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帝内经全文及大意-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者,膀胱子处也;颧者,肩也;颧后者,臂也;臂下者,手也;目内眦上者,膺乳也;挟绢而上者,背也;循
牙车以下者,股也;中央者,膝也;膝以下者,胫也;当胫以下者,足也;巨分者,股里也;巨屈者,膝膑也;
此五脏六腑肢节之部也,各有部分。有部分,用阴和阳,用阳和阴,当明部分,万举万当。能别左右,是谓大道
,男女异位,故曰阴阳,审察泽夭,谓之良工。

  沉浊为内,浮泽为外,黄赤为风,青黑为痛,白为寒,黄而膏润为脓,赤甚者为血,痛甚为挛,寒甚为皮不
仁。五色各见其部,察其浮沉,以知浅深;察其泽夭,以观成败;察其散抟,以知远近;视色上下,以知病处;
积神于心,以知往今。故相气不微,不知是非;属意勿去,乃知新故。色明不粗,沉夭为甚;不明不泽,其病不
甚。其色散,驹驹然,未有聚;其病散而气痛,聚未成也。

  肾乘心,心先病,肾为应,色皆如是。

  男子色在于面王,为小腹痛,下为卵痛,其圜直为茎痛,高为本,下为首,狐疝■阴之属也。

  女子在于面王,为膀胱子处之病,散为痛,抟为聚。方员左右,各如其色形。其随而下至胝为淫。有润如膏
状,为暴食不洁。

  左为左,右为右。其色有邪,聚散而不端,面色所指者也。包者,青黑赤白黄,皆端满有别乡。别乡赤者,
其色亦,大如榆英,在面王为不日。其色上锐,首空上向;下锐下向,在左右如法,以五色命脏,青为肝,赤为
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肝合筋,心合脉,肺合皮,脾合肉,肾合骨也。

  【大意】

  本篇叙述了五色所见部位、主病和观察方法,是望诊的主要理论依据。

  论勇篇

  黄帝问于少俞曰:有人于此,并行并立,其年之长少等也,衣之厚薄均也,卒然遇烈风暴雨,或病或不病,
或皆病,或皆不病,其故何也?少俞曰:帝问何急?

  黄帝曰:愿尽闻之。

  少俞曰:春青风,夏阳风,秋凉风,冬寒风,凡此四时之风者,其所病各不同形。

  黄帝曰:四时之风,病人如何?

  少俞曰:黄色薄皮弱肉者,不胜春之虚风;白色薄皮弱肉者,不胜夏之虚风;青色薄皮弱肉,不胜秋之虚风
;赤色薄皮弱肉,不胜冬之虚风也。

  黄帝曰:黑色不病乎?

  少俞曰:黑色而皮厚肉坚,固不伤于四时之风;其皮薄而肉不坚,色不一者,长夏至而有虚风者,病矣。其
皮厚而肌肉坚者,长夏至而有虚风,不病矣。其皮厚而肌肉坚者,必重感于寒,外内皆然,乃病。

  黄帝曰:善。

  黄帝曰:夫人之忍痛与不忍痛者,非勇怯之分也。夫勇士之不忍痛者,见难则前,见痛则止;夫怯士之忍痛
者,闻难则恐,遇痛不动;夫勇士之忍痛者,见难不恐,遇痛不动;夫怯士之不忍痛者,见难与痛,目转面盼,
恐不能言,失气惊,颜色变化,乍死乍生。余见其然也,不知其何由,愿闻其故。

  少俞曰:夫忍痛与不忍痛者,皮肤之薄厚,肌肉之坚脆缓急之分也,非勇怯之谓也。黄帝曰:愿闻勇怯之所
由然。少俞曰:勇士者,目深以固,长衡直扬,三焦理横,其心端直,其肝大以坚,其胆满以傍,怒则气盛而胸
张,肝举而胆横,眦裂而目扬,毛起而面苍,此勇士之由然者也。

  黄帝曰:愿闻怯士之所由然。

  少俞曰:怯士者,目大而不减。阴阳相失,其焦理纵,■■短而小,肝系缓,其胆不满而纵,肠胃挺,胁下空
,虽方大怒,气不能满其胸,肝肺虽举,气衰复下,故不能久怒,此怯士之所由然者也。

  黄帝曰:怯士之得酒,怒不避勇士者,何脏使然?

  少俞曰:酒者,水谷之精,熟谷之液也,其气慓悍。其入于胃中,则胃胀,气上逆,满于胸中,肝浮胆横,
当是之时,固比于勇士,气衰则悔。与勇士同类,不知避之,名曰酒悖也。

  【大意】

  本篇讨论人之勇怯在诊断和治疗上的意义。

  卫气篇

  黄帝曰:五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受水谷而行化物者也。其气内干五脏,而外络肢节。
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阴阳相随,外内相贯,如环之无端,亭亭淳淳乎,孰
能穷之。然其分别阴阳,皆有标本虚实所离之处。能别阴阳十二经者,知病之所生。候虚实之所在者,能得病之
高下。知六腑之气街者,能知解结契绍于门户。能知虚石之坚软者,知补泻之所在。能知六经之标本者,可以无
惑于天下。

  岐伯曰:博哉圣帝之论!臣请尽意悉言之。足太阳之本,在跟以上五寸中,标在两络命门。命门者,目也。
足少阳之本,在窍阴之间,标在窗笼之前。窗笼者,耳也。足少阴之本,在内踝下三寸中,标在背腧与舌下两脉
也。

  足厥阴之本,在行间上五寸所,标在背腧也。足阳明之本,在厉兑,标在人迎颊挟颃颡也。足太阴之本,在
中封前上四寸之中,标在背腧与舌本也。

  手太阳之本,在外踝之后,标在命门之上一寸也。手少阳之本,在小指次指之间上二寸,标在耳后上角下外
眦也。手阳明之本,在肘骨中,上至别阳,标在颜下合钳上也。手太阴之本,在寸口之中,标在腑内动也。手少
阴之本,在锐骨之端,标在背腧也。手心主之本,在后两筋之间二寸中,标在腋下下三寸也。凡候此者,下虚则
厥,下盛则热;上虚则眩,上盛则热痛。

  故石者绝而止之,虚者引而起之。

  请言气街;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故气在头者,止之于脑。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腧
。气在腹者,止之背腧,与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者。气在胫者,止之于气街,与承山踝上以下。取此者用毫针,
必先按而在久应于手,乃刺而予之。所治者,头痛眩仆,腹痛中满暴胀,及有新积,痛可移者,易已也;积不痛
,难已也。

  【大意】

  本篇虽名卫气,其实不符。在《太素》名《经脉标本》,在《甲乙经》名《十二经标本》,才与本篇所论经
脉之标本相符。

  五味篇

  黄帝曰:愿闻谷气有五味,其入五脏,分别奈何?

  伯高曰: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

  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
。谷气津液已行,营卫大通,乃化糟粕,以次传下。

  黄帝曰:营卫之行奈何?

  伯高曰: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
,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出,吸则入。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入一,故谷不入,半
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

  黄帝曰:谷之五味,可得闻乎?

  伯高曰:请尽言之。五谷:秔米甘,麻酸,大豆咸,麦苦,黄黍辛。五果: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
。五畜: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五菜: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

  五色:黄色宜甘,青色宜酸,黑色宜咸,赤色宜苦,白色宜辛。凡此五者,各有所宜。

  五宜:所言五宜者,脾病者,宜食秔米饭牛肉枣葵;心病者,宜食麦羊肉杏薤;肾病者,宜食大豆猪肉栗藿
;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韭。肺病者,宜食黄黍鸡肉桃葱。

  五禁: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

  肝色青,宜食甘,秔米饭牛肉枣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犬肉麻李韭皆酸。脾色黄,宜食咸,大豆豕肉栗
藿皆咸。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

  【大意】

  本篇提出五味入五脏的规律是“五味各走其所喜”,从而论述了五谷、五畜、五果、五菜的五味属性及五脏病
之忌宜。

  水胀篇

  黄帝问于岐伯曰:水与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石水,何以别之?

  岐伯答曰: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瘇,腹乃大,其水已
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

  黄帝曰:肤胀何以候之?

  岐伯曰: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之间,■■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变,此
其候也。

  彭胀何如?

  岐伯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

  肠覃何如?

  岐伯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瘜肉乃生,其始生也,
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此其候也。

  石瘕何如?

  岐伯曰:石瘕生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校б粤糁梗找砸娲螅慈缁
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

  黄帝曰:肤胀鼓胀可刺邪?

  岐伯曰:先泻其胀之血络,后调其经,刺去其血络也。

  【大意】

  本篇讨论了水胀、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等病的病因与证状及鉴别,指出肤胀、鼓胀的针刺原则是先泻血
络,后调其经。

  贼风篇

  黄帝曰:夫子言贼风邪气之伤人也,令人病焉,今有其不离屏蔽,不出室穴之中,卒然病者,非不离贼风邪
气,其故何也?

  岐伯曰:此皆尝有所伤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