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7-医学入门-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切泄泻、呕吐、吞酸、 癖、胀满诸疾。 
水肿水分与复溜, 
俱泻水分穴,先用小针,后用大针,以鸡翎管透之,水出浊者死,清者生。急服紧皮丸敛之,此必乡村 
无药,粗人体实者方可用之,若清高贵客,鲜不为祸。自古病机,惟水肿禁刺,针经则不禁也。取血法,先用 
针补入地部,少停泻出人部,少停复补入地部,停少时泻出针来,其瘀血自出。虚者只有黄水出,若脚上肿大 
欲放水者,仍用此法收,复溜穴上取之。 
胀满中脘三里揣。 
《内经》针腹以布缠缴,针家另有盘法,先针入二寸五分,退出二寸,只留五分,在内盘之。如要取上 
焦胞络中之病,用针头迎向上刺入二分补之,使气攻上。若脐下有病,用针头向下退出二分泻之,此二句特备 
古法耳,初学人不可轻用。 
腰痛环跳委中神,若连背痛昆仑武。 
轻者委中出血,便愈。甚者补环跳,泻委中,久者俱补。腰连背痛者,针昆仑、委中。 
腰连脚痛腕骨升,三里降下随拜跪。 
补腕骨,泻足三里。 
腰连脚痛怎生医?环跳行间与风市。 
补环跳,泻风市、行间、足三里。 
脚膝诸痛羡行间,三里申脉金门侈。 
脚膝头红肿痛痒及四时风脚,俱泻行间、三里、申脉、金门。五足指痛,泻行间。 
脚若转筋眼发花,然谷承山法自古。两足难移先悬钟, 
又名绝骨。 
条口后针能步履。两足酸麻补太溪,仆参内庭盘跟楚。 
脚盘痛者,泻内庭。脚跟痛者,泻仆参。 
脚连胁腋痛难当。环跳阳陵泉内杵。冷风湿痹针环跳,阳陵三里烧针尾。 
痹不知痛痒者,用艾粟米大于针尾上烧三五炷,知痛即止。 
七疝大敦与太冲, 
七疝太冲出血,泻大敦,立止。膀胱气,泻侠溪、然谷。小肠气,泻侠溪、三阴交。偏坠,泻照海、侠溪。 
五淋血海通男妇。 
此穴极治妇人血崩、血闭不通,但不便耳。气淋、血淋最效,兼治偏坠疮疥。 
大便虚秘补支沟,泻足三里效可拟。热秘气秘先长强,大敦阳陵堪调护。 
不针长强针承山。 
小便不通阴陵泉,三里泻下溺如注。 
小便不通及尿血、砂淋俱宜泻之,又治遗尿失禁。上吐下闭关格者,泻四关穴。 
内伤食积针三里,璇玑相应块亦消。 
不针璇玑者,针手足三里,俱能消食积痞块。 
脾病气血先合谷,后刺三阴针用烧。 
烧针法见前,有块者兼针三里。 
一切内伤内关穴,痰火积块退烦潮。 
兼针三里尤妙。 
吐血尺泽功无比,衄血上星与禾 。喘急列缺足三里,呕噎阴交不可饶。 
恶心呕吐膈噎,俱泻足三里、三阴交。虚甚者,补气海。 
劳宫能治五般痫,更刺涌泉疾若挑。神门专治心疾呆,人中间使祛颠妖。 
上星亦好。 
尸厥百会一穴美,更针隐白效昭昭。 
外用笔管吹耳,凡脱肛、久痢、衄血不止者,俱宜针此提之,所谓顶门一针是也。不针百会,针上星亦同。 
妇人通经泻合谷,三里至阴催孕妊。 
通经催生,俱宜泻此三穴。虚者补合谷,泻至阴。 
死胎阴交不可缓,胞衣照海内关寻。 
死胎不下,泻三阴交,胞衣不下,泻照海、内关。 
小儿惊风少商穴,人中涌泉泻莫深。 
小儿急、慢惊风皆效。 
痈疽初起审其穴,只刺阳经不刺阴。 
凡痈疽须分经络部分,血气多少,俞穴远近用针。从背出者,当从太阳经至阴、通谷、束骨、昆仑、委 
中五穴选用;从鬓出者,当从少阳经窍阴、侠溪、临泣、阳辅、阳陵泉五穴选用;从髭出者,当从阳明经厉兑、 
内庭、陷谷、冲阳、解溪五穴选用;从脑出者,则以绝骨一穴治之。凡痈疽已破,尻神、朔望不忌。 
伤寒流注分手足,太冲内庭可浮沉。 
二穴总治流注,又能退寒热。在手针手三里,在足太冲,在背行间,在腹足三里。 
熟此筌蹄手要活,得后方可度金针;又有一言真秘诀,上补下泻值千金。 
此备古法,知流注者不用。 
开阖经言∶春刺(十二)井者,邪在肝;夏刺(十二)荣者,邪在心;季夏刺(十二)俞者,邪在脾;秋 
刺(十二)经者,邪在肺;冬刺(十二)合者,邪在肾。其肝心脾肺肾而系于春夏秋冬者,何也?然五脏一病, 
辄有五也。假令肝病,色青者肝也,臊臭者肝也,喜酸者肝也,喜叫者肝也,喜泣者肝也,其病众多,不可尽言。 
针之要妙,在于秋毫者也。经以观之,甲乙者,日之春也;丙丁者,日之夏也∶戊己者,日之四季也;庚辛者, 
日之秋也,壬癸者,日之冬也。寅卯者,时之春也;巳午者,时之夏也∶辰戌丑未者,时之四季也;申酉者,时 
之秋也;亥子者,时之冬也。括其要者,惟《明堂》二诗。 
一诗∶甲胆乙肝丙小肠;一诗∶肺寅大卯胃辰经,见运气总论。凡人秉天地壬之气生,膀胱命门癸生肾, 
甲生胆,乙生肝,丙生小肠,丁生心,戊生胃,己生脾,庚生大肠,辛生肺。地支亦然。一气不合,则不生化, 
故古圣立子午流注之法,以全元生成之数也。 
先圣推衍其义,法以天干,戊土起甲逆行,甲丙戊庚壬为阳,井荥俞经合;乙丁己辛 
癸为阴,井荥俞经合。 
起例∶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是,壬子是真从。 
阳则金(井)水(荥)木(俞)火(经)土(合),阴则木(井)火(荥)土(俞)金(经)水(合), 
每日一身周流六十六穴,每时周流五穴。 
除六原穴,乃过经之所。 
相生相合者为开,则刺之∶相克者为阖,则不刺。 
阳生阴死,阴生阳死。如甲木死于午,生于亥;乙木死于亥,生于午;丙火生于寅,死于酉;丁火 
生于酉,死于寅;戊土生于寅,死于酉;己土生于酉,死于寅;庚金生于巳,死于子;辛金生于子,死于巳; 
壬水生于申,死于卯;癸水生于卯,死于申。凡值生我、我生及相合者。乃气血生旺之时,故可辨虚实刺之。 
克我、我克及阖闭时穴,气血正值衰绝,非气行未至,则气行已过,误刺妄引邪气,坏乱真气,实实虚虚,其 
祸非小。 
假如甲日胆经行气,脉弦者,本经自病也,当窍阴为主。 
乙日肝行间。余仿此。本经自病者,不中他邪,非因子母虚实,乃本经自生病也。当自取其经,故以窍 
阴井为主,而配之以井,或心井、胃井。或俞穴为主,亦配以心、胃俞穴,荥经合,主应皆然。 
如虚则补其母,当刺肾之涌泉(井),或膀胱之至阴(井)。实则泻其子,可取心之中冲(井),或小肠 
之少泽(井)。甲木能制戊土,则不宜针。 
甲日胆木能制戊土,乙日肝木能制己土,丙日小肠火能制庚金,丁日心火能制辛金,戊日胃土能制壬水, 
己日脾土能制癸水,皆不宜针。 
然阴阳相制者,岂无变化之机?故甲与己合而化土,亦可取脾之隐白。盖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脾, 
故先实其脾,无令受肝之邪。所谓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也。 
实脾者,必先于足太阴经补土字一针,又 
补火字一针;后于足厥阴经泻木字一针,又泻火字一针,其邪即散,其经即平。此与后迎随条,有以虚实言者互看。 
推之六甲、六乙、六丙、六丁、六戊、六己、六庚、六辛、六壬、六癸皆然,徐氏有歌云∶甲日戌时胆 
窍阴,丙子时中前谷荥,戊寅陷谷阳明俞,返本丘墟木在寅,庚辰经注阳溪穴,壬午膀腕委中寻,甲申时纳三 
焦水,荣合天干取液门。 
六甲日,甲戌时开穴,胆井窍阴,或合脾井隐白。相生,膀胱井至阴,肾井涌泉,小肠井少泽,心井中 
冲;相克,肺、大肠、脾胃井及阖穴。乙亥时不录,后仿此。丙子时开穴,小肠荥前谷,合肺荥鱼际。相生,胆 
荥侠溪,肝荥行间,胃荥内庭,脾荥大都。戊寅时开穴,胃俞陷谷,或合肾俞太溪,相生。小肠俞后溪,心俞 
神门,大肠俞三间,肺俞太渊,又木原生在寅,可取胆原穴丘墟。庚辰时开穴,大肠经阳溪,或合肝经中封。 
相生。胃经解溪,脾经商丘,膀胱经昆仑,肾经复溜。壬午时开穴,膀胱合委中,或合心合少海。相生,大肠 
合曲池,肺合尺泽,胃合三里,脾合阴陵泉。甲申时乃三焦引气归元,可取液门荥穴,水生木也,返本还元。 
乙日酉时肝大敦,丁亥时荥少府心,己丑太白太冲穴,辛卯经渠是肺经,癸巳肾宫阴谷合,乙未劳宫水 
穴荥。 
六乙日,乙酉时开穴,肝井大敦,或合大肠井商阳。相生,肾井涌泉膀胱井至阴,心井少冲,小肠井少 
泽。丁亥时开穴,心荥少府,或合膀胱荥通谷。相生,肝荥行间,胆荥侠溪,脾荥大都,胃荥内庭。己丑时开 
穴,脾俞太白,或合胆俞临泣。相生,心俞神门,小肠俞后溪,肺俞太渊,大肠俞三间,又丑时可刺肝原穴太 
冲。辛卯时开穴。肺经经渠,或合小肠经阳谷。相生,脾经商丘,胃经解溪,肾经复溜,膀胱经昆仑。癸巳时 
开穴,肾合阴谷,或合胃合三里。相生,肺合尺泽,大肠合曲池,肝合曲泉,胆合阳陵泉。乙未时乃包络引血 
归元,可刺劳宫荥穴,木能生火也,俱以子母相生。后皆仿此。 
丙日申时少泽当,戊戌内庭治胀康,庚子时在三间俞,本原腕骨可祛黄,壬寅经水昆仑上,甲辰阳陵泉 
合长,丙午时受三焦木,中渚之中子细详。 
六丙日,丙申时开穴,小肠井少泽,或合肺井少商。相生,胆井窍阴,肝井大敦,脾井隐白,胃井厉兑。 
戊戌时开穴,胃荥内庭,或合肾荥然谷。相生,小肠荥前谷,心荥少府,大肠荥二间,肺荥鱼际。庚子时开穴, 
大肠俞三间,或合肝俞太冲。相生,胃俞陷谷,脾俞太白,膀胱俞束骨,肾俞太溪,又子时刺小肠原穴腕骨。 
壬寅时开穴,膀胱经昆仑,或合心经灵道。相生,大肠经阳溪,肺经经渠,胆经阳辅,肝经中封。甲辰时开穴, 
胆合阳陵泉,或合脾合阴陵泉。相生,膀胱合委中,肾合阴谷,小肠合小海,心合少海。丙午时三焦引气归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