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不苔者,不可攻之。(出第七卷中)
张仲景伤寒论问曰∶病有结胸,有脏结,其状如何。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
名结胸也。问曰∶何谓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口脉浮,关上小细
而沉紧,名脏结,舌上白苔滑者,为难治,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苔滑者,
不可攻也,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一作汗之)因作痞也
,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
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
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也,下之则死。
夫结胸病项亦强如柔 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方。
蜀大黄(半斤) 葶苈子(半升熬) 杏仁(半升去皮尖熬令赤黑色) 芒硝(半升)
上四味捣筛二味,杏仁合芒硝研如泥和散合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用甘遂末一钱匕
,白蜜一两,水二升同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自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千金翼
同)
又太阳病脉浮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
寒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一云头痛即眩)胃中空虚客热动膈,短气烦躁,
心内懊 阳气内陷心下因坚,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
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大陷胸汤方。
蜀大黄(六两) 甘遂末(一钱匕) 芒硝(一升)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纳芒硝煮一两沸,纳甘遂末,温服一升
,得快利,止后服。(千金翼同)
又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紧心下痛,按之石坚,大陷胸汤主之方依前法。
但结胸无大热者,此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方依前法。
又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枳实(四枚炙) 生姜(五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
(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更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一方加大
黄二两,若不加大黄,恐不名为大柴胡汤。忌羊肉饧。(千金翼古今录验同)
又太阳病二三日不能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弱者本有久寒也,而反下之,若利止者必
作结胸,未止者四日复下之此作KT 热利也。
又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若心下满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
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也宜半夏泻心汤主之方。
半夏(半升洗) 干姜(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炙) 黄连(一两) 大
枣(十二枚
擘) 黄芩(三两)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若须大陷胸汤,服者如前法。
忌羊肉饧海藻菘菜猪肉冷水等。(千金翼同一方半夏五两)
又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方。
黄连(一两上好者) 栝蒌实(一枚大者破) 半夏(半升洗)
上三味切,以水六升,煮栝蒌实取三升,去滓,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分三服。
忌羊肉饧猪肉。(千金翼同)
又病在太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 之,若灌之其热却不得去,弥更益烦,皮上粟起
,意欲饮水,而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瘥者,与五苓散,用前篇方。(士弱氏曰热得冷
水之气约退而后却也)
又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方如前法白散亦可服。
文蛤散方。(士弱氏曰庞安常云无热证者与三物白散小陷胸汤治热白散治寒旨哉言乎)
文蛤(五两)
上一味捣筛为散,以沸汤和一方寸匕服之,汤用五合。(千金翼同)
又白散方
桔梗(三分) 贝母(三分) 巴豆(一分去心及皮熬令黑赤别研如脂)
上三味捣筛更于臼内捣之,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人减之,病在膈上则吐,在膈下
则利,利不止,饮冷粥一杯止。忌猪肉芦笋等。(并出第四卷中千金翼同)
卷第二
伤寒呕哕方一十四首
内容:病源伤寒病后,胃气不和,此由初受病时,毒热气盛,多服冷药泻下,及饮冷水,病折
以后,热势既退,冷气乃动,故使心下坚牢,噫哕食臭,腹内雷鸣而泄利,此由脾胃气虚冷
故也。(出第八卷中)
仲景伤寒论疗呕哕心下悸,痞硬不能食小半夏汤方。
半夏(一升洗) 生姜(八两去皮)
上二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再服。忌羊肉饧。
又疗呕哕心下痞硬者,以膈间有水,头眩悸半夏加茯苓汤方。
半夏(一升洗) 生姜(八两去皮) 茯苓(三两)
上三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分再服。忌羊肉饧酢等物。
又疗胸内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心中愦愦然,彻无聊赖者生姜汁半夏汤兼主
天行方。
生姜(汁一升) 半夏(半升洗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一升,纳姜汁,取一升半,绵漉小冷,分二服,一日一夜
服令尽,呕哕一服得止者,停后服。忌羊肉饧。(救急同)
又疗干呕哕,若手足厥冷者,小橘皮汤,兼主天行方。
橘皮(四两) 生姜(八两去皮)
上二味狭长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小冷服一升,下咽则愈。(救急同出第十六
卷中)
深师疗伤寒病 不止,甘草汤方兼主天行
甘草(三两炙) 橘皮(三两)
上二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日三四服取瘥。忌海藻菘菜。(崔氏
同)
又半夏散方。
半夏(洗焙干)
上一味末之,生姜汤和服一钱匕。忌羊肉饧等。
又赤苏汤方。
赤苏(一把)
上一味,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稍稍饮之。(肘后同)
又干姜丸方。
干姜(六分) 附子(四分炮)
上二味捣筛,以苦酒丸如梧子,服三丸,日三服,酒饮下皆得。忌猪肉。(肘后同)
又疗伤寒哕,甘竹茹汤方。
甘竹茹(四两) 生白米(一升)
上二味,以水八升煮之,取米熟汤成,去滓,分服,徐徐服,疗风热气哕甚神验,诸哕
亦佳。
又疗伤寒呕哕胸满虚烦不安,大橘皮汤方。
橘皮(一两) 甘草(一两炙) 生姜(四两) 人参(二两)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忌海藻菘菜。(并出第十四卷中)
短剧茅根橘皮汤,疗春夏天行伤寒,胃冷变 方
白茅根(切一升) 橘皮(三两) 桂心(二两切)
上三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数数服之,尽复合之 止乃停,
取微汗,有热减桂心一两。忌生葱。(文仲同出第六卷中一方有葛根二两)
千金疗伤寒后呕哕,及干呕不下食,生芦根饮方。
生芦根(切一升) 青竹茹(一升) 粳米(三合) 生姜(二两切)
上四味,以水七升,先煮千里鞋底一只,取五升澄清下药,煮取二升半,去滓,随意便
饮不瘥重作。
又疗伤寒后呕哕,通草汤方。
通草(三两) 生芦根(切一升) 橘皮(一两) 粳米(三合)
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随意便稍饮,不瘥更作,取瘥止。(古今录
验文仲同出第十卷中)
千金翼干呕吐涎沫而头痛,茱萸汤主之方。
吴茱萸(一升炒) 大枣(十二枚擘) 生姜(六两切) 人参(三两细锉)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服七合,日三。(仲景同出第十卷中此张仲景
伤寒论方)
卷第二
伤寒咽喉痛方八首
内容:病源伤寒病过经而不愈,脉反沉迟,手足厥逆者,此为下部脉不至,阴阳隔绝,邪客于
足少阴之经,毒瓦斯上熏,故喉咽不利或痛而生疮。(出第七卷中)
仲景伤寒论少阴病咽喉痛者,半夏散及汤主之方。
半夏(洗) 甘草(炙) 桂心
上三味等分,各捣筛毕,更合捣之,以白饮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服散者,水一升
,煮七沸,纳散两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含细咽之,半夏有毒,不当散服之。忌羊
肉
文仲疗伤寒毒攻喉咽肿痛方兼主天行。
切商陆炙令热,以布藉喉以熨,布上冷,复易之。(肘后同)
又方
真 茹爪甲大纳口中,以牙小嚼汁以渍喉,当微觉异为佳,亦主天行。(肘后同)
又附子丸方
附子(炮) 藜芦(等分)
上二味末之,蜜和丸服如梧子一枚饮下,含黄柏亦佳。忌猪肉狸肉。(并出第二卷中)
深师贴喉膏,疗伤寒舌强喉痛方。
蜜(一升) 甘草(四两) 猪膏(半斤)
上三味,微火煎甘草猪膏,令数沸,去滓,乃纳蜜,温令销相得如枣大,含化稍稍咽之
。忌海藻菘菜。(出第十四卷中)
集验疗伤寒热病,喉中痛,闭塞不通,乌扇膏方。
生乌扇(一斤切) 猪脂(一斤)
上二味合煎乌扇药成,去滓,取如半鸡子薄绵裹之,纳口中,稍稍咽之,取瘥。忌酒蒜
等物。(张文仲千金等同)
又升麻汤方
升麻(三两) 通草(四两) 射干(二两) 羚羊角(三两屑) 芍药(二两) 生
芦根(切一
升)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为三服,徐徐服。(千金古今录验同并出
第三卷中)
千金治伤寒热病后,口干多唾咽痛,干枣丸方。
干枣(二十枚) 乌梅(十枚)
上二味捣合,蜜和丸如杏核大,绵裹含化,咽津自愈。(出第十卷中)
卷第二
伤寒吐唾血及下血方三首
内容:病源此由诸阳受邪热初在表,应发汗而汗不发,致使热毒入深,结于五脏内有瘀积,故
吐血。(出第八卷中)
仲景伤寒论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方。
青柏叶(三两) 干姜(二两切) 艾(三把)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去滓,别绞取新出马通汁一升相和,合煎取一升,绵滤之
温分再服,马通是马屎汁也。(一方有阿胶无艾)
又吐血下血黄土汤主之方
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