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7-医学入门-第1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各不同。故麻黄、桂枝,自西北二方居人四时服之,无不应验;自江淮间,惟冬及春可行之。 
潜心之下,真有易道存焉; 
六经名义,有八卦之理。《此事难知》以六十四卦配合日用,至于朝大黄、暮附子,朝附子、暮大黄, 
变易之义也。麻黄、桂枝、瓜蒂等方,卦象辞例也。泥象执方,不知易也。 
反掌之间,似乎兵法寓矣。 
东垣曰∶用药如用兵,机无轻发。《此事难知》云∶治法如孙子用兵,若在山谷则塞渊泉,在水陆则把 
渡口,在平川广野当青野千里。塞渊泉者,刺俞穴;把渡口者,夺病发时前;青野千里者,如肌瘦羸,宜广服大 
药以养正。 
又曰∶补益者,守也;汗吐下者,攻也;调和者,广略而决胜也。 
由丹溪而入长沙,秋江澄彻; 
涉河间而步东垣,春山红紫。 
仲景伤寒,专为霜降至春分即病者设。河间补温暑一法,丹溪分别时令直中,东垣力辨内伤外感。四公前 
后发明,经旨透彻,真如春山千红万紫,无所不备,惟识之则存乎人耳。议者谓阴证乃杂病,叔和增入论中, 
又谓温暑亦无阴证,皆道其常而不知其变耳。 
噫!学未究乎张、刘、朱、李,且勿议乎叔和无己。勉之!勉之!医囊无底。 
上一段论瘥证、危证、死证及妇人伤寒。 

外集·卷三(病机)外感
伤寒用药赋
属性:太阳无汗寒伤荣,腊月麻黄汤为最;太阳有汗风伤卫,腊月桂枝(汤)可先。易老冲和(汤即九味羌活汤) 
治风寒而发于三季,陶氏冲和(汤)分阴阳以救乎双传。 
此方以两感必死,但阳先受病多者,以此汤探之,中病即愈。如不愈者,看表里阴阳多少用药。是以 
用九味羌活汤去苍术加柴胡、干葛,石膏、黑豆,皆三阳经药也。 
阳明之本宜解肌,审葛根白虎于寒热; 
伤风有汗表虚者,桂枝汤。伤寒无汗表实者,葛根汤。不恶寒反恶热,二便不闭者,白虎汤。 
阳明之标须承气,详痞满燥实于便坚。 
痞满燥实俱全者,大承气汤。有痞满而无燥实者,小承气汤。有燥实而无痞满者,调胃承气汤。 
大柴胡(汤)行阳明带表之秘,小柴胡(汤)擅少阳和解之权。有痰妨胸满,瓜蒂(散)栀豉(汤)缓缓 
饮;无头疼身热,附子干姜熟煎。 
古姜附汤∶干姜一两,生附一枚,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渣顿服。治直中阴经真寒证,如厥逆脉不至,加 
甘草一倍。 
理中(汤小)建中(汤)治太阴(直中)脏寒之不足,桂黄桂苓祛太阴(传经)腑热之不平。 
桂枝加大黄汤∶桂枝三钱,芍药四钱,甘草二钱半,大黄二钱,姜五片,枣二枚,水煎温服。治太阴传经 
热证,腹满而痛,咽干而渴,手足温,脉沉有力。本方陶氏加枳壳、柴胡,临服入槟榔水三匙。如腹满不恶寒 
而喘,去甘草加大腹皮。桂枝加芍药汤∶桂枝三钱,芍药四钱,甘草一钱,姜四片,枣一枚,水煎温服。治太 
阴腹满痛甚,或太阳病下之转属太阴自利者。亦宜陶氏桂苓饮、五苓散。 
少阴热证小承气(汤),反之四逆倍甘草,拒阳可愈(四逆汤);厥阴热证大承气(汤),反之四逆用 
当归,似疟自痊(当归四逆汤)。此虽六经之正治,实具百病之真筌。 
表里阴阳通治, 
凡言表证,分有汗无汗,俱于前正方内随经选用;凡言里证,分传经直中,俱于前正方内选用,凡言阴 
证,俱于前温中热药内选用;凡言阳证,俱于前随里寒药内选用。是数方可以代百方,虽曰仲景方法,犹有遗 
失之恨。据愚见,于此推类而通于杂病,则方法亦无以加矣。 
汗吐下温兼全。 
凡言宜汗,即前正方中,或发表,或解肌之剂选用;凡言宜吐,即前正方中,或探吐,或涌宣之剂选用; 
凡言宜下,即前正方中,润下涌泄之剂选用;凡言宜温,即前正方中,脏寒亡阳之剂选用。是数法者可以兼百 
法,贵乎用之当耳。误用麻黄,令人亡阳,汗出不止,将病患头发水浸,外用糯米粉并龙骨、牡蛎末扑之。误 
用硝、黄,令人不禁,用理中汤加炒糯米、乌梅、壁土止之。误用姜、附,令人失血发斑,用萝卜汁,或子捣 
汁,或泥浆汁,再入黄连、甘草、犀角,可解其毒。不然身有红处,乃血欲从各窍出也。 
抑又闻∶风寒总曰汗病,麻桂不可乱尝。 
不论伤风、伤寒,皆以得汗则散,但有大汗、解肌之不可乱耳。 
无汗服桂枝而呕吐,失血下利者变用; 
伤寒无汗,或酒客误服桂枝汤而呕吐者,必吐脓血,为肺痿证。又有其病当汗,而适值失血及下利者, 
不可与麻黄汤,宜小剂桂枝汤频频饮之,体润自然和解。 
有肝服麻黄而烦躁,寒热似疟者相当。 
伤风服桂枝汤不解,寒热似疟,日再发者,乃邪客荣卫,宜桂枝二麻黄一汤。若非此证,误用麻黄者, 
必烦躁衄血。衄血与上肺痿二证,照根据杂证,以清血凉血之剂,略加和表之药,如犀角地黄汤、黄芩汤加柴胡 
是也。 
伤寒轻者,麻黄杏仁饮; 
麻黄、桔梗、前胡、黄芩、陈皮、半夏各一钱,杏仁、细辛各八分,防风七分,甘草四分,姜三片水煎 
温服。治太阳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脉浮紧而咳嗽。如夏月去麻黄加苏叶,自汗去麻黄加桂枝、芍药,表热换 
柴胡,口渴加天花粉,胸满加枳壳,喘急加栝蒌仁。 
伤风轻者,柴胡半夏汤。 
柴胡、半夏各一钱半,黄芩、白术、陈皮、麦门冬各一钱,甘草五分,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温服。治 
伤风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而咳嗽,或协热自利。兼治一切痰证,状似伤寒,如小便不利加茯苓,冬月无汗加麻 
黄,三时无汗加苏叶,冬月有汗加桂枝,三时有汗加防风,咽痛加桔梗,喘嗽去白术加杏仁、桑白皮,酒热加 
黄连,食积加山楂、神曲,痰伏胁下作痛加白芥子,痰盛喉中如牵锯加竹沥、姜汁,痰稠如胶加金沸草、前胡, 
胸膈痞闷加枳壳。 
大羌活(汤)主治阴阳两感, 
防风、羌活、独活、防己、黄芩、黄连、苍术、白术、甘草、细辛各三分,知母、川芎、地黄各一钱, 
水煎热服,未解再服三四剂,病愈则止。治发热恶寒无汗,或自汗头痛项强,或伤寒见风脉,伤风见寒脉,兼 
解利两感伤寒。此方治阴阳已分,阳证多者宜服。陶氏冲和汤为阴阳未分者设。 
大青龙(汤)善解风寒两伤。 
麻黄三钱,桂枝二钱,杏仁一钱半,石膏四钱,甘草一钱,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温服。方意以寒宜甘发, 
麻杏石甘枣之甘,以散荣中之寒;风宜辛散,桂枝生姜之辛,以散卫中之风;辛甘相合,乃能发散荣卫风寒。 
风伤则卫实,寒伤则荣实,荣卫俱实,太阳证具,无汗而烦躁者宜服。若脉微有汗,荣卫俱虚者,误服则厥逆 
筋惕肉 而亡。 
合病呕而不利,葛根加以半夏; 
葛根加半夏汤∶葛根三钱,麻黄二钱,桂枝一钱,半夏、芍药各一钱,甘草八分,姜三片,枣二枚,水煎 
服。治太阳阳明合病,里气逆上,但呕而不下利者,与葛根汤以散其邪,加半夏以下逆气。 
合病利而不呕,黄芩加以半姜。 
黄芩半夏生姜汤∶黄芩三钱,芍药、生姜各二钱,半夏一钱,甘草五分,姜五片,枣二枚,水煎温服。治 
太阳少阳合病,自利而呕,或肠垢协热自利,非汗下所宜,故用此和解,以下胃之逆气。 
太阳并病阳明兮,麻葛硝黄看罢未; 
太阳证未罢,无汗者,葛根汤,有汗者,去麻黄;太阳证已罢,阳明证见者,调胃承气汤。 
太阳并病少阳者,麻桂柴胡要酌量。 
无汗者,小柴胡合麻黄汤;有汗者,柴胡桂枝汤;三时与轻者,小柴胡汤为主,仍以羌活、防风代麻桂可 
也。 
春夏秋冬疫疠,升麻人黄如意; 
升麻葛根汤,方意以四气不和,郁毒为疫,故用升麻、葛根、甘草以解百毒,芍药以和中,用消疫毒更妙 
于败毒散。人中黄丸∶大黄、黄连、黄芩、人参、桔梗、苍术、防风、滑石、香附、人中黄各等分为末,神曲 
糊丸梧子大,每七十丸。气虚,四君子汤下;血虚,四物汤下;痰多,二陈汤下;热者,加童便。如无人中黄, 
用粪缸岸代之,或朱砂、雄黄为衣亦好。如意丹∶川乌八钱,槟榔、人参、柴胡、吴茱萸、川椒、白姜、白茯 
苓、黄连、紫菀、浓朴、肉桂、当 
归、桔梗、皂角、石菖蒲各五钱,巴豆二钱半,择吉日于不闻鸡犬处,静室诚心修合,各取净末,炼蜜为丸梧 
子大,朱砂为衣,每三丸,或五丸、七丸。专治温疫及一切鬼祟,伏尸,传痨,癫狂失心,山岚瘴气,枣汤或 
白汤下。风疫及宿患大风,身体顽麻,不知痛痒,眼泪不下,睡卧不安,面如虫行,日久须眉痒脱,唇烂齿焦; 
偏头痛、紫癜、疮癣、左瘫右痪、鹤膝风疼一切风疾,荆芥煎汤下。寒疫及小肠气痛,小茴煎汤,或吴萸煎汤下。 
暑疫及五淋,灯芯煎汤下。热甚,大黄煎汤下。燥疫,生地或麻子仁煎汤下,或冷水下。湿疫及水肿,车前子 
或木通煎汤下。十种水气,甘遂、大戟煎汤下。瘿蛊,甘遂煎汤下。膀胱疝气肿疼,萝卜煎汤下。五般痔,白 
矾汤下。五痫,乳香汤下。肾脏积,咬齿唾涎,腰疼,盐汤下。五疟,桃枝煎汤下。失心中邪,柳枝桃枝汤下。 
阴阳二毒,伤风咳嗽,薄荷煎汤下。五疳八痢,肠风脏毒,陈米煎汤下。诸般咳嗽,姜汤下。小儿十二惊风, 
薄荷煎汤下。丹瘤、痈疽、瘰 、疮痍、涎喘、消渴、大小肠闭,或泄或利,酒毒便红、喉痹、重腮,误吞铜 
铁、金石、药毒,不服水土,温汤下。痢疾红甚,黄连煎汤下。妇人血海久冷,带下赤白,难为生育,及诸般 
血气,艾汤下。此方通治山乡素不服药之人,存乎善用耳。 
风寒暑湿邪愆,藿香正气预防。 
不换金正气散∶浓朴、陈皮、藿香、半夏、苍术各一钱,甘草五分,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温服。治四 
时感冒伤寒,时气温疫,山岚瘴气,但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