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际关系心理学].-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入进入电车;            因为坐位不够而相互礼让;                    在 “请 

 10 

… Page 16…

坐、请坐”声中过了一会儿;                     终于有一个人先坐下 
 了;   到下一站又有了空位;                大家都找到了坐位坐下 
 了;   这之后;       无论周围如何都再也不会让位子了; 
不管前面站着老人也好;                   站着抱着婴儿的妇女也 
好……因为都是 “他人”。 
       根据我的观察;            这样极端的行为落差;               会随着 
最初 “同伴”的关系越亲密;                    而表现得越明确。干 
枝先生所说的第一范畴;                   也是有着真诚联系的范 
 畴。与此相对的第二范畴;                  其相互之间则是一种两 
面的、虚伪的联系了;                 与第一范畴中完全不存在 
“他人的目光”这种情形相比;                     在第二范畴中;             因 
 为同伴关系中已经有一定程度的 “他人”成分;                              所 
 以;   多多少少有着一种被别人注视着的感觉;                                因 
此;    也必定在相互的关系中残留了表面的、虚假的 
成分。另外;          关于 “陌生人”和 “他人”之间的差 
别;     留在后面再加以阐明。 
        日本人对待不相识的人特别冷淡和漠不关心。 
这里我举一个让人印象非常深刻的例子。 
       在百货公司、饭店、银行等建筑物的入口处;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种自动反弹的门———我不知道 
其正式的名称;            就是那种用手推开进去以后;                    一旦 
将手放开;         弹簧会使门自动弹回的门。当推门进去 

                                                                        11 

… Page 17…

 的时候;      在欧洲各国或者美国;                通常人们自己进去 
 以后不会立刻把手放开;                  而是等待后面的人追上 
来。后面追上来的人会接过前面的人支撑着的门; 
用自己的手继续支撑;                嘴里说:       “T h an k  you ”或者 
“Dan k e ”等;       然后 自己和前面的人一样;                    等着下 
一个人来接过手中的门…… 
       后面来的人是谁、是不是自己本国的人、是不 
是白人等当然是没有关系的;                     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 
行为。 
       然而;      换成日本人的话;             情形就大不相同了。 
 当然;     我并不是说日本人里面就没有人会像欧美人 
那样做。但是;            在我的经验中;             那仅仅只是一部 
分。大部分的人———我觉得年轻人特别明显———对 
后面是不是有人完全漠不关心;                       只要自己进去了; 
对门是怎样弹回去则连看也不看一眼。那么;                               如果 
 自己前面有人帮着把门支撑着;                     他们自己不会把门 
接过来;       而是从缝隙之间钻进去。别说是说声 “对 
不起”了;         就连眼睛也不会看一下;                  就赶紧走掉。 
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但是;                     如果遇到的对方是自 
 己人或者是认识的人;                那就绝不会发生这样的情 
形了。 

  12 

… Page 18…

  在西方各国的体验 

       因为我在日本的时候经常遭遇到这样的情况; 
所以;      在欧美旅行的时候;               从这些不相识的人那里 
感受到的亲切让人特别难忘。 
       大约十年前;          我第一次去德国;              预计要在慕尼 
黑待一个星期左右。这期间;                     我打算去访问一所研 
究所;      可是;      我怎么也弄不清去研究所的路。这 
时;    正好有一位很高大的中年妇女路过;                          我小心翼 
翼地向前询问;            她看着我拿出来的纸片上所写的地 
名;     自言自语了一会儿之后说道:                        “跟我一起来 
吧 !”她边说边挽起我的胳膊。与她相比显得极为 
瘦小的我;         如同被她夹着一般;               东绕西绕地到了目 
的地;      然后;     她对着诚惶诚恐的我微笑了一下;                         就 
离开了。 
       197 6  年夏天;         在巴黎开完学会以后;                  我顺便 
去了伦敦。那是在短暂的停留结束后;                           我从往返机 
场指定车站搭乘巴士去西斯罗机场时所发生的事 

                                                                         13 

… Page 19…

情。当时;         我肩上背着单肩背带的小包;                     右手提着 
一个虽然不是很大;               但却相当沉重的旅行箱;                  我向 
楼上的坐位走去;              楼上的坐位很空;             我打算去坐最 
前排的坐位。在隔了一个通道的对面;                            坐着一位看 
起来近80  岁的老人。老人看见我费力地搬运着行 
李;    就站起来离开坐位;               打算来帮助我;            我赶紧手 
忙脚乱地向他道谢。 
       虽然只是这样一件小事;                  但是;      当时老人那满 
是皱纹的笑容;            至今还存留在我的脑海里。在东 
京;    早晚挤得像沙丁鱼罐头一样的通勤电车里;                               每 
当我看到那些毫无顾忌地张开大腿、一个人占据两 
个人坐位;         每当我看到那些完全无视抱着婴儿站在 
 自己面前的妇人;             而毫无愧色地一直坐着的年轻男 
女时;      自然而然地就会回想起那些友好亲切的外国 
人士。 
       有过在异国旅行经历的人们;                     我相信他们每一 
个人肯定都有过相似的亲切感人的经验。就我自己 
来说;      像这样细微、温馨的记忆还有很多;                           而且; 
给我留下更深印象的是;                  接受这些亲切的、绝非仅 
仅只是像我们这样的外国人。无论在街角、电车上 
或者是公共汽车里;               说着同样的语言、有着同样肤 
色的人们之间也时常可以看到同样的行为举止。 

 14 

… Page 20…

        当然;     在多次的国外旅行中;                 也常使人联想到 
“如果是日本人的话;                才不会这样做呢……”这样 
 的事情。另外;           有些地方对于旅行者来说也许令人 
赏心悦目、身心愉快;                 但是;     如果一旦真的在那里 
居住下来;         却会感到那里的人有很多让自己觉得很 
别扭的风俗习惯;              而自己还不得不忍耐;                不得不顺 
应民情;        这样的居住感觉实在让人难以忍受。这样 
 的情况从古至今;             比比皆是。因此;             仅从旅行者的 
细微印象;         就到处宣扬 “欧美人是这样的;                      与此相 
 反的东方人、日本人是……”类似的结论;                              显然是 
很不恰当的。 
       就算是在对待毫不相识的陌生人———特别是双 
方都是日本人时更为明显———的时候;                          日本人通常 
会比较冷淡;           但是;     他们在对待外国人;               特别是欧 
美人的时候;           却有不少的人表现出像对待自家人一 
样的热情;         甚至还会给予他们更为细心的照料。这 
就是常常可以从欧美的旅行者口中听到;                             有时候甚 
至让人觉得烦琐的 “日本的亲切” ( Jap an ese                             hos 
pit ality )  。当然;      不管是欧美人还是 日本人都是同 
样的———什么样的人都会有;                   我自己心里一直是这 
么认为的。然而;              每当我回想起慕尼黑的中年妇 
 女、伦敦的老人;             不知为什么;          我又会觉得好像有 

                                                                         15 

… Page 21…

什么地方不大对劲。 
       说实在话;         也就是说;         我总感觉东方人 ( 当然 
包括我自己在内)              是不是应该在这方面稍微改变一 
下更好呢?  这不是欧美崇拜;                    而是我作为一个日本 
人;    对日本人;         或者说是对日本文化的一份期待。 
       那么;      要怎样改变才好呢?  在讲述这个内容以 
前先要问问;          到底什么地方需要改变呢?  这是我在 
本书中打算探讨的第二个问题。 

 16 

… Page 22…

      1。2             民族性与人际关系 

  知识就是力量吗? 

       我现在并不是要讨论日本人论的内容或者日本 
文化论的内容;            并不是我不关心这些;                而是以我的 
能力和知识还实在是力所不能及。到这里为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