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70-奇效良方(1)-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谓阳亢于外,阴微于内,庚金受因于上,清肃之源竭于下也。丹溪又辨云∶世言夏月伏阴在 
内,此阴字有虚之义。若作阴冷看,其误甚矣。或曰以手扪腹,明知其冷,而何曰人之腹属 
地气,于此时浮于肌表,散于皮毛,腹中之阳虚矣。如子月一阳生,寅月三阳生,此气之升 
也。巳月六阳生,阳尽出于地之上矣,此气之浮也,经曰∶夏者经满气溢,入孙络受血,皮 
肤充实,长夏孙络皆盛,内溢肌中。又曰∶阳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所以表实者里必虚 
。又言春夏养阳,王太仆谓春食凉,夏食寒,所以养阳也,何以温热取其用,此理固然。且 
如凉台水馆,当风取凉,寒泉水果之物所伤,或吐或泻,或腹疼自内及外,当用温剂,前哲 
又谓升降浮沉则顺,寒热温凉则逆,夏月火令之时,不可妄投温燥之药,看其虚实,不为患 
乎?或曰巳月纯阳,五日一阴生,六月二阴生,阴气即动,岂无阴冷,此阴之初动于地下。 
四阳浮于上,燔灼梵炎,流金烁石,何冷之有?且洁古治中暑之药,有中暑伤暑之分。若人 
或伤或中之意,但言避暑纳凉于深堂大厦,谓静而得之为中暑,其病必头疼恶寒,身形拘急 
,肢节疼痛而烦心,肌肤大热无汗,为房室之阴寒所遏,使周身阳气不得伸越,为阴证,故 
治以大顺散,以取辛甘发散之意,后人不察用温热之意,又辨伤暑之证。若人或农夫,于日 
中劳役,谓动而得之,为伤暑,其病必头疼发躁热,扪之肌肤大满,大热大渴,引饮汗大出 
,元气已动,乃为大热,外伤肺气,以人参白虎汤,为阳证,热伤元气,非形体受病也。夫 
白虎治热伤风,谓元气不甚虚也,暑去气清则安矣。《脾胃论》中,长夏湿热,胃困尤甚。 
又有暑风一证,因其夏月而病搐搦,故有此名,非风也,乃病暑热亢极,火盛金衰,术无以 
制,正邪相拒,汗闭于外,痰郁于内,风势妄行,脾必受邪,故手足阳为动摇,内扰神舍, 
志识不清而瞀闷,无所知矣,慎勿以风药治之。治以兼化,但清时令之火,则心经之热亦泄 
,金清气行,则木邪有制,而风不作,开郁闷之疾,则神识气宁,当用黄连香薷饮加羌活, 
且如有人在途路中伤暑者,汤药皆无,将人搀扶凉处,就将当道上热土包裹,熨脐腹之上下 
,或布蘸汤熨之,冷即频易,待其苏省,用温米饮汤,徐徐灌之,便不可用刚燥之剂,可不 
畏哉? 

卷之五暑门(附论)
暑证通治方
属性:驱暑和中,通用。 
香薷(四钱) 白扁豆 浓朴(姜制,各一钱半) 白茯苓(二钱) 甘草(炙,一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卷之五暑门(附论)
暑证通治方
属性:驱暑和中,除烦止渴。 
香薷(三钱) 缩砂(二钱) 草果仁 干葛(各一钱半) 乌梅肉 白扁豆 甘草(炙, 
各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卷之五暑门(附论)
暑证通治方
属性:治老人虚人,伏暑烦躁,引饮无度,恶心疲倦,服凉药不得者。 
草果仁(五钱) 附子 橘红 甘草(炙,各一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七片,煎至一盅,去渣,沉冷旋旋服,不拘时候。 

卷之五暑门(附论)
暑证通治方
属性:解暑毒,止霍乱。 
香薷 浓朴(姜制,各二钱) 茯苓(一钱半) 甘草(半钱) 陈皮 良姜(各一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入盐些少,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卷之五暑门(附论)
暑证通治方
属性:治伏暑伤冷,二气交错,中脘痞闷,或头痛恶心,并皆治之。 
硝石 硫黄(各等分) 
上为末,银器属性武火炒令鹅黄色,再碾细,用糯米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 
丸,新汲水送下,不拘时服。 

卷之五暑门(附论)
暑证通治方
属性:治中暑烦渴,身热头痛,霍乱吐泻,小便赤色,心神恍惚。一方加辰砂,名辰 
泽泻(二钱半) 肉桂(一两) 赤茯苓 白术 猪苓(各一两半)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不拘时服。 

卷之五暑门(附论)
暑证通治方
属性:治中暑伏热,烦渴引饮,呕哕恶心,头目昏眩。 
枇杷叶(去毛,炙) 浓朴(姜制) 陈皮 丁香(各半两) 白茅根 麦门冬(去心) 
干木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生姜汤或冷水调下,不拘时服。 

卷之五暑门(附论)
暑证通治方
属性:治伏暑引饮,脾胃不和。 
半夏(醋煮,一斤) 甘草(生用) 茯苓(去皮,各半斤) 
上为细末,用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每服五十丸,热汤下,不拘时服。 

卷之五暑门(附论)
暑证通治方
属性:治伏暑引饮过度,肚腹膨胀,霍乱吐泻,皆治。 
肉桂(半两) 白茯苓(去皮) 白术 猪苓 滑石(碾,各二钱) 寒水石(碾) 甘 
草(炙)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入蜜些少,热汤冷水任调下。 

卷之五暑门(附论)
暑证通治方
属性:治冒暑伏热,霍乱吐泻,小便不利,头目昏眩。 
泽泻 白茯苓 白术(各五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灯心十茎,煎一盅,不拘时服。 

卷之五暑门(附论)
暑证通治方
属性:清暑气,和脾胃。 
香薷 人参 陈皮 白术 黄 白扁豆 甘草(炙) 浓朴 木瓜 茯苓(去皮,各 
半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热汤冷水任调下,不拘时服。 

卷之五暑门(附论)
暑证通治方
属性:治大人小儿伏热吐泻,虚烦闷乱。 
人参(去芦) 茯苓(去皮) 甘草(炙) 紫苏 泽泻 香薷 半夏曲 白扁豆 乌 
梅肉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红枣一个,煎至一盅,食前服。 

卷之五暑门(附论)
暑证通治方
属性:治心脾不调,气不升降,霍乱转筋,呕吐泄泻,寒热交作,痰喘咳嗽,胃脘痞满,头目 
昏痛,肢体浮肿,嗜卧倦怠,小便赤涩,并伤寒阴阳不分,冒暑伏热烦闷,或成痢疾,中酒 
烦渴畏食,并皆治之。 
缩砂 半夏(汤洗七次) 杏仁(去皮尖) 人参(去芦) 赤茯苓(去皮) 藿香(去 
土) 白扁豆(姜制) 香薷 浓朴(姜制) 木瓜(各一钱) 甘草(炙,半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红枣一个,煎一盅,不拘时服。 

卷之五暑门(附论)
暑证通治方
属性:治绞肠痧,痛不可忍,辗转在地,或起或仆,其肠绞结在腹,此是中毒之深, 
须臾令人死。 
上用盐一两,热汤调灌病患口中,盐气到腹,其痛即定。 

卷之五暑门(附论)
暑证通治方
属性:治伏暑,内外热炽,烦躁大渴。 
石膏(半两) 麦门冬(去心) 人参(去芦,各二钱) 甘草(炙,半钱) 半夏(汤 
洗七次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青竹叶十四片,粳米一撮,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卷之五暑门(附论)
暑证通治方
属性:治伏暑伤冷,霍乱转筋,心腹撮痛,四肢厥冷。 
香薷(三钱) 浓朴(姜制) 黄连(各二钱) 
上先将浓朴黄连二味,同生姜四钱,一处捣细于银石器内,慢火同炒令紫色,取起入 
香薷,入水一盏,酒一盏,煎八分,去渣用瓷器盛于新汲水中,沉令极冷服。如中暑搐搦, 
内加羌活二钱。寻常感暑燥渴,吐泻不甚重者,方中可去黄连,只加白扁豆二钱,微炒,锉 
煎,如前法服之。如炒煮药,莫犯铜铁器。 

卷之五暑门(附论)
暑证通治方
属性:治伏暑,烦渴引饮,小便不利,心神恍惚。 
辰砂(三钱) 滑石(六两) 甘草(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不拘时,白沸汤调下。 

卷之五暑门(附论)
暑证通治方
属性:治伏暑,引饮躁渴,过食生冷成霍乱。 
良姜 附子(炮,去皮脐) 甘草(炙) 檀香(各二钱) 干姜(炮,一钱) 丁香 
(三分) 
上 咀,作二帖,用水二盅,煎至一盅,去滓贮瓶中,沉井中,待冷服之。 

卷之五暑门(附论)
暑证通治方
属性:治中暑恶心,头疼烦躁,生津止渴。 
紫苏叶(拣净,五两) 乌梅肉(切炒,二两) 甘草(生,三分) 桂心(去粗皮, 
半两) 香薷(拣净,半两) 生姜(切,焙干,一分) 木瓜(干者二两,如生,去皮穣, 
切焙)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大,每服一丸,细嚼,热水送下。 

卷之五暑门(附论)
暑证通治方
属性:治中暑烦渴。 
甘草(三两半,炙) 肉桂(去粗皮,一两) 干姜(炮,一两) 紫苏叶(半两) 乌 
梅肉(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冷水调下,沸汤调服,亦得。 

卷之五暑门(附论)
暑证通治方
属性:治冒暑伏热,心膈燥闷,饮水过度,不知人事,及霍乱作泻作渴,咳血吐血,小便下血, 
头旋目晕。 
五倍子(一作五味子,二两) 乌梅(去仁,二两) 甘草(炙,一两半) 飞罗面(二 
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大钱,新汲水调下一服即愈,亦解诸毒物,虽平日不饮冷者服之, 
亦有奇效。一方加诃子肉,滴水为丸,谓之龙涎丸,仍以末调下。翟公巽参政易名濯热饮子, 
水为丸,弹子大,阴干细嚼,水送下。 

卷之五暑门(附论)
暑证通治方
属性:治伤寒后伏暑,烦热不安,及烦热虚劳。 
地骨皮(去木,二两) 防风(去芦,一两) 甘草(炙,半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