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方 治肺气不足咳逆短气,寒从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语无声音而渴,舌本干燥方 
五味子 苏子(各一升) 白石英 钟乳(各三两) 款冬花 竹叶 橘皮 桂心 桑 
白皮 
茯苓 紫菀(各二两) 麦冬(四两) 生姜(五两) 杏仁(五十枚) 粳米(二合) 大 
枣(十枚) 
上十六味 咀,以水一斗三升,先煮桑白皮、粳米、大枣,以米熟去滓纳诸药,煮取 
五升,分六服,日三。 
又方 治肺气不足,心腹支满,咳嗽喘逆上气唾脓血,胸背痛,手足烦热,惕然自惊 
皮毛起,或哭或歌或怒,干呕心烦,耳中闻风雨声,面色白方。 
款冬花 桂心(各二两) 桑白皮(一斤) 生姜 五味子 钟乳(各三两) 麦冬(四 
两) 
粳米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粳米、枣令熟,去滓纳药,煎取二升,分三服,温 
服之。 
一方用白石英二两(《广济》有紫菀,人参各二两,名紫菀汤。) 

卷十七肺脏方肺虚实第二
麻子汤
属性:治肺气不足,咳唾脓血,气短不得卧方。 
麻子(一升) 桑皮 饧(各一斤) 桂心 人参(各二两) 阿胶 紫菀(各一两) 生 
姜 
(三两) 干地黄(四两) 
上九味 咀,以酒一斗五升,水一斗五升,合煮取四升,分五服。 

卷十七肺脏方肺虚实第二
饧煎
属性:治肺气不足,咽喉苦干方。 
作饧任多少,取干枣一升,去核熟捣,水五升和使相得,绞去滓,澄去上清,取浊者纳 
饴中搅火上煎,勿令坚,令连服如鸡子大,渐渐服之,日三夜二。 
治肺风气痿绝,四肢满胀喘逆胸满方∶ 
灸肺俞各二壮,肺俞对乳引绳度之,在第三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 
肺与大肠俱虚 
右手寸口气口以前脉阴阳俱虚者,手太阴与阳明经俱虚也。病苦耳鸣嘈嘈,时妄见光明 
,情中不乐或如恐怖,名曰肺与大肠俱虚也。 

卷十七肺脏方肺虚实第二
小建中汤
属性:治肺与大肠俱不足,虚寒乏气,小腹拘急,腰痛羸瘠百病方。 
大枣(十二枚) 生姜 桂心(各三两) 甘草(二两) 芍药(六两) 
上五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合饴糖八两,煮三沸,分三服(《肘后》用 
黄、人参各二两,名黄 建中汤。) 

卷十七肺脏方
肺劳第三
属性:(论一首 方三首 灸法一首) 
论曰∶凡肺劳病者,补肾气以益之,肾旺则感于肺矣。人逆秋气,则手太阴不收,肺气 
焦满,顺之则生,逆之则死。顺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关格,病则生矣。 

卷十七肺脏方肺劳第三
麻黄引气汤
属性:治肺劳实气喘鼻张,面目苦肿方。 
麻黄 杏仁 生姜 半夏(各五分) 紫苏(四分) 白前 细辛 桂心(各三分) 橘 
皮 
(二分) 石膏(八两) 竹叶(切一升) 
上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卷十七肺脏方肺劳第三
半夏汤
属性:治肺劳虚寒,心腹冷气逆游气,胸胁气满,从胸达背痛,忧气往来,呕逆饮食即吐, 
虚乏不足方。 
半夏(一升) 生姜(一斤) 桂心(四两) 甘草 浓朴(各二两) 人参 橘皮 麦 
冬(各 
三两)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四服。腹痛加当归二两。 

卷十七肺脏方肺劳第三
浓朴汤
属性:治肺劳风虚冷痰 水气,昼夜不得卧,头不得近枕,上气胸满,喘息气绝,此痰水盛 
溢方。 
浓朴 麻黄 桂心 黄芩 石膏 大戟 橘皮(各二两) 枳实 甘草 秦艽 杏仁 茯 
苓(各三两) 细辛(二两) 半夏(一升) 生姜(十两) 大枣(十五枚) 
上十六味 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四升,去滓,分五服。 
治喉痹气逆咳嗽口中唾涎方∶ 
灸肺俞七壮,亦可随年壮至百壮。 

卷十七肺脏方
气极第四
属性:(论一首 方六首 灸法二首) 
论曰∶凡气极者,主肺也。肺应气,气与肺合。又曰∶以秋遇病为皮痹,皮痹不已,复 
感于邪,内舍于肺,则寒湿之气客于六腑也。若肺有病则先发气,气上冲胸,常欲自恚。以 
秋庚辛日伤风邪之气为肺风,肺风之状多汗。若阴伤则寒,寒则虚,虚则气逆咳,咳则短气, 
暮则甚。阴气至,湿气生,故甚阴畏阳气,昼日则瘥。若阳伤则热,热则实,实则气喘息上 
胸噫,甚则唾血也。然阳病治阴,阴是其里。阴病治阳,阳是其表。是以阴阳表里衰旺之源。 
故知以阳调阴,以阴调阳。阳气实则决,阴气虚则引。善治病者,初入皮毛,肌肤筋脉则治 
之。若至六腑五脏,半死矣。 
扁鹊曰∶气绝不治,喘(一作奔)而冷汗出,二日死。气应手太阴,太阴气绝,则皮毛 
焦, 
气先死矣。 

卷十七肺脏方气极第四
钟乳散
属性:治气极虚寒,阴畏阳气,昼瘥暮甚,气短息寒,亦治百病,令人力强能饮食 
钟乳(别研) 干姜 桔梗 茯苓 细辛 桂心 附子 人参(各一两六铢) 白术(一两) 
、防风 栝蒌根 牡蛎(各二两半) 
上十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渐加至二匕。五十以上可数服,得力乃止(《翼 
方》云∶有冷加椒,有热加芩各三两。) 

卷十七肺脏方气极第四
黄汤
属性:治气极虚寒皮毛焦,津液不通,虚劳百病,虚损力乏方。 
黄 (四两) 人参 白术 桂心(各二两) 生姜(八两) 大枣(十枚) 附子(三 
十铢, 
一方不用) 
上七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去滓,分四服。 

卷十七肺脏方气极第四
大露宿丸
属性:治气极虚寒皮痹不已,内舍于肺,寒气入客于六腑,腹胀虚满,寒冷积聚百病方。 
石(《肘后》作矾石) 干姜 桂心 皂荚 桔梗 附子(各三两) 
上六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丸,日三,渐加之。慎热及火等。 

卷十七肺脏方气极第四
硫黄丸
属性:治气极虚寒 饮,胸中痰满,心腹痛,气急,不下饮食方。 
硫黄 石 干姜 附子 乌头 桂心 细辛 白术 桔梗 茯苓(各二两) 
上十味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十丸,日三。渐加之,以知为度。(《肘后》无白术、桔 
梗、茯苓,用吴茱萸、川椒、人参、皂荚、当归十二味为丸,用治人大冷,夏日温饮食不解 
衣者 

卷十七肺脏方气极第四
大前胡汤
属性:治气极伤热,喘息冲胸,常欲自恚,心腹满痛,内外有热,烦呕不安方。 
前胡(八两) 半夏 麻黄 芍药(各四两) 生姜(五两) 黄芩(三两) 枳实(四 
枚) 大 
枣( 
上八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卷十七肺脏方气极第四
竹叶汤
属性:治气极伤热气喘,甚则唾血,气短乏不欲食,口燥咽干方。 
竹叶(二升) 麦冬 小麦 生地(各一升) 生姜 石膏(各六两) 麻黄(三两) 甘 
草(一两)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卷十七肺脏方气极第四
灸法
属性:呕吐上气,灸尺泽,不三壮则七壮,尺泽在腕后肘中横纹。 
腹中雷鸣相逐,食不化逆气,灸上脘下一寸,名太仓,七壮。 

卷十七肺脏方
积气第五
属性:(论二首 方五十一首 灸法二十四首) 
论曰∶七气者,寒气、热气、怒气、恚气、喜气、忧气、愁气。凡七种气积聚坚大如杯 
,若积在心下腹中,疾痛不能饮食,时来时去,每发欲死如有祸祟,皆七气所生。寒气即呕 
逆恶心。热气即说物不竟而迫。怒气即上气不可忍,热痛上抢心,短气欲死不得息。恚气即 
积聚在心下不得饮食。喜气即不可疾行,不能久立。忧气即不可剧作,暮卧不安。愁气即喜 
忘不识人语,置物四方还取不得,去处若闻,急即四肢浮肿,手足筋挛,捉不能举如得病。 
此 

卷十七肺脏方积气第五
七气丸
属性:乌头 大黄(各七分) 紫菀 半夏 前胡 细辛 丹参 茯苓 川芎 桃仁(胡洽作 
杏 
仁) 菖蒲(一作芍药) 石膏 吴茱萸 桂心 桔梗(各三分) 人参 甘草 防葵(各 
一两) 
干姜 川 
上二十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三丸,日三。加至十丸。一方去半夏加甘遂三分(胡 
洽无丹参、甘草。) 

卷十七肺脏方积气第五
七气丸
属性:主七气。七气者,寒气、热气、怒气、恚气、喜气、忧气、愁气,此之为病皆生积聚, 
坚牢如杯,心腹绞痛,不能饮食,时去时来,发则欲死。凡寒气状吐逆心满。热气状恍惚眩 
冒失精。怒气状不可当,热痛上荡心,短气欲绝不得息。恚气状,积聚心满,不得食饮。喜 
气状,不可疾行久立。忧气状,不可苦作,卧不安席。愁气状,平故如怒喜忘,四肢浮肿不 
得举止。亦治产后中风余疾方。 
大黄(二两半) 人参 半夏 吴萸 柴胡 干姜 细辛 桔梗 菖蒲(各二分) 茯 
苓 
川芎 甘草 川椒(一用桂心) 石膏 桃仁(各三分) 
上十五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酒下三丸,日三服。渐加至十丸(《翼方》无茯苓、 
川芎、甘草、石膏、桃仁。) 

卷十七肺脏方积气第五
七气汤
属性:治寒气、热气、忧气、劳气、愁气或饮食为膈气,或劳气内伤,五脏不调,气衰少力 
方。 
干姜 黄芩 浓朴(深师作桂心) 半夏 甘草 地黄 芍药 栝蒌根(深师作橘皮, 
各 
一两) 川椒(三两,深师作桔梗) 枳实(五枚) 人参(一两) 吴萸(五合) 
上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 
又方 治虚冷上气、劳气等方。 
半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