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伤寒论精讲文稿(郝万山)-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血自下,下者愈〃是什么意思呢?如果这个病人,当时正处于来月经的时候,或者他原来有痔疮,正是痔疮出血的时候,或者他的膀胱可能在个小结石,如果出现了尿血的时候。月经是一种生理的,痔疮是一种病理的,膀胱有小结石,然后结石剌破了膀胱壁,出现尿血是病理的,这本可能是一种生理的,或者病理的情况。但是就在这个时候,热和血相结,那么随着这种出血,或者月经的出血,或者便血,或者尿血,这就象我们放血一样,血自下,下者愈,热随血减,热随血泄,没准儿这个膀胱蓄血证就形不成。由于一出血,这个郁热随着出血排出体外了,这就是血自下,下者愈的道理。这只有在血热初结,热盛,热迫血妄行,使出血增多,这个出血倒把热邪给排泄出去了,这个病就不再继续发展下去了。可是在一般的情况下,一般的人并没有这样的机会,不能够出现血自下,下者愈,怎么办?那你只能用泻热逐瘀的方法了。接着往下看,要用泻热逐瘀的方法的话。由于这个病是由表证发展而来的,这叫表证兼里实。我们前面讲治则的时候,表证兼里实要先解表后攻里,这个治疗原则,在《伤寒论》中是特别强调的。〃其外不解,尚未可攻,当先解外〃。你要攻里话,你要泻热逐瘀的话,你要看看表邪解除了没有,如果表邪没有解除,应当先解表,〃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这里又补充了太阳蓄血证的另外一个主证,就是少腹急结,少腹急迫不适,少腹疼痛,急迫不适。用这个急字,少腹拘急疼痛,急迫不适,提示了热势重。凡是热重的证候都有急的表现,而没有说少腹硬,没有说少腹满。硬是医生摸着硬,满是病人自觉胀满。那说明有形的瘀血刚刚开始凝结,而说少腹急结,提示了热邪重而且热势比较急。〃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大家想一想,这个证候是太阳蓄血证的初起阶段。热势重而且急,瘀血刚刚形成。在表邪解除以后,那么要专门治疗瘀热互结的话,是泻热为主呢,还是化瘀为主?泻热为主。因此在治法上应当是泻热化瘀。如果把活血化瘀放在前面,那就不大合适了,应当是泻热化瘀,以泻热为主,兼以化瘀,方子用桃核承气汤。我现在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在学方剂的时候,遇到过三个承气汤,这就是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和大承气汤。这三个方子,哪个是泻热为主的,哪个是能便为主的,哪个是既泻热又通便的。毫无疑问,大家都会回答,大承气汤是既泻热又通便的。现在我们就来区别调胃承气汤和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是由大黄,芒硝和甘草组成的,小承气汤是由大黄,枳实。厚朴所组成的。都是三个药,哪个方子以泻热为主?调胃承气汤泻热为主,显然小承气汤就是通便为主了。在《伤寒论》中桃核承气汤,是泻热为主兼有化瘀,应当用哪个方子做底方呢?当然用调胃承气汤作底方,因为调胃承气汤是泻热的。后面在阳明病篇,我们会提到一个麻子仁丸,麻子仁丸,我们在方剂中也学过。麻子仁丸是干什么用的呢?是治疗小便多,大便干燥,大便秘结的。那么用麻子仁丸,主要的目的在于通便。大家还能记得吗。这样的话,我们按照道理来推测,麻子仁丸应当是以小承气汤为底方,还是应当以调胃承气汤为底方?当然是以小承气汤为底方,所以麻子仁丸的药物组成,就是〃二仁一勺小承气〃。两个人喝一勺小承气,方子就记住了吧。二仁是麻子仁和杏仁,〃一勺〃是一个芍药,小承气就是小承气汤,这就是麻子仁丸。从仲景桃核承气汤以泻热为主,用调胃承气作底方,麻子仁丸以通便为主,用小承气汤作底方来看,仲景心里非常清楚,泻热要用调胃承气,通便要用小承气。
桃核承气汤的药物组成,它是调胃承气汤,加桃仁活血化瘀,加桂枝在这里是干什么的,桂枝是温通的,它开血热之凝结。一般来说,要想开结的话,应当用温通的药。桂枝在这里开血热之凝结。它有开结气的功能,后世医家把它叫作〃开结气〃。证候虽然是一派的血热互结的临床表现,但是它是血热凝结,在用了一派寒凉药的同时,你加一个温通的、通阳化气的桂枝,利于血热凝结的,这种气机的疏导和开达,利于血热凝结的开达,所以后世医家把它叫作〃开结气〃。桃核承气汤是一个泻热化瘀的方子,我们知道它是以泻热为主的,用于太阳蓄血证,血热初结阶段,热重而瘀血刚刚形成,是一个很好的方子。我们抓住这个病机以后,在临床上,用桃核承气汤,并不限于太阳蓄血证,只要是血热互结,热重而瘀血比较轻的,我们都可以应用。我们休息一会儿以后,就讲一讲,我在临床上,用桃核承气汤的一些病例。
好,休息一会儿。

第21 讲太阳蓄血证(1)
大家好,我们接着上课。
上节课谈了太阳蓄水证,也谈了太阳蓄血证的第一个证候,桃核承气汤证候。对太阳蓄血证来说,我们不妨作一下回忆,它的成因可以是太阳表邪循经入里,影响了膀胱的气化机能,也可以是在患太阳表证期间,饮水过多。因为在患太阳表证期间,膀胱气化机能比较低下,饮水过多,膀胱来不及气化水停下焦,反过来又影响了膀胱的气化,这两种成因都可以导致膀胱气化不利。气化不利就会使废水排除不利,出现小便不利,小便少;膀胱气化不利以后,津液不能够化生,不能输布上承,所以上面表现了口渴、消渴、渴欲饮水、烦渴这些津液缺乏的这种证候。上面喝水,下面尿少,水液就停聚在体内,下窍不利,水邪上逆,就可以阻滞中焦气机,而兼见心下痞的症状,后世医家叫它水痞。下窍不利,水邪上逆,使胃失和降,出现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这个症状仲景把它叫做水逆。由于水蓄下焦,阻遏了下焦的气机,出现少腹部苦里急的这种特征。除此之外,还应当见有脉浮或脉浮数,身微热的这样的表证,这个证侯属于外有表邪,内有蓄水,治疗用五苓散。外疏内利,表里两解。五苓散这张方子,既可以发汗,又可以利尿,而且是以利尿为主,所以说它是外疏内利、开鬼门、洁净府、表里同治的一张方子。
太阳腑证的第二类是血分的证候,是太阳表邪不解,邪气入里化热。是邪气入里化热呢,还是化热入里,历代医家就有两种不同的说法,特别是搞温病的人,他就习惯说是化热入里,说在表的寒邪先化热了才入里;而讲伤寒的人呢,常常习惯说在表的寒邪入里了以后,里有阳热,里有阳气,然后从阳化热,所以是讲入里化热。
我们按照传统的习惯还是讲表邪入里化热和血结于下焦,这就形成了太阳蓄血证。
我们上次课的最后,讲到了太阳蓄血证的第一个证候,血热初结,热势重而且热势急,瘀血刚刚开始形成。它的临床表现:一个是精神症状,其人如狂,这是因为血分瘀热循经上扰心神,使心主神志的功能失调所做造成的;另外一个症状是少腹急结,这是由于瘀热结于少腹、瘀热结于下焦,使下腹部的气滞血结所造成的。应当说,太阳膀胱蓄血证的第一个征候就这么两个主证。既然是血热初结,热势重而且急,瘀血刚刚开始形成,所以在治疗上用桃核承气汤,泻热为主,兼以化瘀。桃核承气汤这张方子是以调胃承气汤作底方,以泻热为主,加桃仁活血化
瘀,加桂枝来开结气,在一派寒凉的药物中用一个温通的药,很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太阳蓄血证在临床上,在外感热病的病程中到底属于一个什么证候?有的人利用双盲这种临床观察方法,就是说,一个外感病,一个传染病,比方说流行性出血热的病人,在他出现精神狂躁,少腹急迫不适这种症状的时候,那么西医认为这是泌尿系统的微循环发生了问题,老中医大夫认为是太阳蓄血证。而中医大夫、西医大夫之间并不沟通,然后中医大夫用上桃核承气汤或者用上抵当汤以后,那么精神症状得到了改善,少腹部的症状得到了缓解,中医大夫说,太阳蓄血证的病证缓解了。西医大夫发现用上中药以后,泌尿系统的微循环障碍得到缓解了。
所以有的人就认为,《伤寒论》中所描述的太阳蓄血证,很可能就是在外感热病的病程中,由于细菌和病毒毒素的刺激,导致了泌尿系统的微循环的障碍,它并没有影响肾脏的功能,而是泌尿系统的微循环的障碍,因此他有特别不舒服的感觉。
桃核承气汤在临床上经常用。在20 多年前,有一个22 岁的女孩儿,她的母亲带着她来找我看病。她是什么病呢?每到月经期,她就烦躁不宁,甚至不能够在家里头呆着。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找我看病的时候她22 岁。我说你这个病多长时间了?她说她14 岁来的月经,从第一次来月经她就心烦意乱,急躁,以后每次月经前就坐卧不宁,然后来月经期间,她就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者大吵大闹,或者乱跑乱跳,甚至光着脚丫马路上去跑这些情况都有的。我说,你月经一过和正常人一样吗?她说一样,能够上学,能够工作。我说,那医院给你诊断什么病呀?怎么治疗呀?她说北京市所有看精神病的医院我都去了,除了电休克我没用过以外,抗精神分裂证的这些药我都用过了,就是没有什么疗效。我说那你的月经准不准?她说我的月经不准。就是说,或来或不来,不定期。我说那你能不能知道什么时候来月经?她说我能知道,我只要心烦意乱,大便干燥,嘴里头不是味儿,我就知道快来月经了,我也知道我的病就快犯了。我说那你这个病西医怎么诊断的?她说西医医院把我诊断为周期性精神性分裂证。大家知道,精神分裂证这个病是很不好治的,一旦诊断为精神分裂证的话,这个人就意味着她的一生不能像我们正常人一样,来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它常常遗留有社会能力的缺损。我对精神性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