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帝内经太素-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曰∶其病有不从豪毛生,而五脏伤以竭,(有病不以风寒暑湿外邪袭于豪毛腠理入而为病而五 
脏伤竭,此为总言。平按∶《素问》有上无病字,生而作而生,伤以竭作阳以竭也。新校正云∶ 
“按全元起本及《太素》阳作伤,义亦通。”)津液虚廓,(肾伤竭也。廓,空也。平按∶虚廓 
《素问》作充郭。廓袁刻误作廊。)其魂魄独,(心伤竭也。平按∶其魂魄独《素问》作其魄独 
居。)孤精于内,气耗于外,(虽有五脏之精,而外少吐纳之气。耗,少也,肺伤竭也。)形别 
不与衣相保,(皮肤不仁,不与衣相近,脾伤竭也。保,近也。平按∶形别不与衣相保《素问》 
作形不可与衣相保。)此四亟急而动中,是气巨于内,而形施于外,治之奈何?(此四候即是五 
脏伤竭,病生于内,故曰动中。亟,数也。是为五脏大气数发,病生于内,病形施外,疗之奈何 
也。平按∶《素问》亟作极,巨作拒。注巨,大气也,应作巨,袁刻作拒。)岐伯曰∶卒治权衡, 
(卒,终也。权衡,脏腑阴阳二脉也。病从内起,终须调于脏腑阴阳二脉,使之和也。平按∶《素 
问》作平治于权衡。)去宛陈,(宛陈,恶血聚也。有恶血聚,刺去也。)茎微动中四亟,(肾 
间动气得和,则阴茎微动,四竭得生,故本标得,邪气服。平按∶《素问》茎作 ,新校正云∶ 
“《太素》 作茎。”与此正同。动下无中字,亟作极。)湿衣缪处以复其形,(缪,异也。衣 
肉不相保附,故曰缪处。调之既得肾气动已,则衣肉相得,故曰复其形也。平 
按∶湿衣缪处《素问》作温衣缪刺其处。)开鬼门,(五神通之者也。)洁净府,洁,清静也。心 
之不浊乱。精以时,(命门所藏之精既多,以时而有。)服五汤,有五疏,修五脏,(五汤,五 
味汤也。药有五味,以合五行,相克相生,以为补泻,五气得有疏通,以修五脏也。平按∶《素问》 
五汤作五阳,有五疏修五脏作已布疏涤五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黄帝 
曰∶善哉。(肾间动气,人之生命,故气之和则精生,精生则形盛,形精既盛则骨肉相亲,于是 
大气平和,是为病形虽成,疗之有验。平按∶注下精生,精字袁刻脱。) 



卷第十九·设方

知官能

属性: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灵枢》卷十一第七十三《官能》篇,又见《甲乙经》卷五第四 
《针道》篇。 
黄帝问岐伯曰∶余闻九针于夫子,众多矣不可胜数,余推而论之,以为一纪。余司诵之,子 
听其理,非则语余,请受其道,令可久传,后世无患,得其人乃传,非其人勿言。(言道之博大, 
不可胜数,余学之于子,推寻穷问其理,十有二载。余今司而诵之,以示于子,其言有不当不可, 
余必当合理,余望传乎所授之人,传之后代,使久而利物也。平按∶请受其道《灵枢》作请正其 
道。)岐伯稽首再拜曰∶请听圣王之道。(道在岐伯,授之与帝,帝得之于神,故是圣王之道也。) 
黄帝曰∶用针之理,必知形气之所在;(帝诵岐伯所授针理章句,凡有四十七章。形之所在肥瘦, 
气之所在虚实。一也。)左右上下;(肝生于左,肺藏于 
右,心部于表,肾居其里,男女左右,阴阳上下,并得知之。二也。)阴阳表里;(五脏为阴居 
里,六腑为阳居表。三也。)血气多少;(三阴三阳之脉,知其血气之多少。四也。)行之逆顺; 
(营气顺脉,卫气逆行。五也。)出入之合;(血气有出入合处。六也。诛伐有过,诛伐邪气恶 
血。七也。平按∶诛《灵枢》作谋。)知解结;(结谓病脉坚紧,破而平之。八也。)知补虚泻实 
上下之气;(能知补泻上下之气。九也。平按∶《灵枢》之气作气门。)明于四海,审其所在; 
(髓、血、气、谷四海,审知虚实所在。十也。平按∶《灵枢》明下有通字。)审寒热淋露;(因 
于露风,生于寒热,故曰寒热淋露。十一也。平按∶《灵枢》寒上无审字。)荥输异处;(五行 
荥输有异。十二也。平按∶荥《灵枢》作以。)审于调气;(审吐纳导引以调气。十三也。)明 
于经隧;(经,正经、奇经也。隧,诸络也。故曰泻其经隧,无伤其经,即其信也。十四也。)左 
右支络,尽知其会;(支络,小络也。皆知小络所归,大络会处。十五也。平按∶《灵枢》支作肢。) 
寒与热争,能合而调之;(阴阳之气不和者,皆能和之。十六也。)虚与实邻,和决而通之,(邻, 
近也。虚实二气不和,通之使平。十七也。平按∶《灵枢》和作知。)左右不调,把而行之,明于 
逆顺,乃知可治;(把,持也。人身左右脉不调者,可持左右寸口人迎,诊而行之,了知气之逆 
顺,乃可疗之。十八也。平按∶《灵枢》注云∶“把一作犯。”注了字袁刻脱。)阴阳不奇,故知 
起时;(奇,分也。阴阳之脉相并,浑而不分,候之知其病起之时。十九也。)审于本末,察其 
寒热,得邪所在,万刺不殆,知官九针,刺道毕矣;(妙通标本,则知寒热二邪所在,故无危殆, 
是为官主九针之道。二十也。)明于五输,徐疾所在;(明脏腑之经各有五输,输中补泻徐疾所 
在,并须知之。二十一也。)屈伸出入,皆有条 
理;(行针之时,须屈须伸,针之入出条数,并具知之。二十二也。)言阴与阳,合于五行;(知 
分阴阳之气,以为五行。二十三也。)五脏六腑,亦有所藏;(五脏藏五神,六腑藏五谷。二十 
四也。)四时八风,尽有阴阳,各得其位,合于明堂,各处色部;(八风,八节之风也。四时八 
节之气,各在阴阳之位,并合明堂,处于五行五色之部。明堂,鼻也。二十五也。)五脏六腑; 
(候五色之部,察知五脏六腑。二十六也。)察其所痛,左右上下;(察五色,知其痛在五脏六腑 
上下左右。二十七也。)知其寒温,何经所在;(知十二经所起寒温各有主。二十八也。)审尺之 
寒温滑涩,知其所苦;(言能审候尺之皮肤。二十九也。平按∶《灵枢》尺作皮肤二字。)鬲有 
上下,知气所在;(谷入于胃,清气上肺,故在鬲上;浊气留入胃中,在于鬲下。三十也。平按∶ 
《灵枢》鬲作膈,知下有其字。《甲乙》作知其气之所。)先得其道,希而疏之,稍深以留之, 
故能徐之;(为补之道,希疏深留,徐动其针。三十一也。平按∶希《灵枢》作稀。《甲乙》作 
布而涿之,注云∶“《太素》作希而疏之。”《灵枢》、《甲乙》徐下有入字。)大热在上,推 
而下之,从下上者,引而去之,视前病者,常先取之;(视病热之上下,泻而去之。三十二也。) 
大寒在外,留而补之,入于中者,从合泻之;(寒在皮肤,留针使针下热,寒入骨髓,亦可留针 
使热,泻出寒热气。三十三也。)针所不为,火之所宜;(脉之陷下,是灸所宜,不可针也。三 
十四也。平按∶火《灵枢》、《甲乙》作灸。)上气不足,推而扬之,下气不足,积而从之;(上 
气不足,谓膻中气少,可推补令盛。扬,盛也。下气不足,谓肾间动气少者,可补气聚。积,聚也。 
从,顺也。三十五也。)阴阳皆虚,火自当之,厥而寒甚,骨廉陷下,寒过于膝,下陵三里,阴 
络所过,得之留止, 
寒入于中,推而行之,经陷下,火即当之;(火气强盛,能补二虚。三十六。平按∶经陷下火即 
当之《灵枢》作经陷下者火则当之,《甲乙》作经陷下者即火当之。)结络坚紧,火之所治;(络 
脉结而坚紧,血寒,故火攻疗。三十七也。平按∶《灵枢》紧作下,火之所治作火所治之。注攻字 
袁刻脱。)不知所苦,两跷之下,男阳女阴,良工所禁,针论毕矣;(有病不知所痛,可取阴阳 
二跷之下。二跷之下,男可取阴,女可取阳,是疗不知所痛之病。男阳女阴,二跷之脉,不可取 
之。三十八也。平按∶男阳女阴《灵枢》作男阴女阳。)用针之服,必有法则,上视天光,下司 
八正,以辟奇邪;(服,学习也。学用针法,须上法日月星辰之光,下司八节正风之气,以除奇 
邪。三十九也。)而观百姓,审于虚实,无犯其邪,是天之露,遇岁之虚,救而弗胜,反受其殃, 
故曰必知天忌,乃言针意;(而令百姓不犯虚实二邪岁露之忌,可谓得针之旨耳。天露者,岁之 
八正虚邪风雨也。四十也。平按∶《灵枢》是天之露,天上有得字,弗胜作不胜。)法于往古, 
验于来今,观于HT 冥,通于无穷,粗之所不见,良工之所贵,莫知其形,若神仿佛;(法于往古 
圣人所行,逆取将来得失之验,亦检当今是非之状,又观HT 冥微妙之道,故得通于无穷之理,所 
得皆当,不似粗工以意,唯瞩其形,不见于道,有同良才神使,独鉴其所贵,仿佛于真。四十一 
也。)邪气之中人也,洫 动形,正邪之中人也微,先见于色,不知于身,若无若亡若存,在形无 
形,莫知其精;(洫,谓沟渠,即腠理也。 ,谓水之逆流,即邪气入腠理也。八正虚邪气入腠理 
时振寒起于豪毛动形者也。正邪者,因身形饥用力,汗出腠理开,逢虚风中人,微而难知, 
莫见其精。四十二也。平按∶《灵枢》洫 作洒淅,不知于身作不知于其身,若无上有若有二字, 
其精作其情。)是故上工之取气也,乃救其萌芽,下工守其已成,因败其形;(邪气初客,未病 
之病,名曰萌芽,上工知之。其病成形,下工知之。四十三也。)是故工之用针也,知气之所在, 
而守其门户;(谓知邪气,处气处于皮肤脉肉筋骨所在,守其空穴门户疗之。四十四也。)明于 
调气补泻所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