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行天下-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明:如果将扭腰功、贴墙功和拉筋结合在一起做,幅度和强度由患者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定,一定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前两者以练肾气为主,肾气足则精气足,精气足则神气旺,这对心肝脾肺等脏腑都有好处;而拉筋则通过拉松十二筋经将全身十二经络全部贯通,尤其是背部的督脉、四条膀胱经和腿上的肝脾肾三条经被率先拉开,这几乎影响了全身的经络和脏器,无异于对自己做了全身调理! 

  强肾之道:有所为,有所不为 

  既然提高肾功能的绝招在于练,而不是吃,那到底该怎么练?除了常练拉筋、扭腰功和贴墙功,还有几个平时可用的妙法: 

  1、经常对腰部进行按摩。因为此处乃命门、腰肾所在。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闾部位(长强穴)。然后再回头再重搓,每次搓100-200遍,每日早晚各一次,至有热感为止。也可买带角的按摩棒自己在腰眼处点穴。 

  2、每天搓脚心:两手对掌搓热后,以左手擦右脚心,以右手擦左脚心,早晚各1次,每次搓300下。因为脚心的涌泉穴是肾经的起点,整个脚底也是浊气下降的地方,经常按摩涌泉穴和脚底,可益精补肾、防止早衰,并能促进睡眠,增进食欲。 

  3、经常用艾灸自己的穴位。有妇科病、肾虚、失眠的人,可经常灸涌泉、三阴交、神阙(肚脐)及其上下左右,背后可灸命门、肾俞等,简言之就是命门的上下左右。有几个穴位可终身灸,如神阙、足三里、三阴交等。 

  4、每天做缩肛运动:全身放松,自然呼吸;呼气时,做缩肛动作,吸气时放松,反复进行,次数不限。平时乘车、坐飞机、排队的时候都可做此运动。 

  5、常打太极拳。练习太极拳,最好是清晨在空气清新的公园内、树下、水边进行。 

  6、站桩。每天太阳升起时站桩半小时到一小时,对培补元气有极大的好处。站桩的姿势很多,相关的书也不少,只要抱一守一,坚持站桩,定会气血畅旺,精气实足。 

  此外,除了有所为,还要有所不为。 

  1、不宜性生活过度。不勉强,不放纵,干这事儿跟吃好的一样,多了适得其反; 

  2、不宜多吃腥荤。葱姜蒜为荤,肉鱼为腥,吃多了跟放纵性生活一样,消耗精气神; 

  3、不宜晚睡,尤其不宜超过半夜,即子时。经常昼伏夜出的人,身心问题巨多。若有可能,中午能睡一觉更好。熟话说:常睡子午觉,肯定十年少。 

  4、不宜饮酒过度。酒多伤肝、伤肾、伤脾、伤血耗气,需适可而止; 

  5、不宜抽烟。吸烟除了损害肺部,更主要是破坏血液。烟碱导致血流放慢,血压、血脂、血糖增高,还降低性器的勃起功能,所以泰国香烟广告上印着:〃吸烟影响性生活〃。

  吃啊吃!以养的名义毁灭脾胃 

  根据医学资料统计,全世界大部分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脾胃病,中国人尤甚,因心乱,且超级爱吃。国人对吃引以自豪,我却以为这是世代挨饿的结果,或曰集体基因。人对胃的感觉明显,如胃痛、胃胀、打嗝等等。人对脾的感觉却不明显,但实际上伤脾的结果更严重,比如脂肪堆积、痰湿增多、淤血滞气等等。 

  中医将脾胃归为一体。《黄帝内经》云:〃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将脾胃的受纳运化功能比作仓廪,摄入食物,输出营养,可见脾胃在人体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但是中医讲的脾胃不是西医解剖学上的脏器,它超越了消化系统。在五行中,脾属土,位居中央,四方兼顾,滋养万物。脾与胃,一阴一阳,互为表里。胃主受纳,脾主运化。食物进入胃以后,由胃磨化腐熟,然后由脾消化吸收,化生为精微营养物质;所以脾胃相互协调才能正常发挥。现代为什么有这么多得脾胃病?为什么有这么多胖子?归根到底是因为脾胃不和,即胃受纳有余,脾运化不足。说白了,就是吃多了!很多人想减肥,却以为减肥跟理发一样,用各种物理方法除掉即可,全然不从根上找原因! 

  中医学认为元气是维系生命的根本,元气根源于肾,由肾中精气所化生。肾中精气以先天之精为基础,又赖后天水谷精气的培育。若脾胃之气受损,则元气不充。所以,元气盛衰,并非完全取决于先天禀赋,与脾胃运化水谷精气的功能密切相关。《本草纲目》云:〃土者万物之母,母得其养,则水火既济,木金交合,而诸邪自去,百病不生。〃脾胃健旺,元气充沛,则气血化源充足,自可益寿延年。从西医学的角度分析,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的摄取,全靠胃肠的功能,即中医所指胃的受纳和脾的运化,脾胃不和,则必然影响到营养物质的摄入、转化、输布和糟粕废物的排出,久则脏腑失养,功能减退,甚至形成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堆积,而致早衰甚至死亡。 

  现代人对食道快感无度的追求导致了对脾胃的蹂躏。对于吃素和吃少的人,人们经常会关切地问:这么吃营养够吗?会不会因为营养不够生病?其实只要到任何一家医院看看就知道答案了:医院的绝大多数病人皆因吃多了生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中风偏瘫、糖尿病、心脏病、胰腺病、癌症、肝病、胃病、肾病等等,全是营养过剩造成的。至于肥胖,就更不用说了! 

  吃喝,究竟补了身体还是病体? 

  人们之所以敢大吃大喝,除了追求食道快感,还有个原因,是以为吃什么补什么。中医讲究平衡,所以健康之人在《内经》中被称为〃平人〃。健康才应是标准,而不是肥瘦、快感。营养物质吃多了肯定有副作用,因为营养除了满足人体正常的生理需求,也满足体内病体的需求,比如各种癌症、病菌、炎症、肿瘤、包块、鼻涕、脓包、硬化的血管、堆积的脂肪等等,统统都需要营养来维持生长。也就是说,疾病也是我们吃出的成果。所以,要想过好日子,还是应该先治病,否则营养越多病越多。想想看,农民给庄稼施肥之前得先把地里的野草拔掉,否则它们吸收肥料比庄稼还快。人健康就不会过胖过瘦,也不会长斑、起疙瘩。很多人以为自己在进补,哪知是〃塞翁得马,焉知非祸〃。身体没养好,反而把体内的病体、病菌养得很好,让肿瘤、包块、脂肪和痰湿茁壮成长。 

  与肾不同的是,脾胃似乎没什么动功可练。养脾的功法是静功,比如打坐、禅定等修身养性之法对提高脾肾功能甚有效,因为禅定修的是心,而心主神明,乃君主之官,统摄其它器官,故最为重要。古人云:宁静致远,静能生慧。其实宁静亦养脾胃。《内经》曰:思伤脾。静即无思,自然养脾。所以打坐、禅定、静坐都是以无为而治的法门来保养脾胃。 

  另一个无为而治的法门,就是辟谷。因为多数人对此或感神秘或感畏惧,我以后会专门谈论,前提当然是通过我自己和大量人群的实践之后。但退而求其次,人至少可以少吃以减少脾胃负荷,从而保养、提高脾胃之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