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72-医方考-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泻心者,泻心下之邪也。姜、夏之辛,所以散痞气;芩、连之苦,所以泻痞热;以下之后, 
脾气必虚,人参、甘草、大枣,所以补脾之虚。 

卷一伤寒门第二
附子泻心汤
属性:附子(去皮脐,一枚) 大黄(酒浸) 黄连(去毛,炒) 黄芩(炒,各一两) 
伤寒心下痞,汗出恶寒者,此方主之。 
心下痞,故用三黄以泻痞;恶寒,汗出,故用附子以回阳。无三黄,则不能以去痞热; 
无附子,恐三黄益损其阳。热有附子,寒有三黄,寒热并用,斯为有制之兵矣,张机氏谓 
医家之善将将者也。俗医用寒则不用热,用热则不用寒,何以异于胶柱而鼓瑟乎? 

卷一伤寒门第二
生姜泻心汤
属性:生姜四两 甘草(炙) 人参(去芦) 黄芩(炒,各三两) 半夏(半升,制) 黄 
连(去毛)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 
心烦不得安者,此方主之。 
病在表而反下之,则逆矣。下面虚其中气,则表邪乘之而入,虚不任邪,故不利日数十 
行,今人谓之挟热利也。火性急速,谷虽入而未及化,故谷不化;虚阳奔迫,故令腹中雷鸣; 
中 
胃虚之圣药也。生姜、半夏、干姜,呕逆之圣药也;黄连、黄芩,痞热之圣药也。 

卷一伤寒门第二
十枣汤
属性:芫花(熬) 甘遂 大戟(各五分) 大枣(十枚) 
伤寒表证已去,其人 汗出,心下痞硬,胁痛,干呕,短气者,此邪热内蓄而有伏饮 
也,本方主之。 
芫花之辛能散饮,戟、遂之苦能泄水。又曰∶甘遂能直达水饮所结之处。三物皆峻利, 
故用大枣以益土,此戎衣之后而发巨桥之意也。是方也,惟壮实者能用之,虚羸之人,未可 
轻与也。 

卷一伤寒门第二
三物白散
属性:桔梗 贝母(各三分) 巴豆(一钱,炒黑) 
伤寒寒实结胸,无热证者,此方主之。 
此证或由表解里热之时过食冷物,故令寒实结胸,然必无热证者为是。桔梗、贝母之苦 
,用之以下气;巴豆之辛,用之以去实。又曰∶病在膈上则吐,病在膈下则利,此桔、贝主 
上,巴豆主下之意。服后不行者,益以温汤;行之过多者,止以凉粥。 

卷一伤寒门第二
大陷胸丸
属性:大黄(酒浸,半斤) 葶苈(炒) 杏仁(去皮尖) 芒硝(各半升) 甘遂(一钱) 白 
蜜(二 
顿服之,一宿乃下。不下者,更服之。 
伤寒结胸项强,如柔痉状,此方下之则和。 
结胸项强者,胸满硬痛,能仰而不能俯也。有汗项强为柔痉。此虽有汗,其项强乃胸中 
满实而不能俯,非是中风痉急,故曰如柔痉。不用汤液而用丸剂,何也?汤主荡涤,前用大 
陷胸汤者,以其从心下至少腹皆硬痛,三焦皆实,故用汤以荡之。此惟上焦满实,用汤液恐 
伤中、下二焦之阴,故用丸剂以攻之。大黄、芒硝之苦寒,所以下热;葶苈、杏仁之苦甘, 
所以泄满;甘遂取其直达;白蜜取其润利。 

卷一伤寒门第二
抵当汤丸
属性:水蛭(三十枚,炒褐色) 虻虫(去翅足,炒,三十枚) 桃仁(三十枚,去皮尖) 大 
黄( 
伤寒不结胸,发狂,少腹硬满,小便自利,脉沉结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而有瘀 
血也,此方主之。 
宜结胸而不结胸,故曰不结胸;瘀热内实,故令发狂,发狂则重于桃仁承气如狂矣。少 
腹硬满者,下焦实也;小便利者,血病而气不病也;病深入里,故脉沉;内有积瘀,故脉结。 
脉行肌下谓之沉,迟时一止谓之结。自经而言,则曰太阳;自腑而言,则曰膀胱。阳邪由经 
而入,结于膀胱,故曰随经。瘀热在里,热结而燥,是瘀血也。经曰∶苦走血,咸胜血。虻 
虫、水蛭之咸苦,所以除蓄血;滑能利肠,苦能泻热,桃仁、大黄之苦滑,所以利血热 

卷一伤寒门第二
栀子豉汤
属性:栀子(十四枚,炒) 香豉(四合) 
伤寒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心中懊 者,此方主之。 
汗吐下之后,正气不足,邪气乘虚而结于胸中,故烦热懊 ;烦热者,烦扰而热;懊 
者,懊恼 闷也。栀子味苦,能涌吐热邪;香豉气腐,能克制热势,所谓苦胜热,腐胜焦也。 
是方也,惟吐无形之虚烦则可,若用之以去实,则非栀子所能宣矣。宣实者,以后方瓜蒂散 
主之。 

卷一伤寒门第二
瓜蒂散
属性:苦瓜蒂(略炒) 赤小豆(各五分) 
伤寒,胸中多痰,头痛者,此方吐之。 
胸中多痰,便是实证,与虚烦不同;痰热交淫,故令头痛。经曰∶苦能涌泄。瓜蒂,苦 
物也,故用之在上则涌胸中实痰。陶隐君曰∶燥可去湿,赤小豆之属是也。此用之为佐,亦 
是燥其湿痰之意。是方也,吐痰诚为快利,诸亡血虚象,则又在所禁矣!盖血亡而复用吐, 
则气亦去;虚象而复用吐,则损其阴。 

卷一伤寒门第二
文蛤散
属性:文蛤(为末,方寸匕) 
病在阳,反 以水,热攻于内,寒更益坚,欲饮水而 
不当与水而与饮之,故曰反 以水。热虽攻于内,因水寒不散,故欲饮而不渴,此其有 
停水可知矣,故用文蛤之咸以润下而破水。 

卷一伤寒门第二
五苓散
属性:茯苓 猪苓 白术(各十八铢) 泽泻(一两六铢) 桂(半两) 
伤寒小便不利而渴者,此方主之。 
水道为热所秘,故令小便不利;小便不利,则不能运化津液,故令渴;水无当于五味, 
故用淡以治水。茯苓、猪苓、泽泻、白术,虽有或润或燥之殊,然其为淡则一也,故均足以 
利水。桂枝辛热,辛热则能化气。经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此 
用桂之意也。桂有化气之功,故并称曰五苓。浊阴既出下窍,则清阳自出上窍,又热随溺而 
泄,则渴不治可以自除。虽然,小便不利亦有因汗下之后内亡津液而致者,不可强以五苓散 
利之,强利之则重亡津液,益亏其阴,故曰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 
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师又曰∶太阳随经之邪,直达膀胱,小便不利,其人如狂者,此太 
阳之邪不传他经,自入其腑也。五苓散主之,亦是使阳邪由溺而泄耳。互考见霍乱门。 

卷一伤寒门第二
猪苓汤
属性:猪苓 茯苓 泽泻 滑石(各三钱) 阿胶(蚌粉炒,一钱) 
伤寒少阴下利而主此方者,分其小便而下利自止也。伤寒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而主此 
方者,导其阳邪由溺而泄,则津液运化,而渴自愈也。又曰∶猪苓质枯,轻清之象也,能渗 
上焦之湿;茯苓味甘,中宫之性也,能渗中焦之湿,泽泻味咸,润下之性也,能渗下焦之湿; 
滑 
以存津液于决渎尔。 

卷一伤寒门第二
茵陈蒿汤
属性:茵陈蒿(半两) 栀子(四枚,炒) 大黄(三钱,酒浸) 
伤寒,头汗出,渴饮水浆,小便不利者,身必发黄,此方主之。 
头汗出者,只是头有汗,跻颈而还皆无汗也。内有实热,故渴饮水浆,升降不交,故小 
便不利;湿热郁于中而不得越,故必发黄。经曰∶大热之气,寒以取之,故用茵陈;苦入心 
而寒胜热,故用栀子;推除邪热,必假将军,故用大黄。又曰∶茵陈、栀子能导湿热由小便 
而出,故用之。 

卷一伤寒门第二
甘桔汤
属性: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少阴病,咽痛者,此方主之。 
口燥舌干而渴,脉来沉者,少阴病也。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病故咽痛。甘草缓 
邪热而兼发散,桔梗下膈热而治咽喉。 

卷一伤寒门第二
小建中汤
属性:桂 甘草 生姜(各三两) 芍药(六两,炒) 胶饴(一升) 大枣(十二枚) 
伤寒,腹中急痛者,此方主之。 
腹中急痛,则阴阳乖于中,而脾气不建矣,故立建中汤。桂肉与桂枝不同,枝则味薄, 
故用之以解肌;肉则味浓,故用之以建里。芍药之酸,收阴气而健脾;生姜之辛,散寒邪而 
辅正。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故用甘草、大枣、胶饴以缓急痛。又曰∶呕家不可用 
建中,为其甘也。则夫腹痛而兼呕者,又非建中所宜矣。 

卷一伤寒门第二
黄建中汤
属性:黄 桂(各一钱半) 白芍药(三钱) 甘草(一钱) 
伤寒汗后身痛,脉迟弱者,此方主之。 
汗后身痛者,此由汗多耗损阴气,不能荣养筋骨,故令身痛。阳虚,故令脉迟;汗后, 
故令脉弱。黄 、甘草之甘,补中气也,然桂中有辛,同用之足以益卫气而实表;芍药之酸, 
收阴气也,桂中有热,同用之足以利荣血而补虚,此方以建中名者,创建中气,使其生育荣 
卫,通行津液,则表不虚而身痛自愈矣。 

卷一伤寒门第二
黄芩汤
属性:黄芩(三两,炒) 甘草(二两) 芍药(二两,炒) 大枣(十二枚) 
太阳与少阳合病,必自下利者,此方主之。 
太阳与少阳合病者,有太阳证头痛、身热、脊强,而又有少阳证耳聋、胁痛、寒热往来 
、呕而口苦也。必自下利者,表实里虚,邪热渐攻于里故也。若太阳与阳明合病自下利,为 
在表,当与葛根汤发汗;阳明、少阳合病自下利,为在里,可与承气汤下之;此太阳、少阳 
合病自下利,为在半表半里,非汗下所宜,故与黄芩汤。师曰∶虚而不实者,苦以坚之,酸 
以收之;故用黄芩、芍药以坚敛肠胃;弱而不实者,甘以补之,故用甘草、大枣以补益肠胃。 
其 

卷一伤寒门第二
黄连汤
属性:黄连(去毛,炒) 干姜(炒) 桂枝(炒) 甘草(各三两) 人参(二两) 半夏 
(半升) 大 
伤寒胸中有热而欲呕,胃中有寒而作痛者,与此汤以升降阴阳。 
黄连之苦,以泄上热而降阳;姜、桂、半夏之辛,以散中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