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7-医学入门-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习医,善针灸,着《五诊集》。授王府良医,竟不赴任,每成诗文,以乐其志。治素无病,忽吐血半升,脉弦 
急,薄厥证也,得于大怒气逆,阴阳奔并,服六郁汤而愈。治遍体生傀儡,岁久罔效,乃太阴风邪化为虫也。 
以百部、蛇床子、草乌、楝树叶煎汤浴洗,越月遍身如白癜风状而愈。治孕妇堕下,逾旬腹肿发热,气喘脉决, 
面赤舌青口臭。公曰∶胎未堕也。面赤,心火盛而血干也;舌青臭,肝气竭而胎死矣。遂用蛇蜕煎汤,调平 
胃散加芒硝、归尾一倍服之,须臾胎下痛亦获安矣。 
x刘纯x 字宗浓,关中人。博学群书,尤精医道。父叔渊,得丹溪之业,公继之,纂《伤寒治例》、《医经 
国小》、《玉机微义》等书。 
x王纶x 字汝言,号节斋,浙江慈溪人。弘治时,官致广东布政。因父病精医,着《明医杂着》,发丹溪所 
未发,后世甚尊信之。方古庵重刻于《心法》之后,名曰《丹溪附余》。又着《本草集要》,尽皆大行于世。 
兄经举进士第,亦知医。 

卷首集例
历代医学姓氏
属性:医极其明者也。 
x扁鹊x 姓秦名越人,号扁鹊,秦之卢国渤海郡郑人。得仙客长桑君之传,知俞跗之术,发明《素问》、《灵 
枢》之旨,设为问答,作《八十一难经》,以释疑义。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闻病之阳, 
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不出千里,决者至众。虢太子尸厥已死而治之复生,齐桓侯未病而知其后五日 
不起。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则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 
即为小儿医。尝曰∶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 
阴阳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后世脉理由此而起,为医之祖, 
后学当祀之,而配以张、刘、李,朱。 
x淳于意x 临淄人,西汉文帝时为太仓长。笃信扁鹊,精医道及导引法。司马迁备志之,封赠仓公。 
x郭玉x 广汉洛人,和帝时为太医丞。帝奇之,试令嬖臣美手腕者,与女子杂处帷中,使玉各诊一手,问所 
疾苦。玉曰∶左阴右阳,脉有男女,状若异人,臣疑其故。帝叹息称善。 
x医缓x 春秋时秦人也,姓高名缓。晋景公疾,求缓治之。未至时,梦二竖子,相谓曰∶我居肓之上,汝居 
膏之下。缓至曰∶疾在膏肓,药不可为。 
x医和x 春秋时秦人也,未详其姓。晋平公疾,医和视之,知其近女室,内热蛊疾,不可为也。 
x文挚x 战国时宋之良医也。洞明医道,亦兼异术,观人之背,而能知人之心窍也。 
x华佗x 字符化,汉末沛国樵人。举辟不就。通五经,养性术,精方脉,善导引。尝体中不快,起作五禽戏, 
微汗而愈。年百岁有壮容,人以为仙。其疗病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 
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七八壮,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 
病者言已到,即便拔针,病亦行瘥。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 
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破肠洗浣,缝腹摩膏,四五日瘥,不 
痛,人亦不自寤,一月间即平复矣。《魏志》曰∶甘陵夫人有孕六个月,腹痛不安,召公诊。曰∶胎 
已死矣。使人手摸所在,在右则女,在左则男。其人曰∶在左。于是为汤下之,果男形而愈。又治一郡守笃病, 
以为盛怒则瘥,乃多受其货,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 恚,吐黑血数升而愈。治一人腹中攻痛十有余年, 
鬓发皆堕。公诊曰∶是脾之半腐,可刳腹治之。使病者服药稳卧,以刀破腹,不觉痛,既视脾果半腐,以刀割 
去恶肉,然后以膏敷之,更以药缝之,数日即愈。魏太祖闻而异之,召公常在左右。太祖一日苦头风,每发作 
心乱目眩,针其膈,其疾应针而愈。后召不至,竟为所害。汉魏以来,名医益众,张机、华佗辈,始因古学, 
附以新说,编药品三百六十五种,谓之《神农本经》、《华佗内照》。门人吴普撰《寒温五味本草》一卷,李 
当之修《神农本经》。 
x纪朋x 观人颜色谈笑,知病浅深,不待诊脉。玄宗闻之,召于掖庭中看一宫人,每日昃则笑歌啼号,若狂 
疾而足不能履地。朋视之曰∶此必因食饱而大促力顿仆于地而然。乃饮以云母汤,令熟寐,觉而失所苦。问之 
乃言∶因太华公主载筵宫中,大陈歌吹,某乃主讴,惧其声不能清且长,吃 蹄羹,饱而当筵歌大曲,曲罢觉 
胸中甚热,戏于砌台上,高而坠下,久而方苏,病在足不能步也。 
x范九思x 业医善针。昔人母患喉生蛾,只肯服药不许针,无可奈何。九思云∶我有一药,但用新笔点之, 
暗藏铍针在笔头内刺之,蛾破血出即愈。医者贵乎有机也,学人知之。 
x于法开x 善医。治产难,令食羊肉十余脔而针之,须臾儿从羊 裹下。 
x任度x 不知何许人,老医也。有患者尝饥,吞食则下,至胸便即吐出。医作噎疾膈气,治之无验。任视之 
曰∶非此疾,盖因食蛇肉不消而致斯病,但揣心腹上有蛇形也。病者曰∶素有大风,尝求蛇肉食,风稍愈,复 
患此疾矣。遂用硝、黄合而治之,微下利则愈。医皆记其验而知蛇瘕也。 
x莫君锡x 大业中为医丞。炀帝好色,服丹发躁,进剂治之。又置冰盘于前,俾朝夕观望,亦治烦躁之一术 
也。 
x张苗x 不知何郡人。雅好医术,烧地铺叶出汗其法也。 
x唐慎微x 字审元,蜀之华阳人。貌陋言讷,中极明敏,治病百不失一。着《备用本草》及《经史证类》。 
x王叔和x 西晋高平人,为太医令。性度沉静,博通经史,精研医道,洞识修养,纂岐伯、华佗等书为《脉 
经》、《脉诀》,次仲景《伤寒方论》,遂使其本书不行于世,后人不免有遗议焉。 
x马嗣明x 南齐河内野王人。善诊脉知一年前死生。针灸孔穴与明堂不同,艺术精妙,一时名医皆为所轻。治 
背痈肿,炼石涂之便瘥。其法以粗黄色石如鹅鸭卵者,猛火烧令赤,入醇醋中,自有石屑落醋里,频烧至石尽, 
取石屑晒干为末,醋调涂肿上,无不愈。 
x姚僧垣x 字法卫,后周吴兴武康人。仕梁为太医政,历魏、周、隋进爵北绛郡公,年八十五乃卒,赠本官 
加荆湖三州刺史。先生医术高妙,诸蕃外域,咸请托之。着《集验方》十二卷,撰《行记》三卷。其长子察,《 
南史》有传。 
x姚最x 字士会,僧垣次子。博通经史,官学士。天子敕习家业,十余年中,略尽其妙,效验尤多。 
x李修x 字思祖,本阳平馆陶人。得沙门姚僧垣针灸术,撰《药方》百卷。官太医令,赠青州刺史。 
x巢元方x 隋人,大业中为太医令。撰《病源》五十卷,不为无见。但言风寒二气而不及湿热之文,后人不免 
遗议。治风逆坐起不得,用半年羔羊,杀而取腔,以和药末,药未尽而病愈。 
x韦讯x 号慈藏,唐人。医中之圣,人皆仰之,今医家多图其像以祀之。 
x元珠先生x 王冰之师,洞明《素问》。 
x王冰x 号启玄子,唐宝应中为太仆令。注《素问》,作《玄珠密语》,其大要皆论五运六气,《皇极经世》 
注亦载其语。 
x张鼎x 补孟诜《食疗本草》。 
x张文仲x 唐之洛州洛阳人。少与李虔、韦讯并以医知名,则天初为侍御医,特进苏良嗣,方朝疾作仆廷中, 
公诊曰∶忧愤而成,若胁痛者,殆未可救。顷告胁痛,又曰∶及心则殆。俄心痛而死。公论风与气尤精,风状 
百二十四,气状八十,治不以时,则死及之,惟头风与足气,药可常御。病风之人,春秋末月可使洞利,乃不 
困剧,自余须发,则治以时消息。乃着四时轻重术凡十八种,《随身备急方》三卷。 
x肖炳x 唐之兰陵处士,撰《四声本草》。 
x杨损之x 唐开元后人,润州医博士,兼节度随军,撰《删繁本草》。 
x陈士良x 伪唐陪戎副尉,剑南医学助教。取诸家本草有关于饮食者类之,附以调养脏腑之术,名《食性 
本草》。 
x于志宁x 字仲谧,京兆人。唐永徽间迁太傅,与李绩修定本草,并图合五十四篇,其书大行。 
x甘伯宗x 撰历代明医姓氏,自伏羲至唐,凡一百二十人,出《辍亲录》。 
x孙兆x 宋时官殿中丞,尚药奉御太医令用和之子,父子皆以医知名。治平中间有显官坐堂,忽耳鸣,公诊曰∶ 
心脉大盛,肾脉不能归耳。以药凉心,则肾脉复归,耳鸣立愈。 
x王纂x 宋海陵人。少习经方,尤精针石。治一女子,每夜被獭精假作其夫迷惑,鬼穴一针,獭从被出。 
x庞时x 字安常,宋蕲水人。世医,不足父所授《脉诀》,独取《素》、《难》,通其说,时出新意。注《难 
经辨》数万言;作《本草补遗》,补仲景论。尝言华佗术,非人所能及,乃史氏之妄乎!治难产,以手隔腹扪 
儿手所在,针其虎口,既痛即缩手,产下。治富家子走仆刑尸,大惊发狂,时取绞囚绳烧灰,酒调服而愈。 
x朱肱x 号无求子,宋吴兴人。深于伤寒,着《活人书》。道君朝诣阙投进,授奉议郎医学博士。在南阳时, 
太守疾作,用小柴胡为散,连进三服,胸满。公曰∶小柴胡汤煎清汁服之,能入经络,攻病取快,今乃为散, 
滞在膈上,宜乎作满。因煮二剂与之,顿安。 
x吴廷绍x 为太医令。烈祖食饴,喉中噎,医莫能疗,公进楮实汤而愈。或叩之,答曰∶噎因甘起,故以楮 
实汤治之。 
x许希x 开封人,以医为业。宋景佑元年,仁宗不豫,公为针心胞络之间而愈,命为翰林医官。着《神应针 
经要诀》。 
x赵自化x 宋德州平原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