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7-医学入门-第1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胯下;右手足同;在中贴心脐,并用布缚住。候肉下红丝处皆白则安。有潮热者亦宜。却令人抱住,恐其颤倒, 
倒则难治。或用蛇蜕烧灰,鸡子清调敷。一种水疔疮,用黄荆叶十四片,独头蒜三个,百草霜二钱,擂酒服,取 
汗,大效。 
或不痛痒只麻木,寒热眼中流火光。牙关急紧时惊惕,甚则呕吐毒陷肠; 
诸证惟呕吐最危。 
治分虚实豁心火, 
实者,初服赛命丹三丸,以葱酒发汗。表证多者,追疔汤,或败毒散加蝉蜕、僵蚕、金银花;里证多者, 
活命饮、五圣汤;便利溺涩者,黄连消毒散,此散初起服之内消;欲作脓者,托里消毒散。虚者,初服保生锭 
子,以解毒,或蟾肝丸。有表邪不敢汗者,补中益气汤加防风、白芷;里证不敢下者,蜂蛇散。肿痛欲作脓者, 
托里散、内托十宣散;不能溃者,大料参、 、归、术补之,或补中益气汤合生脉散,以防毒陷。豁心气者, 
疔毒入心,则神昏、口干烦闷、恍惚似醉、呕吐不定,危证也。实者,用万病解毒丹,以黄连、当归煎汤化下; 
虚者,用古芎归汤加茯苓、茯神、远志,莲肉清之。毒上攻心,呕者,护心散。有因服赛命丹吐者,亦宜此解 
之。恍惚闷乱、坐卧不宁、烦渴身痛、便秘者,漏芦饮子;烦躁作渴者,竹叶黄 汤。外治∶轻者,单蟾酥为末, 
以白面和黄丹搜作丸,如麦米大。用针挑破疔头,以一粒纳入,效;重者,赛金丹;危笃者,提疔锭子。 
暴死灸法可回阳。 
凡暴死者,多是疔毒,急用灯照遍身,若有小疮,宜急灸之,并服赛命丹,亦有复醒者。如偏僻之处,药 
难导达,惟灸有回生之功。若专疏利、表散者,危。 
多骨疽由疮久溃,气血不能营患处;久则腐烂骨脱出,只补脾胃壮元气。 
十全大补汤、肾气丸主之。外以附子饼炙,或葱熨法,祛散寒邪,补接荣气,则骨自脱,疮自敛。若肾气 
亏损,其骨渐肿,荏苒岁月,溃脓出骨,亦当用葱熨法。若投以克伐,则真气益虚,邪气益甚,鲜不有误。有上 
肿硬,年余方溃,半载未愈,内热体倦作渴,用补中益气汤、肾气丸,元气渐复,出骨一块,仍服前药而愈。 
有足背肿落一骨者,有手背肿落一骨者。 
翻花疮因疮将敛, 
元气虚弱,肝火血燥生风。 
翻出一肉突如菌; 
大小长短不一,或如蛇形,长数寸者,用雄黄末敷之。 
内服补养脾胃药, 
十全大补汤,或八物汤倍参、 、归、术。出血,乃肝不能藏、脾不能约也,补中益气汤加五味子、 
麦门冬,或肾气丸。有怒火者,八味逍遥散。若用风药,速其亡也,汗多必然发 ,危哉! 
外涂藜芦膏要匀。 
藜芦一味为末,猪油调涂,周日一易。须候元气渐复,脓毒将尽时涂之,则 肉自入,不然,虽入复出。 
若误用针刀蚀灸,其势益甚,或出血如注、寒热呕吐等证,急补脾胃为善。 
流注肿块非等闲,内伤外感湿痰干;跌扑闪挫并产后,气流血注四肢关。 
流者,行也;注者,住也。或结块,或慢肿,皆原素有痰火,或外感风寒,邪气流行,至其痰注之处而发;或 
内伤郁怒,以致痰火骤发;或内伤房室,阴虚阳气凑袭,逆于肉理而成;或内伤劳役、饮食搏动而发;或跌扑 
闪挫,一时气逆血凝而成;或产后恶露未净,复被感伤凝注。多生四肢,或胸、腹、腰、臀关节之处。初起,宜 
葱熨法;实者,十六味流气饮、败毒散;痰痛便秘者,古半硝丸;虚者,二陈四物汤、托里益气汤、不换金正 
气散、六君子汤加芎、归,补中益气汤加木香、枳壳,选用。令其自溃、自消。若溃久不敛者,纵有表邪,只 
托里为主,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补中益气汤、托里抑青汤、托里益气汤、八味丸,更佐以豆豉饼、琥珀 
膏,祛散寒邪,补接阳气。脓成,以火针破之;内有脓管,以药线腐之。若过用寒凉者,不治。 
瘭大如梅小如粟,多生手指及臀足;色变不常深入肌,串筋见骨痛至极; 
瘭疽,一名蛇瘴,烟瘴地面多有之。先作点而后露肉,四畔若牛唇黑硬,小者如粟如豆,剧者如梅如李。 
发无定处,或臂或臀,或口齿,或肚脐,多见手、足指间。赤、黑、青、白,色变不常。根深入肌,走臂游肿, 
毒血流注,贯串筋脉,烂肉见骨,出血极多,令人串痛、狂言。痛入于心即死,突出于外肾者,亦死。 
恶风积毒血热成,烦躁嗳闷入心腹。 
原因感受恶风,入于脉理,或烟瘴地面,伤寒疟后,及感触蛇毒所致。二十以后,四十以前者,皆积伤之 
毒入胃,壅聚而成;四十以后,六十以前,乃血闭不行,壅热积血得之。治宜宣毒行血,用栝蒌根酒煎,入乳 
香、没药、五灵脂、皂刺等分,以下其毒,次用清心行血之剂。如系蛇毒,赤足蜈蚣最妙,雄黄、白芷次之; 
或蜡矾丸,冷酒入麝香送下。外用荆芥、白芷、川椒、葱白煎汤,入盐,俟汤温,自手臂上烫下,日三次。瘭疽 
毒瓦斯走肿所至处,宜紧系之。自手发者,毒走至心;自足发者,毒走至肾,不救。各有小红筋,寻其筋之住处, 
灸三炷即瘥。经云,在指则截,在肉则割。恐毒瓦斯入心入腹,令人烦躁、呕嗳、昏闷,或疮出青水秽汁者,肾 
虚极也,死人至速。此疮极虑引风。凡痈疽开一寸,则一寸引风,非必风入于其中。风邪袭虚,则肉烂透骨, 
恶血横流,宜南星、半夏、白芷梢,最能去风,可以频敷。其诸疗理,推展痈疽法度行之。 
痼发手足或掌心,或腰或臀毒何深;无头无面愈又发,色带淡红防泻侵。 
凡疮气血相搏,有头有面;风邪内作,无头无面。痼无头面,瞰里开疮,低贴肌肉,走注牵连,生于手 
足,或掌心,或腰腿,或臀下伸缩之处。初起浑身壮热,手足不遂,憎寒头痛,虚渴多汗,呕逆,四肢沉重, 
较之诸发,烦渴为甚。或肿毒已平,数月后,复于他处大发,但作肉色微带淡红,终不能救。大要∶培养内气 
以防滑泻,治与痈疽类推。外用神应膏贴之。如疮出米泔汁者,必死。 
小小诸疮风毒滞, 
诸般小疮,皆因心肾不交,饮食不节,肠胃停留,以致风热寒湿之毒,与气血相搏,凝滞肌肉之间而发露 
也。 
暑痱冻裂手足皲。 
夏暑心神郁躁,热逼汗渍成疮,遍身或出脓血,赤烂如火,用南星、半夏、黄连、黄柏各一钱,五倍子、 
黄丹各五分,为末干糁。如痒加枯矾、雄黄。常服黄连阿胶丸以清心。热汗浸渍成疮,痒痛不止,用黄 、当 
归、防风、荆芥穗、地骨皮、木通各二钱,白矾一两,为末,每药一两,水三大碗,煎五六沸,滤去渣,稍热淋 
洗患处,拭干避风,少时立效。轻者,只用腊雪水和蛤粉敷之。痱痤疮,因汗出见湿而生,轻者状如撒粟, 
用青蒿煎汤洗之,或枣叶亦好;重者热汗浸渍,匝匝成疮,用绿豆、滑石各五钱为末,绵蘸扑之,摩破成疮, 
加黄柏、枣叶各五钱,片脑少许。冬月下虚,身触寒冷,血涩生疮,顽滞不知痛痒,内服升麻和气饮去大黄, 
外用木香、槟榔、硫黄、吴萸、姜黄、麝香为末,麻油调搽。冻疮先痒后痛,然后肿破出血,黄水不止,用雄 
雉鸡脑一枚,捣烂,黄蜡各等分,清油减半,同于慢火上熬成膏,去渣涂之,久不愈者亦效。又方∶用生附子 
为末,面调涂之。手足折裂作痛,用清油五钱,慢火煎沸,入黄蜡一块,再熬溶,入水粉、五倍末各少许,熬 
紫色为度。先以热水泡手足,火上烘干,后用药敷,以纸贴之。其痛立止,入水亦不落。或桐油膏涂之亦好。 
手足皲,先用百沸汤泡洗,皮软拭干,然后用沥清二两,黄蜡一两,共熬匀敷之,或用五倍子为末,牛骨髓调, 
瓷罐收贮,埋地中七日,取出填皲中即愈。或黄蜡膏、云母膏俱好补塞。 
蜗HT 侵淫白蛇缠, 
蜗疮,生手足间,相对如新茱萸,痒痛折裂,搔则黄汁淋沥,有孔如蜗,久而生虫。用杏仁、乳香各三 
钱,硫黄、轻粉各一钱半,为末,用麻油三钱,入黄蜡五钱溶化,入前末煎搅成膏,去火毒,瓷器收用。又方∶ 
用燕窠取抱子处土,为末干糁。先用白芷、大腹皮煎汤洗净,然后敷药。走皮HT 疮,生满颊项,发如豆梅,痒 
而多汁,延蔓两耳内外湿烂,如浸淫疮之状。先用桑寄生、桑根皮各一握,白芷、黄连各少许,煎汤以绵蘸洗,候 
恶血出尽拭干,次用皂荚、麻竹箨,俱烧存性,黄柏、黄连、樟叶、白芷各等分为末,麻油调搽,神效。忌醋。 
手HT 疮,用皂角、枯矾、轻粉、黄柏、黄连为末敷之。小儿胎HT ,头生红饼疮,先用生艾、白芷、大腹皮、葱 
白煎汤洗净拭干,次用生蓝叶、生艾叶,入蜜捣膏敷之。亦治恶疮。侵淫疮,初生甚小,先痒后痛,汁出侵淫, 
湿烂肌肉,延至遍身。若从口发出,流散四肢者轻;从四肢发生,然后入口者重。用苦楝根晒干,烧存性为末, 
猪脂调敷,湿则干糁;先用苦参、大腹皮煎汤洗之。白蛇缠疮,有头尾,俨似蛇形。初起宜隔蒜于七寸上灸之; 
仍用雄黄为末,醋调敷之;仍以酒调服之。或万病解毒丹、蜡矾丸,外涂内服。 
汤火肥疣漆刺身。 
汤泡火烧疮,初时宜强忍痛,急向火炙,慎勿以冷物熨之,使热不能出,烂入筋骨。后用寒水石七两, 
黄柏、黄连、黄芩、山栀、大黄、赤石脂各一两,甚者加冰片少许,为末,酒调或鸭子清调敷,或阵王丹亦好。 
小儿肥疮,用松香为末,以纸卷成条,香油浸燃之,滴油搽,或用猪爪烧灰,麻油调搽。疣疮,如鱼鳞痣、 
千日疮一样,多生手足,又名悔气疮。宜艾灸初起者,则余者皆落,神效。漆疮,因见生漆中毒,面痒而肿, 
绕眼微赤,痒处搔之随起 ,重者遍身如豆如杏,脓 作痛。用生蟹取黄,随疮大小遍敷之,或腊茶为末, 
麻油调搽,或柳叶(冬,用皮)煎汤洗之。竹木刺入肉不出,单糯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