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①条:这里讲的条草和上文所说的条草,名称虽相同,但形状不同,实际上是两种草。②流、赭:流即硫黄,是一种天然的矿物质,中医入药,有杀虫作用;赭即赭黄,是一种天然生成的褐铁矿,可做黄色颜料。
又西七十里,曰英山,其上多杻(niǔ)橿①(jiāng),其阴多铁,其阳多赤金。禺水出焉,北流注于招(sháo)水,其中多'鱼丰'(bàng)鱼,其状如鳖,其音如羊。其阳多箭'竹/媚'②(méi),其兽多'牛乍'(zuō)牛、粒▁ián)羊。有鸟焉,其状如鹑③(chūn),黄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遗④,食之已疠⑤(lì),可以杀虫。
①杻:杻树,长得近似于棣树,叶子细长,可以用来喂牛,木材能造车辋。橿:橿树,木质坚硬,古人常用来制做车子。②箭'竹/媚':一种节长、皮厚、根深的竹子,冬天可以从地下挖出它的笋来吃。③鹑:即“鹌鹑”的简称,是一种鸟,体形像小鸡,头小尾短,羽毛赤褐色,有黄白色条纹。雄性的鹌鹑好斗。④肥遗:这里讲的肥遗是一种鸟,而上文所说的肥遗是一种蛇,名称虽相同,实际上却是两种动物。⑤疠:癞病,即麻疯。
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其上多乔木,其阴多铁。有草焉,其名曰黄雚(guàn),其状如樗①(chū),其叶如麻,白华而赤实,其状如赭②(zhě),浴之已疥,又可以已胕(fū)。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阳多竹箭,多苍玉。丹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鱼。有兽焉,其状如豚而白毛,毛大如笄(jī)而黑端③,名曰豪彘④。
①樗:即臭椿树,长得很高大,树皮灰色而不裂,小枝粗壮,羽状复叶,夏季开白绿色花。②赭:赭石,就是现在所说的赤铁矿,即古人使用的一种黄棕色的矿物染料。③笄:即簪子,是古人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连住头发上的冠帽的一种长针。④豪彘:即豪猪,俗称箭猪。
又西百二十里,曰浮山,多盼木,枳叶而无伤①,木虫居之。有草焉,名曰熏草,麻叶而方茎,赤华而黑实,臭(xiù)如靡(mí)芜②,佩之可以已疠(lì)。
①枳:枳树,也叫做“枸橘”、“臭橘”,叶子上有粗刺。复叶,小叶三片,有透明腺点。无伤:指没有能刺伤人的尖刺。②臭:气味。蘼芜:一种香草,闻起来像兰花的气味。
又西七十里,曰粒▂ú)次之山,漆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上多棫(yù)橿①(jiāng),其下多竹箭,其阴多赤铜②,其阳多婴垣之玉③。有兽焉,其状如禺而长臂,善投,其名曰嚻(xiāo)④。有鸟焉,其状如枭,人面而一足,曰橐(tuó)'非/巴'(féi),冬见夏蛰⑤,服之不畏雷。
①棫:棫树,长得很小,枝条上有刺,结的果子像耳珰,红紫色,可以吃。②赤铜:即黄铜。这里指未经提炼过的天然铜矿石。以下同此。③婴垣:一种玉石,主要可用来制做挂在脖子上的装饰品。④嚻:一种野兽,古人说它就是猕猴,形貌与人相似。⑤蛰:动物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又西百五十里,曰时山,无草木。逐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水玉。
又西百七十里,曰南山,上多丹粟。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兽多猛豹①,鸟多尸鸠(jiū)②。
①猛豹:传说中的一种野兽,形体与熊相似而小些,浅色的毛皮有光泽,吃蛇,还能吃铜铁。②尸鸠:即布谷鸟。
又西百八十里,曰大时之山,上多榖(gòu)柞(zuò)①,下多杻(niǔ)橿(jiāng),阴多银,阳多白玉。涔(qiàn)水出焉,北流注于渭。清水出焉,南流注于汉水。
①柞:古人说就是栎树。它的木材可供建筑、器具、薪炭等用。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嶓(bō)冢之山,汉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沔(miǎn);嚻(xiāo)水出焉,北流注于汤水。其上多桃枝鉤端①,兽多犀兕熊罴(pí)②,鸟多白翰赤鷩(béi)③。有草焉,其叶如蕙④,其本如桔梗⑤,黑华而不实,名曰蓇(gǔ)蓉,食之使人无子。
①桃枝:一种竹子,它每隔四寸为一节。鉤端:属于桃枝竹之类的竹子。②罴:熊的一种。③白翰:一种鸟,就是白雉,又叫白鹇,雄性白雉鸟的上体和两翼白色,尾长,中央尾羽纯白。这种鸟常栖高山竹林间。④蕙:蕙草,是一种香草,属于兰草之类。⑤桔梗:橘树的茎干。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帝之山,上多棕枏,下多菅蕙。有兽焉,其状如狗,名曰溪边,席其皮者不蛊①。有鸟焉,其状如鹑,黑文而赤翁②,名曰栎,食之已痔。有草焉,其状如葵,其臭如靡芜,名曰杜衡③,可以走马,食之已瘿(yǐng)④ 。
①席:这里作动词用,铺垫的意思。②翁:鸟脖子上的毛。③杜衡:一种香草。④瘿:一种人体局部细胞增生的疾病,一般形成囊状性的赘生物,形状、大小下一,多肉质。这里指脖颈部所生肉瘤。
西南三百八十里,曰皋(gāo)涂之山,蔷(sé)水出焉,西流注于诸资之水;涂水出焉,南流注于集获之水。其阳多丹粟,其阴多银、黄金,其上多桂木。有白石焉,其名曰礜(yù)①,可以毒鼠。有草焉,其状如藁(gǎo)茇(bá)②,其叶如葵而赤背,名曰无条,可以毒鼠。有兽焉,其状如鹿而白尾,马脚人手而四角,名曰玃(jué)如。有鸟焉,其状如鸱(Chī)而人足,名曰数斯,食之已瘿。
①礜:即礜石,一种矿物,有毒。苍白二色的礜石可以入药。如果山上有各种礜石,草木不能生长,霜雪不能积存;如果水里有各种礜石,就会使水不结冰。②藁茇:一种香草,根茎可以入药。
又西百八十里,曰黄山,无草木,多竹箭。盼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玉。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苍黑大目,其名曰'敏牛'(mǐn)。有鸟焉,其状如鸮(xiāo),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鹦'母鸟'(móu)①。
①鹦'母鸟':即鹦鹉,俗称鹦哥,羽毛色彩美丽,舌头肉质而柔软,经反复训练,能模仿人说话的声音。有许多的种类。
又西二百里,曰翠山,其上多棕枏,其下多竹箭,其阳多黄金、玉,其阴多旄(máo)牛、麢(líng)、麝(shé)①。其鸟多鸓(lěi),其状如鹊,赤黑而两首、四足,可以御火。
①旄牛:即牦牛。麢:即羚羊,形状像羊而大一些,角圆锐,喜好在山崖间活动。麢,同“羚”。麝:一种动物,也叫香獐,前肢短,后肢长,蹄子小,耳朵大,体毛棕色,雌性和雄性都没有角。雄性麝的脐与生殖孔之间有麝腺,分泌的麝香可作药用和香料用。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騩(guī)山,是錞(chún)于西海①,无草木,多玉。淒水出焉,西流注于海,其中多采石、黄金②,多丹粟。
①錞:依附。这里是座落、高踞的意思。②采石:据古人说是一种彩色石头,就像雌黄之类的矿物。
凡西经之首,自钱来之山至于騩(guī)山,凡十九山,二千九百五十七里。华山冢也,其祠之礼:太牢①。粒▂ú)山神也,祠之用烛,斋百日以百牺②,瘗(yì)用百瑜(yú)③,汤其酒百樽④,婴以百珪(guī)百璧⑤。其余十七山之属,皆毛牷(quán)用一羊祠之⑥。烛者,百草之未灰,白席采等纯之。
①太牢:古人进行祭祀活动时,祭品所用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②斋:古人在祭祀前或举行典礼前清洁身体以示庄敬。牺:古代祭祀时用的纯色的牲。牲是供祭祀用的整体的家畜。③瑜:美玉。④汤:通“烫”。⑤婴:据学者研究,婴是用玉器祭祀神的专称。珪:同“圭”,一种玉器,长条形,上端作三角状,是古时朝聘、祭祀、丧葬所用的礼器之一。⑥毛牷:指祀神所用毛物牲畜是整体全具的。
西次二经之首,曰钤(qián)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玉,其木多杻橿。
西二百里,曰泰冒之山,其阳多金,其阴多铁。洛水出焉,东流注于河①,其中多藻玉②。多白蛇。
①河:古人单称“河”或“河水”而不贯以名者,则大多是专指黄河,这里即指黄河。但本书记述山川水流的方位走向都不甚确实,所述黄河也不例外,再加上黄河在古时屡次改道,所以,和今天所看到的黄河不尽一致。现在译“河”或“河水”为“黄河”,只是为了使译文醒目而有别于其它河流。以下同此。②藻玉:带有色彩纹理的美玉。
又西一百七十里,曰数历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银,其木多杻橿,其鸟多鹦'母鸟'(móu)。楚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渭,其中多白珠。
又西北五十里,曰高山,其上多银,其下多青碧、雄黄①,其木多棕,其草多竹②。泾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渭,其中多磬石、青碧。
①青碧:青绿色的美玉。雄黄:也叫鸡冠石,是一种矿物,古人常用作解毒、杀虫的药物。②竹:这里指低矮而丛生的小竹子,所以被当作草。
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niè)①,其兽多虎、豹、犀、兕。有鸟焉,其状如翟(dí)而五采文②,名曰鸾鸟③,见则天下安宁。
①石涅:据古人讲,就是石墨,古时用作黑色染料,也可以画眉和写字。②翟:一种有很长尾巴的野鸡,形体也比一般的野鸡要大些。③鸾鸟:传说中的一种鸟,属于凤凰一类。
又西二百里,曰龙首之山,其阳多黄金,其阴多铁。苕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泾水,其中多美玉。
又西二百里,曰鹿台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银,其兽多'牛乍'(zuó)牛、粒▁ián)羊、白豪①。有鸟焉,其状如雄鸡而人面,名曰凫(fú)徯(xī),其鸣自叫也,见则有兵②。
①白豪:长着白毛的豪猪。②兵:军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