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7-医学入门-第1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麻有夹痘同出者,麻没痘存色愈加; 
麻夹痘出者,治痘为主,麻必先没而痘独存。盖痘属五脏为阴,难出难靥;麻属六腑为阳,易出易没。 
麻没后痘必起发,形色愈加者顺,如形色已亏者,四君子汤加芎、归、黄 ;黑陷者, 
去茯苓,更加紫草、木香、糯米,入酒煎服。 
麻急理麻痘急(理)痘,麻痘源头共一家。 
杂证热毒头亦痛, 
凡杂证,皆因荣卫不和,以致毒不泄于肌肤,而反内攻脏腑,或上攻咽、膈、头面,多挟内外邪秽。 
头痛初起为风,以后多热毒上攻,毒甚则肿。 
眼红舌苔唇吒 ; 
眼角流红,或目黄,肝热;舌上白苔,心热;口唇吒啧欲怒,肺热。 
口疮咽痛郁多啼, 
口疮痛不能食,脾热,五福化毒丹,或蜜渍黄柏汁饮之。咽干涩痛,口烂齿肿,心胃热也,甘露饮, 
或甘桔汤加牛蒡子、麦门冬、竹叶煎服;水浆不入者,紫雪抱龙丸、消毒饮。如能食便溏者,又当清上温下, 
不可纯用凉药。多啼,当察外证、郁毒在表在里,调之。如果因心热、痰热者,辰砂六一散,痘未出,葱白煎 
汤下;痘出盛,灯心煎汤下;黑陷者,加龙脑半厘,紫草煎汤下。 
贯胀极忌咳与喘。 
初热咳嗽气促,风寒在表故也。痘出时咳嗽胁痛,吐食不下者,半表里邪也,小柴胡汤加五味子、枳壳、 
桔梗;小便赤者,加山栀、赤茯苓。如服冷药太过,咳嗽、肢冷、呕吐者,甘草干姜汤。胀贯时,呵欠、喷嚏、 
打屁亦忌。如咳嗽气喘,乃毒攻肺胀,胸高声哑而死,果系外感者,亦必痘好乃吉。初起烦躁喘急者,麻黄 
汤加桑白皮及麝一厘,或黄芩汤加麻黄、桂枝;便秘者,前胡枳壳汤。凡无痰喘急,不能卧者,死。 
大渴不止恐阴虚, 
口渴,毒火炎上者,用甘草、栝蒌根等分,水煎服,或黑豆、绿豆各二合,乌梅二个,水煎澄清服;饮水 
小便少者,恐湿渍脾土,后难收靥,宜六一散渗之;内虚津乏者,保元汤加麦门冬、五味子,或参苓白术散、 
黄六一汤。如虚阳偏盛好饮冷者,木香散,倍丁香、官桂;阴寒偏盛好饮热者,异功散加木香、当归。惟血 
虚痘黑,火动发渴者难治。凡虚证见渴者皆死。 
胸紧烦躁安眠少; 
胸膈紧满者,枳梗汤,或二陈汤加枳壳。烦躁动止不宁,初起报痘时躁者,表未解也,宜清内解肌,黄芩芍 
药汤和之;起胀时躁者,毒欲散未散也,或生黑豆一味煎汤,徐徐冷冻饮料,解毒散热,召复阴气,或抱龙丸、生 
犀角磨汁、单甘草煎汤,俱能解毒;贯脓时躁者,毒冲心膈也,宜利小便,大便不通者,宜润之;结痂后躁者, 
解其余毒可也。痘出及余毒烦躁,小便不利者,用灯心一把,鳖甲二两煎服。烦躁不得眠者,酸枣仁汤。 
腹痛有块或坚硬, 
初热时腹痛甚,手足稍冷,尻、阴冷,为痘毒作痛无疑。外感,宜藿香正气散、升麻葛根汤、参苏饮,俱 
加山楂;内伤生冷冻饮料食,腹痛自利者,理中汤加陈皮、砂仁、木香。如痘出腹痛,便调者,无妨;便秘鼻热, 
痛甚,痘出不快,体冷甚发厥者,独圣散,或四磨汤,服之则毒瓦斯泄而四肢温,腹痛自止。已出,厥痛者亦宜。 
腹胀初起尚可表。 
初热腹肛,毒与邪搏,升麻葛根汤加山楂、牛蒡子,微汗即散。一切异证,随证加减由人。但此汤乃初起 
及结痂后,解毒凉肌之药,惟内虚胃弱,及红点见后无表证者忌之,如大小便难者,四圣散、紫草饮。 
失血肺胃被热侵,毒并大肠便瘀了; 
痘出阴分,极忌动血。口鼻失血,肺胃热甚,宜解毒汤加生地、大黄;轻者,黄芩汤;虚热者,单人中白 
为末,蜜水调服。便血粪黑,毒并大肠,犀角地黄汤,或小柴胡汤加生地。痘出下利黄赤脓血,身热作渴者, 
薤白汤、三黄熟艾汤,解其毒而痘自出。便血神昏不醒者,抱龙丸救之。盖痘虽内毒,运之者血,心主血藏 
神,今便血神昏,宜乎危矣。如大小便血及七孔流血者,即死。有因服凉药以致毒陷,泻血有如豆汁黑者, 
急用理中汤、胃风汤,得便闭、 
疮红活者生。若胀贯时便血而疮坏无脓者,胃烂必死。痘愈后便血,或下肠垢身热者,升麻葛根汤加黄连、生 
地;身热烦渴者,解毒汤;热势盛者,小承气汤;下利者,黄连阿胶丸,小驻车丸。 
内外毒蕴便不通,烦胀汗渴言谵杳。 
《活人》谓首尾不可下者,盖痘未出,有表无里;痘既出,表盛里虚,所以首尾忌下。奈其间有因外感里 
热,及内伤热食、热药、以致热毒蕴结,便秘烦躁,腹胀,手掌心并腋下有汗,作渴,谵语,实热里证悉俱, 
肠胃壅塞,脉络凝滞,壅遏痘毒,不出不起不靥,必用下药,通其荣卫,而后毒得起发,从权以下利药中, 
加以升提,使邪热去而痘毒升。痘未出者,升麻葛根汤,消毒饮加大黄;热甚者,凉膈散,以其有连翘、薄荷 
轻清,亦上升发也。虽痘出不快,有此里邪实热者,亦宜。痘已出或将靥,有热毒便秘者,小柴胡汤加生地; 
或四顺清凉饮、犀角地黄汤,俱加大黄。寻常热轻,而无烦躁狂谵,痘未出者,只宜败毒散、连翘饮、紫草 
饮、紫草木通汤;痘已出者,四物汤加芩、连、桃仁、麻仁,或麻子仁丸以润之。苟非外感邪入里深极,内伤 
湿热蕴结,与毒相拒,断不敢下,惟瘥后余毒,量体下之可也。故曰痘疹下之早,则为陷伏倒靥,犹伤寒下之 
早,则结胸也。又痘疮利药,忌用丸、丹及巴豆、水银、轻粉,此三味但能去脏中惊涎积热,非痘家所宜。 
小便赤涩腹心膨,热微热甚有分晓; 
小便赤涩,以致心腹膨满,由胃热心火不降,阴气不能升也。痘未出者,紫草饮发出其毒即愈;痘已出者, 
四圣散加黄 。小便涩赤热,并大便亦秘,不敢下者,五苓散、导赤散、紫草木通汤、连翘散以渗之。如热微, 
又不敢渗小便,恐损真气者,只宜独圣散、紫草饮以解其毒。古云∶大热利小便,小热和解是也。又回浆内腑 
化毒,溺多则顺,稍有闭者,宜善调之。 
热甚狂喘或发惊,误投惊药祸非小; 
痘已出,狂叫多怒喘呼者,为热甚而无阴以敛之也,犀角地黄汤,痘毒惊搐,虽亦由于心热,肝风旺而脾 
土虚,则火炎为搐,宜泻肝则风自去,利小便则热不炎。若概用惊风凉药,如银花、脑、麝、青黛、朱砂、 
硝石,令心寒而毒瓦斯内伏,当出不出,已出未靥。如先惊后痘者轻,先痘后惊者逆。痘色粒分明,惊来即去者 
无害。痘未出,因外感与内热相搏发惊者,惺惺散、消毒饮、加减红绵散、大青膏、紫草膏,兼服匀气散, 
毒泄而心神自定,气匀而痘疮自出矣。又有暑搐昏冒者,六一散;痰盛神昏不醒者,抱龙丸;或睡中手足常缩, 
将发惊搐者,急用导赤散利小便,或四圣散以解毒。痘已出,虚者保元汤加芍药最妙;热者,五福化毒丹、泻 
青丸、古牛蚕散;热甚搐毒攻心,以致黑陷者,从权以凉惊丸,或猪尾膏暂服可也。抑考热证谵语妄言属心; 
搐搦惊痫属肝;肿胀便秘属脾;喘渴咳嗽属肺,尽皆四脏所发。虚证可以类推。 
遍身作痛毒外行, 
痛乃痘之善证,或遍身痛,或只几颗痛,有外邪所搏者,初见红点时,宜参苏饮加木香;轻者,消毒饮, 
或升麻葛根汤倍芍药;甚者,更加蝉蜕、山楂、羌活。有痘出身痛,肉皴痘密者,匀气散、小活血散。惟胀贯 
时作痛不忌。 
热痒清内虚实表。 
诸痛为实,诸痒为虚,虚实于形色上分之。色不灰陷,便难而痒者为实。有因风寒者,消毒饮;有因食毒 
及食盐者,四君子汤加酒芩、连,或大黄微润之。通用单蝉蜕汤,时时服之。痒甚者,水杨汤浴之,或用食盐 
和百草霜,水湿略炒过,置火内烧烟熏之,其痒立止,虚痒亦效。或用蜜水调滑石末涂之,且令疮痂易落无痕。 
色淡甚则倒靥,便溏而痒者为虚,宜保元汤倍加黄 实表,少加芍药活血;痒甚遍身爪破,脓血淋沥,不能坐 
卧者,内托十宣散去桂,倍黄 ,加白芷止痒,当归和血,木香调气,气行血运,其痒自止,或小活血散合四君 
子汤,加黄 、枳壳。有毒瓦斯陷内痒塌者,木香散加丁香攻里,官桂实表以救之。凡手足常摇动者,将发痒也。 
虚证腹胀身必凉, 
痘已出虚胀有二∶有因内伤生冷、凉药,与内热毒相拒,不得发越,故令腹胀,宜萝卜子、紫苏梗、陈皮 
各一钱,干姜、甘草各五分,水煎服。食减者,加白术;甚者,发寒肢厥,疮白无血色,多致不救,急用木香散, 
温中逐冷,甚则异功散。有毒瓦斯陷伏作胀者,宜温中解毒,人齿散、小活血散。惟腹胀目闭口臭者死。 
吐泻痘出最难当; 
初起吐泻无妨,痘出脾胃冷者,胃爱散。因外感者,寒月,理中汤、五积散、异功散;暑月,六和汤、胃 
苓汤。因内伤者,四君子汤加砂仁、陈皮,理中汤去参,加浓朴;宿食重者,感应丸。痘出后极忌泄泻,起 
胀尤忌。有泻皆属虚冷,急用保元汤加桂、芍,或木香散。泄滑者,用肉豆蔻一个,乳香一豆大,为末,米饮 
下,或固肠丸。因泄顶陷者,内托十宣散、四圣散加减。如吐泻喘渴,蛔虫已出,目直便流,利肠垢者死。 
自汗气弱难收靥,湿热熏蒸神术方; 
痘出后,切忌汗多,以致气虚必难作浆收靥,急用保元汤止之。如初起湿热熏蒸者,用白术二钱,黄连一 
钱,浮小麦煎服;若伤风自汗,量用桂枝、防风可也。惟身寒,汗缀如珠,神昏者死。 
痘出寒热内虚甚,寒战火郁必发痒。 
已出痘而寒热者属内虚。七日前后独热者,气血与毒俱盛之过;七日前后独寒者,气血损而毒火内郁, 
难治。寒战切牙,足膝冷如冰,尻、耳反热,胀贯靥时极忌,乃气血虚极,宜保元汤加桂;甚者,异功散。 
变证冷秘热吐泻, 
脏腑热则便秘,脾胃冷则吐泻,常也。有呕吐不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