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25-本草求真-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蒺藜(专入肝肾。兼入肺)。质轻色白。辛苦微温。按据诸书。虽载温能补肾。可治 
精遗溺 
失。暨腰疼劳伤等症。然总宣散肝经风邪。凡因风盛而见目赤肿翳。并遍身白癜瘙痒难当者 
。服此治无不效。且此味辛(入肺)兼苦。(入肾)则凡症瘕结聚。喉痹乳痈。暨胎产不下。 
服 
此力能破郁宣结。盖肝虽藏血之经。而血非可留之物。若竟认此作补。而不审兼苦泄辛散以 
明其治。其失靡轻。缘此可升。(质轻)可降。(味苦)可散。(味辛)可补。(微温)故服凉 
剂。 
则宜连刺。 
(有刺)生捣用补剂则宜去刺。酒拌蒸。若沙苑蒺藜质细色绿似肾。功专入肾。故书载能益 
精 
强肾。(风家用三角蒺藜。补肾用沙苑蒺藜。)亦须炒用。但不辛香宣散耳。(蒺藜根烧灰。 
能治齿动。) 

上编卷三散剂
驱风
内容:(隰草)入肝驱风散热明目 
决明子(专入肝)。气禀清阳。味咸苦甘。微寒无毒。能入肝经除风散热。凡人目泪不 
收。眼 
痛不止。多属风热内淫。以致血不上行。治当即为驱逐。按此苦能泄热。咸能软坚。甘能补 
血。力薄气浮。又能升散风邪。故为治目收泪止痛要药。并可作枕以治头风。但此服之太过 
。搜风至甚。反招风害。故必合以蒺藜甘菊枸杞生地女贞实槐实谷精草。相为补助。则功更 
胜。谓之决明。即是此意。状如马蹄。俗呼马蹄决明。捣碎用。恶大麻仁。 

上编卷三散剂
驱风
内容:(毒草)祛恶风顽痰顽毒 
草乌头(专入肝。兼入脾)。辛苦大热。按书论此。惟长洲张璐辨之明晰。言此与射罔。 
乃至 
毒之物。(草乌系野所生。状类川乌。亦名乌啄。姜汁炒。或豆腐煮。熬膏名射罔。敷箭。 
兽见血立死。)非若川乌头附子之比。自非风顽急疾。不可轻投。此药止能搜风胜湿。开顽 
痰。治顽疮。以毒攻毒而已。本经治恶风洗汗出。但能去恶风。而不能回阳散寒可知。昔人 
病风癣。服草乌头木鳖子药过多。甫入腹。遂麻痹不救。乌附五种。主治攸分。附子大壮元 
阳。虽偏下焦。而周身内外无所不至。天雄峻温不减于附。而无顷刻回阳之功。川乌专搜 
风湿痛痹。却少温经之力。侧子善行四末。不入脏腑。草乌悍烈。仅堪外治。此乌附之同类 
异性者。至于乌啄。禀气不纯。服食远之可也! 

上编卷三散剂
驱风
内容:(毒草)治关节风湿痹痛 
茵芋(专入肝肾)。本属毒物。味辛而苦。气温有毒。据书所述。治症多是风湿为用。 
如治风 
痫。则有茵芋丸。治风痹。则有茵芋酒。治产后风。则有茵芋膏。凡风湿痹症。多用茵芋。 
与石南莽草同为一类。(莽草辛温有毒。能治头风痈肿。乳痈疝瘕。其叶煎汤热含。能治牙 
虫喉痹。)若云能疗虚羸寒热。恐莫及耳。(因虚当兼补虚。)出彭城海盐。茎赤。叶如石榴 
而短浓者佳。取茎叶阴干。炙用。 

上编卷三散剂
驱风
内容:(香木)入卫表以除风邪 
桂枝(专入肌表。兼入心肝)。系肉桂枝梢。其体轻。其味辛。其色赤。(故入心。)有 
升无 
降。故能入肺而利气。入膀胱化气而利水。且能横行于臂。调和营卫。治痛风胁风。(痛风 
其在灵枢谓之贼风。素问谓之痹症。金匮谓之历节。后世又更其名曰白虎历节。且有别名曰 
箭风箭袋。然总谓之行痹。其症则有因风因湿因寒因痰因瘀因虚之异。须用桂枝以为向导。 
胁风本属于肝。凡治胁风之症。当用桂枝入肝以平。)止烦出汗。驱风散邪。为解肌第一要 
药。(时珍曰。麻黄遍彻皮毛。桂枝透达营卫。)故书皆言无汗能发。有汗能收。然其汗之能 
发。止是因其卫实营虚。阴被阳凑。故用桂枝以调其营。营调则卫气自和。而风邪莫容。 
遂自汗而解。非若麻黄能开腠理以发其汗也。其汗之能收。止因卫受风伤。不能内护于营。 
营气虚弱。津液不固。故有汗发热而恶风。其用桂枝汤为治。取其内有芍药入营以收阴。外 
有桂枝入卫以除邪。则汗自克见止。非云桂枝能闭其汗孔。昧者不察桂枝发汗止汗是何意义 
。徒以顺口虚喝。其失远矣!(经曰。脉浮紧发热无汗者。不可与。脉紧为伤寒。与之则表 
益实。而汗愈难出矣。伤寒例曰。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以亡。周扬俊曰。 
风既伤卫。则卫气疏。不能内护于营而汗自出矣。汗者血之液也。苟非用血药以桂枝和营散 
邪。以芍药护营固里。则不但外邪不出。且入而为里患矣!然后知和营则外邪出。外邪出则 
卫自密。更不必用固表之药而汗自止矣。王好古曰。或问桂枝止烦出汗。仲景治伤寒发汗。 
数处皆用桂枝汤。又曰。无汗不得用桂枝。汗多者桂枝甘草汤。此又能闭汗也。二义相通否 
乎?曰。仲景云。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营弱卫强。阴虚阳必凑之。故用桂枝发其汗。此 
则调其营气。则卫气自和。风邪无所容。遂自汗而解。非若麻黄能开腠理。发出其汗也。汗 
多用桂枝者。以之调和营卫。则邪从汗出而汗自止。非桂枝能闭汗孔也。) 

上编卷三散剂
驱风
内容:(香木)散肺中风热 
辛夷(专入肺)。辛温气浮。功专入肺解散风热。缘人鼻气通天。肺窍开鼻。鼻主肺。 
风热移 
于脑。则鼻多浊涕而渊。风寒客于脑则鼻塞。经曰。脑渗为涕。胆液不澄。则为浊涕如泉 
不已。故曰鼻渊。(鼻渊不尽外感。在长洲张璐指为阳明伏火。会稽景岳指为督火发。海盐 
楚瞻指为肾经亏损。要在相症施治。)并头痛面 。目眩齿痛。九窍不利。皆是风热上攻。 
是宜用此芳香上窜头目。兼逐阳分风邪。则诸症自愈。但辛香走窜。血虚火炽。及偶感风寒 
不闻香臭者。其并禁焉。(时珍曰。鼻气通于天。天者头也。肺也。肺开窍于鼻。而阳明胃 
脉。环鼻而上行脑。为元神之府。而鼻为命门之窍。人之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则头为之倾 
。九窍为之不利。辛夷之辛温走气而入肺。其体轻浮。能助胃中清阳上行通于天。所以能 
温中。治头面目鼻九窍之病。汪昂曰。吾乡金正希先生尝语余曰。人之记性。皆在脑中。小 
儿善忘者。脑未满也。老人健忘者。脑渐空也。凡人外见一物。必有一形留影留于脑中。昂 
思今人每记忆往事。必闭目上瞪而思索之。此即凝神于脑之意也。不经先生道破。人皆习焉 
而不察矣。)即木笔花。去外皮毛。微炒。恶石脂。畏黄 菖蒲蒲黄黄连石膏。 

上编卷三散剂
驱风
内容:(香木)除骨髓内伏风邪自内出外 
冰片(专入骨髓)。辛香气窜。无往不达。(汪昂曰。予幼时曾问家叔建侯云。姜性如何。 
叔 
曰。体热而用凉。盖味辛者多热。然风热者必藉辛以散之。风热散则凉矣。此即本草所云冰 
片性寒之义同。未有发明之者。)能治一切风湿不留内。在引火热之气。自外而出。然必风 
病在骨髓者宜之。若风在血脉肌肉间用之。反能引风直入骨髓。如油入面。故凡外入风邪变 
而为热。仍自外解得宜。若使火自内生而用此为攻逐。其失远矣。昔王纶云。世人误以冰片 
为寒。不知辛散性甚似凉耳。诸香气皆属阳。岂有香之至极而尚可云寒者乎?是以惊痫痰迷 
。(痫有挟热挟痰挟火挟惊挟风挟气。及精衰血耗气薄之异。)风果入骨。病应是治火郁不散 
。九窍不通。(如耳聋鼻 喉痹舌出骨痛齿痛之类。)治应是行目赤肤翳。(冰片外点。正属 
劫药。如姜末烧酒洗眼之意。若误认为寒而朝夕常点。遂致积热入目。而增昏障之害。故曰 
。眼不点不瞎者此也。)审属风寒。病应外解。(用乳调点以拔火邪。从治法也。)他如疮疡 
痈肿。热郁不散。亦当用此发达。或令入油煎膏。或研末吹掺。然疮毒能出。不可多用。则 
真气立耗。而有亡阳之弊矣。更有目病阴虚。不宜入点。出南番。老杉脂。白如冰。作梅 
花片者良。但市人每以樟脑代充。 

上编卷三散剂
驱风
内容:(乔木)散肝中风湿 
海桐皮(专入肝)。辛苦而温。能入肝经血分。祛风除湿及行经络以达病所。是以腰膝 
脚痛能 
疗。(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俯。筋将惫矣。 
香港脚不肿者为干香港脚。肿者为湿香港脚。)赤白泻痢能止。蛊牙风痛。煎汤漱之能愈。疳蚀疥 
疮。磨汁涂之能消。目赤肤翳。浸水洗之能退。一皆风祛湿散之力。用者须审病自外至则 
可。若风自内成。未可妄用。须随症酌治可耳。 

上编卷三散剂
驱风
内容:(乔木)宣导风痰窍塞 
皂角(专入肝。肺大肠)。辛咸性燥。功专通窍驱风。故凡风邪内入而见牙关紧闭。口 
噤不语 
。胸满喉痹。腹蛊胎结。风癞痰喘。肿满坚瘕囊结等症。用此吹之导之。则通上下之窍。煎 
之服之。则治风痰喘满。涂之擦之。则能散肿消毒。以去面上风气。熏之蒸之。则通大便秘 
结。烧烟熏之。则治 疮湿毒。(中风不省人事。不可滴水入喉。入则涎水系于心络而不去 
。即成废人。宜掐人中。用皂角末或半夏末吹入鼻中。有嚏则生。无嚏则死。不开再用开关 
散擦牙。熏鼻法熏鼻。及以苏合香丸牛黄丸至宝丹之类。相其寒热选用。如寒闭牙关则当 
用以苏合香丸。热闭牙关则当用以牛黄丸。但此止可施于中脏闭症。)然种类甚多。形如 
猪牙。名为牙皂。较之大皂。稍有不同。大皂则治湿痰更优。牙皂则治风痰更胜也。一种皂 
角刺。气味辛温。功治略同。但其锋锐。直透患处。溃散痈疽。及妒乳风疠恶疮。(经曰。 
风盛为疠。疠者恶也。脉主血。血热而杀疠之气袭之。则血脉凝泣。卫气不行。其气不清 
。故谓之疠。须用此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