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验,自变量是项目的复述次数:一次或五次。实验者没有设置一个无
复述的控制组或控制条件,因为在这种奇怪的情形下不可能有学习
发生。在这个实验中,控制条件是隐舍的,因为五次复述可以与一次
复述进行比较,或相反。由于实验者对一次复述与五次复述的作用
感兴趣,我们也许不必明确地称一次复述水平为控制条件。但它确
实提供了一个可以比较的基线——从这点来说,五次复述也同样可
被看作控制条件,因为一次复述的结果也可以与之进行比较。
许多类型的实验都要求有多个基线水平。在生理和药物研究
中,需要对手术或药物注射进行控制。在控制条件中,被试可以接受
一次假的手术或被注射情性物质(安慰剂);这样它们可以与没有接
受手术或药物注射的其他控制组进行比较。
陷阱
不幸的是,构建一个不太完善的实验设计相当容易,绝大多数实
验心理学家都将这类错误藏在积满灰尘的文件柜里。在这部分,我70
们只讨论实验设计中的一些错误例子,你会意识到这些错误在我们
的实验中是多么普遍。
要求特征
实验室实验试图把握真正受自变量影响的行为。有时候,实验
室环境本身或者对实验如何进行的知识有可能会改变行为的方式。
许多时候研究的参加者(被试)会自发地对实验者的实验目的产生一
个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目的”的方式行为
或反应。做一个简单的证明就可以让你相信这种效应会发生。告诉
你的五个朋友你要为你的心理学课做一个实验,希望他们做你的被
试。如果他们同意,让他们用手章三块冰,注意有几个人能拿着冰块
直到它们溶化。现在,让你的另外五个朋友拿冰块,而不告诉他们任
何关于实验的事情。与前面拿着冰块直到它们溶化的情形相反,他
们会认为你的要求很奇怪,而且马上就会将这一想法告诉你。知道
他们正在参与一项实验的首批朋友在愿意服从方面有些不同寻常:
芸芸视频水久联系方式㈣:747883097 TL:028 8104 2202网址:http:i17478
推荐: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20门主干课程DS视频图文并茂,音质圆润,提
更多的人愿意将冰块拿更长的时间。心理学家把导致被试猜测实验
目的或实验者期望的一些有用线索称为要求特征。当参加者的行为
是由要求特征控制而不是自变量时,实验就会变得投有价值,也不能
推广到测验情境之外。
要求特征的一个著名例子是霍桑效应,由西部电器公司(Wesr…
ern Electric pany)第一次观察到并命名。公司对提高工人的士
气和生产力很感兴趣,并做了几个实验(如增加照明)以改善工人的
环境。不管实验进行什么控制,结果都会使工人的生产力提高。工
人们知道他们是一个“特殊”群体,因此他们一直尽全力去做(见
Parsons.1974以爰Bramel和Friend,1981,对结果的另一种解释)。
要求特征在决定工人的生产力上比实验控制更加重要。
实验者效应
与要求特征有密切关系的陷阱是实验者效应,即由于实验者不
经意地向被试流露出些微自己的期望以至于影响了实验结果。例
如,实验者可能并没意识到他在被试出现正确反应时点了点头以示
肯定,丽对错误则皱了皱眉以示否定。实验者的性别、种族和伦理观
念也是潜在的实验者效应。在做涉及到有关这些特征的课题研究诸
如关于肤色对工作表现等级影响的实验时的实验者种族特征等,蔓
容易曲解实验结果。
这些效应并不仅仅限于以人为被试的实验。实验者效应也可以 71
发生在以动物为被试的相对客观的实验中。罗森塔尔和福德(1963)
告诉学生实验者·用来进行迷津实验的老鼠来自不同的种系:聪明鼠
和笨拙鼠。实际上,老鼠来自同一种群。但是,实验结果却得出了聪
明鼠比笨拙鼠犯的错误更少的结论,而且这种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
对学生实验者测试老鼠时的行为进行观察,并没发现欺骗或做了其
他使结果歪曲的事情。似乎可以推断,拿到聪明鼠的学生比那些拿
到笨拙鼠的不幸学生更能鼓励老鼠去通过迷津。也许这影响了实验
的结果,因为实验者对待两组老鼠的方式不同。
消除这种实验者效应的最好方法是让实验者不知道实验条件,
因为对于他们所不知道的东西,实验者无法交流。这种程序被称为
'r.
·蒸
:㈣: 747883097 TL。 028 8194 2202日址:http: i1747883097 qzone qq
88蓐翠嚣磊黩享勰霉
,理学专业20门主干课程DS视频图文并茂,音质圆润,提供试看 期待咨询
。。—…——…——…J:一
/实验心理学
r1
一
双盲实验,因为实验者和研究参加者都不知道哪些被试接受哪种实
验条件。这种技术在空气污染的行为效应的研究中常常使用。实验
时让被试呼吸罐装的纯净空气或来自繁忙马路上的空气,但却不知
道哪一罐是纯净的、哪一罐是被挥染了的。这样,被试在呼吸被污染
了的空气后的差劲表现,就不能归因为实验者不经意地向被试透露
了空气的质量或对待他们的方式不同。
实验者效应并不总是如此微妙。有关作者参加了一项关于人类
眨眼反应的实验。几个实验者帮助做同一个实验。他们马上注意到
其中一人得到的结果与其他人有很大的不同。他的被试都是以大量
的疯狂眨服开始进人实验阶段的。引起这一奇怪行为的原因很快被
发现了。为了记录眨眼动作,实验者一般必须通过一无痛程序用特
殊的胶带将一根旧金属条粘在被试的服皮上。然而,这个实验者的
大拇指很大,无法将金属条粘茌眼皮上而不刺痛眼睛,以至于引起了
被试的奇怪的疯狂眨眼动作。
实验者怀疑她或他的形象举止的某方面(如性别、种族、伦理观)
可能会改变被试的行为时+一个可能的解决办法是在实验设计时将
这看作一额外的自变量或控制变量。如果一个非洲裔美国籍的实验
者做一个肤色和工作表现等级的研究,她或他可以请白人同事或研
究助手对一半被试进行测试,然后比较实验中两种种族条件下肤色
的作用。
实验的自动化
实验者效应可以通过让计算机或其他设备做实验而得到完全
或大部分消除,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被试不必与人接触。在许多实验72
室中,被试进入测试室,看到屏幕显示的信息,被告知按健即可开
始实验。按键后屏幕上出现实验的指导语。整个实验用计算机进
行。实验者只在资料收集的最后出现,听取被试积极参与实验的情
况,向被试说明研究的目的,并解释他们将如何帮助科学的发展。
实验者仅仅负责监督设备和被试,确信被试正在根据指导语进行实
验并投有任何麻烦事发生。这种自动化明显能减轻实验者偏差的
危害。
准实验
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变量不能直接操纵。在实验中不能直接操
纵变量的一个原因是所有科学家都必须要考虑道德因素(见第4
章)。只要得到许可,调查或者观察大学生药物使用情况是道德的
吗?创造一个药物滥用组,然后比较他们与我们创造的非药物滥用
组的行为,道德吗?第二个原因是其与生俱来的本性。一些变量如
自然灾害(龙卷风、飓风)或非自然灾害(战争、飞机失事)在物理或道
德上都很难操纵。我们可以做这些现象的实验吗?毕竟这些变量和
其他类似的变量非常吸引人,而且在人类经验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对这一问题(假设你是一个伦理学家)的回答只有两种:能和不
能。我们不会那样傻,毕竟,我们正在强调你无法对上述这些现象做
真实验的事实。然而,你能做准实验。这个技术与相关研究中的事
后回溯相似,除了要对两个或多个变量水平做测查而不是做相关研
究外。我们期待这些变量自己起作用,然后将这些“自变量”的效应
与变量不存在或某些方面不同时的效应作比较。如果我们比较男人
与女人的阅读能力,或者快速阅读者与一般成人的阅读能力,那么我
们已做了一个准实验。
准实验的优点很明显:他们使用自然发生的自变量,其中绝大多
数都具有高度的内在趣味和重要的实际意义。茌准实验中,我们利
用了观察和相关研究的优点,并结合了实验的优势。典型的准实验
常用被试变量作为自变量。对于大多数的天生的被试变量(年龄、性
别、种族、种群)、社会引起的被试属性(社会阶层、宗教或居住区)、疾
病以及与疾病有关的被试因素(肢体残缺、智力低下、脑外伤、灾难后
果)而言,我们只能选择而不是改变,除非可以在非人类的器官上直
接做实验。虽然准实验相当有趣,而且可提供非常重要的研究,但我73
们在这儿应提醒你准实验的优点是在付出控制的代价下获得的。当
实验者不得不采用已知内容时,已知内容可能会包括几个重要的混
淆变量。
因为心理学的许多研究与被试变量有关,又因为准实验使用被
试变量可能会产生棍淆,所以找们现在探讨一下这些问题及可能的
他提
M,
∥润
雕圆
n质
h芷日
黠
吧文
船圉
。频
坞视
81
g程
几千
。主
班川
他业
M专
g理
式心
方学
系大
联范
久师
水京
频北
挚●
芸推
:㈣: 747883097 TL: 028 8194 2202日址:http: i1747883097 qzone qq…
90声翠嚣磊黩蓊登霉
,理学专业20门主干课程DS视频图文并茂,音质圆润,提供试看 期待咨询
/实验心理学
解决方法。
实验者能够保持其他因素恒定但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