏(缙孙)难经说〕佚 
滑寿曰。谢缙孙字坚白。庐陵人。元统间医候郎。辽阳路官医提举。其说殊有理致源委。 
〔陈氏(瑞孙)难经辨疑〕佚 
滑寿曰。陈瑞孙字廷芝。本朝庆元人。温州路医学正。与其子宅之。同着难经。 
〔滑氏(寿)难经本义〕国史经籍志二卷 存 
凡例曰。一难经正文。周仲立李子野辈。擅加笔削。今并不从。一纪齐卿于经中盛字。多改作甚字。岂国讳。 
或家讳。有所避耶。盖昧于临文不讳之义也。今不从。一经中错简衍文。辨见各篇之下。仍为缺误总类。以见其 
概。一八十一难。隋唐经籍艺文志。俱云二卷。后人或厘而为三。或分而为五。今仍为二卷。以复书志之旧。杨玄 
操复为十三类以统之。今亦不从。一难经八十一篇。盖越人取内经灵枢之文。设为问答。前此注家。皆不考所出。 
今并一一考之。其无可考者。于七难内发其例。 
朱右撄宁生传曰。滑寿请其师京口王居中曰。难经又本素问灵枢之旨。设难释义。其间荣卫部位。脏腑脉法。 
与夫 
经络 穴。辨之博矣。而阙误或多,愚将本其旨义。注而读之。何如。居中曰。甚矣子之善学也。善哉子学之得 
其道也。(医史。) 
四库全书提要曰。“滑寿字伯仁。明史方伎传。称为许州人。寄居靳县。案朱右撄宁生传曰。世为许州襄城 
大家。元初祖父官江南。自许徙仪真。而寿生焉。又曰。在淮南曰滑寿。在吴曰伯仁氏。在鄞越曰撄宁生。然则 
许乃祖贯。鄞乃寄居。实则仪真人也。滑寿卒于明洪武中。故明史列之方技传。然戴良九灵山房集。有怀书撄宁 
诗曰。海日苍凉两鬓丝。异乡飘泊已多时。欲为散木留官道。故托长桑说上池。蜀客着书人岂识。韩公卖药世遍 
知。道涂同是伤心者。只合相从赋黍离。则寿亦抱节之遗老。托于医以自晦者也。是书首有张翥序。称寿家去东 
垣近。早传李杲之学。撄宁生传。则称学医于京口王居中。学针法于东平高洞阳,考李杲足迹未至江南。与寿时 
代亦不相及。翥所云。殆因许近东垣。附会其说欤。难经八十一篇。历代医家。多有注释。寿所采摭。凡十一家。 
今惟寿书传于世。其书首列汇考一篇。论书之名义源流。次列阙疑总类一篇。记脱文误字。又次图说一篇。皆不 
入卷数。其注。则融会诸家之说。而以己意折衷之。辨论精确。考证亦极详审。寿本儒者。能通解古书文义。故 
其所注。视他家所得为多云。” 
〔吕氏(复)难经附说〕佚 
吕复曰。难经余尝辑诸注家之长。先训诂而后辞意。窃附鄙说其间。以便后学。未敢以为是也。亡名氏难经 
辨释 文渊阁书目一部一册阙( 竹堂书目。作二卷。)未见 
〔熊氏(宗立)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六卷 存 
徐春甫曰。正统间。熊宗立难经俗解。相传愈失其义。如五十九难云。颠狂之脉。阴阳俱盛。俗解分阴分阳。 
与本文畔。诸如此类甚多。寝使后学晦旨。是故国朝医政。坏于难经脉诀二书之伪也。 
〔张氏(世贤)图注八十一难经〕明志八卷 存 
四库全书提要曰。张世贤字天成。宁波人。正德中名医也。难经旧有吴吕广唐杨玄操诸家注。宋嘉 中。 
丁德用始于文义隐奥者。各为之图。元滑寿作本义亦有数图。然皆不备。世贤是编。于八十一篇。篇篇有图。凡 
注所累言不尽者。可披图而解。惟其中文义显然。不必待图始解者。亦强足其数。稍为冗赘。其注亦循文敷衍。 
未造深微。(存目) 
按是书。吴门沈氏碧梧堂梓刊。凡八卷。为世贤原本。又有图注八十一难经辨真四卷。题曰四明张世贤注。 
盖系坊刻之妄改焉。 
〔马氏(莳)难经正义〕医藏目录九卷 未见 
〔姚氏(浚)难经考误〕未见 
江南通志曰。姚浚字哲人。和州人。前太医院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