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点化养生保健捷径:用易经开方-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取两小片雪莲花,贴于两侧太阳穴。又过十几分钟,问她如何。答曰:好了很多,不怎么感觉痛了。

雪莲花外用驱寒的效果很好。我关照她回去用热水泡脚,以进一步驱寒,随后便与她闲聊其他的话题了。

几天之后,她匆忙而来,告诉我咽喉疼痛,请人察看,竟然扁桃体发炎,近乎化脓,需要立即去医院治疗。

扁桃体发炎?小事一桩啊!我告诉她莫慌,这次详细询问她的情形。原来那日,她不仅仅有头痛症状,而且同时咽喉不适。她不仅仅受寒,午饭也曾进食大量辣椒。

贴雪莲花和泡脚之后,头痛症状消失,但咽喉不适一直未除,且越来越重,转为疼痛。经学医的友人察看,扁桃体近乎化脓,告知需立即去医院。

如确是受寒引起,那么泡脚和雪莲花外贴,必有良效。她的扁桃体发炎,肯定不是受寒之故。于是推算她发病那日的时间导致的“运气”,经过推算,我决定给她针灸。

取穴:左尺泽穴。

方法:用一寸半针灸针直刺。留针,约五分钟动一下针,以保持刺激强度。

下针十多分钟后,询问咽喉情况,回答说疼痛已减轻。继续留针,一边与她闲聊,大约一两个小时吧,给她起针时她的咽喉疼痛已经全部消失。经过这次处理之后,再未听她说咽喉疼痛之事,她近乎化脓的扁桃体发炎被一针治愈。

那么,决定给她扎针灸、取穴和“时间”有什么关联吗?是什么样的关联?本书的相关章节将会对此做出具体的回答。这里请你记下:对病患的处理,如果考虑患者发病时间以及其出生的日期,就会收到大不相同的疗效。
古人言:医易同源。

古人也常言:不知易,无以为大医。

然而,在中医理论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里,我们并没有看到《易经》的蛛丝马迹;在中医本草的经典著作《神农本草经》里,我们也没有看到《易经》的身影;在中医历代其他的理论与本草著作中,更难于看到《易经》的思想与具体知识。虽然后代曾有医家试着把易与医联系到一起,如唐宗海的《医易通说》,但也没有说明白易与医的关系。

那么,医易同源之说从哪里来?

《黄帝内经》作为不朽的中医经典,它里面记载的中医理论与药物特性以及经络种种究竟来自于何处?经络真是古代具有内视能力的人发现的吗?《黄帝内经》为何给人体的十二正经贯以厥阴、少阴、少阳、太阴、阳明、太阳之类的名字?这些名字真正的含义是什么?《黄帝内经》真像有人所言是上古文明的产物吗?《黄帝内经》经过几千年的解读和应用,我们离它是越来越近还是越来越远?我们究竟该站在什么样的角度去看待、理解和把握《黄帝内经》?当然,问号远远不只这么多。

虽说《易经》的具体知识并没有在《黄帝内经》与《神农本草经》等中医经典著作中出现,但医易同源也决非妄言,如果我们把《易经》和《内经》置于“对话”的环境中来考量,会有什么意外的收获呢?这样的立场和视角,也正是“不知易无以为大医”的真正含义。
导读:许多人对“八卦”都几近丧失了公允的立场,要么就迷信,要么就视为迷信,毫无疑问这都是很“八卦”的态度。从本质上说,八卦是数学的符号,是用来刻画自然界万物特性的数学符号。

《易经》是一部不朽的著作,被古代的统治者立为群经之首,万法之源。历代的知识分子,也大多孜孜学易,穷经皓首,研究《易经》的心得更是不知其数。然而,正所谓窗外同样的风景,但一个画家观察它与一个工程师观察它,所得到的结论会有天壤之别。在与离散数学打交道多年后又成为一个针灸博士的我的眼里,《易经》既不是玄妙的命理工具,也不是泛泛地认为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我看到的是古人用以描述天地万物互相联系的数学模型,是用来透视人体和人的健康的镜子。

用《易经》来描述人的健康与疾病,在本书的后面会有专门的讲述。现在,我们先来看《易经》最基本的八个符号

以上引文引自《易经·说卦传》。大家从这里对八卦的解释可以看出,先人将世间的事物和现象进行抽象和分类,全部归到八个卦象之中。当然,几千年前人们认识的范围相对比较狭小,我们不能要求真的可以包罗万象。但是,这里面列举的事物和现象在当今仍然是比较普遍存在的,有些已经不存在了,但类似的还是有。其中的很多事物或现象都与人的健康因素有关,这也是可以根据八卦来抽象、对照人的疾病的原因。

需要说明的是,八卦是我们的祖先观察自然万物而归纳出的物质的基本属性;上述每卦后面的说明只是罗列出一些自然界和社会之中最常见最基本的对应于卦的“象”或自然界的物质。以上我们的老祖宗所归纳的一些具有共同属性的东西,具体到某一物质而言,是指这物质具有这方面的属性,但不是说,这物质只具有这方面的属性。比如说,前面提到的牛,从品行上属于坤卦,但从它自身的体质上,则属于艮卦。

另外要说明的是,《易经》在历代的流传中,应用最多的方面就是占卜。所以,在《易经·说卦传》里面提到的这些东西,估计更多是为算命所准备的。比如说,戈兵属于离卦,当占卜者算得离卦而国家正在征兵时,且是一个刚到服兵役年龄的男子来要求测算时,估计算命者的结论就会是:逃不过当兵的命运吧。——呵呵,算命之事不是本书的主题,所以这里一笔带过。只是,既然我们老祖宗的这些东西最可能是为算命而观察总结的,而不是为医学准备的,那么,在把《易经》应用于医学时,我们必须重新总结自然界的万物,建立起自然界万物的在医学上的八卦属性说明,或者说,八卦药性说明吧。这个问题,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中,做详细的论述。

最后要说明的是,为了叙述方便,在以后的描述中,常会采用诸如“离为火”,“火为离”,“乾为天”,“震为龙”等简短的语句,其含义就是说,火具有离卦的特性,天具有乾卦的特性,龙具有震卦的特性等。
——复杂物质与现象的表示

导读:世间万物无比复杂,有些现象或物质虽具有八卦的基本属性,却不能够用某个八卦符号来简单地描述,这样复杂的物质或现象怎么用八卦符号表示呢?请看六十四卦。

以上只是简要介绍一下六十四卦的名称,至于说遇到一个事物具体取卦的方法,那么,则要因事论事,看实际的情况再说了。作为取卦的具体实例,我们不妨看看《医易通说》里介绍的十二辟卦。

一年有十二个月,每个月有每个月的特性,每个月的特性各不相同。要描述一年十二个月这各自不同的特性,我们来看看这六十四卦怎么刻画一年的十二个月的:

“从冬至(即农历十一月)起阴极阳生,坤卦下生一阳,是为复卦。”

冬至一阳生,这是学中医的人大概都知道的现象吧。此时,寒冷的土地下,悄悄地开始变暖,所以谓之“一阳生”。这个时候的大地,地面上寒冷还在,万物不生,还是当初收割后裸露的黑土地,是为坤卦;地面下,已有一丝暖意升起,因这点点的温暖,百草的根或种子开始准备孕育新芽,是为震卦;上为坤,下为震,从而构成卦象名为地雷复,是复卦。这复卦因此也就刻画了农历十一月的特征。

“丑月(即农历十二月)二阳初生,为地泽临。二阳在下,井中水极温,是其验也。泽者,气也。丑月掘地下入,则见其出气。”

农历的十二月,天气仍很寒冷,地面上仍是收割后裸露的黑土地,而在地面下,“二阳初生”,已经变得温暖得多,土壤中总是含有一定的水分的,在寒冷的天气里,这水分被冰冻;但随着这“二阳初生”,冰冻的水分解冻了,土壤变得湿润;于是,地面上,仍可用坤卦来刻画,地面下,已需用兑卦来描述了。上为坤,下为兑。坤为地,兑为泽,所以,两者构成卦象地泽临,是为临卦。这临卦,因此也就刻画了农历十二月的特征。

“寅月(即农历正月)三阴在上,三阳在下,为地天泰。天地气交,勾萌尽达。是月立春,万物发生,律中大簇,以成太和之气象。”

这是农历的正月,乍暖还寒,地面上仍没有太多的变化,但地面下,已经很温暖,已经是“三阳在下”了。三阳构成乾卦。从而,地面上为坤卦,地面下为乾卦,坤为地,乾为天,两者构成卦象地天泰,是为泰卦。这泰卦,因此也就刻画了农历正月的特征。

“二月惊蛰动雷,雷出地而上于天,故应雷天大壮,言万物方壮长也。”

农历的二月,春雷开始在天上炸响,是为震卦。地面下,当然仍是很温暖的景象,仍是“三阳在下”,这时候,冬眠的动物和虫子被这轰隆隆的春雷惊醒了,地里的庄稼也开始茁壮生长。地上为震,地下为乾,震为雷,乾为天,构成卦象为雷天大壮。这大壮卦,便就此刻画了农历二月的特征。

“三月为泽天夬,言雨泽自天而降。”

农历的三月到了,梅雨季节来了,屋里屋外,到处湿漉漉的,常常淫雨霏霏。这地上,自然只能用兑卦来描述了。地下,仍是“三阳在下”,是为乾卦。上为兑卦,下为乾卦,兑为泽,乾为天,两者构成卦象泽天夬。这夬卦,便就此刻画了农历三月的特征。

“四月阳极,为纯乾之卦,故昼日极长。”

农历的四月,是初夏了吧,地面上也热,“三阳”在上,地面下也热,“三阳”在下。上也为乾,下也为乾,自然就是乾卦。“乾为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乾卦便刻画了农历四月的特征。
“五月阳极阴生,为姤卦。《月令》:‘半夏生’。今四川松蕃产虫草,冬至生虫,至五月虫长寸余,蠢然行动,到夏至,虫节忽然入土,变生为草,居民掘得其根,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