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际关系心理学].-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像刚才所讲到的家庭关系;                     若没有观念、制度等 

 166 

… Page 163…

这样的意识形态的转换;                  就算经济怎样增长;               这种 
“小家庭化”的现象也不会达到如此程度的表现。 

   小家庭化代表何种意义 

        随着经济增长的结果;                  日本人的生活相对富 
裕;    包含海外旅行这样的国际交流增加;                          我们生活 
 的欧美化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准。由于日本在经 
济上进入了先进国的行列;                     自古以来的与欧洲的比 
较更加有现实感。 
        小家庭化这样的事态在世界各国———至少在 
“先进国家”是共同的现象;                    这样的话题自开始在 
学术界提出的时候就已经碰到过。小家庭这样的概 
念最初在学术界提出并确定下来的;                          是美国的社会 
学者玛多库 ( G 。P。M ar dock )  。他在关于小家庭方 
面;    阐述如下:         “即使在夫妇和孩子构成的复合家 
庭中;      恰似分子分化出原子一样;                   只不过是以单纯 
存在的人类普遍的社会团体。”(                       《家族———理论和 
实态》;      日本川岛书店) 

                                                                         167 

… Page 164…

       的确;     我们只要在脑海中浮现出身边的朋友、 
熟人、亲戚;          或者在看电视报纸;              在公交车上听身 
边人谈话的时候;             就能够完全明白年轻夫妇的所谓 
小家庭化倾向还在不断扩展。然而;                           在这些情况 
中;    例如;     在农村生长的青年到城市上学;                      然后留 
下双亲;       在城市就职;          结婚成家;        或者结婚后虽然 
和父母住在一起;             但是;      由于工作关系不得不与父 
母分居;       这样外在原因的迫使而导致 “小家庭化” 
的情况是存在的。因为 “经济成长导致社会变动”; 
这类的小家庭化的外在原因;                    无论从哪方面看来都 
更能够站稳脚跟。从小家庭化的现象来说;                             确实是 
工业化社会的各个国家共同的现象;                         或者说是一个 
特征更准确。 

  纵向家族意识的解体 

       我们听说过这样的话题。这是一个调查的结 
果。英国的学者在很多年前;                     以只有老人的家庭为 
对象进行了如下调查:                问他们是否在三天前与孩子 

 168 

… Page 165…

见过面;       或者是在一周前与孩子见过面;                        约 52 % 
的老人回答在三天以内见过孩子;                       在一周以内见过 
孩子的占82 %  ;          没有见过的约占3 3 %  。 
       我不知道在亚洲是否进行过类似的调查。然 
而;    假设进行过类似的调查;                 在日本老人家庭中的 
老人们;       我相信在三天或者一周的期限中;                       与英国 
的情况差不多。 
       在许多年以前;            在报纸上登载有这样的事情。 
因为没有剪贴下来;              单凭记忆有些模糊;               所以很遗 
憾:    对于 “与父母分居的孩子;                  多久去看望他们的 
父母一次”这一问题;                某个小组分别介绍了在欧洲 
和日本的调查结果。我现在还留有这样一个印象: 
欧洲以每周 1 ~2           次的频率较高;            日本每月不到一 
次甚至几个月一次。通过这个事例;                         我们又想起了 
刚才的英国调查相同的疑问。难道日本人的家族意 
识正在崩溃吗? 
       刚才介绍的社会学的资料以及引申出来的社会 
学推定———对于日本在今后的时间中只有老人的家 
庭会继续增长这一点;                我也有同感。然而;               岂止如 
此;    关于刚才的疑问;              我不会单纯地说 Y es              就完 
事。所谓小家庭化的心理原因;                      我认为绝不会只是 
社会学原因那样简单。 

                                                                       169 

… Page 166…

         4。4             亲子关系心理学 

  女儿·母亲·妻子 

       以前有报纸报道;              以有孩子的女性为对象;                  在 
她们的面前摆出 “女儿·母亲·妻子”这样三个词; 
请她们 “在其中选择现在最能表现你自己的一项”; 
 日本女性的绝大多数选择的是 “母亲”。与此相对; 
欧洲选择的是 “妻子”。而且;                     我想起这样一个记 
载:    在欧洲的母亲中;              问到 “在以前的人生中留给 
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时;                     虽然大多数回答的是 
 自己的结婚;         但是;      在问到日本的母亲的时候;                    回 
答频率更高的却是生孩子。 
       这些虽然都是关于女性的一些事实。但是;                               对 

                                                                         17 1 

… Page 167…

于日本母亲的指责;              我们日本的男性是能够充分理 
解的。日本的女性即使结婚了;                      虽然在孩子出生以 
前是妻子;        但是;      生了小孩后就变成了母亲;                   这大 
概是很多男人的实际感受。例如;                        日本的母亲们在 
孩子能够走路前一直陪在孩子身边是很常见的。父 
亲们也把那当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所以能够容忍。 
也就是说;         在日本;        不仅仅是女性;            男性们也一 
样;    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                  丈夫就变成了父亲。 
在日本;       妻子称丈夫为 “孩子他爸”;                   丈夫称呼妻 
子为 “孩子他妈”;            这样的称呼是很常见的;                   也形 
成了一个惯例;            因此在外国人眼里看来几乎可以说 
东方语言的发展体系蕴含了相当程度的文化;                               比他 
们的语言更多了一种味道。(                     《语言和文化》;         日本 
岩波新书) 

  以孩子为中心的家族 

       考虑这些因素;            对于日本人的 “小家庭”;                 就 
是以孩子为中心;             亲子两代的纵向成员构成的生活 

 172 

… Page 168…

单位。正如露丝·贝雷蒂库特在 《菊和刀》 中所写 
 到的一样;        在 日本的小家庭的概念与美国是不同 
 的;   孩子是家庭的中心;                 在家庭中具有绝对的地 
位。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 “小家庭”现象;                              虽然说 
在欧洲和日本之间的差异可能仅仅是在程度的不同 
和推进的迟早上;              但是;     我认为在心理上也是有本 
质区别的。夫妇之间相互称呼 “孩子他爸”、“孩子 
他妈”这样的习惯;               即使在没有孩子的夫妇之间也 
 能够看到;        这是日本所特有的现象。这种本质的不 
 同;   与其说是社会学式的差异;                    不如说是心理的一 
个证据。日本人的家族观念是先天的;                            可以说他们 
是以孩子的存在为基础的。 
       在没有孩子的夫妇之间;                    相互称呼 “孩子他 
爸”、“孩子他妈”只不过是说在他们的心目中有一 
个家庭印象的出发点;                  因为这是一个有孩子的家 
族。对于日本人的家族;                  规定 “出嫁了一年;              没有 
孩子就离婚”是正常的事情。在日本人的心目中; 
“没有孩子的家庭是缺陷家庭”的这种感觉;                                到现 
在还残留着。 

                                                                         173 

… Page 169…

  感觉 “过于浓厚”的亲子关系 

       以夫妇为原点的欧洲家庭和以孩子为原点的日 
本家庭;       从心理学来说是完全不同的。总之;                          从日 
本人的感觉来看;                我认为欧洲人的亲子关系很 
冷淡。 
       欧洲人对日本人这样浓密的亲子关系抱有什么 
样的感觉呢?  在我以前所教过的女学生中;                             有一个 
到美国留学的;            她最后与一个年轻的医学系学生结 
婚并在美国定居下来。当我后来到美国的时候;                                  曾 
问过她这些年在美国的生活如何?  她表示她接触到 
的美国的亲子关系非常冷淡和可怜。另一方面;                                  在 
她看来;        日本人的亲子关系或者人际关系却是冗长 
乏味的。所谓冗长乏味;                  就如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