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病人就没有了,所以这种情况我们要特别注意,这样一个虚寒性的厥冷和下利的病人,你怕他是〃除中〃,怎么办呢?〃食以索饼〃,食就是给他吃,索就是条索,饼是什么意思呢?饼的意思,〃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饼是从饣从并,合并的意思,溲就是把那个面粉,松散的面粉和在一起,所以溲面使合并也,就是把松散的面粉加上水以后,揉成面团,这就叫饼。我们今天,饼成了一个专指的把面食做成片状的食品叫饼,什么饼干、烙饼,实际上古代不是,你只要把面合成面团,这就叫饼,合成面团以后怎么吃呢?蒸着吃的叫蒸饼,那不就是我们的馒头吗?馒头古代叫蒸饼,煮着吃的叫汤饼,那是煮在汤里面,那不就是我们今天的面片汤吗?古代叫汤饼,索饼是什么意思?那就是做成条索状的面食,那不就是面条吗?有一本书上说,像今天的北方的炒饼,这样一个危重病人,你怕他是〃除中〃,你给他吃今天北方的炒饼,炒饼不好消化啊,那病人一吃完马上就死了,那人家病人家属还不找你算账,所以这里的索饼是稀软的面条汤,给他吃完稀软的面条汤后,看看他的反应怎么样?你千万不要给他吃不好消化的食物,所以我那个三舅就犯了个大错误,我那个三舅妈临终前回光返照,出现了〃除中〃,你不要给他吃羊肉饺子,吃碗羊肉饺子她绝对不能消化,唯一的一点正气,来消化那点羊肉饺子,那肯定是促进她死亡,所以我妈妈说赶快给她准备后事,你要是给她吃一点稀稀的面条汤,也许给她调养调养胃气还能多活半天,所以〃食以索饼〃,给他吃一点儿稀软的面条汤,看看他的反应,〃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这个不发热是指的没有出现突然的发热,而是慢慢慢慢的发热,这提示了这个能食是胃气在的反应,而不是〃除中〃,是阳气恢复的反应,〃必愈。〃这就会好了,在一派阴寒证的前提下,出现了能食,给他稍稍的吃一点稀面条汤,这给病人没有出现暴热,而是热慢慢慢慢的出现了,这提示了这个能食是胃阳的恢复,是阳气的恢复,那这个病就会好。〃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怕的是吃完这碗面条汤以后,突然发热,这个热也突然退掉,那正是真阳发露无疑,真阳在消亡之前的回光返照的反应,这就像我们在讲白通加猪胆汁汤的时候提到,〃脉暴出者死〃,意思是一样的,〃后三日脉之〃,吃完这碗稀面条汤以后,又过了三天,你去检查他,这个〃脉之〃是指的检查病人,〃其热续在者〃,你看这个热呢,吃完这碗稀面条汤以后,不是指的那个暴热来而复去,而是慢慢慢慢出现这种热,持续又存在了三天,〃期之旦日夜半愈〃就寄希望于第二天的夜半,到了半夜,这个病人就好了,为什么这样呢?〃所以然者〃,之所以是这样,〃然〃就是这样,〃本发热六日〃,本就是原来,原来有六天发热,〃厥反九日〃,结果后来厥冷和下利有九天,现在吃完这碗稀面条汤以后,〃复发热三日〃,这三天,〃并前六日〃,合起来也是九天,〃与厥相应〃,发热的天数和厥冷的天数是一样的,〃故期之旦日夜半愈〃,就是这个发热持续到第九天结束的时候,没有再出现厥冷,没有再出现下利,那这就是阴阳相平衡了,阳复而阴退了,病就会好了。〃后三日脉之而脉数〃,结果吃完这碗稀面条汤以后,又过了三天,你去检查他,不仅脉数,〃其热不罢〃,我们在讲阳复太过的时候,不是提到第四个证候,有热不罢,热不止吗?
这就是这个〃其热不罢〃,持续高热,持续热不退,〃此为热气有余,必发痈脓也。〃这正是阳复太过,热气有余的表现,〃必发痈脓〃,阳热泛溢肌肤,而导致了身发痈脓。
到此为止,关于〃厥阴阳复太过〃的四种表现,我们都谈到了。阳热上伤阳络,出现汗出,咽中痛,喉痹;阳热下伤阴络,出现了大便脓血;阳热泛溢肌肤,而出现身发痈脓,全身皮肤有多处化脓性的感染病灶;阳热太过,就出现了其热不罢。对〃厥阴阳热太过〃出现这四种情况,我们都应当按照热证来治疗,而且是真正的热证来治疗,〃热利〃的我们可以用〃白头翁汤治疗〃;〃热证的咽喉疼痛〃,那我们可以参考〃甘草汤,桔梗汤〃来治疗;〃身发痈脓〃的《伤寒论》没有方子,用后世的〃真人活命饮〃来治疗;其〃热不罢〃的,那我们用了这些清热的方剂以后,来看看他的热退不退。
仲景怕读者不知道〃除中〃是什么,所以在333 条举了一个除中的例子,〃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
〃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你看这里的〃脉迟〃是主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本来脉迟是寒盛的证候,用了〃黄芩汤〃来清热,这就是寒上加寒,一派阴寒内盛的证候,他不能够消谷饮食,所以当不能食,结果他反常的出现了能食,这正是胃气败绝之前回光返照的一种现象,那这个病绝对预后不好,所以他举了这么个例子,来说明了除中的预后之差,同时也提示对伤寒病来说,用寒凉的药,一定要特别特别的谨慎,也反过来对温热病来说,用温热的药一定要特别特别的谨慎。
我们现在要讨论的是《伤寒论》中,神乎其神地讲到了厥热胜复,热几天,冷几天,这是仲景客观观察到的证候呢?还是仲景只不过举热和厥的天数的对比来说明阳气时进时退呢?到现在没有定论。因为我们现在在临床上看不到什么样的病能够是发烧几天,厥冷下利几天,又发烧几天,又厥冷下利几天,我们今天在临床上看不到,所以有人说这是在古代存在的,今天已经消亡的一种传染病,但是我们没有更多的依据,
有人就说,这是仲景在理论上,用厥热天数的对比,来描述人体阳气的时进时退,可是我们有一个习惯(认识),就是仲景这些事情都来自于临床,它不是假设的东西,而是一个真实的东西,所以对于厥阴病的厥热胜复证,厥热进退证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有待于我们在座的今后去继续研究和探讨。
六经病都有发热。太阳病的发热,是发热恶寒同时并见,它的热性特征是什么呢?〃翕翕发热恶风寒〃,这是太阳病的发热的特征;阳明病的发热,是〃但热不寒〃,这是个前提,一旦邪入阳明,但热不寒,这是阳明病的发热,如果是〃胃热弥漫〃的话,它是热结在里,表里俱热,这是阳明病的热型,但热不寒,胃热弥漫者,〃调胃承气汤〃的适应证是蒸蒸发热,〃大承气汤〃的是应证是日晡所发潮热;少阳病,也以发热为主要特征,它的热型有两个,〃邪在经,则往来寒热〃,〃邪在腑,就是发热〃,或者是呕吐而发热,或者是偏头疼而发热;对于太阴病来说,太阴,中阳不足,邪入太阴,不能出现全身的发热,充其量只能出现手足自温,所以才有〃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此为系在太阴〃这样的话,所以太阴病没有全身的发热,因为中阳不足,抗邪无力,他表现不了全身的发热;对于少阴病来说,他是心肾阴阳俱衰,而又以肾阳虚衰为主的,具有全身性正气衰微的证候,在一般情况下,他没有发热,一旦发
展到真阳衰微,阴盛格阳的时候,他在一派阳衰阴盛证前提下,出现身热反不恶寒,因此这个发热是〃真寒假热,里寒外热〃,原文是里寒外热,我们后世说真寒假热,这是少阴发热的特征;厥阴病,它的热型是〃厥热进退证,厥热胜复〃。
六经病是辨外感病的,外感病就以〃发热〃为主要特征,这就是我们归纳的六经病的发热的特点。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谢谢大家!
第65 讲厥逆证
同学们好,我们上课。
厥阴病篇我们上次谈了厥阴病的寒热错杂正,其中乌梅丸的适应证、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的适应证是我们应当掌握的重点。
我们也谈了厥阴的厥热胜复证。所谓厥热胜复证从临床症状上来看,发热和厥冷、下利交替发生。发热提示了阳气占优势,厥冷和下利提示了阳气衰退。在厥阴病篇,就以厥利和发热天数多少的对比来判断这个病人是阳气占优势呢,还是阳气衰退占优势,以此来判断病是往好的方面转化还是往坏的方面转化。
我们上次课的最后也谈到了,这到底是一个什么病证。到今天还没有一个定论,留给大家今后去做研究。
下面我们将新课,厥逆证的证治。
我们在厥阴病的开头曾经说过,赵开美翻刻宋版《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这个题目下,曾经附了厥利呕哕(yǔe)附,因此在厥阴病前就有,以手脚发凉为主的这样一组证候。〃厥〃字在《伤寒论》中如果是指症状的话,它就是指手足厥冷。造成手足厥冷的原因可以是多种多样,或者是阴精、或者是阳气的不足,四末失温、四末失养可以造成手足厥冷,或者是病理产物的组滞,使阴阳气不能运行于手足,也可以造成手足厥冷,或者气机疏泄的失调,阳气被郁在体内而不能外达,也可以造成手足厥冷。所以厥阴病篇的第337 条说,〃凡厥者,阴阳气不能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我们可以把这句话看成是厥证的提纲。
大家打开将以197 页,原文337 条。所谓阴阳气不相顺接,它应当是一种病理的异常的变化,正常的情况下,就应当是阴阳气相顺接。这么说一个笼统的话,朱家有许多不同的解释,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概念。人体的阴血和阳气运行周身,在外温养和营养四肢末梢,在里温养和营养五脏六腑。阴精和阳气运行周身,如环无端,这就叫阴阳气相顺接。阴精和阳气运行周身,如环无端,就像一个圆环,哪个是开始,哪个是终结,区别不出来。阳气也是这样运行,阴血阴精也是这样运行,这样的正常运行就叫阴阳气相顺接。那么什么叫阴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