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阴太
一凡阳明腑症。谵语。便秘。口燥唇裂。两目如火。循衣摸床。急下之以发 疹。余以
腑阳
卷二伤寒
凉膈散
属性:元明粉(三钱) 大黄(五钱) 连翘(二钱) 焦栀子(三钱) 黄芩(一钱五分) 炙
甘草
(五分)
梗。
治同。
一凡太阳腑症。膀胱之气不化。口渴。宜五苓散以化气治之。如热结膀胱。小腹胀痛如
狂。
卷二伤寒
五苓散
属性:桂枝(八分) 猪苓(四钱) 茯苓(三钱) 白术(二钱) 泽泻(三钱)水煎。
卷二伤寒
桃仁承气汤
属性:桃仁(十粒) 元明粉(三钱) 大黄(四钱) 桂枝(八分) 炙甘草(五分)水煎。
或加泽兰二钱以行气分。
脉候伤寒之脉。缓大者昌。沉微小促。症反仓皇。洪紧滑数。初病则康。若遇日久。何
敢云臧。温邪脉象。微涩者殃。弦紧则甚。非躁即狂。若云类症。
泻宜凉。阴脉见之。温通之方。症象一反。不必商
卷二
暑症
属性:(附中暑 冒暑 伤暑 症 暑风 伏暑 暑厥)
暑者。后夏至而起。因天气一动。而蒸淫热迫。地气一升。而秽浊上腾。人之患也。由
口鼻
其病
若
不能外卫。先有伏寒在内。一触暑邪。即晕眩昏迷。不省人事。指甲青。唇口青。肢冷如冰
。自汗如珠。凝而不流。系内受伏寒。外应暑热。脉必双伏。法在不治。危在旦夕。急用通
关散以吹入鼻中。得嚏则生。无嚏则死。即用大顺散为主。加附子以祛内寒。加川连以清心
营。或用独参汤以先扶正气。然后用药为妥。缓则不救。○冒暑者。必奔走道路。吞饥受饿
。气不充体。暑邪上冒。头目眩晕。心神慌乱。壮热气粗。脉必浮滑。急用黄连香薷饮。以
温散之。或有腹泻者。以缩脾饮清之。凡世俗间动云痧气。妄加针刺。伤其营血。致血不荣
筋。有昏痉转筋之变。而不可救药。宜加察之可也。○夫伤暑者。因受暑而伤。暑热伤气。
一受暑邪。不急调治。渐入营分。阳已外泄。阴气更被耗散。阴阳两虚。形若虚劳。内热外
寒。脉必虚数。东垣清暑益气汤最妙。如胃中痞满者。去黄 甘草可也。○ 者。是重伤于
暑也。金匮云。太阳中 。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
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齿板燥。若发其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
数下之。则淋甚。以白虎加人参汤。最为妥恰。然后人鲜有增减。宜细玩之。○暑风者。是
夏月伤风也。宜香葛汤治之。○又有伏暑之病。古所未着。并无发明。近时所云伏暑者。即
叶天士先生为伏气之疾。从秋分以前。暑邪未消。至秋分以后。而患暑病。名为伏气。又云
秋时晚发即俗名伏暑之病耳。其脉滞。其形怯。口舌粘腻。或微有寒。或单发热。热时脘痞
气窒。渴闷烦 。每至午后。则病甚矣。入
必三候外邪气方解。日减一日而始全愈。
润燥清气。最为妥洽。○又暑厥之病。
而升。阳气升腾。阴热内灼。自下而
自制抑阳清暑汤治之。大忌发散峻表
卷二暑症
自制清肺解暑汤
属性:治暑外受而头胀发热。
桔梗(二钱) 藿香(二钱) 栝蒌皮(三钱) 滑石(三钱) 连翘(二钱)加鲜荷
叶一角。○如脘闷加白豆蔻(一钱研冲)如烦渴加石膏(二钱) 焦山栀(三钱)如呕者加
姜半夏(一钱) 川连(七分)如头汗多者。加竹叶二十片。如邪入营分。心神慌乱。呓语
便秘
至宝丹方见卷三厥症
苏合丸方见厥症
通关散见中风症
卷二暑症
大顺散
属性:治中暑症。
甘草 砂仁 杏仁(去皮尖) 炒干姜(各二钱) 肉桂末(一钱)共研细末。每服二
钱。开水冲服。或加泡淡附子川连(各一钱)和前药共为末。每服二钱。冲
卷二暑症
黄连香薷饮
属性:活人治暑热口渴心烦。
黄连 香薷 浓朴(各一钱) 扁豆(二钱)加竹茹(一团) 水煎服。
卷二暑症
缩脾饮
属性:清暑止渴。治呕止泻。
砂仁末(六分冲) 煨草果仁(一钱) 乌梅(一枚) 炙甘草(五分) 葛根(一钱)
扁豆(三钱)
卷二暑症
清暑益气汤
属性:治暑邪伤气。
东洋参(一钱) 炙甘草(五分) 炙黄蓍(一钱) 当归(二钱) 去心麦冬(三钱)
北五味(九
(八分) 苍术 白术(
卷二暑症
人参白虎汤
属性:治 症。
东洋参(一钱五分) 石膏(三钱) 炒知母(一钱) 生甘草(五分)加陈粳米一
撮。
卷二暑症
香葛汤
属性:治夏月伤风。
香薷 葛根 浓朴(各一钱) 扁豆(二钱)水煎。
卷二暑症
藿薷汤
属性:治暑月吐泻。
香薷(一钱) 藿香(一钱) 扁豆(三钱) 浓朴(一钱) 大腹皮(一钱五分) 紫
苏(一钱) 桔梗(一钱) 枳壳(八分) 陈皮(八分) 茯苓(三钱) 白术(一钱) 半
夏曲(一钱) 白芷(八
卷二暑症
自制青蒿芩芍汤
属性:治伏暑症之法。
青蒿(一钱) 白芍 黄芩(各钱半) 知母 贝母(各一钱) 生地(三钱) 杏仁
(光三钱)
卷二暑症
苍术白虎汤
属性:治暑厥症。亦治中恶。
苍术(二钱) 石膏(三钱) 炒知母(一钱) 生甘草(五分)水煎服。或加滑石
(三钱)桂枝(三分)治同。
卷二暑症
自制抑阳清暑汤
属性:治暑厥面赤口渴者。
石膏(三钱 ) 秦艽(二钱) 白芍(一钱) 赤小豆(一钱) 石决明(六钱生) 琥
珀(八分)
凡暑厥之症。其危已甚。如不及投剂。用苏合丸开水冲就灌下。或以苏合丸擦牙。使香
气入
无津
脉候 暑者之脉。六部皆虚。伤其气分。右寸必虚。伤及血分。左寸必虚 若见浮数
阳气不舒。两尺见洪。热深难除。右关之洪。停积何如。阴脉为吉。阳脉难祛。左关若弦。
非疟谁与。紧革牢促。生意有诸。此是死脉。命将安予。脉虚身热。载在古书。更察根气。
两尺当纾。纾为和缓。根蒂独居。脉象如
卷二
霍乱
属性:霍乱者。挥霍发乱也。成氏曰。病有干霍乱。有湿霍乱。干霍乱死者多。湿霍乱死者少。
盖
霍乱
扰闷
吐利
作。
而后
四肢
必
余治病数十载。于此症最为决定。靡不应手而瘥。此即成无己所云湿霍乱也。又有干霍乱一
症。腹痛如绞。欲吐不吐。欲泻不泻。口渴。肢冷如冰。唇青指甲青者。此木旺土败之候。
法在不治。余每选四逆汤与承气汤并授。使不吐者得吐。不泻者得泻。一吐一泻。病势自缓
。更进黄连理中汤以和其中土。活者多而死者少也。如湿霍乱吐利并作。腹痛如绞。肢冷。
汗退场门渴。以自制黄连和中汤治之。凡伤寒吐利并作。邪在上者。以黄连泻心汤治之。邪在
下者。黄连五苓散治之。邪在中焦者。以连附理中汤治之。然干霍乱与湿霍乱二症。虽口中
大燥大渴。忌食生冷水果茶汤等物。沾唇则成不起之症也。何则。因中土已伤。更加生冷水
饮。伤其真阳。遏其邪气。焉有生机者哉。此恳切之语。勿以为诬而忽之。
卷二霍乱
理中汤
属性:东洋参(一钱) 炮姜(八分) 炙甘草(五分) 白术(二钱土炒)水煎。○如加黄
连姜汁炒一钱。名黄连理中汤。○加泡淡附子黄连(各一钱姜汁炒)名连附理
卷二霍乱
黄连泻心汤
属性:黄连(姜汁炒一钱) 姜半夏(一钱五分) 酒炒黄芩(一钱) 干姜(八分) 人参
(一钱) 炙甘
卷二霍乱
黄连五苓散
属性:(自制)
黄连(淡吴茱萸六分拌炒一钱) 猪苓(三钱) 茯苓(三钱) 泽泻(三钱) 白术
(二钱) 桂枝
卷二霍乱
保和汤
属性:(自制)
治霍乱后调养脾胃。
神曲(三钱) 茯神(三钱) 北沙参(三钱) 白芍(一钱) 广皮(一钱) 山楂
炭(三钱) 藿香
卷二霍乱
自制四逆承气汤
属性:治干霍乱症。
淡附片(二钱) 干姜(一钱) 炙甘草(五分) 浓朴(一钱五分) 麸炒枳实(二
钱) 元明粉(
十粒炒去汗)水煎服。
卷二霍乱
黄连和中汤
属性:(自制)
治湿霍乱症。
黄连(一钱吴萸七分拌炒) 姜半夏(一钱五分) 茯神(三钱) 陈皮(一钱) 炙
甘草(五
分)
姜(一钱)
神
泡淡
附子(三钱)木瓜(二钱)
(土炒二
钱)水煎。冷透与服。徐
随灌。以止为度。使胃气
不通。须待其药性一得。
平之剂。先为一试。讵不
虽快不能追风耳。试问何
脉候 霍乱之脉脉宜阳。脉伏应知吐利殃。沉而兼涩胸少满。紧革弦牢厥势强。面
危候。四逆汤须重用姜。细心拟药当温热。寒冷沾唇不必商。缓小则吉
散。定主不祥。缓中有细。病势无妨。神气在尺。即可
卷二
湿症
属性:湿者。不燥之谓也。其质重。其气浊。其体阴。其性下。有自上自下之殊。自上受者。
雾露
病。
亦
必
阳
或化肿胀。或化痰水。治以辛香和脾。温暖补土为主。其脉短涩者难治。缓大者易医。弦者
木来乘土。滑者水来侮脾。总宜补土为主。如有邪以御邪之法佐之。自无误治之累矣。金匮
云。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如熏黄也。湿外盛者。阳必内郁。湿盛故身疼。阳郁故
发热。又云。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张。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或胸满小便不利。
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热。胸上有寒。渴欲得饮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又云。湿家下之。
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又有湿兼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