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脉诀汇辨-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手当明举按之法,先轻手取浮,而后重手取沉。肺脉甚浮而先得,故经文下“初持脉”三字,以下心、脾、 
肝、肾脉一脏重于一脏。肺主皮毛,心主血脉,脾主肌肉,肝主筋,肾主骨。相得者,得其所主之分,而即得 
其本部之脉也。肾部不言十五菽而言至骨者,因至骨明于十五菽也。 
关前为阳,关后为阴;阳寸阴尺,先后推寻。 
从鱼际至高骨却有一寸,因名曰寸。从尺泽至高骨有一尺,因名曰尺。界乎尺寸之间,因名曰关。关前 
寸为阳,关后尺为阴。关居中若为阴阳界,而阴阳实互交于此。寸候上焦,关候中焦,尺候下焦。须先后 
细为推寻,推其虚实,寻其体象也。 
男子之脉,左大为顺;女人之脉,右大为顺。 
朱丹溪曰∶“脉分属左右手。心、小肠、肝、胆、肾、膀胱在左主血,肺、大肠、脾、胃、命门在右主气。男以气 
成胎,故气为之主。女以血为胎,故血为之主。若男子久病,气口充于人迎者,有胃气也,病虽重可治。反此者 
逆。或曰,人迎在左,气口在右,男女所同,不易之位也。脉法赞曰,左大顺男,右大顺女。何子言之悖耶?曰, 
《脉经》一部,叔和谆谆于教医者,此左右手以医者之手为主。而若主于病者之手,奚止千里之谬。” 
按诊家多曰∶“阴气右行,阳气左行。男子阳气多而左脉大为顺,女子阴气多而右脉大为顺。”其说似 
是而实非也。丹溪所以力排俗见,以合经旨,盖医者切脉与病者相对,医者之左手对病者之右手,医 
者之右手对病者之左手,其义易晓。学人临证多则理自见。 
男尺恒虚,女尺恒盛。 
寸为阳,尺为阴。故男子尺虚,象离中虚也;女人尺盛,象坎中满也。男女脉同,同于定位;惟尺则异,异于 
盛衰。 
朱丹溪曰∶“昔日轩辕使伶伦截蟹谷之竹,作黄钟律管以候天地之节气;使岐伯取气口作脉法,以 
候人之动气。故黄钟之数九分,气口之数亦九分,律管具而寸之数始形。故脉之动也,阳得九分,阴得 
一寸,吻合于黄钟。天不足西北,阳南而阴北,故男子寸盛而尺弱,肖乎天也。地不满东南,阳北而阴南, 
故女子尺盛而寸弱,肖乎地也。黄钟者,气之先兆,故能测天地之节候;气口者,脉之要会,故能知人命 
之生死。” 
阳弱阴强,反此则病。 
男尺脉弱,女尺脉盛,故男女之脉不同。若男尺脉盛,女尺脉弱,则为相反而病矣。 
参黄子曰∶“男子以阳为主,故两寸脉常旺于尺。若两寸反弱尺反盛者,肾气不足也。女子以阴为主, 
故两尺脉常旺于寸,若两尺反弱寸反盛者,上焦有余也。不足固病,有余亦病,所谓过犹不及也。” 
龙丘叶氏曰∶“脉者,天地之元性,故男女尺寸盛弱,肖乎天地。越人以为男生于寅,女生于申,三阳从 
天生,三阴从地长,谬之甚也。独丹溪推本律法,混合天人而辟之,使千载之误,一旦昭然,岂不韪哉!伪 
诀云∶‘女人反此背看之,尺脉第三同断病。’若解云,女人右心、小肠、肝、胆、肾,左肺、大肠、脾、胃、命。则惑 
乱经旨。曾不知男女一皆以尺脉为根本。所谓反者,非男女脉位相易也。当如男子尺脉常弱今反盛,女 
人尺脉常盛今反弱,便断其病,于义即通。” 
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偏紧盛,风邪在表;右偏紧盛,饮食伤里。 
关前一分者,寸关尺各有三分,共得九分,今曰关前一分,仍在关上,但在前之一分耳。故左关之前一 
分,辨外因之风;右关之前一分,辨内因之食。或以前一分为寸上,岂有左寸之心可以辨风,右寸之肺 
可以辨食乎?其说大谬。盖寸关尺三部,各占三分,共成寸口,故知关前一分,正在关之前一分也。左关 
之前一分,属少阳胆部,胆为风木之司,故紧盛则伤于风也。何则?以风木主天地春升之令,万物之始 
生也。《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与足少阳胆相为表里。“胆者,中正之官, 
决断出焉。”人身之中,胆少阳之脉行肝脉之分外,肝厥阴之脉行胆脉之位内,两阴至是而交尽,一 
阳至是而初生,十二经脉至是而终。且胆为中正之官,刚毅果决,凡十一脏咸取决于胆。故左关之前 
一分,为六腑之源头,为诸阳之主宰,察表者之不能外也。右关之前一分,属阳明胃部,中央湿土,得天 
地中和之气,万物所归之乡也。又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土为君象,土不主时,寄王于四季 
之末,故名孤脏。夫胃为五脏六腑之海,盖清气上交于肺,肺气从太阴而行之,为十二经脉之始。故右 
关之前一分,为五脏之隘口,为百脉之根 ,察里者不能废也。况乎肝胆主春令,春气浮而上升,阳之 
象也;阳应乎外,故以候表焉。脾胃为居中,土性凝而重浊,阴之象也;阴应乎内,故以候里焉。若夫左寸 
之前违度,则生生之本亏;右寸之前先发,则资生之元废。古人以为人命之主,顾不重哉!旧以左关之 
前一分为人迎,右关之前一分为气口,然考之《灵枢·本输、动 、经脉》、《素问·解精微论》等篇,明 
指人迎为结喉旁胃经动脉,故《纲目》之释人迎,亦曰在两喉旁。庞安常论脉曰∶“何谓人迎?喉旁取 
之。”以此论之,则左关之前一分,不可名为人迎矣。《经脉篇》曰∶“手太阴之脉,入寸口,上循鱼际。”又 
曰∶“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盛实也,以气口知之。”《灵枢·经筋篇》曰∶“手太阴之筋,结于鱼际后,行 
寸口外侧。”《经脉别论》曰∶“欲知寸口太过与不及。”《灵枢·小针解》曰∶“气口虚而当补,实而当 
泻。”以此论之,则气口乃统两手而言。右关之前一分,不可名气口矣。《灵枢·四时气篇》曰∶“气口候 
阴,人迎候阳。”《灵枢·禁服篇》曰∶“寸口主中,人迎主外。”《灵枢·终始》等篇曰∶“人迎一盛,二盛,三 
盛”等义,皆言人迎为阳之府脉,故主乎表;脉口为太阴之动脉,故主乎里。如《素问·太阴阳明论》 
曰∶“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阳明为之行气于三阳。”《灵枢·阴阳别论》曰∶“三阳在头”,正言人迎行 
气于三阳也。“三阴在手”,正言脉口行气于三阴也。盖因上古诊法有三∶一取三部九候,以诊通身之 
脉;一取太阴、阳明,以诊阴阳之本;一取左右气口,以诊脏腑之气。细绎前后经旨,则人迎自有定位,何 
得扯入左关;气口概指两手,何得偏指右关也耶!此名创自叔和,群然附和,莫可复正。予少从家先生 
游,及同郡施笠泽、秦景明,皆当代名彦,相与议论。咸谓人迎、气口之名,固不可妄为移易,以乱经常;左 
右关前一分,亦可通融以征表里。故予但分左右关前一分,而不列人迎、气口之名,如前所注者,不识 
其当否。至若藏气有不齐,禀赋有浓薄,或左脉素大于右,或右脉素大于左,孰者为常,孰者为变;或于 
偏弱中略见有力,已隐虚中之实,或于偏盛中稍觉无神,便是实中之虚,活泼施治,不攻代无过可也。 
神门属肾,两在关后;人无二脉,必死不救。 
《难经·十四难》曰∶“上部无脉,下部有脉,虽困无能为害。夫脉之有尺,犹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 
本将自生。”盖两尺属肾水,为天一之元,人之元神在焉。即《难经·八难》所谓三焦之原,守邪之神, 
故为根本之脉,而称神门也。若无此二脉,则根本败绝,决无生理。而脉微指为心脉者误矣。彼因心经 
有穴名曰神门,正在掌后兑骨之端,故错认耳。殊不知心在上焦,岂有候于尺中之理乎! 
脉有七诊,曰浮中沉;上下左右,七法推寻。 
浮者,轻下指于皮毛之间,探其腑脉也。表也。中者,略重指于肌肉之间,候其胃气也。半表半里也。沉者, 
重下指于筋骨之间,察其脏脉也。里也。上者,即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即于寸内前一分取之。下者,即 
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即于尺内后一分取之。左右者,即左右手也。凡此七法,共为七诊。 
又《素问·三部九候论》曰∶“独大者病,独小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寒者病,独热者病,独陷下 
者病。”王冰注曰∶“诊凡有七者,此之谓也。”盖指病者而言。故曰∶“七诊虽见,九候皆从者,不死。”若本 
文专授医家诊法,义各不同。勿听子则以静其心,忘外虑,均呼吸,分浮中沉三法为七诊,皆赘辞也。 
又有九候,即浮中沉;三部各三,合而为名;每候五十,方合于经。 
每部有浮中沉三候,合寸关尺三部算之,共得九候之数也,夫每侯必五十动者,出自《难经》,合大衍 
之数也。乃伪诀以四十五动为准,乖于经旨。必每候五十,乃知五脏缺失。柳东阳曰∶“今人指到腕臂, 
即云见了,五十动岂弹指间事?凡九候共得四百五十,两手合计九百,方与经旨相合也。”按《素问· 
三部九候论》曰∶“天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者九,以应九野。 
故人有三部,部有三候。”则以天地人言上中下,谓之三才。以人身言上中下,谓之三部。于三部中而 
各分其三,谓之三候。三而三之,是为三部九候。盖上古诊法,于人身三部九候之脉,各有所取,以诊五 
脏之气,而针邪除疾,非独以寸口为言也。如仲景上取寸口,下取跗阳,是亦此意。自《十八难》专以寸 
口而分三部九候之诊,以其简捷,言脉者靡不宗之,然非古法。 
上下来去,至止六字;阴阳虚实,其中奥旨。 
上下、来去、至止六字者,足以明乎阴阳虚实,本岐黄之奥旨,而滑撄宁阐明之。上者为阳,来者为阳,至 
者为阳;下者为阴,去者为阴,止者为阴。上者,自尺部上于寸口,阳生于阴也。下者,自寸口下于尺部,阴 
生于阳也。脉有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