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63-幼科类萃-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湿 
身重泄泻或不伏水土脾胃不和或饮食停滞复感外寒头痛憎寒或吐逆恶心胸膈痞闷或发寒热无 
汗者 
藿香(上) 白术(中发汗用苍术) 浓朴(中) 陈皮(中) 半夏(中) 白茯苓(中) 白芷 
(中) 桔梗(中) 大茯皮(中) 紫苏(中) 甘草 
水一钟生姜三片煎至六分通口徐徐服之 

卷之十六·伤食门
脉法
属性:钱氏曰小儿脉沉缓为伤食○右手气口脉紧盛为伤食 

卷之十六·伤食门
伤食证治
属性:凡小儿饮食停滞中焦不化而发热者必恶食也或噫气作酸或恶闻食臭或欲吐不吐或吐之不 
尽或 
恶心或气短痞闷或胃口作疼或心下痞满按之则痛此皆停食之候也可辨之矣皆因乳哺不节过餐 
生冷坚硬之物脾胃不能克化积滞中脘外为风寒所搏或因夜卧失盖致头疼面黄身热目 微肿腹 
痛膨胀足冷肚热喜睡神昏不思饮食或呕或哕口噫酸气大便酸臭此为陈积所伤也若停食或感寒 
邪者则左手人迎气口俱大外证头疼恶寒拘急中脘痞闷或吐或呕或痛者以藿香正气散或人参养 
胃汤加木香砂仁之类若肉食不化必加棠球子末面食不化者加神曲大麦 生冷肉食果子之类不 
化者必加草果砂仁枳实青皮主之如食在胃口上未入于胃乃可吐之不吐则消导之待食下胃变化 
糟粕外证已解乃可下其食也宜三物浓朴汤热多者大柴胡汤如无外感但只伤食者以紫霜丸下之 
凡治夹食伤寒不可先攻其食且先发散寒邪次可消导之也 

卷之十六·伤食门
伤食诸方
属性:x藿香正气散x 
治小儿内伤生冷外感风寒并宜服之 
藿香 浓朴 白芷 大腹皮 紫苏 陈皮 半夏 桔梗 甘草 白术 白茯苓 
上锉散水一钟姜三片煎至六分温服 
x人参养胃汤x 
人参 半夏 陈皮 茯苓 苍术 浓朴 藿香 草果 
上水一钟生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x三黄枳术丸x 治伤肉湿面辛辣味浓之物填塞闷乱不快 
枳实(麸炒五钱) 黄连(去须酒浸洗) 大黄(湿纸裹煨) 橘皮 白术(以上各一两) 黄 
芩 
上为极细末汤浸 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临时量所伤多少加减服之 
x巴豆三棱丸x(一名木香见 丸) 治生冷硬物所伤心腹满闷疼痛 
巴豆霜(五分) 木香(二钱) 升麻 柴胡(以上各三钱) 草豆蔻(面裹煨熟用仁) 香附 
子(炒以上各五钱) 神曲(炒黄色) 石三棱(去皮煨) 京三棱(煨以上各一两) 
上为末汤浸 饼为丸如绿豆一倍大每服一二十丸温白汤下量所伤多少加减服之 
x白术丸x 治伤豆粉湿面油腻之物 
白矾(枯三分) 黄芩(二钱) 橘皮(三钱) 神曲(炒黄色) 半夏(以上各一两) 枳实( 
麸炒黄色一两一钱) 白术(以上各一两) 
上为极细末汤浸 饼为丸如绿豆一倍大每服三十五丸白汤下素食多用干姜黄芩汤以泻之 
x草豆蔻丸x 治秋冬伤食之寒冷者胃脘当心而痛上肢两胁咽膈不通 
炒盐(五分) 干生姜 青皮 橘皮(以上各二钱) 麦 面(炒黄色) 生黄芩(冬月不用) 
夏(汤洗七次) 神曲(炒以上各五钱) 草豆蔻(面裹煨去皮取仁) 白术(以上各一两) 枳实(麸炒二两) 
上为极细末汤浸 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 

卷之十七·腹痛门
脉法
属性:脉经曰脉细小紧急病速进退在中腹中刺痛○阴弦则腹痛弦急小腹痛○尺脉紧脐下痛○尺 
脉伏 
小腹痛瘕疝○脉实小腹痛当刺之○心腹痛痛不得息脉细小迟者生坚实大者死○腹痛脉反大而 
长者死 

卷之十七·腹痛门
论腹痛所因
属性:内经举痛论云五脏卒然而痛者何气使然岐伯曰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则稽迟涩 
而不 
行客于脉外而血少客于肺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帝曰其痛或卒然而止者或痛不休者或痛甚不 
可按者或按之痛止或按之无益者或喘动应手者或心与背相引而痛者或胁肋与小腹相引而痛者 
或腹痛引阴股者或卒然痛死不知人少间复生者或痛而呕者或腹痛而后泄者或痛而闭不通者凡 
此诸痛各不同形别之奈何岐伯曰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 
络故卒然而痛立止因重中于寒则痛久矣寒气客于经脉之中与炅气相搏则脉满满则痛而不可按 
也寒气稽留炅气从上则脉充大而血气乱故痛甚不可按也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 
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寒气客于夹脊之脉则深按之不能及故按之无益也寒气 
客于冲脉波脉起关元随复直上寒气客则脉不通脉不通则气因之故喘动应手矣寒气客于背俞之 
脉(云云见心痛门)寒气客于厥阴之脉厥阴之脉者络阴器系于肝寒气客于脉中则血泣脉急故胁 
肋 
与小腹相引痛矣厥气客于阴股寒气上及小腹血泣在下相引故腹痛引阴股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 
下络血之中血泣不注于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矣寒气客于五脏厥逆上泄阴气竭阳 
气未入故卒然痛死不知人气复反则生矣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寒气客于小肠小肠 
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热气流于小肠肠中痛秘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 

卷之十七·腹痛门
腹痛治法
属性:仁斋云腹痛之因邪正交攻与脏气相击而作也挟热痛者以面赤或壮热四肢烦手心热见之挟 
冷也 
以面色或白或青见之冷甚而证变则黑黯黑唇口爪甲皆青矣热证四顺清凉饮加青皮枳壳冷证指 
迷七气汤加辣桂调苏合香丸若乃邪正交争冷热不调加青皮木香为妙钱氏曰小儿积痛口中气温 
面黄白目无睛光或白睛多及多睡畏食或大便酸臭者当磨积宜消积丸甚者白饼子下之后和胃虫 
痛面 白心腹痛口中沫及清水出发痛时安虫散主之小儿本怯者多此病积痛食积虚痛大同小异 
惟虫痛口淡而沫出 

卷之十七·腹痛门
腹痛诸方
属性:x七气汤x 治七气所伤痰涎结聚心刺痛不能饮乳食 
半夏(一两泡) 人参 桂心(各二钱) 甘草(一钱炙) 
上锉散每服二钱姜五片枣一枚同煎食前服 
x指迷七气汤x 治阴阳不升降气道壅滞作疼 
青皮(炒) 陈皮 桔梗(炒) 蓬术(煨) 肉桂(去皮) 藿香 益智子(各一两) 香附子 
(一两半) 甘草 半夏(各七钱半泡) 
上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五片枣一枚煎服 
x桔梗枳壳汤x 治诸气痞结满闷腹腰疼痛 
桔梗(各一两炒) 枳壳(炒) 甘草(炙半两) 
上锉散每服三钱姜三片水一钟煎 
x芍药甘草汤x 治腹痛小便不通及治出疹肚疼 
芍药(一两) 甘草(二钱半) 
上锉散白水煎 
x四顺清凉饮x 
治小儿血脉壅实脏腑生热颊赤多渴五心烦躁睡不宁四肢惊掣及因乳哺不时寒温失度令儿 
血气不 
顺肠胃不调或湿吐连滞欲成伏热或壮热不饮欲发惊痫又治风热结核头面疮疖目赤咽痛余毒一 
切壅滞并宜服之 
芍药 当归 甘草 大黄(各半分) 
上锉散三岁儿服一钱水半盏煎服冒风邪加去节麻黄中风体强眼上视加独活热泻加木香煨 
大黄 

卷之十八·伤积门
脉法
属性:脉诀云小儿脉沉缓为伤食○右手气口脉大于人迎一二倍为伤食○宿食不消则右关脉沉而 
滑○经云脉滑者有宿食也○虎口脉纹黄色为脾家有积○脉经云小儿脉沉者为乳不消 

卷之十八·伤积门
论小儿伤积
属性:活幼心书云小儿所患积证皆因乳哺不节过餐生冷坚硬之物脾胃不能克化停积中脘外为风 
寒所 
伤或因夜卧失盖致头疼面黄身热眼胞微肿腹痛膨胀足冷肚热喜睡神昏不思饮食或呕或哕口噫 
酸气大便 臭此为沉积所伤有食饱伤脾脾气稍虚物难消化留而不去遂成其积积败为痢仁斋云 
小儿有积面目黄肿肚热胀痛复睡多困叫啼不食或肠闭涩小便如油或便利无禁粪白而酸此等皆 
积证也然有乳积有食积有气积要当明辨吐乳泻乳其气酸臭此由啼叫未已以乳与儿停滞不化是 
为乳积肚硬带热渴泻或呕此由饮食无度多餐过饱饱后即睡得之是为食积腹痛啼叫利如蟹渤此 
因触忤其气荣卫不和淹延日久得之是为气积有时时泄下青水如生草汁是受惊而后有积烦闷啾 
唧常似生嗔名为惊积因受惊日久而积成之或额上有汗喘息烦渴潮热往来肚皮有热睡中觉腹内 
有物跳动者是也然积有虚有实虚则浑身微热不思饮食昏昧神缓抱起如睡实则吐热粪闭囟肿喉 
塞壅盛涎鸣热毒发疮推此可见矣其伤乳伤食而身热者惟腹肚之热为甚人知伤积肚热粪酸极臭 
而夜间有热伤积之明验人所不知也其或变证面黑泻黑久泻不已肚腹胀满气出粗大手心生疮瘦 
弱柔软皆不可疗小儿消积多用青皮然青皮最能发汗汗者勿多与之 

卷之十八·伤积门
伤积治法(附调脾胃)
属性:小儿诸疾皆由乳食无度过伤于饱伤以致不能克化留而成积初得之时不问乳积食积气积并以木香 
丸消积丸之类其惊积以辰砂膏或青龙丸量轻重而疏导之仍以调气和胃取愈大凡小儿肚腹或热 
或胀或硬皆由内实法当疏利下之故东垣云食者有形之物伤之则宜损其谷其次莫若消导丁香栏 
饭丸枳术丸之类主之稍重而攻化三棱消积丸木香见 丸之类主之尤重则或吐或下瓜蒂散备急 
丸之类主之以平为期盖脾已伤又以药伤使营运之气减削食愈难消故至真要大论云大毒治病十 
去其六小毒治病十去其七常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肉果菜食之物必无使过之伤其 
正也凡人以胃气为本惟治病亦然小儿胃气有虚有实虚则呕吐不食之证实则痞满内热之证虚 
者益之实者损之欲得其平则可矣胃虚用木香丁皮浓朴肉豆蔻等剂胃实用北桔梗枳壳柴胡大黄 
等剂若夫胃中停寒则干姜官桂丁香又不可阙贵在酌量但以小小分剂与之夫是为之平胃心者脾 
之母进食不止于和脾盖火能生土当以心药入于脾胃药之中庶几两得古人进食方剂多用益智者 
此也 

卷之十八·伤积门
伤积诸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