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7-医学入门-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分,人参五分,此数药能守本而不走经,不走经者,不滋经络中之邪,守者能补脏之元气;黄柏一分,麦门 
冬、人参各二分,五味子三分,此药去时令浮热湿热。水煎,空心热服而愈,举此二者,以为证佐。 
如脉缓,病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或大便泄泻,此湿胜也,以平胃散。若脉弦,气弱自汗,四肢发热,泄 
泻,毛枯发落,从黄 建中汤。 
苟脉缓而建中,脉弦而用平胃,则误矣。 
脉虚血弱,摘四物汤一二味;脉弱气短,摘四君子汤一二味;或小便赤黄,从五苓散去桂,摘一二味,俱 
以本证中加之。如妨闷此非腹胀,乃散而不收,可加芍药收之,中焦用芍药,则脾中升阳,使肝胆之邪不敢犯。 
如腹中窄狭及缩急者去之,及诸涩酸药,亦不可用。腹痛者加甘草、白芍。稼穑作甘,甘者己也;曲直作酸, 
酸者甲也;甲己化土,此仲景之妙也。五苓散治渴而小便不利,无恶寒者不可用桂。不渴而小便自利,妄见妄 
闻,乃瘀血证,用炒黄柏、知母。心脏热而窍不利者,导赤散。或虚坐而大便不得者,皆血虚也,血虚则里急, 
或血气虚弱而目睛痛者,皆加当归身,调理脾胃。于此五药中加减,无不应验,然终不能使人完复。 
内伤以脾胃虚败为甚,酒色次之。凡虚损,脾胃盛者易复,脾胃弱者,只可半愈,故农樵终岁劳苦而不成 
伤,能纳能化,脾胃盛耳。 
后或有因而再至者,亦由督任冲三脉(阴火)为邪,胃气虚弱之所致也。法须根据证加减,如执方疗病,非 
《素问》之旨也。经云∶至而不至,是为不及,所胜妄行,所生受病,所不胜乘之也。至而不至者,谓从后来 
者为虚邪,心与小肠乘脾胃也,脉见浮大而弦,病或四肢烦躁,口苦舌干咽干。盖心主火,小肠主热,火热 
乘土,湿热相合,故烦躁闷乱;四肢,脾胃之末也,火乘之故发热;饮食劳役所伤,以致脾胃虚弱,乃血所生 
病,主口中津液不行,故口干咽干也。 
心之神,乃真气之别名。今七神离形而脉中惟有火矣。善治斯疾,惟使心无凝滞。人或逢喜事,或天气暄 
和,或食滋味,或眼前见可爱事,则慧然无病矣,盖胃中元气得舒伸故也。 
忌用五苓散(亡津液),宜补其母于心与小肠中,以补脾胃之根蒂。甘温(白术)为主,苦寒(黄连) 
为使,酸味(芍药)为之臣佐。以其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此治心火不能生土,是为不及);火旺则肺金受 
邪,金虚则以酸(补之);以甘温、甘寒(芩、连、知、柏、生地之类)之剂于脾胃中泻心火之亢盛,是治 
其本也。 
火盛乘脾,亦为不及。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丝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包 
络之火,元气之贼也。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如脉见洪大,而烦渴气喘,是火大旺而气大衰也。阴火 
说自东垣,乃发《素问》之未发者也。 
所胜妄行者,言心火旺能令母实。母者,肝木也,木旺则挟火而妄行,故脾胃先受之,或身体沉重,走 
注胁痛。盖湿热相搏,风热郁不得伸,附着于有形也;或多怒者,风热下陷于地中也;或目病内障,肝主血, 
开窍于目也;或妄见妄闻起妄心,夜梦亡人,或寒热往来,或四肢满闭,或淋溲便难转筋,皆肝木火盛而为邪 
也;或生痿,或生痹,或生厥,或中风,或生恶疮,或作肾痿,或上热下寒,皆风热不得升长,而水火过于有 
形中也。 
宜柴胡为君,防风、赤芍、甘草、桂枝为臣,猪苓、泽泻、茯苓、苍术、知母、黄柏、滑石、石膏、羌 
活、独活、川芎、细辛、蔓荆子为使,升麻为使。经云∶惟有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中乃不定之辞, 
非中外之中也。盖厥阴为十二经之领袖,主生化阴阳;足阳明为十二经之海,主经营气血,诸经皆禀之。言 
阳明、厥阴与何经相并而为病,酌中以用药。所以言此者,发明脾胃之病,不可一例而推,欲人知百病皆由脾 
胃而生也,厘毫之失,灾病立生。假如时在长夏,于长夏之令中立方,谓正当主气衰而客气旺之时也,后之 
处方者,当从此法加时令药。如长夏则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是也。大抵此法此药,欲令阳气升浮耳,大禁渗 
泄滋阴之味,亦有从权而用黄柏、知母,为督任冲三脉盛也。 
所生受病者,由土弱不能生金,反受火水之邪,而清肃之气伤。或胸满少气,短气气上,精神少而倦惰, 
惨惨常不乐,皆阳气不足而阴有余也,或咳嗽寒热者,湿热乘其内也。 
脾不克化,郁而为痰,变生咳喘眩晕等证。治宜人参为君,白术、芍药为佐,橘皮、青皮以破滞气,桑白 
皮、甘草、木香、槟榔、五味子为佐,桂枝、桔梗为引用。 
所不胜乘之者,水乘木之妄行,而反来侮土,故肾入心为汗,入肝为泣,入脾为涎,入肺为痰为嗽为涕为 
嚏,为水出鼻,自入则为溺多,为恶寒也。 
治宜干姜为君,白术、附子、肉桂为臣、茯苓、猪苓、泽泻为佐使。 
一说下元土盛克水,致督任冲三脉盛,火旺煎熬,令水沸腾而乘脾肺,故痰唾出于口也;下行为阴汗, 
为外肾冷,为足不任地,为腰脊背胛脚下隐痛;或水附木势而上为眼涩、为眵、为冷泪,此皆肺金之虚,而 
寡于畏也。夫脾胃不足,皆为血病,故九窍不通。诸阳气根于阴血,阴受火邪则阴盛,阴盛则上乘阳分,而 
阳道不行,无生发升腾之气也。夫阳气走空窍者也,阴气附形质者也,如阴气附于土,阳气升于天,则各安其 
分也。今所立方中,有辛甘温药者,非独用也;复有甘苦大寒之剂,亦非独用也。以火酒二制为之使,引苦甘 
寒药至顶,而复入于肾肝之下,此所谓升降浮沉之道,自偶而奇,奇而至偶者也。 
阳分奇,阴分偶,泻阴火以诸风药,升发阳气以滋肝胆之用,是令阳气生,上出于阴分;末用辛甘温药, 
按其升药,使不发散于阳分,而令走于九窍也。升降浮沉说∶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天气旺于寅, 
寅者,引也。立春少阳之气,始于泉下,引阴升而在天,草木甲坼;立夏少阴火炽,草木盛茂,此谓天以阳生 
阴长,经言岁半以前,天气主之,在乎升浮也。地气旺于申,立秋太阴之气始得大伸,自天而下降彻地,则品 
物咸殒;立冬少阴之气伏于泉下,冰水地坼,此所谓地以阳杀阴藏,经言岁半以后,地气主之,在乎降沉也。 
春温、夏暑、秋凉,冬冷,正气之序,升已而降,降 
已而升,如环无端,运化万物,故曰履端于始序则不愆。人之呼吸升降,放象天地,饮食入胃,气先归脾肺, 
上行春夏之令,以滋养周身,乃清气为天者也;升已而下输膀胱,行秋冬之令,为传化糟粕,乃浊阴为地者也。 
损伤脾胃,真气下溜,或下泄而久不能升,是有秋冬而无春夏,百病皆起。又有久升而不降者,亦病焉。于此 
求之,则履端之义明矣。 
经云∶食入于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入于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 
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腑。且饮食入胃,先行阳道,而阳气升浮也。浮者,阳气散满皮毛; 
升者,克塞头顶,则九窍通利也。若饮食不节,损其胃气,不能克化,散于肝,归于心,溢于肺,食入则昏冒 
欲卧,得卧则食在一边,气暂得舒,是知升发之气不行者此也。经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 
散精,上归于肺。病患饮入胃,遽觉至脐下便欲小便。由精气不输于脾,不归于肺,则心火上攻,使口燥咽干, 
是阴气太盛,其理甚易知也。况脾胃病则当脐有动气,按之牢,若痛,有是者乃脾胃虚,无是则非也,亦可 
作辨(明矣)。 

外集·卷三内伤(饥饱劳役饮食积聚)
内伤饥饱劳倦总方
属性:x补中益气汤x 治形神劳役,饮食失节,虚损身热而烦,脉大而虚,颈痛或恶寒而渴,自汗无力,气高而 
喘。兼治妇人室女经候不调。血脱益气之大法也。 
黄 (一钱,劳役甚者加五分) 人参(久嗽肺有火者去之) 甘 
草(各一钱,三味除肌热燥热圣药,) 当归(和血) 白术(助脾) 陈皮(导气,又能同诸甘药益元气,独用泻脾) 
柴胡(引少阳清气左升,大除劳热) 
升麻(引胃气右升,而复其本位。同柴胡,须用酒各炒三遍。如咳嗽及有汗者,用蜜炒敛而降之。五件各五分, 
虚甚升、柴只用一分,汗多者全去之。参、 、术有用至一两一服者,甘草有用二三钱一服者,水煎,巳未午初时 
温服。伤之重者连进二服,如得微汗即愈。忌多言劳役,静养一二时辰久方进美膳以助之。常服去升、柴,加黄 
柏三分以滋肾水,红花二分入心养血,多用破血。) 
x加味黄 汤x 又名保元汤。治阳虚背恶寒。即前方去升、柴、陈、归,加肉桂,甚者加附子。 
x升阳顺气汤x 治春月口淡无味,夏月虽热犹寒,饥饱失常,以致腹胁满闷短气,喜怒不节,以致忧思气结, 
恐惧气下等证。即补中益气汤去白术,加黄柏、草豆蔻、神曲、半夏。 
x黄 人参汤x 治夏天气热,精神不足,两脚痿软,烦热呕哕,自汗头痛痰嗽,心胁腹痛,胸中闭塞,小便 
频数,大便难而闭结,皆热伤肺之所致也,宜常服之。即补中益气汤去柴胡,加苍术、神曲、五味子,黄柏。 
x清暑益气汤x 治长夏湿热蒸人,四肢困倦,精神少,懒于动作,胸满气促,支节痛,或气高而喘,身热 
而烦,心下膨闭,小便黄而数,大便溏而频,或痢,或渴,不思饮食,自汗体重等证。即补中益气汤去柴胡, 
用黄 一钱止汗除热;人参五分,当归、甘草各三分,补中益气;苍术一钱,白术、泽泻各五分,渗利除湿; 
升麻一钱,干葛二分,善解肌热;又以风胜湿也,湿胜则食不消而作痞满,故炒神曲五分,青皮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