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肠鸣而痛,温溜主之。
卷十八大肠腑方
肛门论第三
属性:(论一首)
论曰∶肛门者,主大行道,肺、大肠候也,号为通事令史。重十二两,长一尺二寸,广
二寸二分。应十二时。若脏伤热,则肛门闭塞大行不通,或肿缩入生疮。若腑伤寒,则肛门
开大行洞泄,肛门凸出,良久乃入。热则通之,寒则补之,虚实和平,根据经调理(方见二十
四卷中。)
卷十八大肠腑方
皮虚实第四
属性:(论一首 方二首)
论曰∶夫五脏六腑者,内应骨髓,外合皮毛肤肉。若病从外生,则皮毛肤肉关格强急。
若病从内发,则骨髓痛疼。然阴阳表里,内髓外皮,其病源不可不详之也。皮虚者寒,皮实
者热。凡皮虚实之,应主于肺大肠。其病发于皮毛,热则应脏,寒则应腑。
卷十八大肠腑方皮虚实第四
蒴蒸汤
属性:治皮虚主大肠病,寒气关格方。
蒴 根叶(切三升) 菖蒲叶(切三升) 桃叶皮枝(三升) 细糠(一斗) 秫米(三
升)
上五味以水一石五斗,煮取米熟为度,大盆器贮,于盆上作小竹床子罩盆,人身坐床中
,周回四面将席荐障风,身上以衣被盖覆。若气急时,开孔对中泄气,取通身接汗可得两
食久许。如此三日,蒸还温药足汁用之。若盆里不过热,盆下安炭火。非但治寒,但是皮肤
一切劳冷悉治之。
卷十八大肠腑方皮虚实第四
栀子煎
属性:治皮实主肺病热气方。
栀子仁 枳实 大青 杏仁 柴胡 芒硝(各二两) 生地黄 淡竹叶(切各一升) 生
元
参
上十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下芒硝,分三服。
卷十八大肠腑方
咳嗽第五
属性:(论二首 方五十五首 灸法十四首)
论曰∶经云∶五脏六腑皆令咳,肺居外而近上合于皮毛。皮毛喜受邪,故肺独易为咳也
。邪客于肺,则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喉鸣,甚则唾血。肺咳经久不已,传入大肠,其
状咳则遗粪。肾咳者,其状引腰背痛,甚则咳涎。肾咳经久不已,传入膀胱,其状咳则遗尿。
肝咳者,其状左胁痛,甚者不得转侧。肝咳经久不已,传入胆,其状咳则清苦汁出。心咳者,
其状引心痛,喉仲介介如梗,甚者喉痹咽肿。心咳经久不已,传入小肠,其状咳则矢气。脾
咳者,其状右胁痛阴阴引肩背,甚者不得动,动则咳剧。经久不已,传入胃,其状咳而呕,
呕甚则长虫出。久咳不已,三焦受之,三焦咳之状,咳而腹满,不能食饮,此皆聚于胃。关
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若顺时有风寒冷人触冒解脱,伤皮毛间入腑脏为咳上气
如此也。有非时忽然暴寒,伤皮肤中与肺合,则咳嗽上气,或胸胁支痛,咳唾有血者,是其
热得非时之寒,暴薄之不得渐散,伏结深,喜肺痈也。因咳服温药,咳尤剧及壮热吐脓血,
汗出恶寒是也。天有非时寒者,急看四时方也。
问曰∶咳病有十,何谓也?师曰∶有风咳,有寒咳,有支咳,有肝咳,有心咳,有脾咳
,有肺咳,有肾咳,有胆咳,有厥阴咳。问曰∶十咳之证以何为异?师曰∶欲语因咳言不得
竟,谓之风咳。饮冷食寒因之而咳,谓之寒咳。心下坚满,咳则支痛,其脉反迟,谓之支咳。
咳则引胁下痛,谓之肝咳。咳而唾血引手少阴,谓之心咳。咳而涎出续续不止,引少腹,谓
之脾咳。咳引颈项而唾涎沫,谓之肺咳。咳则耳无所闻,引腰并脐中,谓之肾咳,咳而引头
痛口苦,谓之胆咳,咳而引舌本,谓之厥阴咳。风咳者,不下之。寒咳、支咳、肝咳、刺足
太冲。心咳,刺手神门。脾咳,刺足太白。肺咳,刺手太渊。肾咳,刺足太溪。胆咳,刺足
阳陵泉。厥阴咳,刺手大陵。
虚
也。此为胸中寒实所致也,当吐之。
乃可吐耳。
咳家,其人脉弦为有水,可与十枣汤下之(见下第十二方)。不能卧出者,阴不受邪故
也。
留饮咳者,其人咳不得卧,引项上痛,咳者如小儿掣纵状。夫酒家咳者,必致吐血,此坐久
极饮过度所致也。其脉沉者,不可发汗。久咳数岁,其脉弱者可治,实大数者死。其脉虚者
必善冒,其人本有支饮在胸中故也。治属饮家。上气汗出而咳,属饮家。咳而小便利,若失
溺不可发汗,汗出即厥逆冷。
夫病吐血喘咳上气,其脉数,有热不得卧者死。寒家咳而上气,其脉数者死,谓其人形
损故也。脉大而散散者,为气实而血虚,名曰有表无里。上气面 肿肩息,其脉浮大不治,
加
卷十八大肠腑方咳嗽第五
小青龙汤
属性:治咳逆倚息不得卧(方见第九卷伤寒上。)
小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
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桂苓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方∶
茯苓(四两) 桂心 甘草(各三两) 五味子(半升)
上四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
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苓甘五味姜辛汤以治其咳满方∶
茯苓(四两) 甘草 干姜 细辛(各三两) 五味子(半升)
上五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者,为
支饮也。支饮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纳半夏,以去其水。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半夏汤
方∶
半夏 五味子(各半升) 茯苓(四两) 细辛 干姜 甘草(各二两)
上六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应用麻黄。以其人遂痹,故不纳麻黄,纳杏仁、茯苓、甘、五味
,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方∶
杏仁 半夏 五味子(各半升) 茯苓(四两) 细辛 干姜 甘草(各三两)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若逆而纳麻黄,其人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
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利之。芩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方∶
大黄 细辛 干姜 甘草(各三两) 茯苓(四两) 杏仁 半夏 五味子(各半升)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咳而上气肺胀,其脉浮,心下有水气,胁下痛引缺盆,设若有实者必躁,其人常倚伏,
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方∶
石膏 干姜 桂心 细辛(各二两) 麻黄(四两) 芍药 甘草(各三两) 半夏(半
升)
五味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沫,下药,煮取二升半,强者服一升
。羸者减之,小儿服四合。(仲景治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外台》
同)。
卷十八大肠腑方咳嗽第五
射干麻黄汤
属性:治咳而上气,喉中如水鸡声者方。
射干 细辛 款冬花 紫菀(各三两) 麻黄 生姜(各四两) 半夏 五味子(各半
升)
大枣
上九味 咀,以东流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药,煮取三升,去滓,分三
服,日三。
卷十八大肠腑方咳嗽第五
浓朴麻黄汤
属性:治咳逆上气胸满,喉中不利如水鸡声,其脉浮者方。
浓朴(五两) 麻黄(四两) 石膏(三两) 细辛 干姜(各二两) 小麦(一升) 杏
仁半
夏五味子(各半升)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麦熟,去麦纳药,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
卷十八大肠腑方咳嗽第五
泽漆汤
属性:治上气而脉沉者方。
泽漆(三斤细切,以东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去滓澄清) 半夏(半升) 生姜 紫
菀
(一作紫参) 白前(各五两) 黄芩 甘草 桂心 人参(各三两)
上九味纳泽漆汁中,煮取五升,每服五合,日三,夜一。
卷十八大肠腑方咳嗽第五
麦门冬汤
属性:下气止逆,治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方。
麦门冬汁(三升) 半夏(一升) 粳米(二合) 人参 甘草(各三两) 大枣(二
十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分四服,日三夜一。
卷十八大肠腑方咳嗽第五
麻黄石膏汤
属性:治上气胸满方。
麻黄(四两) 石膏(如鸡子大) 浓朴(五两) 小麦(一升) 杏仁(半升)
上五味以水一斗,先煮小麦熟,去麦下药,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深师用此治久
逆上气,喉中如水鸡鸣咳者,加半夏、五味子各半升,干姜三累)。
卷十八大肠腑方咳嗽第五
十枣汤
属性:夫有支饮家,咳烦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一岁可与此方。
大枣(十枚) 大戟 甘遂 芫花(等分)
上大戟、甘遂、芫花捣为末,以水一斗五合,煮枣取八合,去滓,纳药末,强者一钱匕
,羸者半匕,顿服。平旦服而不下者,明旦更加半匕。下后自补养。咳而引胁下痛,亦十
枣汤主之。
卷十八大肠腑方咳嗽第五
温脾汤
属性:治食饱而咳者方。
甘草(四两) 枣(十枚)
上二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若咽中痛而声鸣者,加干姜一两。
卷十八大肠腑方咳嗽第五
百部根汤
属性:治嗽不得卧两眼突出方。
百部根 生姜(各半斤) 细辛 甘草(各三两) 贝母 白术 五味子(各一两) 桂
心
(四两) 麻黄(六两)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古今录验》有杏仁四两,
紫菀三两)。
卷十八大肠腑方咳嗽第五
海藻汤
属性:治咳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