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7-医学入门-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赤石脂禹余粮汤∶二味各二钱,水煎温服。治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利不止,及伤寒下利不止,服理中汤 
益甚者。此乃下焦不约,故水谷不分。是以用石脂之涩以收敛之,禹余之重以镇固之。本草云∶涩可去脱,重 
可去怯是也。若服此不止,当利小便。兼治汗家重发汗,心神恍惚,小便已,阴中疼。 
痞而干噫代赭石。 
旋复代赭石汤∶旋复花三钱,人参、半夏、甘草各二钱,代赭石一钱,姜五片,枣二枚,水煎温服。治汗 
吐下后,心下痞硬,胃弱虚气上逆,干噫或吐。方意以旋复之咸而软痞硬,代赭之重而镇虚逆,生姜、半夏之 
辛以散痞气,参、草、大枣之甘以补胃弱。 
柴陷桂参,痞结疏表且和中; 
柴陷汤∶即小柴胡汤合小陷胸汤。治结胸痞气初起有表,及水结、痰结、热结等证。桂枝人参汤∶人参、 
白术、干姜各一钱,甘草、桂枝各二钱,水煎温服。治太阳证未罢数下之,遂成协热下利,而心下痞硬,表里 
不解者。方意以表邪未解,而里气又虚,故加桂枝于理中汤内也。 
槟榔枳梗,痞结调气先开鬲。 
槟榔汤∶槟榔、枳壳各等分,黄连少许,水煎温服。治结胸痞气未成,宜先服此调气。枳梗汤∶枳壳、 
桔梗、甘草各等分,水煎温服。治结胸痞气,及胸满不利,烦闷欲死,不论寒热通用。如有痰合二陈汤,名枳 
梗二陈汤。表热或寒热往来加柴胡、黄芩,内热加黄连,痰喘加栝蒌仁,口燥去半夏加天花粉。 
结胸危甚,艾灸填以巴连; 
灸结胸法∶用巴豆十粒研烂,入黄连末一 
钱,又研匀捻作饼子,纳脐中,艾炷如手指大灸之,轻者一炷,重者不过再灸,俟腹中微热,取下恶物立效。 
灸毕以温水拍手洗净,不然生疮。治结胸证危甚,手不可按,二便闭涩,或连日不通,但口中微气,或呕吐不 
止,诸药无效。 
痞结 熨,姜葱裹以绢帛。 
结胸法∶用初出壳黄毛鸡子一只,生姜四两,共捣烂炒微温,摊在胸中结实之处如盘大,外以箬叶绢 
帛缚之。候半日许,觉腹中热燥解去,更用热手揉之,不拘早晚,必当先用。熨结胸法∶用葱白十茎,生姜一 
两,共捣碎作饼,炙热贴脐中,以熨斗贮火于饼上熨之,半时许,待热气入内,觉响即住。复用枳实理中加附子, 
或五积散之类服之。治阴证冷结,手足厥逆,并熨阴毒,以汗出为度,置三五饼易之。 痞气法∶萝卜子二合, 
生姜二两,葱白七茎,橘叶一握,白面半合,共捣匀,炒略温, 痞满之处,外用箬叶绢帛缚之。候半日许, 
胸中烦热,即解去拭净,复以热手揉之,不拘寒热虚实迟早并用。熨痞气法∶用橘叶一大握、麦麸半升,同炒 
热以皮纸衬绢包之,乘热熨痞满之处,冷则再炒,熨至病患觉快方止。凡痞气初起,便宜用之。 
栀朴治懊 烦胀,浓朴宜生; 
栀子浓朴汤∶山栀一钱半,浓朴三钱,枳实二钱,水煎温服,得吐即止。治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坐卧 
不安。方意以山栀之苦以吐虚烦,枳、朴之苦以泄腹满。无腹满者,栀豉汤妙。 
桂甘除动悸脉代,甘草用炙。 
桂枝甘草汤∶桂枝三钱三分,甘草二钱二分,水煎温服。治过汗心悸欲按,甚则身振振欲擗地。如脉代 
结者,宜炙甘草汤。 
胸满虚而有呕,栀豉甘草生姜; 
栀豉甘草汤∶山栀四枚,豆豉五钱,甘草二钱,水煎温服。治胸满少气。热伤气也,故加甘草于栀豉汤中 
以补气。栀豉生姜汤∶栀子四枚,豆豉五钱,生姜一两,水煎温服。治胸满作呕。热搏而气逆也,故加生姜于 
栀豉汤中以散逆气。 
胁满热而有痰,柴梗青皮杏核。 
柴梗汤∶即小柴胡汤去人参,合枳梗汤。治胸胁痞满或痛。柴梗半夏汤∶柴胡二钱,黄芩、半夏、枳壳、 
桔梗、栝蒌仁各一钱,青皮、杏仁各八分,甘草四分,水煎温服。治发热咳嗽,胸满两胁锉痛者,此邪热挟痰 
攻注也。如口燥渴去半夏,痰在胁下加白芥子或竹沥、姜汁亦妙。柴陈汤∶即小柴胡汤合二陈汤。治痰气胸 
胁不利及痰疟等证。 
腹痛下寒,黄连干姜性捷; 
黄连汤∶黄连二钱,干姜、桂枝各一钱,人参一钱半,半夏一钱二分,甘草五分,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温 
服。治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痛欲呕吐者,上热下寒也。方意以阳不得降而胸热欲呕,阴不得升而下寒腹 
痛。是以用黄连之苦以降阳,姜、桂、半夏之辛以升阴,参、草、大枣之甘以益胃。 
腹胀汗后,浓朴半夏功殊。 
浓朴半夏甘参汤∶浓朴三钱,半夏二钱,人参一钱,甘草五分,姜三片,水煎温服。治汗后腹胀满而痛。 
方意以浓朴之苦泻腹满,参、草之甘益脾胃,半夏、生姜之辛散滞气。桔梗半夏汤∶陈皮,三味各等分,姜煎 
温服。治阴阳气不和而腹胀胸满。 
动气冲心,八味李根汤妙; 
当归、芍药、茯苓、黄芩各二钱,桂枝三钱,甘草、半夏各一钱,甘李根白皮一两,水煎温服。治动气在 
上,发汗则气上冲心不得息。 
霍乱多暑,二香黄连散除。 
藿香、浓朴、半夏、茯苓、陈皮、扁豆、香薷各一钱,黄连、泽泻各八分,甘草三分,水煎入姜汁一匙, 
温服,呕多者倍入尤妙。治伏暑霍乱暴作,烦乱躁闷,或肚腹疼痛,冷汗自出,尺脉沉,手足冷,不宜热药。 
大便燥而丸麻子, 
麻子仁丸,又名脾约丸∶大黄、枳壳、浓 
朴、芍药各五钱,杏仁二钱,麻仁三钱,为末,蜜丸绿豆大,每三十丸,温汤下,未利再服,得快方止。治小 
便数,大便难,名为脾约,宜此通肠润燥。方意以麻子、杏仁之甘以缓脾而润燥;津液不足,以酸收之,芍药之 
酸以敛液;肠燥胃强,以苦泄之,枳、朴、大黄之苦,下燥结而泄胃强也。兼治年老怯弱之人,血燥风秘,津液 
少,大便坚及香港脚,大便燥。 
小便涩而锉滑瞿。 
万全木通散∶木通、滑石、赤茯、车前叶各一两,瞿麦五钱,为末。每四钱,水一盏煎至半盏,温服。 
治阴虚为阳所凑,膀胱中有积热也,故小便难而黄。 
白通调冷利,无脉烦躁加猪胆; 
白通加猪胆汁汤∶附子一枚,干姜三钱,葱白三茎,水煎去渣,入童便二盏,猪胆汁一枚,调服。治少阴 
厥冷,下利干呕,脉不至而烦躁。服此汤,脉暴出者死,微出者生。方意以肾主水,客寒犯肾,不能制水,故厥 
逆下利。是用葱白之辛,以通肾之阳气;姜附之辛,以散阴寒;加童便、胆汁者,《内经》所谓调寒热之逆,冷 
热并行。不然热物冷服,下咽之后,冷体既消,热性便发,则病性不违而气亦从,可以去拒格之寒也。 
白头疏热利,纯下清水索黄龙。 
白头翁汤∶白头翁、黄柏、秦皮、黄连各一钱,水煎温服。治协热下利,后重而渴。方意以肾欲坚,急食苦 
以坚之,利则下焦虚,是以纯苦之剂坚之。陶氏黄龙汤∶大黄二钱,芒硝一钱半,枳实、浓朴各一钱,甘草、 
人参、当归各五分,年老气血虚者去芒硝,姜三片,枣二枚,桔梗三分,水煎一沸,热服。治热邪传里,胃中燥 
粪结实,心下硬痛,纯下清水。多是日逐自饮药水下利,非外寒也,宜急下之。身有热者宜用此汤,身无热者 
六一顺气汤。 
桃花散石脂丸,邪入经而脓(脓为陈积)结块; 
桃花散∶赤石脂五钱,半生半炒,干姜二钱,糯米一合,水煎去渣,入生石脂末一半,调服。治少阴下利 
脓血,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上,脉沉,血寒凝滞,下必紫黑成块,或杂脓血。方意以石脂涩肠胃,干姜散 
寒,糯米补气,下焦里寒不约者宜。赤石脂丸∶赤石脂、干姜各一两,黄连、当归各二两,为末,蜜丸梧子大, 
每三十丸,米饮下。治小便涩,大便利。 
阿胶汤地榆散,毒入脏而血(血为新积)流长。 
黄连阿胶汤∶山栀、黄柏四味各二钱,水煎温服。治伤寒热毒攻胃,流入大肠,所下必红赤成流。如腹痛 
加芍药,血虚加芎、归,血不止加地榆,夹脓有食积加山楂、神曲。地榆散∶地榆、犀角、黄连、茜根、黄芩 
各五钱,山栀二钱半,为末,每五钱,入韭白五寸,水煎温服。治伤寒热毒不解,晚即壮热,腹痛腰疼,下利 
脓血。 
手足搐搦,通末牛蒡; 
牛蒡根汤∶牛蒡根一两,南星、麻黄、牛膝各六钱,入酒一盏,同于石器内捣细,另HT 黄土地坑,以炭火 
烧令过赤,去火扫净,投药于坑内,再用炭火烧令黑色,取出为末。每一钱,温酒调服。治发汗失宜,风邪乘 
虚逆入经络,故手足挛搐,筋脉拘急。 
四肢拘急,易用栝蒌。 
古瓜竹汤∶栝蒌根五钱,竹茹二钱半,水煎温服。一方加韭根五钱,干姜二钱半,临熟入鼠粪末一字调服。治 
热上冲胸烦闷,手足搐搦如风状,及瘥后劳复,阴阳易病,卵肿疼痛,手足不能动者。 
温经益元,惕 自愈; 
陶氏温经益元汤∶熟地、人参、白术、黄 、甘草、芍药、当归、生地、白茯、陈皮、肉桂、附子,姜三 
片,枣一枚,糯米一撮,水煎温服。治汗后大虚,头眩,振振欲擗地,并筋惕肉 ,及发汗太多,卫虚亡阳, 
汗出不止,或下后利不止,身疼等证。如饱闷去地黄加枳壳,瘦人去芍药,有热去附子,泄利去归、地加炒白 
术、升麻、陈壁土,呕加姜汁制半夏,渴加天花粉,汗后恶风寒属表虚,去桂、附,生地加桂枝、 
饴糖。 
引风如圣,螈 可瘳。 
引风汤∶大黄、干姜、龙骨各四两,桂枝三两,甘草、牡蛎各二两,凝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 
英,石膏各六两,为粗末,以苇布盛之,每取三指撮,水煎三沸服。治风温妄以火熏发黄,甚则状如惊痫,时 
发螈 。如圣饼子∶防风、天麻、半夏各五钱,南星、干姜、川乌各一两,川芎、甘草各二两。一方有细辛三 
钱为末,蒸饼,丸芡实大,捻作饼子日干,每五饼,同荆芥三五穗细咀,茶酒任下。如伤寒得汗,尚余头痛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