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谓也。岐伯曰。本气位也。位天者。天文也。位地者。地理也。通于人气之变化者。人事也。故太过者先天。不及者
后天。所谓治化。而人应之也。(气位者。五运六气。各有司天纪地主岁主时之定位也。天位者。在天之呈象也。位地者。
地理之应六节也。人居天地气交之中。随四时阴阳之变化者。人事也。故运气之太过者。四时之气。先天时而至。岁运
之不及者。四时之气。后天时而至。此岁运之变化。而人应之也。金西铭曰。苍 丹素元。天之象也。风寒暑湿燥火。
天之气也。)帝曰。五运之化。太过何如。岐伯曰。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
鸣。腹支满。上应岁星。岁木太过。则制胜其土气。故民应之而为脾病也。飧泄食减。肠鸣腹满。皆脾土之病。脾主肌
肉四肢。故体重烦冤者。土伤而不能制水。水气上乘于心也。上应岁星。光芒倍大。岁星、木星也。木运太过。诸壬岁
也。甚则忽忽善怒。眩冒巅疾。(此言淫胜太甚。则反自伤也。善怒。肝志之病也。厥阴与督脉会于巅。故眩冒巅疾。)
化气不政。生气独治。云物飞动。草木不宁。甚而摇落。反胁痛而吐甚。冲阳绝者死不治。上应太白星。(化气、土气也。
风木太过。是以化气不能章其政令。生气、木气也。风胜则动。是以在上之云物飞动。在下之草木不宁。反胁痛而吐甚
者。淫极而反招损也。食气入胃。散精于肝。肝气虚逆。故吐甚也。冲阳、胃脉也。木淫而土气已绝。故为不治之死证。
上应太白星明。太白、金星也。盖岁运太过。畏星失色。而兼其母。岁木太过。则镇星失色。而火之荧惑亦无光矣。荧
惑失明。故太白得见而复胜其木。此交相承制。自然之理也。)岁火太过。炎暑流行。金肺受邪。民病疟。少气。咳喘。
血溢。血泄注下。嗌燥。耳聋中。热肩背热。上应荧惑星。(火胜则克金。故金肺受邪。 疟、暑热病也。壮火食气。故
少气。肺受火热。故喘咳也。肺朝百脉。阳脉伤。则血溢于上。阴脉伤。则血泄于下也。肺乃水之生源。嗌燥者。火热
烁金也。肾开窍于耳。水源已竭。则肾虚而耳聋矣。中热者。热淫于内也。肩背者。肺之俞也。荧惑、火星也。火气胜。
故上应荧惑。光芒倍大。火运太过。诸戊运也。)甚则胸中痛。胁支满。胁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身热。骨痛。
而为浸淫。(此亢极而心火自伤也。膺胸之内。心主之宫城也。背为阳。心为阳中之太阳。故胸中膺背肩胛间痛。手少阴
心脉出胁下。循 内。下肘中。循臂内后兼。是以胁支满痛。两臂内痛。身热骨痛者。火亢而水亦伤也。浸淫、火热疮
也。脏气法时论曰。心痛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金匮要略曰。譬如浸淫疮。从口流
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者不可治。)收气不行。长气独明。雨水霜寒。上应辰星。(此金气郁而水气复也。收气、
金气也。长气、火气也。雨水霜寒。寒水之气复也。上应辰星当明。辰星、水星也。)上临少阴少阳。火燔 。冰泉涸。
物焦槁。(上临者。司天之气。上临岁运。所谓天符之岁也。戊子戊午岁。上临少阴。戊寅戊申岁。下临少阳。司天与岁
运相合。火气更甚。故水泉涸而物焦枯也。按诸阳年主太过。故止有戊子戊午戊寅戊申。及丙辰丙戌。有司天上临。与
岁运相合。其余木金土岁。无上临也。)病反谵妄狂越。喘咳息鸣。下甚。血溢泄不已。太渊绝者死不治。上应荧惑星。
(病反者。火亢极而反自伤也。谵妄狂越。热极之变证也。喘咳息鸣者。火上炎而铄金也。心主血脉。下甚。则迫血下
泄而不已也。太渊、肺金之俞穴也。火亢极而金气已绝。故为不治之死证。上应荧惑。光芒倍大。荧惑、火星也。)岁土
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上应镇星。(在地为土。在天为湿。故岁土太过。
雨湿流行。六元正纪大论曰。太阴所至为云雨。盖湿土之气。上升而为云为雨也。腹痛。谓大腹小腹作痛。乃肾脏之病。
土胜而水伤也。脏气法时论曰。肾病者身重。肾虚者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乐。清、冷厥、逆也。肾为生气之原。肾气
受邪。故手足厥冷也。意之所存谓之志。肾藏志。志不舒。故意不乐也。人之行动。藉气 而血濡。肾乃血气之生原。
故体重。烦冤者。水不能济火也。岁土太过。故上应镇星增明。镇星、土星也。土运太过。诸甲岁也。)甚则肌肉萎。
足萎不收。行善 。脚下痛。饮发。中满。食减。四肢不举。变生得位。(肌肉四肢。脾土之所主也。饮者。脾气不能转
输。而为痰饮水饮也。中满食减。土虚而不能主化也。此淫胜太甚。则反虚其本位而自伤也。故于四季月之十八日。土
气得位之时。而反变生此病。张玉师曰。以中土而可类推于他脏。如金病在秋。水病在冬。反病在于本位之时。)脏气
伏。化气独治之。泉涌河衍。涸泽生鱼。风雨大至。土崩溃。鳞见于陆。病腹满。溏泄。肠鸣。反下甚而太溪绝者。死
不治。上应岁星。(脏气、水气也、化气、土气也。土胜则制水。是以脏气伏也。泉涌可衍。涸泽生鱼。湿淫太过也。风
雨大至。木气来复也。土崩溃。鳞见于陆。土败而水泛也。腹满、溏泄、肠鸣。脾土之虚证也。太溪、肾脉也。反下甚
而太溪绝者。土败而水反下甚也。水泛甚则肾气绝矣。上应岁星倍明木反胜也。)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民
病两胁下少腹痛。目赤痛。 疡。耳无所闻。肃杀而甚。则体重烦冤。胸痛引背。两胁满。且痛引少腹。上应太白星。
(岁金太过。燥气流行。则肝木受病矣。两胁下少腹痛。肝病也。肝开窍于目。故目痛 疡。肝虚。则耳无所闻也。脏
气法时论曰。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虚则目KT KT 无所见。耳无所闻。体重者。肃杀而甚。无生动之气也。烦
冤者。肝气逆而不舒也。本经曰。肾虚、脾虚、肝虚。皆令人体重烦冤。玉机真脏论曰。肝脉不及。则令人胸痛引背。
下则两胁支满。太白、金星也。金气胜。故上应太白增光。金运太过。诸庚岁也。张玉师曰。上节之两胁下少腹痛。
病肝脏之气也。下节复言两胁满。且痛引少腹者。病肝脏之经脉也。盖运气与脏气相合。是以太过不及之气。先病脏气。
而后及于经脉。与四时所感风寒暑湿之邪。先从皮毛而入于经脉。从经脉而入于脏腑者之不同也。)甚则喘咳逆气。肩
背痛。尻阴股膝髀 足皆病。上应荧惑星。(肃杀太甚。则金气自虚。而火气来复也。喘咳逆气。肺病也。肺俞在肩背。
故肩背痛。尻阴股膝髀 皆病者。金气虚而下及于所生之水脏也。夫金淫太过。则反虚其本位。金虚不能生水。则火无
所畏。而得以复之矣。故上应荧惑增光。)收气峻。生气下。草木敛。苍干凋陨。病反暴痛 胁。不可反侧。咳逆甚而血
溢。太冲绝者死不治。上应太白星。(收气、金气也。生气、木气也。收气峻利。而生气下伏。是以草木敛而苍干凋落矣。
暴痛 胁。不可反侧者。肝胆病也。肝脉贯肺中。故咳逆甚。肝主藏血。故血溢也。太冲、肝之俞脉也。金气强甚。上
应太白增光。按上节之所谓燥气流行。民病两岁下少腹痛者。谓岁运之太过于岁半以下。故至夏而火气得以复之。此复
言收气峻。病反暴痛 胁者。复淫胜于岁半以下也。秋冬乃金水当令之时。故至太冲脉绝。五运之气同义。张玉师曰。
岁木太过。无金气之复。则曰生气独治。谓独主其一岁也。在岁金太过。至秋而复胜。故曰收气峻。在秋冬之时。春阳
之生气已下。故曰生气下。句法字法。各有不同。俱宜着眼。)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热。烦心。躁悸。
阴厥。上下中寒。谵妄。心痛。寒气早至。上应辰星。(水运太过。寒气流行。故邪害心火。寒气上乘。迫其火气外炎。
故身热心烦心悸者。水气上凌于心也。躁者。火气不交于阴也。阴气寒甚。故厥逆于上。上下中寒者。三焦之火衰也。
心神不宁。故谵妄也。寒主冬令。此岁气流行。故寒气早至。辰星、水星也。水气太甚。故上应辰星倍明。岁水太过。
诸丙岁也。)甚则腹大胫肿。喘咳。寝汗出。憎风。大雨至。埃雾朦郁。上应镇星。(此水淫甚而自伤。所谓满招损也。
脏气法时论曰。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寝汗出。憎风。盖水邪泛溢。土不能制之。则腹大胫肿。水气上逆。则喘咳也。
太阳之气。生于水中而主于肤表。水泛则源竭。太阳之气。无从资生。表阳虚。故汗出憎风也。大雨至。埃雾朦郁。水
淫而土气复也。六元正纪大论曰。太阴所至为湿生。终为注雨。埃雾朦郁者。土之湿气上蒸也。土气复。故上应镇星倍
明。)上临太阳。雨冰雪霜不时降。湿气变物。病反满腹肠鸣溏泄。食不化。渴而妄冒。神门绝者死不治。上应荧惑辰星
(上临太阳者。寒水司天之气。加临于上。乃丙辰丙戌二岁。即天符岁也。寒水交盛。是以雨冰雪霜不时降。冰雪者。
寒水之变易也。雨水下降。则土湿而物变。民病腹满肠鸣溏泄。食不化者。皆水泛土败之证也。脾土不能转输其津液。
故渴。湿气冒明。故妄冒也。神门、心脉也。水气甚强。故上应荧惑失色。辰星倍明。)帝曰。善。其不及何如。岐伯
曰。悉乎哉问也。岁木不及。燥乃大行。生气失应。草木晚荣。肃杀而甚。则刚木辟着。柔萎苍干。上应太白星。(岁气
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是以主岁之木运不及。则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