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7-医学入门-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蕤核x 仁味甘,微寒。无毒。主心腹邪结气及心下结痰痞气。益气明目,治目肿 烂风痒、赤痛泪出、 
鼻鼻衄。凡使,去壳取仁,汤泡去皮尖。每四两用芒硝一两,木通七两,同煮一伏时,取仁研膏,任加减入药, 
极治风热。如风虚者,去皮尖,后用纸压去油净,以花椒煎浓汁调成膏,涂瓷碗底上,用蕲艾烧烟熏七次, 
然后取碗于火上, 之若油起,即以竹纸拭去,直待油尽色黑,即取碗覆地上,以去火毒,随宜入片脑等,点 
眼甚效,治眼风或生翳,或 赤,一切眼疾并主之。蕤仁研膏,入黄连末等分和匀,取干枣三枚,割头少许, 
去核,以前末填满,以枣头合定,用薄绵裹之,以水半碗,于银器中文武火煎,取鸡子壳以来,以绵滤过, 
待冷点眼,神效神效!。 
x椰子x 即海棕实也。味苦,无毒。黑发,止血,疗鼻衄、吐逆、霍乱,煮汁服之。壳可为酒器,如酒中有 
毒则酒沸起。壳中肉益气,壳中浆饮之得醉。主吐血、消渴、水肿,去风热,涂头令发黑。丹溪云∶属土而有 
水。生海外极热之地,土人赖以解夏月 渴。多食动风。 
x木槿x 平,无毒。止肠风泻血、赤白痢、痢后热渴,作饮服之,令人得睡,入药炒用。花凉。治同。作汤 
代茶吃,又治风。 
x萱草x 俗名鹿葱。味甘凉,无毒。治沙淋、小便赤涩、身体烦热,下水气,退酒疸,取根绞汁服。破伤风, 
酒煎服。又和姜汁服,治大热吐血,主安五脏,利心志,令人欢乐无忧,轻身明目。取嫩苗及花作俎食,甚利 
胸膈。丹溪云∶萱草属木性,下走阴分,花名宜男,宁无微意存焉?五月采药,八月采根用。 
x水苏x 一名鸡苏,处处有之。多生水旁,苗似旋复,两叶相当。气香馥,味辛微温,无毒。主肺痿、吐血、 
衄血、血痢、崩中、带下、产后中风及血不止,头风目眩,诸气疾脚肿。下气消谷,除饮食,辟口臭,去恶 
毒瓦斯,久服通神耐老。可作菜。 
x鸡肠草x 生田野下湿地。茎梗细而中空, 
有似鸡肠,断之有丝缕,故又名蘩蒌。味酸平,无毒。主破血及产后血块,炒热和童便饮之,恶血尽出。烧 
灰揩齿止宣露。水煎服止淋,止小便利。又积年恶疮毒肿不愈,捣汁敷之神效。 
x鲤肠草x 一名旱莲草。味甘酸平,无毒。主血痢及针灸疮血出不止,敷之立已。汁涂须发令黑而繁。煎膏 
点鼻中添脑,又排脓止血,通小肠,敷一切疮并 。二八月采,阴干。 
x牛角腮x 即黄牛角尖,烧存性用。味苦温,性涩,无毒。主下闭血瘀,血疼痛。止妇人血崩、赤白带下及 
肠风下血、冷痢泻血、鼠乳疟疾。 
x木虻x 味苦平,有毒。生木吐中,初出如白蛆,渐大羽化,色绿如蜩蝉,亦啖牛马等血,故治瘀血、血闭 
寒热、无子及目赤痛、 伤泪出,又能堕胎。如蛇螫人九窍出血,取三七枚烧,服之效。五月采,去翅足, 
炒黄。 
x蜚虻x 即今啖牛血者,方家呼为虻虫。味苦寒,有毒。主逐瘀血,破血积坚痞、 瘕寒热。通血脉,利九窍, 
女子月水不通,除贼血在胸腹五脏,治喉痹,消积脓,堕胎。去翅足炒,恶麻黄。 
x蜚蠊x 形似蚕蛾,腹下赤,多在林树间,百十为聚,八九月知寒,多飞入人家,作姜气者是。味咸寒,有 
毒。主破瘀血坚 ,寒热积聚,内寒无子。通血脉,治喉痹。去翅足,炒黄色。 
x 虫x 生沙中及人家墙下土中湿处,似鼠妇而大,形扁如鳖,故名土鳖,俗名簸箕虫。味咸寒,有毒,主 
心腹寒热洗洗,破血积 瘕,通月水血闭,下乳汁,妇人药中多用。十月采,日干炒。畏皂荚、菖蒲、屋游。 
以上治燥杂用。 

内集·卷二本草分类
治燥门
属性:肝(当归) 心(麦门冬) 脾(麻仁) 肺(杏仁) 肾(柏实) 
大肠(硝石) 小肠(茴香) 三焦(山药) 膀胱(茴香) 胞络(桃仁) 
以上诸药,治上中下三焦内燥,兼补血和血之剂。 

内集·卷二本草分类
治寒门
属性:即汤液热浮长也。古庵云∶治寒以热。热药属阳,故治寒多阳药。外寒宜汗散,宜用风门药,寒从汗解 
也。夫寒湿皆属阴,宜与治湿门通看。 
x附子x 
附子辛甘咸热毒,虚寒风湿行经速,咳逆厥冷腹心疼,霍乱呕痢筋蜷缩。 
附子、乌头、乌喙、天雄、侧子,五物同出异名。似乌鸟头者为乌头,俗名川乌;两歧相合如乌之嘴者为 
乌喙;细长至三四寸者为天雄;附根而生者为附子;小者为侧子。补虚多用附子,风家多用天雄、川乌。东垣 
云∶附子有大毒。阳中阳也。其性浮而不沉,其用走而不守。本手少阳三焦、命门药也。能治六腑沉寒,五 
脏痼冷。主中寒及伤寒阴症阴毒,四肢厥冷,心腹疼痛,烦躁迷闷不省,风寒咳逆邪气,霍乱转筋,下痢赤白, 
脾胃虚冷,脾胀翻胃呕逆,久泻不止,头痛头风。坚筋骨,治偏风半身不遂及寒湿痿 拘挛,腰脊膝痛,脚疼 
冷弱不能行步,诸痹瘫痪,痰涎。得白术,治肾寒湿;得干姜,补中回阳。为百药之长,通行诸经,引用效最速。 
丹溪云∶八味丸用为少阴向导,其补自是地黄,后世因以为补,谬哉!孕妇误服堕胎。取端平圆大重一两以上 
者力全,用黑豆煎水浸五日夜,去皮尖并脐,切作两片,以姜渣包夹,外又用面包,灰火中炮熟。如外黄内白, 
劣性尚存,须薄切,炒令表里皆黄。有用童便煮而浸之,以助下行。俗方每用附子,皆须甘草、人参、生姜相 
配者,正制其毒故也。惟古姜附汤生用之。地胆为使,恶蜈蚣,畏防风、黑豆、甘草、人参、黄 、乌韭。 
x川乌x 
川乌破积除寒热,心腹脐间冷气结,肩胛 
诸痹目中疼,消胸痰滞三虫杀,乌喙专主阴囊痒,能消 肿医历节。 
行经逐寒,治风湿邪,与附子大同。主破诸积聚寒热,心腹脐间冷痛,肩胛痛不可俯仰,一切风痹、血痹、 
半身不遂皆验。目中痛不可久视,消胸中痰冷,食不下,堕胎,杀三虫,长而有尖者佳,制同附子。远志为使。 
反半夏、栝蒌、贝母、白蔹、白芨,恶藜芦,忌豉汁。其汁煎之名射罔,味苦。杀禽兽,疗尸疰坚 ,头风痹 
痛,又主 疮疮根,结核瘰 ,毒肿及蛇咬。先取药涂四畔,渐渐近疮,习习逐病至骨。疮有热脓黄水出涂之, 
若无脓水,有生血及新伤肉破即不可涂,立杀人。中之者,以甘草、兰青、小豆叶,冷水解之。乌喙,味辛, 
微温。主风湿,丈夫肾湿阴囊痒,寒热历节掣引腰痛不能行步,痈肿脓结。乌龙丹∶川乌、五灵脂各五两,量 
入龙脑、麝香为末,滴为丸,弹子大。每一丸先以生姜汁研化,次暖酒调,日二次,空心、晚食前服,治瘫痪 
风,手足 曳,口眼 斜,语言謇涩,步履不正,神效。三神丸∶乌头三两。一两生,一两炒熟,一两烧存性, 
为末,醋煮,面糊丸,绿豆大。每五丸,空心服。泻用井花水下;赤痢,甘草汤下;白痢,干姜汤下;赤白痢, 
生姜甘草汤下。 
x天雄x 
天雄壮阳散寒湿,上疗头面风邪急,侧子专治偏痹风,疮 痈肿效可立。 
东垣云∶天雄散寒,为去湿助精阳之药。凡上焦虚阳,头面风去来疼痛,喉痹,背脊伛偻,胸膈痰水,气 
喘促急,霍乱,必用之。久服令人心雄,力作不倦,故名。余与乌、附同,但天雄走上,乌、附达下。取身全、 
短、无尖,周匝有附子孕十一个,皮苍色者佳。凡丸,炮去皮尖、底须,汤药和皮生用亦佳。远志为使。恶腐 
婢,忌豉汁。侧子,专治腰脚冷痹,半身不遂及遍身风疹,颈上鼠 ,一如痈肿皆验。余与乌、附相同。 
x生姜x 
生姜发散主伤寒,鼻塞头疼咳逆安,入肺开胃止痰呕,破血行气到心间。 
姜,御湿气,如田有界以分水也。味辛,温,无毒。浮而升,阳也。主发散伤寒伤风,头痛鼻塞寒热,咳 
逆喘嗽上气。入肺开胃益脾,化痰涎,止呕吐翻胃之圣药也。以上诸症皆在表在上之邪,姜能行气散气,故治 
之。产后必用者,以其能破血逐瘀也。今人但知为胃药,而不知其能通心肺也。心气通则一身之气正,而邪气 
不能容,故曰去秽恶,通神明。后人因孔子不彻,而每好食之,其实多服反少智,损心气,故孔子亦不多食。 
古云∶八九月食姜,至春患眼、损寿、减筋力。又云∶平人夜食姜,令人闭气,病则不拘也。丹溪云∶留皮则 
冷,去皮则热。非皮之性本冷也,盖留皮则行表而热去,去皮则守中而热存耳。故又有言曰∶姜屑,比之干姜 
不热,比之生姜不润。以干生姜代干姜者,以其不潜故也,秦椒为使。恶黄芩、黄连、天鼠屎。杀半夏、浓朴、 
茛菪毒。 
x桂枝x 
桂枝辛甘热且浮,微解风寒汗自收,一样嫩枝名柳桂,善治上焦热不留,薄桂专行肢节滞,横行肩臂必须求。 
桂,犹圭也,为诸药之先聘也。木叶心皆一纵理,独桂有两纹,形如圭。诸家论桂不同,惟陈藏器云∶菌 
桂、牡桂、桂心,同是一物。出交趾、南海、桂林、桂岭、桂阳、柳州、象州者佳。菌桂正圆,如竹卷二三重, 
味烈肉浓者,即今肉桂。菌,竹名,言其卷如竹筒,故又名筒桂。半卷多脂者,名板桂,即今铁板桂也。牡乃 
老桂,味稍淡,皮薄少脂,乃桂品中之最高者,故又名官桂。桂心,即牡桂去皮一半,取中心近里味辛者。桂 
枝乃细薄而嫩者。薄桂比桂枝稍浓,柳桂比桂枝更薄。桂枝有小毒。浮而升,阳也。气、味俱轻。入足太阳经, 
故能上行头目,发散表邪。凡伤风伤寒有汗者,用以微解表邪,邪去而汗自止,非固表止汗之谓也。柳桂,乃 
小枝嫩条,尤善行上焦,补阳气,虚人服 
之使不生热也。薄桂,乃细薄嫩枝,入上焦,横行肩臂。治痛风,善行肢节凝滞,兼泻奔豚。凡使,略刮去粗皮。 
以上治上焦寒药。 
x肉桂x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