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因病疟而渴者有因肥甘美食而渴者有因醉饱入房而渴者有因远行劳倦遇大热而渴者有因伤
害胃干而渴者有因病风而渴者虽五脏之部分不同而病之所遇各异其为燥热亡液一也
谨按先生三消之论始言天地六气五味以配养人身六位五脏而究乎万物之源终引内经论渴
诸证
以辨乎世方热药之误比物立象反复详明非深达阴阳造化之机者孰能如是哉夫治此疾者补肾水
阴寒之虚而泻心火阳热之实除肠胃燥热之甚济身津液之衰使道路散而不结津液生而不枯气血
利而不涩则病日已矣岂不以滋润之剂养阴以制燥滋水而充液哉何故世论消渴者多不知其意谓
因下部肾水虚不能制其上焦心火使上实热而多烦渴下虚冷而小便若更服寒药则元气转虚而下
部肾水转衰则上焦心火尤难治也但以暖药补养元气若下部肾水得实而胜退上焦心火则自然渴
止小便如常而病愈也吁若此未明阴阳虚实之道也夫肾水属阴而本寒虚则为热心火属阳而本热
虚则为寒若肾水阴虚则心火阳实是谓阳实阴虚而上下俱热矣以彼之言但见消渴数溲妄言为下
部寒尔岂知肠胃燥热怫郁使之然也且夫寒物属阴能养水而泻心热物属阳能养火而耗水令肾水
既不胜心火则上下俱热奈何以热药养肾水欲令胜心火岂不暗哉彼不谓水气实者必能制火虚则
不能制火故阳实阴虚而热燥其液小便淋而常少阴实阳虚不能制水小便利而常多此又不知消渴
小便多者盖燥热太甚而三焦肠胃之腠理怫郁结滞致密壅塞而水液不能渗泄浸润于外以养乎百
体故肠胃之外燥热大甚虽多饮水入于肠胃之内终不能浸润于外故渴不止而小便多水液既不能
渗泄浸润于外则阴燥竭而无以自养故久而多变于聋盲疮疡痤痱之类而危殆其为燥热伤阴也明
矣
卷二十一消渴门
论治消渴大法
属性:东垣曰膈消者以白虎加人参汤治之中消者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硬小便数叔和云口干饮水多
食饥
虚瘅成消中者调胃承气三黄丸治之下消者烦躁引饮耳叶焦干小便如膏叔和云焦烦水易亏此肾
消也六味地黄丸治之总录所谓末敷能食者必发脑疽背疮不能食者必敷中满鼓胀皆谓不治之证
洁古老人分而治之能食而渴者白虎加人参汤不能食而渴者钱氏方白术散倍加葛根治之上中既
平
不复敷下消矣前人用药厥有旨哉或曰末敷疮疽者何也此火邪胜也其疮痛甚而不溃或赤水者是
也经云有形而不痛阳之类也急攻其阳无攻其阴治在下焦元气得强者生失强者死末敷中满者何
也以寒治热虽方士不能废其绳墨而更其道也然脏腑有远近心肺位近宜制小其服肾肝位远宜制
大其服皆适其至所为故如过与不及皆诛罚无过之地也如高消中消制之太急速过病所久而成中
满之病正谓上热未除中寒复生者也非药之罪失其缓急之制也处方之治宜加意焉
按以上所论三消传变可谓发病机之旨比与陈氏三因论消中复有三证皆病敷所异大抵末敷
发疮
疽者为敷外发胀满强中为敷内亢极之甚也但三因所出治强中一方然未见其肯綮今姑存之以备
其旨且传胀满皆不治之证况强中乎
卷二十一消渴治法
治热之剂
属性:局方清心莲子饮
调胃承气汤治消中热在胃而能饮食小便赤黄
方并见热门
三因真珠丸治心虚烦闷积热烦渴口干舌燥引饮无度小便或利或不利
知母(一两一分) 黄连 苦参 玄参 铁粉 牡蛎(各一两) 朱砂(二两) 麦门冬(去
心) 天花粉(各半两) 金箔 银箔(二百片)
上为末炼蜜入生栝蒌汁少许丸如梧子大用金银箔为衣每二三十丸先用栝蒌根汁下一服次
用麦门冬熟水下病退日二服
按此心胃经药也以上三方有轻重之殊宜选使
卷二十一消渴治法
治燥之剂
属性:东垣当归润燥汤治消渴舌上白干燥唇干口干眼涩黑处见浮云大便闭涩干燥结硬喜温饮阴
头短缩
升麻(一钱半) 柴胡(七分) 甘草(六分半一半生) 细辛(一分) 杏仁(六个) 红花(
少许
)小椒(三个) 生地黄(三分) 黄柏 知母 石膏 桃仁 麻仁 防风 荆芥穗 当归身(
各一钱)
上 咀作一服水煎
清凉饮子治消中能食而瘦口干舌干自汗大便结燥小便频数
羌活 柴胡 炙甘草 知母(酒制) 黄 黄芩(酒制各一钱) 生甘草 汉防己 生地
黄(酒制各半钱) 红花(少许) 桃仁(五个) 杏仁(十个) 升麻(四分) 防风(五分) 石膏
黄柏 草龙胆(制各一钱半) 当归身(六分)
上 咀作一服水煎入酒些小此方减黄 黄芩防风草龙胆加麻黄根三分黄连八分名地黄饮
子
按以上脾心肝肾药也
卷二十一消渴治法
清气之剂
属性:局方人参白虎汤治高消上焦燥渴不欲多食
方见热门
东垣兰香饮子治渴饮水极甚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结燥小便频数
石膏(三钱) 知母(酒制一钱) 生甘草 防风(各一钱) 炙甘草 人参 兰香 连翘
白豆蔻仁 桔梗 升麻(各五分) 半夏(二分)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和匀成剂捻作薄片子日中晒半干碎如粉每服二钱食后淡生姜汤下
按以上二方主上中二消之剂肺胃经药也
卷二十一消渴治法
滋阴之剂
属性:丹溪补阴丸
方见补虚门
局方加减八味丸治肾虚消渴引饮
金匮肾气丸减附子加五味子
上服如本方法要略治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仍用本方
简易地黄饮子治消渴咽干面赤烦躁
人参 生地黄 熟地黄 黄 天门冬 麦门冬(去心) 泽泻 石斛 枇杷叶(去毛炒)
枳壳(炒) 甘草(炒各等分)
上 咀每三钱水煎服
按此心肾脾肺药也以上三方主下消之剂
朱砂黄连丸治心虚蕴热或因饮酒过多发为消渴
朱砂(一两) 宣连(三两) 生地黄(二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四五十丸灯芯枣汤送下
按此心脾药也上消之剂
卷二十一消渴治法
清气滋阴之剂
属性:局方黄 六一汤治男女诸虚不足胸中烦悸时常消渴或先渴而后发疮或病诸疮而后渴者并
宜服
方见前
按此肺肾脾三焦命门之剂也
东垣生津甘露饮子治高消大渴饮水无度舌上赤涩上下齿皆麻舌根强硬肿痛食不下腹时
胀痛浑身色黄目白睛黄甚则四肢痿弱无力面尘脱色胁下急痛善嚏善怒健忌臀腰背寒两尻冷甚
石膏(一钱二分) 人参 炙甘草(各一钱) 白葵(半钱) 麦门冬 兰香 当归身(各半
钱)
桔梗(三钱) 生甘草 山栀 荜澄茄(各一钱) 藿香(二分) 全蝎(二个) 升麻 知母(酒
制各二钱) 黄连 木香 柴胡(各三分) 白芷 白豆蔻 连翘 姜黄(各一钱) 黄柏(酒拌
)杏仁(各一钱半)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和匀摊薄晒干杵细食后每二钱抄于掌中以舌砥之随津唾下或导以白汤
少许
按此肺胃心肾药也东垣曰此制之缓也不惟不成中满亦不传下消矣三消皆可用
宣明麦门冬饮子治膈消胸满烦心津液干少短气多为消渴
知母 甘草(炒) 栝蒌 人参 五味子 生地黄 葛根 茯神 麦门冬(去心各等分)
上 咀每五钱入竹叶十四片煎
按此肺肾脾胃药也
杂方
宝鉴麦门冬汤治消渴日夜饮水不止饮下即溲
麦门冬(去心) 黄连 冬瓜(各二两)
上 咀每五钱水煎服如无干者用新者一枚重三斤去皮穣分作十二片为十二服每服一片日
三次
酒蒸黄连丸治消渴饮水无度至二三升小便五七十次发热瘦弱口干食已如饥此名消瘅今用
味苦无毒除热正气消渴浓肠消渴之人脾胃恶湿黄连为对
黄连净半斤酒一升汤重蒸伏时晒干用
上末滴水丸梧子大每五十丸食前温水下
仁斋加味钱氏白术散治消渴不能食
木香 五味子 柴胡(各三分) 藿香(一钱) 干葛(二钱) 白茯苓 甘草(炙) 白术
人参 枳壳(炒各半钱)
上 咀作一服水煎
宣明大黄甘草饮子治男女一切消渴不能止者
大豆(五升煮三沸去苦水) 大黄(一两半) 甘草(四两)
上三味用井水一桶同煮软盛放冷令病患食豆渴饮汁无时候食尽病不尽再如前服不三次愈
矣
三因石子荠 汤治强中多因耽嗜色欲及快意饮食或服丹真气既脱烦渴引水饮食倍常阴气
常兴不交精出故虚热注于下焦最为难治
荠 石膏(各三两) 人参 茯神 栝蒌根 磁石( 淬) 知母 干葛 黄芩 甘草(
各二两)
上锉每水三盏腰子一个去脂膜黑豆一合煮至盏半去腰子大豆入药四钱煎服
秘方用紫背浮萍捣汁每顿服半盏效
丹溪方
黄连末 天花粉末 生地黄汁 生藕汁
上二物汁为膏入上药搜和入牛乳佐以姜汁和蜜汤为膏徐徐留于舌上以白汤少许送下
机要方无天花粉有牛乳汁二汁熬膏和末为丸桐子大每二十丸少呷温水下日进十服
卷二十二水气门
诸经叙水气为病所因
属性:内经曰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
帝曰
肾何以能聚水而生病岐伯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 肿
肿者聚水而生病也故水病下为 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故肺为喘呼肾为水肿肺
为逆不得卧 下焦溢为水王注曰下焦为分注之所气窒不泻则溢而为水 肺移寒于肾名曰涌水
(云云证见后葶苈丸方下)
诸有水气者微肿先见于目下也
针经曰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颈肿腹乃大其水已成
矣以
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 肢胫者人之管以趋翔也茎垂者身中之机阴精之候津
液之道也故饮食不节喜怒不时津液内溢乃下流于睾血道不通日大不休俯仰不便趋翔不能此病
荣然有水不上不下也
谨按内经论诸水气皆诸脏本病也针经所引则又主饮食及七情等因皆能致之可见病机之微
矣但
有湿肿气肿初皆颇相似然以手按之成凹不即起者湿也湿与水有微甚之意况有气肿及诸水形证
不同要在临证详审也
卷二十二水气门
脉经叙诸水脉证
属性: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 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或身体反重而酸或
恶风
一身悉肿脉浮不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