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08-汤液本草-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必用新净甜水为上,量水大小,斟酌以慢火煎熬分数。用纱滤去渣,取清汁服之,无不效 
也。 

卷之二东垣先生用药心法
古人服药活法
内容:在上不厌频而少,在下不厌顿而多,少服则滋荣于上,多服则峻补于下。 

卷之二东垣先生用药心法
古人服药有法
内容:病在心上者,先食而后药;病在心下者,先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者,宜饥食而在旦; 
病在骨髓者,宜饱食而在夜。 

卷之二东垣先生用药心法
察病轻重
内容:凡欲疗病,先察其源,先候其机。五脏未虚,六腑未竭,血脉未乱,精神未散,服药必 
效。若病已成,可得半愈;病势已过,命将难存。自非明医听声、察色至于诊脉,孰能知未 
病之病乎? 

卷之二东垣先生用药心法
五宜
内容: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 
心色赤,宜食酸,犬肉、麻、李、韭皆酸。 
肺色白,宜食苦,小麦、羊肉、杏、薤皆苦。 
脾色黄,宜食咸,大豆、豕肉、栗、藿皆咸。 
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 
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 
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 
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盖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 
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 
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浓。味过于辛,筋脉沮弛, 
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气骨以精,谨道如法, 
长有天命。 

卷之二东垣先生用药心法
五伤
内容: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 
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 
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 
多食酸,则肉胝 而唇揭。 
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卷之二东垣先生用药心法
五走
内容:咸走血,血病毋多食咸。 
苦走骨,骨病毋多食苦。 
辛走气,气病毋多食辛。 
酸走筋,筋病毋多食酸。 
甘走肉,肉病毋多食甘。 
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攻,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 
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卷之二东垣先生用药心法
服药可慎
内容:热中、消中,不可服膏粱、芳草、石药。夫芳草之气美,石药之气悍,二者其气急疾 
坚劲,故非缓心和人,不可以服此。夫热气剽悍,药气亦然,二气相遇,恐内伤脾。脾者, 
土也,而恶木。服此药者,至甲乙日更论。 

卷之二东垣先生用药心法
论药所主
内容:海藏云∶汤液要药,最为的当,其余方论所着杂例,比之汤液稍异,何哉?盖尹、仲 
景取其治之长也。其所长者,神农之所注也。何以知之?《本草》云∶一物主十病,取其偏 
长为本。又当取洁古《珍珠囊》断例为准则,其中,药之所主,不必多言,只一两句,多则 
不过三四句。非务简也,亦取其所主之偏长,故不为多也。 

卷之二东垣先生用药心法
天地生物有浓薄堪用不堪用
内容:r表格一pt8。bmpr 
故治病者,必明六化分治,五味五色所生,五脏所宜,乃可以言盈虚病生之绪也。谨候 
气宜,无失病机。其主病何如,言采药之岁也。司岁备物,则无遗主矣。先岁物何也,天地 
之专精也,专精之气,药物肥浓,又于使用,当其正气味也。五运主岁,不足则物薄,有余 
则物精,非专精则散气,散气则物不纯。是以质同而异等,形质虽同,力用则异也。气味有 
浓薄,性用有躁静,治化有多少,力化有浅深,此之谓也。 
r表格二pt9。bmpr 
r表格三pt10。bmpr 
r表格四pt11。bmpr 
r表格五pt12。bmpr 
r表格六pt13。bmpr 
r表格七pt14。bmpr 
r表格八pt15。bmpr 
r表格九pt16。bmpr 

卷之二东垣先生用药心法
气味生成流布
内容: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 
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浓者为阴,薄为阴中之阳,浓则泄,薄则通;气浓者为阳 
,薄为阳中之阴,薄则发泄,浓则发热。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天食人以五气 
,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 
味有所藏,以养五气,神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卷之二东垣先生用药心法
七方
内容:大∶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远而奇偶,制大其服也。大则数少,少则二之。 
肾肝位远,服汤散,不厌顿而多。 
小∶君一,臣二,制之小也。近而奇偶,制小其服也。小则数多,多则九之。心肺位近 
,服汤散,不厌频而少。 
缓∶补上治上制以缓,缓则气味薄。治主以缓,缓则治其本。 
急∶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浓。治客以急,急则治其标。 
奇∶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阳数奇。 
偶∶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阴数偶。 
复∶奇之不去,则偶之。是为重方也。 

卷之二东垣先生用药心法
十剂
内容:宣∶可以去壅,姜、橘之属是也。 
通∶可以去滞,木通、防己之属是也。 
补∶可以去弱,人参、羊肉之属是也。 
泻∶可以去闭,葶苈、大黄之属是也。 
轻∶可以去实,麻黄、葛根之属是也。 
重∶可以去怯,磁石、铁浆之属是也。 
滑∶可以去着,冬葵子、榆白皮之属是也。 
涩∶可以去脱,牡蛎、龙骨之属是也。 
燥∶可以去湿,桑白皮、赤小豆之属是也。 
湿∶可以去枯,白石英、紫石英之属是也。 
只如此体,皆有所属。凡用药者,审而详之,则靡所失矣。陶隐居云∶药有宣、通、补 
、泻、轻、重、滑、涩、燥、湿。此十剂,今详之,惟寒、热二种,何独见遗,今补二种, 
以尽厥旨。 
寒∶可以去热,大黄、朴硝之属是也。 
热∶可以去寒,附子、官桂之属是也。 

卷之三草部
防风
内容:纯阳,性温,味甘、辛。无毒。 
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乃二经行经之药,太阳经本经药。 
《象》云∶治风通用,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风邪之仙药也。误服,泻人上焦 
元气。去芦并钗股用。 
《珍》云∶身,去身半以上风邪;梢,去身半以下风邪。 
《心》云∶又去湿之仙药也,风能胜湿尔。 
《本草》云∶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胁 
痛胁风。头面游风去来,四肢挛急,字乳,金疮内痉。 
东垣云∶防风能制黄 ,黄 得防风,其功愈大。又云∶防风乃卒伍卑贱之职,随所引 
而至,乃风药末润剂也。虽与黄 相制,乃相畏而相使者也。 
《本草》又云∶得泽泻、 本,疗风;得当归、芍药、阳起石、禹余粮,疗妇人子脏风 
。杀附子毒。恶干姜、藜芦、白蔹、芫花。 

卷之三草部
升麻
内容:气平,味苦、甘。微苦,微寒,味薄气浓,阳中之阴也。无毒。 
阳明经本经药,亦走手阳明经、太阴经。 
《象》云∶能解肌肉间热,此手足阳明经伤风之的药也。去黑皮及腐烂者用。若补脾胃 
,非此为引用不能补。若得葱白、白芷之类,亦能走手足阳明、太阴。 
《心》云∶发散本经风邪,元气不足者,用此于阴中升阳气上行。 
《珍》云∶脾痹,非此不能除。 
《本草》云∶主解百毒,杀百精老物殃鬼,辟瘟疫瘴气,邪气,蛊毒入口皆吐出,中恶 
腹痛,时气毒疠,头痛寒热,风肿诸毒,喉痛口疮。 
东垣云∶升麻入足阳明,若初病太阳证便服升麻、葛根,发出阳明经汗,或失之过,阳 
明经燥,太阳经不可解,必传阳明矣。投汤不当,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也。 
朱氏云∶瘀血入里,若衄血吐血者,犀角地黄汤,乃阳明经圣药也。如无犀角,以升麻 
代之。升麻、犀角,性味相远,不同,何以代之?盖以升麻止是引地黄及余药,同入阳明耳 
。 
仲景云∶太阳病,若发汗,若利小便,重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其害不可 
胜言。又云∶太阳几几,无汗者,葛根汤发之。若几几自汗者,表虚也,不宜用此。朱氏用 
升麻者,以表实无汗也。 
《诀》云∶主肺痿咳唾脓血,能发浮汗。 

卷之三草部
羌活
内容:气微温,味苦、甘,平;苦、辛,气味俱轻,阳也。无毒。 
足太阳经、厥阴经药,太阳经本经药也。 
《象》云∶治肢节痛,利诸节,手足太阳经风药也。加川芎,治足太阳、少阴头痛,透 
关节。去黑皮并腐烂者用。 
《心》云∶去温,湿风。 
《珍》云∶骨节痛,非此不能除。 
《液》云∶君药也,非无为之主,乃却乱反正之主。太阳经头痛,肢节痛,一身尽痛, 
非此不治。又云∶羌治,足太阳、厥阴、少阴药也。与独活不分二种,后人用羌活,多用鞭 
节者;用独活,多用鬼眼者。羌活则气雄,独活则气细,故雄者入足太阳,细者入足少阴也 
。又钱氏泻青丸用此,壬乙同归一治也。或问∶治头痛者何?答曰∶巨阳从头走足,惟厥 
阴与督脉会于巅,逆而上行,诸阳不得下,故令头痛也。 

卷之三草部
独活
内容:气味与羌活同。无毒。气浓味薄,升也,苦辛。足少阴肾经行经之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