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者折之弱者济之盖莫或使然而自不能不然也不如是则高者愈高下者愈下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而
乖乱之弊日已极矣天地岂能位乎虽然高也下也强与弱也亦莫或使然而自不能不然也故易也者
造化之不可常也惟其不可常故神化莫能以测莫测故不息也可常则息矣亢则害承乃制者其莫或
使然而自不能不然也欤夫太仆河间已发挥者兹不赘乃其未息之旨请推而陈之夫自显明之右止
君火治之十五句言六节所治之位也自相火之行下止阴精承之十二句言地理之应乎岁气也亢则
害承乃制二句言抑其过也制生则化止生化大病四句言有制之常与无制之变也承犹随也然不曰
随而曰承者以下言之则有上奉之象故曰承虽谓之承而有防之之义存焉亢者过极也害者害物也
制者克胜之也然所承也其不亢则随之而已故虽承而不见既亢则克胜以平之承斯见矣然而迎之
不知其所来迹之不知其所止固若有不可必者然可必者常存乎杳冥恍惚之中而莫之或欺之
河间曰已亢过极则反似胜已之化似也者其可以形质求哉故后篇厥阴所至为风生终为肃少
阴所
至为热生终为寒之类其为风生为热生者亢也其为肃为寒者制也又水发而为雹雪土发而飘骤之
类其水发土发者亢也其雹雪飘骤者制也若然者盖造化之常不能以无亢亦不能以无制焉耳夫前
后二篇所主虽有岁气运气之殊然亢则害承乃制之道盖无往而不然也惟其无往而不然故求之于
人则五脏更相平也一脏不平所不胜平之五脏更相平非不亢而防之乎一脏不平所不胜平之非既
亢而克胜之乎姑以心火而言其不亢则肾水虽心火之所畏亦不过防之而已一或有亢即起而克胜
之矣余脏皆然制生则化当作制则生化盖传写之误而释之读之者不觉求之不通遂并遗四句而弗
取殊不知上二句止言亢而害害而制耳此四句乃害与制之外之余意也苟或遗之则无以见经旨之
周悉矣制则生化正与下文害则败乱相对辞理俱顺不劳曲说而自通制则生化者言有所致则六气
不
至与亢而为平平则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矣化为生之盛故生先于化也外列盛衰者言六气分布主
治迭为盛衰昭然可见故曰外列害则败乱生化大病者言既亢为害而无所制则败坏乖乱之政行矣
败坏乖乱之政行则其变极矣其灾甚矣万物其有不病者乎生化指所生所化者言谓万物也以变极
而灾甚故曰大病上生化以造化之用言下生化以万物言以人论之制则生化犹元气周流滋营一身
凡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九窍皆藉焉以为动静云为之主生化大病犹邪气恣横正气耗散凡五脏六腑
四肢百骸九窍举不能遂其运用之常也或以害为自害或以承为承袭或以生为自无而有化为自
有而无或以二生化为一意或以大病为喻造化之机息此数者皆非也且夫人之气也固亦有亢而自
制者苟亢而不能自制则汤液针石导引之法以为之助若天地之气其亢而自制者固复于平亢而不
制者其孰助哉虽然造化之道苟变至于极则亦终必自反而复其常矣学人能本之太仆河间而参之
此论则造化枢纽之详亦庶矣乎
卷十火门
气属阳动作火论
属性:详见气门
卷十火门
论阴虚火动
属性:详见热门
卷十火门
论积温蓄热成火宜汗吐下法
属性:子和曰李屏山素饮酒一日得病医用酒蒸丸热后目睹天地但见红色遂成龙火卒不能救 棠
溪李
济之常病目及居省掾每服补肝散以致睛胀但见窗槛横排几至丧明令涌泄五七次继服凉剂方始
如故 丹霞朱僧氏代章宗出家既病三阳蓄热常居静室不敢见明明则头疼如锥每置冰于顶上不
能解其热历诸医莫能辩其病后治之七日而愈其法用汗吐下三法而已后用凉物清镇之平复如故
谨按以上病例非汗吐下法则不能已人惟阴平阳秘神气以宁盖昧者徇情纵欲因致积热之证
非
一朝一夕故也治当如此其为治不能究其源委岂得不遂致误人者哉今以积热沉寒论附录于下
王安道曰人之所借以生者气也气者何阴阳是也夫阴与阳可以和而平可以乖而否善摄与否
吉凶
于是乎定夫惟摄之不能以皆善也故偏寒偏热之病始莫逃于乖否之余矣虽然寒也热也苟未至于
甚粗工为之而不难设热积而寒沉良工犹弗能以为计况其下乎奈之何俗尚颛蒙恪恃方药愈投
愈
盛迷不之反岂知端本澄源中含至理执其枢要众妙俱呈且以积热言之始而凉和次而寒取寒取不
愈则因热而从之从之不愈则技穷矣由是苦寒频岁而弗停又以沉寒言之始而温和次而热取热取
不
愈则因寒而从之从之不愈则技穷矣由是辛热比年而弗止叹夫苦寒益深而积热弥炽辛热太过而
沉
寒愈滋苟非大圣慈仁明垂枢要生也孰从而全之经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
所谓
求其属也属也者其枢要之所存乎斯旨也王太仆知之故曰益火之原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又曰取心者不必齐以热取肾者不必齐以寒但益心之阳寒亦通行强肾之阴热之犹可吁混乎千言
万
语之间殆犹和璧之在璞也夫寒之而热者徒知以寒治热而不知热之不衰者由乎真水之不足也热
之
而寒者徒知以热治寒而不知寒之不衰者由乎真火之不足也不知真水火不足泛以寒热药治之非
惟脏腑习熟药反见化于其病而有者弗去无者复至矣故取之阴所以益肾水之不足而使其制夫心
火之有余取之阳所以益心火之不足而使其胜夫肾水之有余也其指水火也属犹主也谓心肾也求
其属者言水火不足而求之于心肾也火之原者阳气之根即心是也水之主者阴气之根即肾是也非
谓火
为心而原为肝水为肾而主为肺也寒亦益心热亦强肾此太仆之至理于规矩准绳之外而非迂生曲
士之可以 及矣
卷十火证治法
吐剂
属性:仲景瓜蒂散
子和三圣散
元戎胜金丸
方并见痰饮门
按贾元良曰宣剂者涌吐是也以君召臣曰宣言以上召下之义也俚人以泻为宣非也古曰春宣
五脏
之积滞仲景大法春则人病在头故宜吐之南地人服屠苏自下而上是也下攻者非也然一切风热积
热或火炽者其证寸口脉滑而有力胸中实满烦 气上而不化面赤痰盛骂詈惊骇等证并宜吐之但
以上诸方恐非所宜义见痰饮门
卷十火证治法
升散之剂
属性:东垣泻阴火升阳汤治肌热烦热面赤食少喘咳痰盛脉右关缓弱或弦或浮数
羌活 甘草(炙) 黄 苍术(各一两) 升麻(八钱) 柴胡(一两半) 人参 黄芩(各
七钱) 黄连(半两酒炒) 石膏(半两秋深勿用)
上 咀每服一两或半两水煎
按此发脾胃火邪之剂又心胆肝肺膀胱药也泻阴火升发阳气荣养气血也
升阳散火汤治男子妇人四肢发热肌热筋痹热骨髓中热发困热如燎扪之烙手此病多因血虚
而得之或胃虚过食冷物抑遏阳气于脾土火郁则发之
升麻 葛根 独活 羌活(各半两) 防风(二钱半) 柴胡(八钱) 甘草(炙三钱) 人参
白芍(各半两) 甘草(生二钱)
上 咀每服半两或一两水煎稍热服
按此胃胆脾肺膀胱经药也
千金麦门冬汤治诸病后火热乘肺咳唾有血胸胁胀满上气羸瘦五心烦热渴而烦闷
麦门冬 桑白皮 生地黄(各一两) 半夏 紫菀 桔梗 淡竹茹 麻黄(各七钱半) 五
味子 甘草(各半两)
上 咀每服五钱或一两入姜煎
按此心肺药也然麻黄恐非病后所宜
拔萃方地骨皮散治浑身壮热脉长而滑阳毒火炽发渴
地骨皮 茯苓(各半两) 柴胡 黄芩 生地黄 知母(各一两) 石膏(二两) 羌活 麻
黄(各七钱半有汗并去之)
上 咀每服一两入姜煎
按此肝心脾肺肾药又表里气血之剂也云歧子曰在五脏之标本者皆可用
栀子仁汤治发热潮热发狂烦躁面赤咽痛
栀子仁 赤芍 大青 知母(各一钱) 升麻 黄芩 石膏(各二钱) 杏仁(二钱) 柴胡
(二钱半) 甘草(二钱) 豉(百粒)
上 咀水煎
按此脾肺肝胆胃经药也
阳毒升麻汤治伤寒杂病汗吐下后变成阳毒发狂谵妄喉痛下利
升麻(五钱) 犀角 射干 黄芩 人参 甘草(各二钱半)
上 咀水煎
按此升散肺胃火热药也
葛根橘皮汤治诸热证温毒成 或咳或心闷或呕
葛根(三钱) 橘皮 杏仁 知母 黄芩 麻黄 甘草(各二钱)
上 咀入姜煎
按此肺胃膀胱经药也
谨按古方治火升散之剂其例少得姑采以上诸方以备其旨
卷十火证治法
折制之剂
属性:局方凉膈散
按此泻脾胃肺心主胆三焦大肠火热药也
调胃承气汤
按此泻胃火之药也
当归承气汤
方并见热门
按此泻脾胃肝火之药也
麦门冬散治丈夫妇人蕴积邪热心胸烦闷咽干口燥睡卧不安或大小肠不利口舌生疮
芒硝(一两) 麦门冬(三钱) 小草 黄连 升麻 犀角屑 甘草(炙) 黄芩 枳壳 大
青(各半两)
上为末每三钱水煎
按此泻心肺肝胃火热之剂与以上诸方皆咸寒之药经云火淫于内治以咸寒而为正治然亦有
气血上下之分也用者自宜取择
黄连解毒汤治一切火热毒狂躁烦心口燥咽干热势之甚者及吐下后热不解而脉洪喘急郑声
目赤睛疼燥渴
黄连 黄柏 大栀子 黄芩(各等分)
上 咀水煎
按此太仓公火剂汤也泻心肺肾膀胱大小肠胃火之药真珠散治男女五脏积热毒瓦斯上攻心胸
烦闷口干舌燥精神恍惚闷乱生卧不安
琥珀 真珠粉 天花粉 铁粉 朱砂 生甘草 寒水石( ) 牙硝 大黄(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一钱竹叶汤调下
按此泻心肾胃火之剂镇坠药也
宣明大金花丸治中外诸热寝汗切牙睡语惊悸溺血淋 咳血衄血瘦弱头痛并骨蒸肺痿劳嗽
去大黄加栀子名栀子金花丸
黄连 黄柏 黄芩 大黄(各等分)
上为末滴水丸小豆大每二三十丸新水下
按此解毒汤之变法也出阳明例但云治瘦弱头痛以下诸证犹宜详审用之
当归龙胆丸治肾水阴虚风热蕴积时发惊悸筋惕搐搦神志不宁荣卫壅滞头目昏眩肌肉
胸膈咽嗌不利肠胃燥涩躁扰狂越骂詈惊骇火热等证
当归 草龙胆 大栀子 黄连 黄柏 黄芩(各一两) 大黄 芦荟 青黛(各半两) 木
香(一钱) 麝(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