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毛,日再敷之,合药勿令人见,秘之。
又方
以首子男儿乳汁浸盐,研铜青,拔去毛使血出,涂瘥。
又方
醋浸青木香,置腋下夹之,即愈。
又方
钱(三七文) 胡粉(三两) 马齿草(鹿茎三两) 青木香(二两) 大酢(半升)
上五味切,先以醋渍钱五六日,然后总渍诸药一物煮五六沸,置 器中,先以锻石汁洗
病处,拭干讫,涂之,以瘥为度。(并出第三卷中)
古今录验疗胡臭,青羊脂粉方。
胡粉 铜青(等分)
上二味,先以盐汤洗两腋下,及着药且淋洗,又以青羊脂和敷数日瘥。
又钱汁敷方。
钱(二七文)
上以矿石磨令平,以夹腋下,神良。(范汪同并出第三十卷中)
卷第二十三
漏腋方三首
内容:病源腋下常湿,仍臭生疮,谓之漏腋,此亦是气血不和,为风邪所搏,津液蕴瘀,故令
湿臭。(出第三十一卷中)
集验疗漏腋,腋下及足心手掌阴下股里,常如汗湿致臭。
六物胡粉敷方。
干枸杞根(半两) 胡粉(一两) 干商陆根(一两) 滑石(一两) 干蔷薇根(半
两) 甘草
上药捣下筛,以苦酒和涂腋下,当微汗出,易衣复涂,着药不过三敷便愈,或更发复涂
之,不可多敷,伤人腋,余处亦涂之。(短剧文仲备急范汪同出第九卷中)
经心录漏腋方。
正朝旦以小便洗。(文仲备急集验短剧范汪千金同)
又方
捣马齿草腋下夹之,令燥后复易之,先用雌黄锻石等分,合水煎一两沸如泥,泥之毛落
,然后涂诸药良。(并出第五卷中)
卷第二十三
七孔臭气方三首
内容:千金疗面目口齿七孔臭方。
沉香(五两) 甘草(二两炙) 白瓜瓣(半升) 芎 (二两) 丁香(五两)
本(二两)
上八味捣下筛,蜜丸,食后含如小豆五粒,日三,秘不传。久服令人举体皆香。(救急
同出第六卷中)
救急疗人七孔臭气方。
甘草(五分炙) 芎 (四分) 白芷(三分)
上三味作散下筛,食后饮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
瓜子仁(一分) 芎 本 当归 杜蘅(各一两) 细辛(二分) 防风(一分)
上七味捣下筛,食后温水服方寸匕,日三。
卷第二十三
令人体香方四首
内容:肘后令人体香方。
白芷 薰草 杜若 杜蘅 本(等分)
上五味末之,蜜和,旦服如梧子三丸,暮服四丸,三十日足下悉香。(文仲备急范汪同)
又方
甘草(炙) 瓜子 大枣 松根皮(等分)
上四味捣下筛,食后服方寸匕,日三,二十日觉效,五十日身体并香,百日衣服床帏悉
香。(文仲备急范汪千金同)
又方
瓜子仁 芎 本 当归 杜蘅 细辛(各二分) 白芷 桂心(各五分) 甘草(二
分
炙)
上九味捣下筛,食后服方寸匕,日三,五日口香,二十日肉香。(文仲备急同出第五卷
中)
千金疗诸身体臭方。
竹叶(寸两) 桃白皮(四两)
上二味,以水一石二斗,煮取五斗,浴即香。(出第六卷中)
卷第二十三
杂疗汗出不止方一十首
内容:集验疗止汗粉药方。
牡蛎(二两熬) 附子(半两炮) 麻黄根(二两)
上三味捣筛,以白粉一升和合粉汗,汗止。忌猪肉。
又汗后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
桂枝加附子汤方。
大枣(十三枚擘) 附子(一枚炮) 桂心(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 甘
草(二两
炙)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延年同此本张仲景伤寒论方)
千金止汗方。
青松叶(一斤)
上一味捣令汁出,清酒一升渍二宿,近火一宿,初服半升,渐至一升,头面汗即止。(
出第八卷中)
延年泽泻汤,疗大虚烦躁。止汗治气方。
泽泻 茯苓(各二两) 牡蛎(熬) 白术(各一两) 生姜(半升)
上五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服一升,日再服。
又都梁散,疗汗出如水,及汗出衄血,吐血,小便血。殆死方。
都梁香(二两) 紫菀 人参 青竹茹 苁蓉(各一两) 干地黄(二两熬令燥)
上六味捣下筛,水服方寸匕,不效,须臾再服。忌芜荑。
又疗大病之后,虚汗不可止方。
杜仲 牡蛎(等分熬)
上二味捣下筛,向暮卧,以水服一钱匕,午前汗止者,不再服,服之令人干燥。若汗不
止者,复服一钱,不过再,必愈有验,天行及百病后虚吸漏汗遂温之,无不止者。
又疗大病后,虚汗出不禁者方。
粢粉 豉(等分焦炒) 故竹扇(如手掌大烧取灰)
上三味合捣,以绢囊盛,粉体立止,最验,当先熬末粉之。(千金并同)
又粉散,疗大病后身体虚肿汗出。止汗方。
麻黄根(三两) 防风 干姜 细辛(各二两) 白蔹(一两)
上五味合下筛,以粢粉五升熬令黄,合和以粉身。(出第十一卷中)
古今录验疗汗出不止。术桂散方。
麻黄 桂心(各五分) 白术 附子炮 菖蒲(各三分)
上五味捣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未食服。
又止汗热,雷丸散方。
雷丸 桂心 牡蛎(各五分熬)
上三味捣下筛,粉身,日三。(出第二十六卷中)
卷第二十四
痈疽方一十四首
内容:集验痈疽论。黄帝曰∶夫子言痈疽何以别之。岐伯答曰∶荣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
而不
则为
岐伯
余。
善。
经言五脏不调致疽,六腑不和生痈。一曰 疽急者二三日杀人,缓者十余日杀人;二曰
痈疽。急者十余日杀人,缓者一月死;三曰缓疽。急者一年杀人,缓者数年。四曰水疽。所
发多
地,
一为脑尸,二为舌本,三为玄痈,四为喉节。
五为胡脉,六为五脏俞,七为五脏系。
八为两乳,九为心鸠尾,十为两手鱼。
十一为肠屈之间,十二为小道之后,十三为九孔。
十四为两 肠,十五为神主之舍。(一本云主客之舍)
凡十五处不可伤,而况于痈乎。若痈发此地,遇良医能不及大脓者可救,至大脓害及矣
。(范汪同)
候贼风证,但夜痛应骨,不可按抑,不得回转,痛处不壮热,体亦不乍寒乍热,但觉体
然冷欲得热,热熨痛处即小宽,时有汗,此是贼风证也,宜即得针灸,服疗风药温也。
(方在疗风候上大法宜知二候如此也)
又初得附骨疽,即服漏芦汤下之,敷小豆薄得消也。
又下利已肿处未消者,可除大黄,用生地黄及干地黄,随时也。热渐退余风未歇者,可
服五香连翘汤,除大黄,余热未消,可敷升麻膏佳。若失时不消成脓者,用火针膏散如疗痈
法,
踝,赤如编
凉湿所折,风结
其热歇,气不散
又疗之宜服漏芦汤令下,外以KT 针针去血气,针写上结脉处,敷小豆薄则消也。皆
可依
又亦用甘蕉根薄之瘥。
又痈发肿高者,病源浅,肿下者病源深,大热者易疗,小热者难疗,初便大痛伤肌,晚
乃大
痛伤骨,都坚者未有脓,半坚半软者有脓,发肿都软,血瘤也,非痈,发肿以渐知。长引日
月,亦不大热,时时牵痛,瘤也非痈。吴音曰∶谓诸气结亦有肿,久久不消成痈,疗之宜散
气,气已散。若初肿处有浮气,年衰皆发痈,疗之宜及年盛,并折散热,可无此忧。
于氏法。夫痈疽脉洪粗难疗,脉微涩者易疗,诸浮数之脉。应当发热而反恶寒者,痈也
,此或附骨以有脓也。
赵乃言,无虚劳腹中疾,或发血瘤疮,疮状坟起,头墨正尔置,不当灸疗,疗之火熨便
焦烂
,剥刮去焦痂,则血泄不可禁,必死,痈起于节解,遇顽医不能即消,令至大脓者,岂膏药
可得复生乎。
又发痈坚如石,走皮中无根,瘰 也,久不消,因得他热之疾时,有发为痈也。
又发痈至坚而有根者,名为石痈,疗之法,当服酒,非酒即药势不宣。但当稍饮,取令
相得和散便止。凡痈肿有肥人用贴宜栝蒌根,和平体宜赤小豆贴方。
以赤小豆五合,纳苦酒中熬之毕,捣为散,以苦酒和之,涂拭纸上贴肿,从发肿两头以
下。(范汪同)
又论少小有渴,年四十以外多发痈疽,有膈痰而渴者,年盛必作黄胆,年衰必发痈疽也
(范汪同)
又黄帝曰∶愿闻痈疽之形与其期日,岐伯曰,略说痈疽之极者十八种。
又痈疽发咽,名曰猛疽,猛疽不疗,则血化为脓,脓不泻,塞咽半日死,其化脓者泻已
,则含豕膏,无冷食。三日而已,一去无食。
又发于股 ,名曰股脱疽。其状不甚变,而痈肿脓搏骨。
不急疗,三十日死。(髀内曰股股外曰髀膝上股下骨称曰股 也)
又发于胁名曰改訾,改訾者女子之疾也,久之其状大痈脓,其中乃有生肉大如赤小豆疗
之方。
锉连翘草及根各一升,以水一斗六升,煮令竭,取三升,即强饮,浓衣坐釜上。令汗出
至足已。
又发于尻者,名曰锐疽。其状赤坚大,急疗之,不疗三十日死。
又发于胫者,名曰兔啮,其状赤至骨,急疗之。不疗害人,又发于足上下者,名曰四淫
其
足
上灸百壮,石子当碎出也,不出可益壮。(从痈发高下以后范汪并同)
又石痈者,始发皮核相亲着,不赤头,不甚坚,微痛热,热渐自歇,便坚如石。故谓之
石痈
非痈
寸至
一尺
痈
凡痈疽之疾,未见脓易疗之,当上灸三百壮,四边间子灸各二百壮,实者可下之,虚者
可补
脓
方
脓当破,无脓但气肿。若有血慎不可破针灸也。按之四边坚,中软,此为有脓沈也,一边软
亦有脓,都坚者此为菹核,或但有气也,都软者此为有血,血瘤也。当审坚软虚实为要。若
坚疽积久后,若更变熟,偏有软处,不可破者,疽当暖裹置耳。若灸刺破疗,必暴剧不可救
,及结筋KT 驰伪切肉鼠乳。皆不当疗也,又服内塞散,不与他疗相害,昼夜十余度,服
散
又发于腋下坚赤者,名曰米疽。疗之用砭石,欲细而长,疏启之,涂以豕膏,六日已,
勿裹,其痈坚而不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