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论上提出下面的主张就丝毫也不奇怪了: “所谓人
格 ( 总感觉很难让人了解它到底是什么) ; 它是对
在某种状态下的某人将进行了某种行为所做的预
告; 而且这种预告是得到公认的……不论人格在外
表上表现出来; 还是隐藏在身体内部; 总之; 它与
一切行为都相关” ( R 。B。Cat tell ; P erson ality ;
19 56 年) 。
这样的人格定义; 和 “所谓智能就是通过智能
45
… Page 49…
检验所得出的结果”; 这样的有名但无实质意义的
定义一样毫无意义。然而; 在英美国家的学者当
中; 持这种操作主义———任一学说概念; 如果不能
通过某种具体的操作; 比如说用标尺具体地测量
等; 那么这个概念就无法成立; 它不能被看做是科
学的概念而给予信赖———持这种观点的人不在
少数。
特性论和构造论
坚持这种特性论———不问人格的本质如何; 而
是只把他人的看法总结归纳出来的特性作为研究对
象的人( 如基尔伏特、艾森格、卡特尔等都是其中的
代表) ; 看来还并不仅限于狭义的操作主义者。比如
说; 新弗洛伊德学派的领袖沙利文( H 。S。Sulliv an )
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沙利文受到法兰克学派的影响
( 法兰克学派站在批判的立场上; 与保守的体制论
正统派社会学相对立; 代表人物为精神分析大师艾
里希·弗洛姆) ; 反对以本质论的、自然科学的观点
46
… Page 50…
来看待精神疾病的患者; 并致力于将这种观点从人
际关系的误差中修正过来。然而; 他对人格的定义
却是: “人类生活的特征; 是在长期反复的对人关
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持久的模式。”( T h e I nt er…
per son al of P sych iatr y ; 195 6 年)
一般来说; 英美国家的学者通常都是采用如此
的做法; 把人格限定为反应或行动中表现出来的持
久的特征; 也就是说; 将其作为类型 ( 眼睛能够看
得到的类型) 或者说是现象型来进行研究。而在欧
洲大陆; 特别是德国的心理学者们; 则是采用传统
的观点; 对人格、性格从构造的角度来进行研究。
也就是说; 并不只是把那些每个人各式各样不同特
征的特性按照不同的顺序记录下来就可以了; 他们
认为; 这些特性相互之间具备着可以使彼此连接而
形成一个总体特征的关联和形式。像 “性格的层次
理论”就是其中一个。
性格层次理论认为; 人格分为表层和深层; 深
层的各种特征虽然不会像表面的特征一样直接地表
现出来; 但是; 它们有时会在连自己都意识不到的
自我深处; 产生出影响表面的特征、癖好、习惯等
行动特性的方向性。持特性论观点的英美学者们也
有使用 “构造”一词的时候。但是; 在这种情形下
47
… Page 51…
所说的人格构造; 只不过是一个为了归纳出可能归
类的整体印象而使用的概括性名词; 方便将每一个
个体身上所观测到的各种特性概括起来。
例如; 在基尔伏特的性格检查法中; 通过因数
分析; 一共总结出十二种特性; 即: 抑郁症、回归
性倾向、卑劣感、神经质、客观性缺乏、协调性缺
乏、攻击性、漫不经心、思考性外向、支配性和社
会性外向。接受检测者被要求就这十二种特性进行
自我检查; 并按各个特性得分的分布情况; 被区分
为A 、B 、C 、D 、E 五种性格类型。例如; 这时就
可以说 A 型和 B 型的 “构造不同”。也就是说;
“构造”一词在这里更多的意义是研究上的需要;
而在作为表达人类存在状态的构造这个部分; 其本
来含义反而少多了。与此相对; 德语系的学者们则
一直坚持传统方法; 重视性格、人格的 “固有构
造”。换一个说法; 它的意思就是说; 并不仅仅单
纯只看显型的; 而是重视原型或基因型; 也就是人
类存在的内在属性的构造。
由此看来; 人格和性格已不仅仅单纯地只是
“看起来如何”; 在这里; 对人格和性格的研究已经
有了从 “是怎么样的一种存在”这个角度来进行的
倾向。另外; 在法国也有基本上与此相同的倾向。
48
… Page 52…
2。2 人格的研究方法
将个人作为独立的个体来研究
与英美学者较倾向特性论的理论相对; 我把前
面德语系的学者们对这个问题的设定称为存在论。
把人格放在构造的角度来研究; 换句话说; 就是最
终还是要落到 “研究人类存在的方式”这个问题上
来。因此; 德语系心理学者们的人格论。或者说性
格论; 与英美国家的学者们的理论相比; 通常都带
有极为浓厚的哲学色彩。在这一点上; 无论是像弗
洛伊德以生物学立场的构造论; 还是像斯普兰卡
( E 。Spr an ger ) ; 将人格划分为与 “客观文化价值”
和 “个体含义”互相对应、关联的构造类型等这类
49
… Page 53…
深入心理学的构造论; 都有着相似之处。与此相关
的那些德语系的心理学者们还有一个特别显著的特
征; 就是都对 “使人格 ( 或者说性格) 用分类的方
法进行研究”感兴趣。
这中间; 在人格或性格进行分类的方面; 较广
为人知的有克雷齐莫 ( E 。Kr et sch m er ) 的分裂特质
和躁郁特质分类; 荣格 ( C。G 。Jun g ) 的内向型和
外向型分类。他们的类型论和前面所谈到的构造论
的性格论点一样; 是想将人类每一个人、每一个个
体的存在方式归纳起来; 按整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进而将其做全面性整理。因此; 这也是一种存在
论。因为在日常生活中; 不论哪一个时代; 都在这
样的类型论上聚集了强烈的关心; 因此在人格研究
的历史当中; 对这种类型论的尝试是不可能避免
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就算是我们在前面所论述
的英美特性论的人格研究; 尽管它们和类型论有着
完全不同的出发点; 但是; 以基尔伏特测试为例;
我们可以看到其最终的结局还是归纳了一种类型
论。这样的结果应该也是出于同样的关心。但是;
无论这样的类型论是多么的优秀; 如何具有说服
力; 其结果也只是把焦点集中在人们共同特征或共
同方式上; 而它在直接弄清每一个个体不同的个人
50
… Page 54…
独立性方面确实缺乏强有力的证明因素。而 “明确
与人格或性格相关的固有构造”的构造论的研究;
反而有着对性格类型论的此项弱点进行批判; 甚至
反省的意义。
在这里; 举一个构造论人格分析的例子; 我们
来介绍一下在前面提到过的贝雷克的理论。贝雷克
认为: “人格是在各个不同时期里; 第一次所表现
出不定期的全部的存在。它不是人类普遍性的东
西; 像这种每次的存在的人格; 也不是一般性的简
单的存在程式。各个不同的人; 他们的性格当然不
可能用一种类型来概括; 就算是类型学归纳发展出
再多样的类型; 也不可能将它们完全概括。这样的
每一个心血来潮时的单一性、独特性的存在行为;
除了是心理现象的条件之外; 不可能再有其他任何
原因、解释 ( 而对这里所说的心理现象的构造) 。
以存在论的观点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