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见热门
卷十九虚损门
脉法
属性:脉经曰脉来 者为虚 缓者为虚 微则为虚 弱为虚 濡为虚 弦为中虚 脉来细而微
者血气俱虚 脉小者血气俱少
内经曰脉虚气虚尺虚是谓重虚所谓气虚者言无常也尺虚者行步 然脉虚者不象阴也如此
者滑则生涩则死
要略曰脉芤为虚 脉沉小迟者脱气
卷十九虚损门
虚损脉证
属性:难经曰至脉从下上损脉从上下也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
于五
脏六腑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能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五损损于骨骨痿不
能
起于床反此者至脉之病也从上下者骨痿不能起于床者死从下上者皮聚而毛落者死然治损之法
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荣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
精
病机机要论曰虚损之疾寒热因虚而感也感寒则损阳阳虚则阴盛自上而下治之宜以辛甘淡
过于
胃则不可治也感热则损阴阴虚则阳盛故损自下而上治之宜以苦酸咸过于脾则不可治也自上而
损者一损损于肺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心血脉虚少不能荣于脏腑妇人月水不通三损损于胃饮食
不为肌肤自下而损者一损损于肾骨痿不能起于床二损损于肝筋缓不能自收持三损损于脾饮食
不
能消克论曰心肺损而色蔽肾肺损而形痿谷不能化而脾损感此病者皆损之病也渐渍之深皆虚劳
之疾也
谨按难经论损脉证者谓因劳损其形体血脉脏腑内外因也故治法宜调养之以上论者谓因虚
外感
也然伤寒中暑初感必先足太阳今归之于手太阴足少阴者盖肺主皮毛肾主骨尔若此则因虚外感
不独伤于足经也但足经伤寒有传变恐不可作损证论乎
卷十九虚损门
论虚为阴气不足
属性:丹溪曰人受天地之气以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何以言之天地
为万
物父母天大也为阳而运于地之外地居天之中为阴天之大气举之日实也属阳而运于月之外月缺
也属阴禀日之光以为明故人身之阴阳其消长亦视月之盈亏焉夫人之生也男子十六岁而精通女
子十四岁而经行是有形之后犹有待于乳哺水谷之养阴气始成而可与阳气为配以能成人而为人
父母古人必待三十二十而后嫁娶可见阴气之难于成而古人之善于保养也钱仲阳肾有补无泻正
是此意又按礼记注曰惟五十然后养阴者有以加内经曰年至四十阴气自半而起居衰矣又曰男子
六十四而精绝女子四十九而经断夫以阴气之成止供给得三十年之运用已先亏矣人之情欲无涯
此难成易亏之阴气若之何而可以纵欲也经曰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
非吾之过论也或曰仰观俯察乎天地日月既若是之不同何寒暑温凉之见于四时者又如此之相等
而无降杀也曰动极复静静极复动犹人之嘘吸也寒者吸之极气之沉也热者嘘之极气之浮也温者
嘘之微气之升也凉者吸之微气之降也一嘘一吸所乘之机有以使之宜其相等而无降杀此以流行
之用而言前以大小虚实言者盖其对待之体也或曰远取诸天地日月近取诸男女之身曰有余曰不
足吾知之矣人在气交之中今欲顺阴阳之理而为摄养之法如之何则可曰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
肝也二脏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属于心心君火也为物所感则易于动心动则相火翕然而随虽不交会
亦暗流而渗漏矣所以圣贤只是教人收心养性其旨深矣天地以五行更迭衰旺而成四时人之五脏
六腑
亦应之而衰旺四月属巳五月属午为火大旺火为肺金之夫火旺则金衰六月属未为土大旺土为
水
之夫土旺则水衰况肾水常藉肺金为母以补助其不足故内经谆谆然资其化源也古人以夏月必独
宿而淡味兢兢业业于爱谨保养金水二脏正嫌火土之旺尔内经又曰藏精者春不病温十月属亥十
一月属子正大气潜伏闭脏以养其本然之真而为来春升动发生之本若于此时不恣欲以自戕至春
升之际根本壮实气不轻浮焉有温热之病夫夏月火土之旺冬月大气之伏此论一年之虚耳若上弦
前下弦后月廓空亦为一月之虚大风大雾虹电飞雹暴寒暴热日月薄蚀忧愁忿怒惊恐悲哀醉饱劳
倦谋虑勤动又皆为一日之虚若病患初退疮痍正作尤不止于一日之虚今人多有春末夏初患头痛
脚软食少体热仲景论春夏剧秋冬瘥而脉弦大者正世俗谓注夏病也若犯此四者之虚似难免此夫
当壮年便有老态仰事俯育一切HT 废与言至此深可惊惧古人谓不见可欲使心不乱夫以温柔之感
于体声音之感于耳颜色之感于目馨香之感于鼻谁是铁心汉不为动善养生者于此五个月出居于
外苟值一月之虚一日之虚亦宜暂远帷薄久自珍重保全天和庶可以滋助化源水得所养阴无亏必
与
阳齐平然后阳得所附而无飞越之尤遂成天地交之泰何病之可言愿相与遵守期无负敬身之教幸
世
谨按人身肖天地一气实同阳有余阴不足而常若是此其道也故有起居不时七情六欲而增虚
极者
多在阴尔但世俗不审此理往往补阳是以先生论此诚千古不传之妙实启后人之盲 也且于内经
谓以身之虚而逢天之虚两虚相感其气至骨入则伤五脏二候救之弗能伤也旨趣为明白养生者最
宜玩味
卷十九虚损门
论虚为劳倦所伤
属性:东垣曰经云阴虚生内热(云云见热门)又云劳则气耗劳则喘且汗出内外皆越故气耗矣夫喜
怒不
节起居不时有所劳伤皆损其气气衰则火旺火旺则乘其脾土脾主四肢故困热无气以动懒于言语
动作喘之表热自汗心烦不安当病之时宜安心静坐以养其气以甘寒泻其火热以酸味收其散气
以
甘温补其中气经言劳者温之损者温之者是也要略云平人脉大为劳以黄 建中汤治之之意也
谨按丹溪先生曰治病之方先顾原气盖谓诸病多因虚致故也是以劳倦之证其因甚多东垣丹
溪论
治详矣然比之虚损证不同有因病致虚者如伤寒暑饮食后或久病所致之类是也因虚致损者如病
后形瘁痿弱劳瘵之类是也此则虚损皆与劳倦不同大抵因病致虚则为轻盖病势尚浅原气未虚也
至病初愈而复劳或复饮食劳倦或房劳七情六欲阳瘁阴弱加至羸损此因虚致损则为重病势已过
原气已索故也愚谓此当分治如因病致虚及劳倦不足与以下诸证兼虚者宜从东垣丹溪之论治之
因虚致损者又当于东垣丹溪论治而推充行之可也
卷十九虚损门
论虚证为痿
属性:详见痿门
卷十九虚损门
论虚证发热
属性:详见热门
卷十九虚损门
论虚证恶寒
属性:详见寒门
卷十九虚损门
论虚证为泻痢
属性:详见滞下门
卷十九虚损门
论虚证似中风
属性:详见中风门
卷十九虚损门
论虚为头痛头眩
属性:详见各门
卷十九虚损门
论虚证夹痰有似邪祟
属性:丹溪曰血气者身之神也神既衰乏邪因而入理或有之若夫血气俱亏痰客中焦妨碍升降不得
运用以致十二宫各失其职视听言动皆有虚妄以邪治之焉能愈病宪幕傅兄之子年十七暑月因劳而渴恣饮梅浆又
连得大惊三四次妄言妄见病似邪鬼两脉皆虚弦而沉数予曰数为有热虚弦是大惊又
酸浆停于中脘补虚清热导去痰滞病乃可安与参术陈皮茯苓芩连等浓作汤入竹沥姜汁与浃旬未
效众皆尤药之未对予知其虚之未回痰之未导仍与前药加荆沥又旬余而安外弟一日醉饱后乱言
妄见且言伊芳兄生前事甚的乃叔叱之曰食鱼肉与酒大过痰所为耳灌盐汤一大碗吐痰一升许汗因
大作困睡一宵而安又金氏妇壮年暑月赴筵回乃姑询其座次失序自愧因成病言语失伦其中又时
间一句曰奴奴不是两脉皆弦而数予曰非鬼神乃病也但与补脾导痰清热数日自安其弟不信以数
巫者喷水而咒之旬余而死或曰病无鬼以邪治之何至于死曰暑月赴筵外境蒸热辛辣适口内境郁
热而况旧有积痰加之愧闷其痰与热何可云喻今乃惊以法尺是惊其神而血不宁也喷以法水是冷
密其肌汗不得泄也汗不得泄则热内燔血不得宁则阴消而阳不能独立也不死何俟或曰外台秘要
有禁咒一科庸可废乎予曰移精变气乃小术耳可治小病若内有虚邪外有实邪自有定法符何能也
惟符水可治膈上热痰一呷凉冷岂不清快若内伤而虚与冬令严寒符水入口必冰胃而死斯言也可
与识者道
卷十九虚损门
论原气陷下因虚所致
属性:内经曰感虚乃陷下也
谨按针经曰陷下则灸之夫病有邪气陷下正气陷下者也然经谓邪气陷下者是经虚气少邪入
故曰
感虚乃陷下也故诸邪陷下在经者宜灸之正气陷下者若东垣所谓饮食劳倦内伤元气胃脘之阳不
能升举并心肺之气陷入于中焦药以扶持元气胃气是也然用药亦有轻重轻者用升浮之剂如补中
益气汤益胃升阳汤之类是也重者宜用劫剂来复丹灵砂丹之类是也沉诸邪陷下宜灸之证亦有标
本不同论见寒门方后
卷十九虚损门
论精气夺则虚(夺谓精气减少如夺去也出内经通评虚实论)
属性:谨按人禀冲和之气而生身有三曰元精曰元气曰元神者本身中之真精真气真脉也夫精乃腑
脏之
真非荣血之比故曰天癸气乃腑脏之大经为动静之主故曰神机脉为天真委和之一气经谓其名有
三曰命之本气之神形之道其机运升降皆随气而
动因血而荣精气资始相生不失以养一身为人之司命形质之体用也至若精不足则气失资化气不
足则血失所营血不足则气无所附天真散乱则气血精神无所禀命矣是以相生长养之道精化气气
生神而皆禀乎身中脏腑之真也夫气血从乎荣卫荣卫又宗乎经隧荣卫者精气之化为先天清浊之
始经隧者胃之水谷气化此经隧不能不生荣卫荣卫不能不散而养经脉经脉不能不顺而资天真为
生养涵容造化形质理之然也凡人之视听言动壮寿皆此理之常也疾病盲 关格夭折皆此理之失
也故有精神气血不足则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